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躲過這一次圍殲,高繼宣必須要想一個法子,不被夏軍的三路人馬圍困住才好。幸而根據眼線的迴報,夏軍北麵這一路人馬,為了爭功,比其他兩路來得都快,隻要宋軍部署得當,很可能從夾縫之中逃脫出來。
為了能順利逃過圍捕,高繼宣命所有五千的宋軍,全部都換上夏軍的服飾,分為數路,在三鬆嶺附近埋伏起來。一旦瞅準了時機,立刻就突圍。
北麵的夏軍來得快,用不了多時,三鬆嶺以北三十裏處的小石溝,已經發現了夏軍的蹤跡,立刻有探馬來報消息。小石溝這邊,正好有一隊埋伏的宋軍。一看見夏軍露了頭,眾人立刻從山崗上來一個伏擊。宋軍人少,不敢戀戰。沒等到夏軍追上來,眾人立刻就往後麵撤了。
北路軍突然遭到了伏擊,知道是宋軍事先的部署。等到看清了宋軍的人馬,急忙追時,那廝們早已經走得遠了。混亂之中,夏軍已看清了宋軍的情況:眼看著馬上要被包圍,宋軍已經無計可施,全都換上了夏軍的裝扮,好方便突圍。這是想渾水摸魚呢!
北路軍一看這個模樣,立刻下令,叫人馬加快速度往三鬆嶺趕去。一路上看到的人馬,不管打扮是夏軍還是宋軍,凡是人馬被網住的,一個都不能讓他們逃脫。
暫且不說北路這邊。南路這邊的夏軍,由曳浪都統親自率領,此時也已經近三鬆嶺了。曳浪前軍的人馬,這時候也遇到了一支宋軍。宋軍領頭的不是別人,是熟人王吉,夏軍被王吉人馬一引,又漫山遍野亂轉起來。
用不了多時,跟在後麵亂轉的夏軍,人數已經越聚越多。因夏軍聽說捉了王吉,能賞錢千貫,都爭著搶著奪這個功勞,漸漸地人馬越聚越多,已經近萬。通往三鬆嶺的這條路,本來就不寬,這麽多人馬擁擠在一處,愈顯得密密匝匝的,夏軍想轉身都覺得困難。
這個時候,北麵那路夏軍的人馬,因為追趕著一支宋軍,也從北麵殺過來了。三鬆嶺前麵的這條路,拐彎處正好是一個斜坡。因為周圍山石的遮擋,老遠兒根本就看不出來。北路軍打頭的是鐵鷂子,眼看著前麵的宋軍拐彎,立刻也跟著拐過來。
這個時候,斜坡的下麵,正好有著大部的人馬,此不是別人,正是南路的那一撥夏軍。他們因為追趕王吉,也擠到這條路上了。
北麵鐵鷂軍急急趕來,眼看著宋軍到前麵轉了個彎兒,就不見了。這廝們跟著追過來,也急忙拐彎兒。這一拐彎兒,誰知道前方是一個陡峭的下坡,立刻他們就刹不住了。
見勢不好,南麵的夏軍急忙要躲,怎麽這條路沒法躲:一麵峭壁,另一麵正好又是懸崖,一旦不小心掉下去,立刻就能粉身碎骨。左右無路,眾人隻好急往後退,然而路上密密麻麻全都是人,不太好退。
鐵鷂軍那邊來的快,南邊想退已來不及了,鐵鷂軍早已經撞上來。不少人登時被撞下懸崖,一時間哀嚎之聲不絕。趁著這時,高繼宣這支埋伏的人馬,立刻現身,幾千個宋軍同時射箭,一齊將強弓硬弩往夏軍軍陣中射過來。
夏軍的追兵猝不及防,登時被宋軍射損了不少。因宋軍弓弩來的迅猛,這個位置又避無可避,又前後無路,夏軍登時就亂了。三鬆嶺這邊廂地勢陡峭,道路狹窄,旁邊的深穀深不見底。因互相一撞,許多人接連墜入山穀。
其中北麵這一路,許多又是鐵鷂軍,周身包裹的全是鐵甲,馬匹連接在一處,其他的人馬哪經得起它撞?便是鐵鷂軍自己,隻要有一匹馬墜入山穀,其他的都就帶下去了,一掉就是一大串。
除去騎軍,步軍裏麵,也有好多被踩踏倒了的。夏軍這邊,被別人擠落墜崖的、被自己同伴踩踏的、被宋軍弓弩射損的,還有因為服飾的原因,分不清被友軍砍殺的。一時之間,夏軍的狀況慘不忍睹。趁著這勢,王吉與高繼宣兩邊立刻合兵在一處,隨即在後麵追殺夏軍。
正亂的時候,西麵的夏軍又殺過來。因宋、夏的服飾全都一樣,三路人馬齊殺過來,也分不出是敵是友了,為了能夠逃出來,眾人隻管亂殺一氣,好奪路而逃。
說不得三鬆嶺這一役,夏軍非但沒得到好處,損失還不少,三鬆嶺一戰算徹底敗了。那頭麟州城城中,因曳浪分去一半的攻城的夏軍,前去追擊高繼宣,王凱的壓力頓時減輕。到此時已知城外援兵到了,麟州守軍有了指望,所有人立刻精神百倍。到此時非但守城不成問題,王凱幹脆一鼓作氣來一個反殺,將攻城夏軍誅殺了不少。
三鬆嶺一役已經敗了,麟州城這邊還戰況不利,若遷延日久,不是個頭兒。這個時候,偏偏石州又有來報,道晉寧軍已經發兵石州。曳浪都統怕石州有失,隨後也就撤了。麟州那頭,既然城外夏軍已經撤走,麟州已經沒了危急,高繼宣率領本部的援軍,也就往並州撤走走了。
那一頭元昊因為祥佑軍圍困麟州城,耗費了不少的人馬和輜重,眼看就要拿下來麟州,誰知道曳浪都統不爭氣,這廝直接放棄麟州,就這麽走了。
李元昊不願意讓攻打麟州半途而廢,遂決定往麟州再增援兵。夏軍這邊,從立國之初直到現在,西夏各地人馬的數量,此時基本上已經穩了:右廂在瓜州西平軍有三萬人,以備應對高昌迴鶻,天都山有三萬人,以備應對吐蕃人,甘州甘肅軍有五萬人,用來防備迴鶻、吐蕃兩路大軍,以及接應黑水城。
夏軍左廂,在宥州嘉寧軍有五萬人馬,鹽州有五萬人,以備應對宋軍來襲,東麵靈州故都有五萬人馬,以備宋軍從東路進兵,北麵黑山威福軍有五萬人,以備防遼。西北賀蘭山亦有五萬人把住山隘,以備遼軍從北麵攻來,守衛興慶是八萬人。另外左右兩廂、黃河南北交通要道上亦安排的是重兵把守,以利大軍迅速集結。
麟州周邊,靈州雖然有五萬人馬,為防萬一,元昊不願意輕易動它,用時還需要從興慶調遣。然而興慶到麟州,路途遙遠,又隔著黃河,轉運不易。此時有人便說與元昊,叫他從黃河水路上運兵,不出數日,就能把興慶的援兵給送到麟州。
張元自從上次三川口戰後,元昊將他老小接來興慶,此時他就改了態度,非但不說休養生息這件事,如今一反常態,反而慫恿元昊打仗,比元昊自己倒更積極。凡是元昊看好的,張元也就跟著應合,基本沒什麽反對了,如今他們君臣兩個,已經是空前和睦了。
等到元昊拿水路運兵這件事問張元時,張元也就跟著同意,而且這些日以來,張元似乎在忙別的事情,一切全憑元昊做主,對麟州之事不太在意。既然國相都不反對,元昊這邊更沒問題,立刻這件事也就準了,隨即命人安排好運送十萬大軍的船筏,這次就走水路了。
此次夏軍從水路來時,元昊本人也一並隨軍,預備親自打麟州城。黃河的走向,從西南方過來,經過夏國都城興慶的西麵,一直往東北方向延伸,然後在克危山東麵拐了彎兒,直接東去,途經遼國,然後又從遼地再折迴來,形成個“幾”字,流去宋地。府、麟、豐三處宋地的位置,就在黃河拐彎的西岸,“幾”字的內側。
元昊要水路去打麟州,怎奈元昊大軍的船隻,實在是太多,過來的時候太過顯眼。這些運送夏軍的船隻,立刻讓黃河東岸的岢嵐軍軍使席文蔚注意了,席文蔚隨即命岢嵐軍從河對岸箭射夏軍。
夏軍驍勇是的騎軍、步軍,鐵鷂子、步跋子見了別人是威風不假,什麽時候水戰馳名了?因為岢嵐軍這一通射,夏軍的水軍登時就亂了。這次實在是到不了麟州,在府州這裏就紛紛下船了。
李元昊這廝走哪吃哪,既然到了府州這裏,幹脆他就不去打麟州,直接轉頭就打府州。府州城倚山而建,東南是水門,元昊先就打水門。夏軍趁著夜色的隱蔽,無人覺察,從東麵懸崖峭壁中往城中攀爬,準備先將水門拿下。
夏軍那邊,又是船、又是人的,弄出那麽大動靜,府州城豈能不知道。早在數天之前的時候,知州折繼閔已經下令,要各門守衛嚴加盤查,城裏麵早已經防範了。
從東麵攀爬的那些夏軍,沒等著爬到一半呢,立刻被城中守衛發現,一通擂木炮石滾將下來,一連串夏軍就墜入黃河,一發連露頭唿救的機會都沒了,徹底悄無聲息了。
元昊見暗中偷入這條路不行,幹脆來一個利索的,直接率人馬將府州城圍了。因元昊親自率領夏軍攻城,府州城知州折繼閔,立刻率六千折家軍,上城來把守,說不得兩邊血戰了數日。
為了能順利逃過圍捕,高繼宣命所有五千的宋軍,全部都換上夏軍的服飾,分為數路,在三鬆嶺附近埋伏起來。一旦瞅準了時機,立刻就突圍。
北麵的夏軍來得快,用不了多時,三鬆嶺以北三十裏處的小石溝,已經發現了夏軍的蹤跡,立刻有探馬來報消息。小石溝這邊,正好有一隊埋伏的宋軍。一看見夏軍露了頭,眾人立刻從山崗上來一個伏擊。宋軍人少,不敢戀戰。沒等到夏軍追上來,眾人立刻就往後麵撤了。
北路軍突然遭到了伏擊,知道是宋軍事先的部署。等到看清了宋軍的人馬,急忙追時,那廝們早已經走得遠了。混亂之中,夏軍已看清了宋軍的情況:眼看著馬上要被包圍,宋軍已經無計可施,全都換上了夏軍的裝扮,好方便突圍。這是想渾水摸魚呢!
北路軍一看這個模樣,立刻下令,叫人馬加快速度往三鬆嶺趕去。一路上看到的人馬,不管打扮是夏軍還是宋軍,凡是人馬被網住的,一個都不能讓他們逃脫。
暫且不說北路這邊。南路這邊的夏軍,由曳浪都統親自率領,此時也已經近三鬆嶺了。曳浪前軍的人馬,這時候也遇到了一支宋軍。宋軍領頭的不是別人,是熟人王吉,夏軍被王吉人馬一引,又漫山遍野亂轉起來。
用不了多時,跟在後麵亂轉的夏軍,人數已經越聚越多。因夏軍聽說捉了王吉,能賞錢千貫,都爭著搶著奪這個功勞,漸漸地人馬越聚越多,已經近萬。通往三鬆嶺的這條路,本來就不寬,這麽多人馬擁擠在一處,愈顯得密密匝匝的,夏軍想轉身都覺得困難。
這個時候,北麵那路夏軍的人馬,因為追趕著一支宋軍,也從北麵殺過來了。三鬆嶺前麵的這條路,拐彎處正好是一個斜坡。因為周圍山石的遮擋,老遠兒根本就看不出來。北路軍打頭的是鐵鷂子,眼看著前麵的宋軍拐彎,立刻也跟著拐過來。
這個時候,斜坡的下麵,正好有著大部的人馬,此不是別人,正是南路的那一撥夏軍。他們因為追趕王吉,也擠到這條路上了。
北麵鐵鷂軍急急趕來,眼看著宋軍到前麵轉了個彎兒,就不見了。這廝們跟著追過來,也急忙拐彎兒。這一拐彎兒,誰知道前方是一個陡峭的下坡,立刻他們就刹不住了。
見勢不好,南麵的夏軍急忙要躲,怎麽這條路沒法躲:一麵峭壁,另一麵正好又是懸崖,一旦不小心掉下去,立刻就能粉身碎骨。左右無路,眾人隻好急往後退,然而路上密密麻麻全都是人,不太好退。
鐵鷂軍那邊來的快,南邊想退已來不及了,鐵鷂軍早已經撞上來。不少人登時被撞下懸崖,一時間哀嚎之聲不絕。趁著這時,高繼宣這支埋伏的人馬,立刻現身,幾千個宋軍同時射箭,一齊將強弓硬弩往夏軍軍陣中射過來。
夏軍的追兵猝不及防,登時被宋軍射損了不少。因宋軍弓弩來的迅猛,這個位置又避無可避,又前後無路,夏軍登時就亂了。三鬆嶺這邊廂地勢陡峭,道路狹窄,旁邊的深穀深不見底。因互相一撞,許多人接連墜入山穀。
其中北麵這一路,許多又是鐵鷂軍,周身包裹的全是鐵甲,馬匹連接在一處,其他的人馬哪經得起它撞?便是鐵鷂軍自己,隻要有一匹馬墜入山穀,其他的都就帶下去了,一掉就是一大串。
除去騎軍,步軍裏麵,也有好多被踩踏倒了的。夏軍這邊,被別人擠落墜崖的、被自己同伴踩踏的、被宋軍弓弩射損的,還有因為服飾的原因,分不清被友軍砍殺的。一時之間,夏軍的狀況慘不忍睹。趁著這勢,王吉與高繼宣兩邊立刻合兵在一處,隨即在後麵追殺夏軍。
正亂的時候,西麵的夏軍又殺過來。因宋、夏的服飾全都一樣,三路人馬齊殺過來,也分不出是敵是友了,為了能夠逃出來,眾人隻管亂殺一氣,好奪路而逃。
說不得三鬆嶺這一役,夏軍非但沒得到好處,損失還不少,三鬆嶺一戰算徹底敗了。那頭麟州城城中,因曳浪分去一半的攻城的夏軍,前去追擊高繼宣,王凱的壓力頓時減輕。到此時已知城外援兵到了,麟州守軍有了指望,所有人立刻精神百倍。到此時非但守城不成問題,王凱幹脆一鼓作氣來一個反殺,將攻城夏軍誅殺了不少。
三鬆嶺一役已經敗了,麟州城這邊還戰況不利,若遷延日久,不是個頭兒。這個時候,偏偏石州又有來報,道晉寧軍已經發兵石州。曳浪都統怕石州有失,隨後也就撤了。麟州那頭,既然城外夏軍已經撤走,麟州已經沒了危急,高繼宣率領本部的援軍,也就往並州撤走走了。
那一頭元昊因為祥佑軍圍困麟州城,耗費了不少的人馬和輜重,眼看就要拿下來麟州,誰知道曳浪都統不爭氣,這廝直接放棄麟州,就這麽走了。
李元昊不願意讓攻打麟州半途而廢,遂決定往麟州再增援兵。夏軍這邊,從立國之初直到現在,西夏各地人馬的數量,此時基本上已經穩了:右廂在瓜州西平軍有三萬人,以備應對高昌迴鶻,天都山有三萬人,以備應對吐蕃人,甘州甘肅軍有五萬人,用來防備迴鶻、吐蕃兩路大軍,以及接應黑水城。
夏軍左廂,在宥州嘉寧軍有五萬人馬,鹽州有五萬人,以備應對宋軍來襲,東麵靈州故都有五萬人馬,以備宋軍從東路進兵,北麵黑山威福軍有五萬人,以備防遼。西北賀蘭山亦有五萬人把住山隘,以備遼軍從北麵攻來,守衛興慶是八萬人。另外左右兩廂、黃河南北交通要道上亦安排的是重兵把守,以利大軍迅速集結。
麟州周邊,靈州雖然有五萬人馬,為防萬一,元昊不願意輕易動它,用時還需要從興慶調遣。然而興慶到麟州,路途遙遠,又隔著黃河,轉運不易。此時有人便說與元昊,叫他從黃河水路上運兵,不出數日,就能把興慶的援兵給送到麟州。
張元自從上次三川口戰後,元昊將他老小接來興慶,此時他就改了態度,非但不說休養生息這件事,如今一反常態,反而慫恿元昊打仗,比元昊自己倒更積極。凡是元昊看好的,張元也就跟著應合,基本沒什麽反對了,如今他們君臣兩個,已經是空前和睦了。
等到元昊拿水路運兵這件事問張元時,張元也就跟著同意,而且這些日以來,張元似乎在忙別的事情,一切全憑元昊做主,對麟州之事不太在意。既然國相都不反對,元昊這邊更沒問題,立刻這件事也就準了,隨即命人安排好運送十萬大軍的船筏,這次就走水路了。
此次夏軍從水路來時,元昊本人也一並隨軍,預備親自打麟州城。黃河的走向,從西南方過來,經過夏國都城興慶的西麵,一直往東北方向延伸,然後在克危山東麵拐了彎兒,直接東去,途經遼國,然後又從遼地再折迴來,形成個“幾”字,流去宋地。府、麟、豐三處宋地的位置,就在黃河拐彎的西岸,“幾”字的內側。
元昊要水路去打麟州,怎奈元昊大軍的船隻,實在是太多,過來的時候太過顯眼。這些運送夏軍的船隻,立刻讓黃河東岸的岢嵐軍軍使席文蔚注意了,席文蔚隨即命岢嵐軍從河對岸箭射夏軍。
夏軍驍勇是的騎軍、步軍,鐵鷂子、步跋子見了別人是威風不假,什麽時候水戰馳名了?因為岢嵐軍這一通射,夏軍的水軍登時就亂了。這次實在是到不了麟州,在府州這裏就紛紛下船了。
李元昊這廝走哪吃哪,既然到了府州這裏,幹脆他就不去打麟州,直接轉頭就打府州。府州城倚山而建,東南是水門,元昊先就打水門。夏軍趁著夜色的隱蔽,無人覺察,從東麵懸崖峭壁中往城中攀爬,準備先將水門拿下。
夏軍那邊,又是船、又是人的,弄出那麽大動靜,府州城豈能不知道。早在數天之前的時候,知州折繼閔已經下令,要各門守衛嚴加盤查,城裏麵早已經防範了。
從東麵攀爬的那些夏軍,沒等著爬到一半呢,立刻被城中守衛發現,一通擂木炮石滾將下來,一連串夏軍就墜入黃河,一發連露頭唿救的機會都沒了,徹底悄無聲息了。
元昊見暗中偷入這條路不行,幹脆來一個利索的,直接率人馬將府州城圍了。因元昊親自率領夏軍攻城,府州城知州折繼閔,立刻率六千折家軍,上城來把守,說不得兩邊血戰了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