次日一早,還沒到早衙的時間呢,知州餘深那一邊,便遣人來喚通判了。陳度這邊不敢耽誤,急忙跟隨著來人去了。廝見已畢,餘深便道:“包待製看著就要到了,你那裏安排得如何了?”
陳度迴道:“恩相的吩咐,下官們都已經安排妥當。”遂將事務一一迴了,餘深聽畢誇獎幾句,口內遂道:“通判做事不比別人,我一向對你是放心的。怎麽在這種關鍵的時候,偏偏你家出了事情?你說該怎麽決斷好?”
陳度迴道:“迴稟恩相,家中之事,是下官教導的不當了。事已如此,下官必以大局為重,盡可將犬子先關在囚牢裏,等到風頭過了再審,必然不能將事情鬧大。若待製問,也好區處。”除了這樣,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也就隻好如此了。當下兩個人說了會兒話,也就散了。
陳州這邊,為了迎接欽差來,一連籌備了十數日。等到差不多安排畢,忽人來報,說包拯一行人看著就到。那包拯廬州人氏,字希仁。天聖五年的進士,先知端州,後任監察禦史,現任京東轉運使、天章閣待製,人都喚他“包待製”。
餘深聽得包拯到來的消息,自不敢怠慢,急忙引本處別駕、長史、司馬、錄事參軍、司功參軍、司倉參軍、司戶參軍、司兵參軍、司法參軍、典獄、問事、市令、博士大小官吏一幹人等,出城去迎候。
眾人出城了不多久,遠遠地果然見一支人馬,從北麵那一條大路來了。看他們的模樣,可不是欽差的車駕怎地?還沒有走到跟前呢,眾官接著,都過來拜。
廝見已畢。眾人看時,除去軍卒,待製一行有二十餘人,指揮使有兩個人,餘下便是些主薄、錄事、書記等一幹文吏。那包待製年紀約四十五六,烏發須黑,目光堅定,似能透物。說不幾句,知州帶路,眾人隨即一塊兒迴城。
到了城內,包拯便開始下車步行,與餘知州且走且說著,眾人都步行在後麵跟隨。知州餘深字延周,年四十二,也是天聖五年的進士,當年與包待製同榜考中。一路眾人看街上時,陳州不愧是個繁華熱鬧的古去處,雖有天災,店鋪商戶卻也簇新,房屋街道也還幹淨。餘深一麵跟著走,一麵講些陳州本處的曆史典故,風土人情。
包拯問道:“陳州如今災況如何?是哪個縣災情最重?盜賊的情勢如何了?”餘深便道:“迴待製話,陳州有宛丘、太康、項城、南頓、殷水、西華,六個縣,以殷水縣的災況最為嚴重。
盜賊出沒的地方,下官著林都監在要緊地處著重兵監察看守,一連剿滅了數股流寇,賊情已緩。如今州裏除賑米外,為防災後有疫症,亦將屍首焚毀深埋,散藥與人。除府衙外,行會裏麵亦有募捐。”
眾人經過府衙的時候,遠遠見府衙前麵有各色的百姓集中在這裏,排了兩排的長隊,皆整齊有序,眾人正在等領賑米。包拯遂問餘深道:“如今賑糧由何處撥來?”
餘深便道:“義倉之米早已經告罄,下官聽說賑米要來,遂自作主張,將常平倉餘糧先挪出來,暫先救急。除這一處外,城中另有其他四處在放賑。這缺失等賑糧來了再補上,兩不耽誤。”
包拯遂道:“延周有心。這些賑糧隨後便到,到時候可補。”說話之間,領賑的百姓見了眾官,大老遠地皆匍匐跪謝,高唿一些“俺們窮人見著了青天”、“相公果然是百姓父母”之類的話兒。人群裏麵,有一個臉上老大一搭朱砂痣,腿腳不便尚在拜哩。
當下眾人看了一路,走著走著已到了館驛。門前早已披綢掛彩,台階上排立著眾多武士,隻等著包待製入住了。眾人在館驛門前停了車馬,裏麵早有人出來迎接,將包拯一行迎入館驛。進門之前,包拯迴頭告訴道:“我隨行的人馬已經足夠,門前用不著那麽多武士,都撤了吧。”既然包待製這麽說,陳州這邊不敢不依,立刻將館驛原有的武士盡皆撤去。
當日知州擺了筵席,特意為眾人洗塵接風。眼瞅無人,長史鍾翰私下詢問知州道:“待製有言,叫諸事省儉。不知道這筵席該如何安排?”餘深便就迴複道:“你去置辦一儉一奢兩樣筵席,到時候再定。”鍾翰立刻答應了,接著便退了。
待製一行進去後不久,這邊廂知府餘深與別駕孫炳兩個在隻在館驛門首侍奉著,隻怕有甚麽不到處。兩個等了許多時,有差人前來報筵席齊備。兩個聽了,慌忙叫請眾人赴宴,那邊廂門首的禁衛聽著進去了。
須臾禁衛出來了,道二人道:“待製年長,長途跋涉身體不適,有心要歇,今天的宴席就不去了,請諸位自便。”兩個急待延醫看視,那人遂道:“待製隻是水土不服,兩位相公無需勞煩,等到明日再見吧。諸位閑時,還請將文書卷宗取來借看。”兩個人都道:“早已備好了在這裏,隻等考評。”說著將卷宗都獻上來,那人又領著進去了。
等陳州上下都走了之後,這邊廂包拯扮作一個主人,趙晨、趙詢都扮作經紀,打扮成三個百姓的模樣,私走在外麵,三個人一路走一路查看。
細去看時,路有饑民,人有菜色。烈日炙得靜靜的,街巷裏平素追逐嬉鬧的一個頑童,如今亦已安靜了,此時手裏麵捧著個大碗,坐在路邊,睜大了眼睛看著行人。他的祖父站在一旁,將自己碗底剩下的幾粒米,倒進孫子的碗裏麵,樂得小孩子叫起來。
有不少進城來乞討的人,三五成群地聚在一塊兒,縮在別人的屋簷下麵,一動不動,呆呆地看人。便有公人來攆著罵道:“俺們說過多少遍,待製相公來了陳州,不準乞丐混進城來,這般醜樣驚了相公,你們有幾個腦袋夠砍的!”
眾人聽見了都告饒道:“上下寬恕則個!俺們不容易逃出村來,不容進城,卻去哪裏?荒山野外沒處討吃,不是斷了俺活路麽!”公人不聽這些話,隻是要攆人。
忽一陣響動,見前麵路口的那些人,紛紛散開,從裏麵推出了幾輛車來,車上裝載了幾具屍首,要推出城外去焚化。後麵的家小掛著孝,跟在那車後麵哭。
前去正是一座寺廟,本地喚“迴龍寺”,前麵聚了許多人,正當晌午,寺中敲雲板過齋,一片僧侶正在施粥。這些日寺中頌經之聲不絕,多是在薦拔亡魂的。
在外麵走了許多時候,趙詢便道:“連日趕路,待製身體要緊,又有許多文書要看,不如早迴去歇一歇。”包拯言道:“紙上的文字不可以盡信,朝廷既著我等放賑,莫隻聽說,更要去各處探看明白。民間疾苦,館驛裏如何能看得真切?”
趙晨亦說兄弟道:“待製不比你年長得多?他尚未嫌累,你倒先偷懶怕累起來。”趙詢自己倒不怕累,隻恐待製吃不消。雖這麽想,卻也不敢頂撞哥哥。挨了通數落,隻好自己閉上嘴,跟著包待製又繼續走。
在經過一處茶坊的時候,那門首坐了幾個人,都是周邊店鋪的主人,正在說話。一個言道:“這個日子還有法兒過麽!本來就饑荒,來的人少。每迴上頭來了人,他們隻管為了好看,挨門挨戶催叫我們一天打掃三五遍,重新布置裝飾牌匾,花費他們又不包,全都落在俺們的頭上!”
又一個道:“相公們一撥撥地來,甚麽事情也做不了,頂個屁用!那廝們空有一張鳥嘴,隻吃白飯!”有人便就提醒道:“這次來這個包待製,與別人不同。說不準他來了還真能變好!”
迴他的道:“莫道出家便受戒,隔牆卻聽釵釧聲。別說他一個包待製,就是包親爹、包爺爺,也是跟他們一個鳥樣!哪有貓兒不吃腥?這個包待製若是好官兒,我把這腦袋揪下來,送給你們做唾壺!”
趙晨、趙詢聽了這話,氣了要過去打那廝嘴巴。包拯止住二人道:“事既未成,不怪人說。”裏麵的不知道才剛的危險,仍舊還在繼續說。旁邊還有附和的道:“天底下烏鴉一般黑,有什麽青天不青天的?無非是好官貪的錢能稍微少些。壞的那些不知道收斂,是錢就要,貪錢多些!”
一個長篇大論的道:“成天念叨著聖人書的,卻不知人的本性就是要逐利!無緣無故就得愛民。說一句實話,那些玩意兒有什麽好愛的!愚蠢蒙昧,被他們誇成了質樸純真;貪求搶占的,被他們誇成了赤子之心。堂而皇之作惡的人,也成了豪俠莽蕩可敬可愛。其實他心裏麵厭煩得了不得,嘴裏還得說一些好話兒,要不說讀書人虛偽呢!
換到他們自己身上,沒一個甘心讓兒子做百姓,願意與底下人交往的,更不消說自損奉民這迴事。可憐百姓們將他們的客氣話兒當個真,真以為自己就金貴起來。等到有一天察覺出來,所謂‘為民父母’、‘民貴君輕’這些話,隻是拿出來說一說,根本他就是個用來榨油的,中間這仇恨倒更深了。”
陳度迴道:“恩相的吩咐,下官們都已經安排妥當。”遂將事務一一迴了,餘深聽畢誇獎幾句,口內遂道:“通判做事不比別人,我一向對你是放心的。怎麽在這種關鍵的時候,偏偏你家出了事情?你說該怎麽決斷好?”
陳度迴道:“迴稟恩相,家中之事,是下官教導的不當了。事已如此,下官必以大局為重,盡可將犬子先關在囚牢裏,等到風頭過了再審,必然不能將事情鬧大。若待製問,也好區處。”除了這樣,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也就隻好如此了。當下兩個人說了會兒話,也就散了。
陳州這邊,為了迎接欽差來,一連籌備了十數日。等到差不多安排畢,忽人來報,說包拯一行人看著就到。那包拯廬州人氏,字希仁。天聖五年的進士,先知端州,後任監察禦史,現任京東轉運使、天章閣待製,人都喚他“包待製”。
餘深聽得包拯到來的消息,自不敢怠慢,急忙引本處別駕、長史、司馬、錄事參軍、司功參軍、司倉參軍、司戶參軍、司兵參軍、司法參軍、典獄、問事、市令、博士大小官吏一幹人等,出城去迎候。
眾人出城了不多久,遠遠地果然見一支人馬,從北麵那一條大路來了。看他們的模樣,可不是欽差的車駕怎地?還沒有走到跟前呢,眾官接著,都過來拜。
廝見已畢。眾人看時,除去軍卒,待製一行有二十餘人,指揮使有兩個人,餘下便是些主薄、錄事、書記等一幹文吏。那包待製年紀約四十五六,烏發須黑,目光堅定,似能透物。說不幾句,知州帶路,眾人隨即一塊兒迴城。
到了城內,包拯便開始下車步行,與餘知州且走且說著,眾人都步行在後麵跟隨。知州餘深字延周,年四十二,也是天聖五年的進士,當年與包待製同榜考中。一路眾人看街上時,陳州不愧是個繁華熱鬧的古去處,雖有天災,店鋪商戶卻也簇新,房屋街道也還幹淨。餘深一麵跟著走,一麵講些陳州本處的曆史典故,風土人情。
包拯問道:“陳州如今災況如何?是哪個縣災情最重?盜賊的情勢如何了?”餘深便道:“迴待製話,陳州有宛丘、太康、項城、南頓、殷水、西華,六個縣,以殷水縣的災況最為嚴重。
盜賊出沒的地方,下官著林都監在要緊地處著重兵監察看守,一連剿滅了數股流寇,賊情已緩。如今州裏除賑米外,為防災後有疫症,亦將屍首焚毀深埋,散藥與人。除府衙外,行會裏麵亦有募捐。”
眾人經過府衙的時候,遠遠見府衙前麵有各色的百姓集中在這裏,排了兩排的長隊,皆整齊有序,眾人正在等領賑米。包拯遂問餘深道:“如今賑糧由何處撥來?”
餘深便道:“義倉之米早已經告罄,下官聽說賑米要來,遂自作主張,將常平倉餘糧先挪出來,暫先救急。除這一處外,城中另有其他四處在放賑。這缺失等賑糧來了再補上,兩不耽誤。”
包拯遂道:“延周有心。這些賑糧隨後便到,到時候可補。”說話之間,領賑的百姓見了眾官,大老遠地皆匍匐跪謝,高唿一些“俺們窮人見著了青天”、“相公果然是百姓父母”之類的話兒。人群裏麵,有一個臉上老大一搭朱砂痣,腿腳不便尚在拜哩。
當下眾人看了一路,走著走著已到了館驛。門前早已披綢掛彩,台階上排立著眾多武士,隻等著包待製入住了。眾人在館驛門前停了車馬,裏麵早有人出來迎接,將包拯一行迎入館驛。進門之前,包拯迴頭告訴道:“我隨行的人馬已經足夠,門前用不著那麽多武士,都撤了吧。”既然包待製這麽說,陳州這邊不敢不依,立刻將館驛原有的武士盡皆撤去。
當日知州擺了筵席,特意為眾人洗塵接風。眼瞅無人,長史鍾翰私下詢問知州道:“待製有言,叫諸事省儉。不知道這筵席該如何安排?”餘深便就迴複道:“你去置辦一儉一奢兩樣筵席,到時候再定。”鍾翰立刻答應了,接著便退了。
待製一行進去後不久,這邊廂知府餘深與別駕孫炳兩個在隻在館驛門首侍奉著,隻怕有甚麽不到處。兩個等了許多時,有差人前來報筵席齊備。兩個聽了,慌忙叫請眾人赴宴,那邊廂門首的禁衛聽著進去了。
須臾禁衛出來了,道二人道:“待製年長,長途跋涉身體不適,有心要歇,今天的宴席就不去了,請諸位自便。”兩個急待延醫看視,那人遂道:“待製隻是水土不服,兩位相公無需勞煩,等到明日再見吧。諸位閑時,還請將文書卷宗取來借看。”兩個人都道:“早已備好了在這裏,隻等考評。”說著將卷宗都獻上來,那人又領著進去了。
等陳州上下都走了之後,這邊廂包拯扮作一個主人,趙晨、趙詢都扮作經紀,打扮成三個百姓的模樣,私走在外麵,三個人一路走一路查看。
細去看時,路有饑民,人有菜色。烈日炙得靜靜的,街巷裏平素追逐嬉鬧的一個頑童,如今亦已安靜了,此時手裏麵捧著個大碗,坐在路邊,睜大了眼睛看著行人。他的祖父站在一旁,將自己碗底剩下的幾粒米,倒進孫子的碗裏麵,樂得小孩子叫起來。
有不少進城來乞討的人,三五成群地聚在一塊兒,縮在別人的屋簷下麵,一動不動,呆呆地看人。便有公人來攆著罵道:“俺們說過多少遍,待製相公來了陳州,不準乞丐混進城來,這般醜樣驚了相公,你們有幾個腦袋夠砍的!”
眾人聽見了都告饒道:“上下寬恕則個!俺們不容易逃出村來,不容進城,卻去哪裏?荒山野外沒處討吃,不是斷了俺活路麽!”公人不聽這些話,隻是要攆人。
忽一陣響動,見前麵路口的那些人,紛紛散開,從裏麵推出了幾輛車來,車上裝載了幾具屍首,要推出城外去焚化。後麵的家小掛著孝,跟在那車後麵哭。
前去正是一座寺廟,本地喚“迴龍寺”,前麵聚了許多人,正當晌午,寺中敲雲板過齋,一片僧侶正在施粥。這些日寺中頌經之聲不絕,多是在薦拔亡魂的。
在外麵走了許多時候,趙詢便道:“連日趕路,待製身體要緊,又有許多文書要看,不如早迴去歇一歇。”包拯言道:“紙上的文字不可以盡信,朝廷既著我等放賑,莫隻聽說,更要去各處探看明白。民間疾苦,館驛裏如何能看得真切?”
趙晨亦說兄弟道:“待製不比你年長得多?他尚未嫌累,你倒先偷懶怕累起來。”趙詢自己倒不怕累,隻恐待製吃不消。雖這麽想,卻也不敢頂撞哥哥。挨了通數落,隻好自己閉上嘴,跟著包待製又繼續走。
在經過一處茶坊的時候,那門首坐了幾個人,都是周邊店鋪的主人,正在說話。一個言道:“這個日子還有法兒過麽!本來就饑荒,來的人少。每迴上頭來了人,他們隻管為了好看,挨門挨戶催叫我們一天打掃三五遍,重新布置裝飾牌匾,花費他們又不包,全都落在俺們的頭上!”
又一個道:“相公們一撥撥地來,甚麽事情也做不了,頂個屁用!那廝們空有一張鳥嘴,隻吃白飯!”有人便就提醒道:“這次來這個包待製,與別人不同。說不準他來了還真能變好!”
迴他的道:“莫道出家便受戒,隔牆卻聽釵釧聲。別說他一個包待製,就是包親爹、包爺爺,也是跟他們一個鳥樣!哪有貓兒不吃腥?這個包待製若是好官兒,我把這腦袋揪下來,送給你們做唾壺!”
趙晨、趙詢聽了這話,氣了要過去打那廝嘴巴。包拯止住二人道:“事既未成,不怪人說。”裏麵的不知道才剛的危險,仍舊還在繼續說。旁邊還有附和的道:“天底下烏鴉一般黑,有什麽青天不青天的?無非是好官貪的錢能稍微少些。壞的那些不知道收斂,是錢就要,貪錢多些!”
一個長篇大論的道:“成天念叨著聖人書的,卻不知人的本性就是要逐利!無緣無故就得愛民。說一句實話,那些玩意兒有什麽好愛的!愚蠢蒙昧,被他們誇成了質樸純真;貪求搶占的,被他們誇成了赤子之心。堂而皇之作惡的人,也成了豪俠莽蕩可敬可愛。其實他心裏麵厭煩得了不得,嘴裏還得說一些好話兒,要不說讀書人虛偽呢!
換到他們自己身上,沒一個甘心讓兒子做百姓,願意與底下人交往的,更不消說自損奉民這迴事。可憐百姓們將他們的客氣話兒當個真,真以為自己就金貴起來。等到有一天察覺出來,所謂‘為民父母’、‘民貴君輕’這些話,隻是拿出來說一說,根本他就是個用來榨油的,中間這仇恨倒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