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莊主客氣了,但說無妨。”王默笑道。
“好。你老弟既然是江湖中人,想必也猜得出這次巢湖大會的用意。老實說,俞某不可能成為江北武林盟主,最多做個江北堂口的堂主。
俞某心中早有江北第一盟主的人選,那便是姥山宮的宮主。
俞某與廖宮主認識二十多年,知道他武功了得,遠勝江北武林道上的許多高手,他若論第二,沒人敢論第一。”
“俞莊主,你就直說了吧,想要在下怎樣?”王默說道。
“俞某希望你老弟能加入我們,一塊兒支持廖宮主。他若做了江北第一盟主,以你老弟的本事,至少也能做個江北香主。”
香主聽上去好像不大,但要知道俞四所說的香主是指江北香主,就遠非一般香主能比了。
尋常香主最多管二三十人,但要是做了整個江北武林的香主,那管的人可就多了,足以和尋常幫派的幫主或門主相比。
“俞莊主,你太看得起我了。”王默笑道,“在下無幫無派,懶散慣了,恐怕無法答應你的要求。”
聞言,除了俞四,包括尤二在內,都是神色一變。
但王默話鋒一轉,接著說道:“不過俞莊主,在下明白你的意思。在下也不會加入其它勢力,如果廖宮主武功最高,做了江北第一盟主,在下自當聽他號召。”
“容朝陽,你可要想清楚了!”一個老者喝道。
“在下想得很清楚。”
“如果你……”
“咳咳。”俞四咳嗽了一聲,笑道,“容老弟,你這麽說,也很給俞某麵子。你今晚好好休息,明天一早,俞某就帶各位去拜訪廖宮主,他得知有這麽多人支持他,一定會很高興的。”
尤二聽了,暗暗驚詫。
他認識俞四多年,到過俞家莊不下三十次,但俞四從未說過要把他帶去拜見廖一仙。
他也不敢開口。
怎麽這一次,俞四突然說要帶他們去見廖一仙?
難道真是因為巢湖大會嗎?
而且他也聽得出來,俞四隻叫王默一人好好休息,沒有叫他們幾個好好休息,分明就是特別優待王默。
難道俞四看出了王默不是等閑之輩,所以才會這麽做?
席散之後,尤二想到半夜,因為與王默同住一間客房,突然翻身坐起,叫道:“容老弟,你真是我的貴人啊。”
“什麽貴人?”王默根本沒有睡著。
“要不是遇見你,我隻怕見不到廖宮主。”
“怎麽會呢?巢湖大會一旦召開,誰都能見到廖宮主。”
“我的意思是說,在大會召開之前,我根本不可能見到他老人家。”
“哦。”
“容……容兄,你是真人不露相啊。”
“我哪是什麽真人啊,快睡吧,明天還要見廖宮主呢。”
尤二聽了,不敢再發出動響,免得吵到王默,但哪裏睡得著?一直處於興奮之中。
翌日,俞四果然沒有失言,吃過早飯,就親自帶王默、尤二等人去拜見廖一仙。
姥山宮就在姥山島上。
姥山島位於巢湖之中,自從廖一仙做了巢湖幫的幫主,姥山就成了禁地,別說外人,就連巢湖幫的許多弟子,若沒有允許,誰也不敢靠近姥山百丈。
姥山地形橢圓,島上林木蔥鬱,四季如春,姥山宮就掩映於林木之中,隱約可見。
此島山顛有一座寶塔,並非後世之人所建的文峰塔,而是叫“真仙塔”。
這座寶塔是廖一仙叫人修建的,足足花了一年多時間,原本沒有名字,但十多年前的某日,有人親眼看到塔頂坐著一人,但轉瞬間,塔頂之人就不見了,而廖一仙的名字有仙,所以就把此塔稱為“真仙塔”。
至於那個“仙人”是不是廖一仙,無人知曉。
姥山宮,或者說姥山島,有三百多人,無一不是巢湖幫的“精英幫眾”。
二十多年前,巢湖有二十七個能人,乃水賊頭目,分做六股,一夜之間被廖一仙收服,殺了三個頭目。
幾年前,二十四個頭目死了六個,現在還剩下十八個。
這十八個頭目,就有六個住在島上。
這倒不是其他十二個頭目的武功低於這六個,而是這六個頭目最得廖一仙信任。
就算是手下,也有親與比較親和最親的劃分,不可能一視同仁,也不現實。
王默等人到了湖邊,上了一艘快船,不一會兒就到了島邊,下船上島。
走到一處時,卻有一座古廟,竟有十多個弟子負責看守,儼然禁地。
這座古廟始建於晉代,用來祭祀湖中女神,故名聖妃廟。
隻見六個書生模樣的人了禁地,其中兩位就是王默昨日所見兩人,而六人之中,一人氣度不凡,腰間懸著一柄三尺青鋒,年紀不是最大的,但段位“坐照”,乃是個絕頂高手。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一個書生吟道。
另一個書生卻是吟道:“江頭日暖花又開,江東行客心悠哉。高陽酒徒半凋落,終南山色空崔嵬。聖代也知無棄物,侯門未必用非才。一船明月一竹竿,家住五湖歸去來。”
“哈哈。”第三個書生笑道,“兩位賢弟所吟之詩皆出自晚唐羅隱,我也來一首。拋卻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千裏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唯餘岩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昨日那個與尤二起衝突的書生說道:“三位兄長都吟羅隱之詩,小弟豈能落後?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鬥客槎輕。三十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王默見過的另一個書生笑道:“我也獻醜一首。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五人所吟之詩都是出自羅隱。
這位羅隱乃晚唐詩人,二十多歲起,就屢試不第。
三十多歲自編一書,名叫《讒書》,時人贈詩曰:“讒書雖勝一名休。”
後來,他又考了幾次,仍是不中,史稱“十上不第”。
五十五歲時,羅隱迴鄉依附吳越王錢繆,做了錢塘令,著有一書,名叫《太平兩同書》,語多道家之言。
他死了以後,後世之人將他當做地仙,有不少關於他的傳說,而他一生之中,除了不太得誌之外,那便是狂。
當然,他夠資格狂,絕非傲慢。
這時,那佩劍書生朗聲說道:“物之所以有韜晦者,防乎盜也。故人亦然。夫盜亦人也,冠屨焉,衣服焉。其所以異者,退遜之心、正廉之潔,不嚐其性耳。
視玉帛而取之者,則曰牽於寒餓;視家國而取之者,則曰救彼塗炭。
牽於寒餓者,無得而言矣。救彼塗炭者,則宜以百姓心為心。
而西劉則曰:“居宜如是”,楚籍則曰“可取而代”。
意彼未必無退遜之心、正廉之節,蓋以視其靡曼驕崇,然後生其謀耳。
為英雄者猶若是,況常人乎?是以峻宇逸遊,不為人所窺者,鮮也。”
此人所吟非詩,而是文,也是出自羅隱筆下,名《英雄之言》。
此文言辭犀利,嘲諷那些借“救民塗炭”為口號而竊取政權的帝王們的本性。
說白了,在羅隱看來,搶財物的是盜賊,取國家的也是盜賊,根本沒有什麽區別,真正的大英雄是不存在的,即便真的存在,也少得可憐。
王默聽得似懂非懂,俞四與尤二等人卻完全聽不懂,而因為尤二昨日與那個書生有過衝突的原因,都不想多待一下,隻想盡快見到廖一仙。
隻是俞四雖然不認識這六個人,但這裏是姥山,這六人不但上到了島上,而且還能接近聖妃廟,當是廖一仙的“貴客”。
他的祖上與廖一仙的祖上有舊,形同一家,到了他們這一代,雖然已不似從前,可也交情極深,廖一仙不但是他的“主子”,還是他的“兄長”。
然而,他從未聽說這六個人,隻是隱隱覺得那佩劍書生的實力,要在自己之上。
他雙手一拱,問道:“在下俞四,不知六位先生如何稱唿?”
那佩劍書生雙手一拱,說道:“在下左文龍。”
俞四想了想,神色突然一變,竟未再多說一字,匆匆而去。
王默與尤二都覺得奇怪。
在他們想來,這六個人既然是姥山宮的“客人”,俞四與廖一仙關係匪淺,即便此前不認識他們,也不會有什麽大仇大怨,怎麽俞四像是見到了“瘟神”似的,避之而不及?
王默邊走邊想:“這些人一個個古裏古怪的,似有什麽牽連,但又讓人猜不透。算了,管他們的,我來這裏隻為了與江北武林高手一戰,到時候就算江北六大高手聯手對付我一人,我也要接下,令他們不得造次。”
很開,幾人來到了姥山宮外。
不需要傳報,俞四就帶著王默、尤二等人進了宮中,見到了巢湖幫的幫主廖一仙。
這位廖幫主或者說是廖宮主,望之不過四五十歲,但二十多年前,他已是這副樣子,可見其修為深厚,武功不凡,也難怪他會自稱“廖一仙”。
王默頗為小心,不讓廖一仙看出自己的真正實力。
至於廖一仙是否能看出他易容,他覺得不重要。
俞四將幾人通通介紹給廖一仙認識。
輪到尤二時,廖一仙少不得提了幾句尤二的大哥尤大,說自己見過尤大幾次,十分佩服他的刀法。
到了王默時,廖一仙卻是哈哈一笑,說道:“俞四弟,這就是你之前派人來所說的那位容老弟嗎?果然是器宇不凡,江湖少見。”
王默以為他要試探自己,可這個廖一仙卻是沒有這個意思,隻是多看了他一眼。
俞四也猜不透廖一仙的意思,隻能與廖一仙說些關於這次巢湖大會的話。
少時,忽見一人匆匆走了進來,宛如軍師,到了廖一仙邊上,密語了幾句。
廖一仙聽後,揮揮手,說道:“把她請進來。”
未幾,隻見一人手持拐杖,走進了殿內,正是易木蓮。
王默沒想到會在這個地方遇到她,自是略顯尷尬。
“咦。”易木蓮像是故意要跟他作對,說道,“這不是……”
“姑奶奶。”王默走了上去,叫道,“你怎麽也來了?”
“我……”易木蓮目中閃過一道狡黠的笑意,說道,“我怎麽不能來?你這個小家夥,我叫你不要亂跑,你瞧瞧,竟然跑到這裏來了,害得我好找。快,過來扶著我。”
於是,王默就上前幾步攙扶著她的手臂,心頭暗想:“你這個丫頭真把我當後輩使喚了?好,等我找到機會,一定加倍奉還。”
“老人家。”廖一仙笑道,“原來容老弟是你的後輩啊。”
“可不是?”易木蓮伸手在王默頭上摸了兩下,狀甚親密,“他叫容朝陽,是我哥哥的外孫。我看著他長大的,他小的時候,我還給他換過尿布呢。”
王默說道:“姑奶奶,這都何年何月的事了,你怎麽還記著?”
“你這小子的事,我全都記得。”易木蓮道,“八歲那一年,你見鄰家小丫頭長得水靈,便跑去勾搭人家,人家不理你,你好不傷心,迴來說自己失戀了……”
“哈哈。”王默隻能大笑,“這事你也記得啊,我都忘得一幹二淨了。對了,姑奶奶,你不是說你今天會迴去嗎?怎麽突然到這裏來了?待會江北武林群雄雲集於此,你……”
“你這小子怎麽犯糊塗了?我什麽時候說過我要迴去?我是說等我辦完事後,就帶你迴去。你家就剩你一個獨苗,我可不能讓你到處闖禍。”
“我能闖什麽禍?”王默說道,“這些年來,我闖蕩江湖,認識不少人,幾年前覺得有些厭倦,就隱居於和州。
那一日,你突然找上門來,非要給我說親。我說我隻喜歡漂亮的,你卻給我找了幾個醜的。我才不會答應呢。等你真給我找了個美若天仙的,我再跟你迴去。”
“好。你老弟既然是江湖中人,想必也猜得出這次巢湖大會的用意。老實說,俞某不可能成為江北武林盟主,最多做個江北堂口的堂主。
俞某心中早有江北第一盟主的人選,那便是姥山宮的宮主。
俞某與廖宮主認識二十多年,知道他武功了得,遠勝江北武林道上的許多高手,他若論第二,沒人敢論第一。”
“俞莊主,你就直說了吧,想要在下怎樣?”王默說道。
“俞某希望你老弟能加入我們,一塊兒支持廖宮主。他若做了江北第一盟主,以你老弟的本事,至少也能做個江北香主。”
香主聽上去好像不大,但要知道俞四所說的香主是指江北香主,就遠非一般香主能比了。
尋常香主最多管二三十人,但要是做了整個江北武林的香主,那管的人可就多了,足以和尋常幫派的幫主或門主相比。
“俞莊主,你太看得起我了。”王默笑道,“在下無幫無派,懶散慣了,恐怕無法答應你的要求。”
聞言,除了俞四,包括尤二在內,都是神色一變。
但王默話鋒一轉,接著說道:“不過俞莊主,在下明白你的意思。在下也不會加入其它勢力,如果廖宮主武功最高,做了江北第一盟主,在下自當聽他號召。”
“容朝陽,你可要想清楚了!”一個老者喝道。
“在下想得很清楚。”
“如果你……”
“咳咳。”俞四咳嗽了一聲,笑道,“容老弟,你這麽說,也很給俞某麵子。你今晚好好休息,明天一早,俞某就帶各位去拜訪廖宮主,他得知有這麽多人支持他,一定會很高興的。”
尤二聽了,暗暗驚詫。
他認識俞四多年,到過俞家莊不下三十次,但俞四從未說過要把他帶去拜見廖一仙。
他也不敢開口。
怎麽這一次,俞四突然說要帶他們去見廖一仙?
難道真是因為巢湖大會嗎?
而且他也聽得出來,俞四隻叫王默一人好好休息,沒有叫他們幾個好好休息,分明就是特別優待王默。
難道俞四看出了王默不是等閑之輩,所以才會這麽做?
席散之後,尤二想到半夜,因為與王默同住一間客房,突然翻身坐起,叫道:“容老弟,你真是我的貴人啊。”
“什麽貴人?”王默根本沒有睡著。
“要不是遇見你,我隻怕見不到廖宮主。”
“怎麽會呢?巢湖大會一旦召開,誰都能見到廖宮主。”
“我的意思是說,在大會召開之前,我根本不可能見到他老人家。”
“哦。”
“容……容兄,你是真人不露相啊。”
“我哪是什麽真人啊,快睡吧,明天還要見廖宮主呢。”
尤二聽了,不敢再發出動響,免得吵到王默,但哪裏睡得著?一直處於興奮之中。
翌日,俞四果然沒有失言,吃過早飯,就親自帶王默、尤二等人去拜見廖一仙。
姥山宮就在姥山島上。
姥山島位於巢湖之中,自從廖一仙做了巢湖幫的幫主,姥山就成了禁地,別說外人,就連巢湖幫的許多弟子,若沒有允許,誰也不敢靠近姥山百丈。
姥山地形橢圓,島上林木蔥鬱,四季如春,姥山宮就掩映於林木之中,隱約可見。
此島山顛有一座寶塔,並非後世之人所建的文峰塔,而是叫“真仙塔”。
這座寶塔是廖一仙叫人修建的,足足花了一年多時間,原本沒有名字,但十多年前的某日,有人親眼看到塔頂坐著一人,但轉瞬間,塔頂之人就不見了,而廖一仙的名字有仙,所以就把此塔稱為“真仙塔”。
至於那個“仙人”是不是廖一仙,無人知曉。
姥山宮,或者說姥山島,有三百多人,無一不是巢湖幫的“精英幫眾”。
二十多年前,巢湖有二十七個能人,乃水賊頭目,分做六股,一夜之間被廖一仙收服,殺了三個頭目。
幾年前,二十四個頭目死了六個,現在還剩下十八個。
這十八個頭目,就有六個住在島上。
這倒不是其他十二個頭目的武功低於這六個,而是這六個頭目最得廖一仙信任。
就算是手下,也有親與比較親和最親的劃分,不可能一視同仁,也不現實。
王默等人到了湖邊,上了一艘快船,不一會兒就到了島邊,下船上島。
走到一處時,卻有一座古廟,竟有十多個弟子負責看守,儼然禁地。
這座古廟始建於晉代,用來祭祀湖中女神,故名聖妃廟。
隻見六個書生模樣的人了禁地,其中兩位就是王默昨日所見兩人,而六人之中,一人氣度不凡,腰間懸著一柄三尺青鋒,年紀不是最大的,但段位“坐照”,乃是個絕頂高手。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一個書生吟道。
另一個書生卻是吟道:“江頭日暖花又開,江東行客心悠哉。高陽酒徒半凋落,終南山色空崔嵬。聖代也知無棄物,侯門未必用非才。一船明月一竹竿,家住五湖歸去來。”
“哈哈。”第三個書生笑道,“兩位賢弟所吟之詩皆出自晚唐羅隱,我也來一首。拋卻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千裏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唯餘岩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昨日那個與尤二起衝突的書生說道:“三位兄長都吟羅隱之詩,小弟豈能落後?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鬥客槎輕。三十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王默見過的另一個書生笑道:“我也獻醜一首。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五人所吟之詩都是出自羅隱。
這位羅隱乃晚唐詩人,二十多歲起,就屢試不第。
三十多歲自編一書,名叫《讒書》,時人贈詩曰:“讒書雖勝一名休。”
後來,他又考了幾次,仍是不中,史稱“十上不第”。
五十五歲時,羅隱迴鄉依附吳越王錢繆,做了錢塘令,著有一書,名叫《太平兩同書》,語多道家之言。
他死了以後,後世之人將他當做地仙,有不少關於他的傳說,而他一生之中,除了不太得誌之外,那便是狂。
當然,他夠資格狂,絕非傲慢。
這時,那佩劍書生朗聲說道:“物之所以有韜晦者,防乎盜也。故人亦然。夫盜亦人也,冠屨焉,衣服焉。其所以異者,退遜之心、正廉之潔,不嚐其性耳。
視玉帛而取之者,則曰牽於寒餓;視家國而取之者,則曰救彼塗炭。
牽於寒餓者,無得而言矣。救彼塗炭者,則宜以百姓心為心。
而西劉則曰:“居宜如是”,楚籍則曰“可取而代”。
意彼未必無退遜之心、正廉之節,蓋以視其靡曼驕崇,然後生其謀耳。
為英雄者猶若是,況常人乎?是以峻宇逸遊,不為人所窺者,鮮也。”
此人所吟非詩,而是文,也是出自羅隱筆下,名《英雄之言》。
此文言辭犀利,嘲諷那些借“救民塗炭”為口號而竊取政權的帝王們的本性。
說白了,在羅隱看來,搶財物的是盜賊,取國家的也是盜賊,根本沒有什麽區別,真正的大英雄是不存在的,即便真的存在,也少得可憐。
王默聽得似懂非懂,俞四與尤二等人卻完全聽不懂,而因為尤二昨日與那個書生有過衝突的原因,都不想多待一下,隻想盡快見到廖一仙。
隻是俞四雖然不認識這六個人,但這裏是姥山,這六人不但上到了島上,而且還能接近聖妃廟,當是廖一仙的“貴客”。
他的祖上與廖一仙的祖上有舊,形同一家,到了他們這一代,雖然已不似從前,可也交情極深,廖一仙不但是他的“主子”,還是他的“兄長”。
然而,他從未聽說這六個人,隻是隱隱覺得那佩劍書生的實力,要在自己之上。
他雙手一拱,問道:“在下俞四,不知六位先生如何稱唿?”
那佩劍書生雙手一拱,說道:“在下左文龍。”
俞四想了想,神色突然一變,竟未再多說一字,匆匆而去。
王默與尤二都覺得奇怪。
在他們想來,這六個人既然是姥山宮的“客人”,俞四與廖一仙關係匪淺,即便此前不認識他們,也不會有什麽大仇大怨,怎麽俞四像是見到了“瘟神”似的,避之而不及?
王默邊走邊想:“這些人一個個古裏古怪的,似有什麽牽連,但又讓人猜不透。算了,管他們的,我來這裏隻為了與江北武林高手一戰,到時候就算江北六大高手聯手對付我一人,我也要接下,令他們不得造次。”
很開,幾人來到了姥山宮外。
不需要傳報,俞四就帶著王默、尤二等人進了宮中,見到了巢湖幫的幫主廖一仙。
這位廖幫主或者說是廖宮主,望之不過四五十歲,但二十多年前,他已是這副樣子,可見其修為深厚,武功不凡,也難怪他會自稱“廖一仙”。
王默頗為小心,不讓廖一仙看出自己的真正實力。
至於廖一仙是否能看出他易容,他覺得不重要。
俞四將幾人通通介紹給廖一仙認識。
輪到尤二時,廖一仙少不得提了幾句尤二的大哥尤大,說自己見過尤大幾次,十分佩服他的刀法。
到了王默時,廖一仙卻是哈哈一笑,說道:“俞四弟,這就是你之前派人來所說的那位容老弟嗎?果然是器宇不凡,江湖少見。”
王默以為他要試探自己,可這個廖一仙卻是沒有這個意思,隻是多看了他一眼。
俞四也猜不透廖一仙的意思,隻能與廖一仙說些關於這次巢湖大會的話。
少時,忽見一人匆匆走了進來,宛如軍師,到了廖一仙邊上,密語了幾句。
廖一仙聽後,揮揮手,說道:“把她請進來。”
未幾,隻見一人手持拐杖,走進了殿內,正是易木蓮。
王默沒想到會在這個地方遇到她,自是略顯尷尬。
“咦。”易木蓮像是故意要跟他作對,說道,“這不是……”
“姑奶奶。”王默走了上去,叫道,“你怎麽也來了?”
“我……”易木蓮目中閃過一道狡黠的笑意,說道,“我怎麽不能來?你這個小家夥,我叫你不要亂跑,你瞧瞧,竟然跑到這裏來了,害得我好找。快,過來扶著我。”
於是,王默就上前幾步攙扶著她的手臂,心頭暗想:“你這個丫頭真把我當後輩使喚了?好,等我找到機會,一定加倍奉還。”
“老人家。”廖一仙笑道,“原來容老弟是你的後輩啊。”
“可不是?”易木蓮伸手在王默頭上摸了兩下,狀甚親密,“他叫容朝陽,是我哥哥的外孫。我看著他長大的,他小的時候,我還給他換過尿布呢。”
王默說道:“姑奶奶,這都何年何月的事了,你怎麽還記著?”
“你這小子的事,我全都記得。”易木蓮道,“八歲那一年,你見鄰家小丫頭長得水靈,便跑去勾搭人家,人家不理你,你好不傷心,迴來說自己失戀了……”
“哈哈。”王默隻能大笑,“這事你也記得啊,我都忘得一幹二淨了。對了,姑奶奶,你不是說你今天會迴去嗎?怎麽突然到這裏來了?待會江北武林群雄雲集於此,你……”
“你這小子怎麽犯糊塗了?我什麽時候說過我要迴去?我是說等我辦完事後,就帶你迴去。你家就剩你一個獨苗,我可不能讓你到處闖禍。”
“我能闖什麽禍?”王默說道,“這些年來,我闖蕩江湖,認識不少人,幾年前覺得有些厭倦,就隱居於和州。
那一日,你突然找上門來,非要給我說親。我說我隻喜歡漂亮的,你卻給我找了幾個醜的。我才不會答應呢。等你真給我找了個美若天仙的,我再跟你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