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默笑了笑,說道:“原大人,你老真是風趣,其實在下一直跟在後麵。”
原傑道:“哦,願聞其詳。”
王默說道:“不瞞大人,兩日之前,在下就在路上遇到了大人。當時在下覺得大人氣度不凡,猜想必是大人物,所以就動了好奇心,冒犯了大人。”
“我沒有被冒犯啊。”
“在下偷聽了大人與隨從的對話。”
“原來如此,不知何壯士都聽到了什麽?”
“在下偷聽到大人原來是從京城來的大員,奉皇上之命安撫數十萬流民,並要考察民情,想出一個妥善解決之法。
後來又聽大人的隨從說起路上可能會有刺客,要大人小心。可大人聽了,卻說自己為官三十年,什麽場麵都見過,沒有刺客便罷了,當真有刺客的話,也不能阻止自己的腳步。
在下雖然出身草莽,讀書不多,可最敬佩為民辦事的好官,唯恐當真有人要在路上行刺大人,所以就一路跟隨,還請大人多多見諒。”
原傑笑道:“何壯士,你救了原某一命,原某感激還來不及,怎麽會怪你?其實原某早已看得出來,何壯士非一般江湖好漢,如果江湖上多一些何壯士這樣的人物,何愁天下不安?”
“原大人謬讚了。”王默說道,“原大人,我偷聽的時候,得知你老好像與於謙於大人見過,而我生平最敬仰的大官,就是這位兩袖清風的於少保大人。”
原傑點點頭,說道:“是的,我年輕時候見過於大人,其實,也不算年輕了,當時我已年近四十。於大人是我輩楷模,隻可惜他老人家……唉。”
“聽說於大人有一位同僚,名叫王強,也是做大官的,隻是名氣沒於大人大……”
“不錯,我也見過這位王大人。說起來,這位王大人還是內閣成員,雖非首輔,但也名列前五。於大人沒有入閣。可於大人的功勞和聲望,別說內閣首輔,連宰相都能做的。”
“原來如此,於大人和王大人都是好官,要是在下早生幾十年,一定要見見他們。”
原傑望了望他,卻是一笑,說道:“何壯士,你救過我,我也不怕告訴你,這兩位大人都不好相處。”
“為何?”
“古往今來,凡是有點能力的官員,沒有一個好相處的。反倒是那些平庸之輩,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才最好相處。我做了三十年官,此前也很難相處,直到近兩年,才略微改了些脾氣。要不然的話,你也會覺得我脾氣古怪。”
說到這裏,原傑歎道,“於大人為官在於清,王大人為官在於直。太清就顯得其他官員太貪,太直就會得罪其他官員。
當年先皇誤信奸臣,滿朝文武為兩位大人說話的不是沒有,而是太少了,我自己也十分慚愧。
那位王大人脾氣剛直,臨刑之前,極為不服,非要跟奸臣理論,大罵奸臣。而於大人呢,卻隻淡淡說了四個字,那便是多說無益,從容赴死。
從此便也可以看出兩位大人的性格。”
王默聽了,這才知道明明是兩個大臣都被冤死,為什麽王強卻極少有人提起。
王強性格太直,又是閣老,怕是許多官員都被他罵過,哪怕罵的再對,多了也會討厭。
所以兩人死後,沒什麽人敢提他們,就算提,也是提於謙,而即便提兩人,也都是提於謙為主。
“這兩位大人都有後人吧?”
“有的。聽說於大人不但有子有女,還有養子。至於王大人,有個兒子叫王倫,早年充軍,近幾年赦還,皇上還說有機會了,會讓王倫做官。”
“王大人就一個兒子嗎?”
“好像還有一個,但叫什麽,沒多少人知道,因為他很少在家,不喜歡讀書,倒喜歡舞刀弄劍,據說還有一位名師。詳細情況我也不清楚。”
王默之所以問這麽多,不是他真的好奇,而是想查清楚自己的身世。
其實他很矛盾,既希望王強是自己的祖父,又害怕是。
可不管怎樣,隻要有機會,他都要查個水落石出。
原傑本來想說什麽,但忽然間,他劇烈的咳嗽起來。
王默以為隻是普通咳嗽,哪知原傑越咳越劇烈,竟是咳出血來。
王默大吃一驚,叫道:“大人!”
原傑卻是不放在心上,淡淡說道:“沒事,老毛病,休息兩天就好。”
王默原本想為他瞧瞧,可這時候,襄陽王府的世子,也就是朱祁鏞,因為得知原傑遇到刺客的事,急忙連夜趕來鄖縣縣城問安。
原傑聽到朱祁鏞來了,也趕緊起身迎接。
王默想找地方躲,但那裏可能?
朱祁鏞見了他,先是一怔,接著便當做不認識。
第二天,王默惦記著原傑的身體,想為他把把脈。
可是,這位原大人見了他之後,第一句話就是:“何壯士,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你。”
“大人請說。”
“不知你對流民之事有何看法?”
“這……”
“你昨日對紀飛雁說的那番話,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所以認為你的意見,我可以參考,還請暢所欲言。”
王默想了想,說道:“那好,在下就不客氣了。流民鬧事,固然有賊人煽動的原因,但歸根到底,還是流民無家可歸,如果能讓他們有家的歸屬感,鬧事的就少了。”
“何壯士的高見是?”
“不敢。我認為可以把襄陽府一分為二,在襄陽府西部新設一個府,數十萬流民歸於新府。而為了防止意外,有必要在新府設立……設立……”
“設立行都司。”原傑說道。
“行都司?”
“行都司也是都司,隻是叫法不同。”
“那就是了。”
“何壯士。”原傑神色頗為激動,“沒想到你和我想到一塊去了,等我把荊襄境內全都考察清楚了,就上奏朝廷。”
“在下……”
“事不宜遲,我要爭取時間,不能懈怠。”原傑朝王默拱拱手,“何壯士,下次有機會,我們再重聚。昨日那個武官的事,我已叫人去查,如果他做過違法之事,決不輕饒。”
王默拱手要說什麽,但這位原大人滿腦子裏想到的全是巡視民情,竟不等王默開口,就帶著護衛匆匆走了。
等王默意識到自己還沒有為他把脈時,又哪裏還能看得見這位欽差大人的蹤影。
“何壯士。”忽然,有個聲音傳來。
王默迴頭一瞧,見得是朱祁鏞。
“原來是世子殿下,在下……”
“何壯士,你是宋師弟的朋友,那也就是我的朋友,不必客氣。對了,我已見過宋師弟,你不用擔心他的安全。那戈牧野乃朝廷重犯,遲早會被抓的。”
王默聽了,不由大喜。
既然宋瑧沒有被戈牧野追上,那他就可以真的放心迴江南了。
王默跟朱祁鏞說了幾句客套話,正待告辭,朱祁鏞忽然問道:“何壯士,不知有沒有興趣去我襄陽王府做客?”
王默心頭一動:“他這是在招攬我嗎?”
朱祁鏞等了一下,見王默沒有表示,就知道王默不可能會跟自己去襄陽王府。
於是,他笑道:“難怪宋師弟早就跟我說了,何壯士不是一般人。”
王默朝朱祁鏞拱手道:“世子殿下,承蒙你看得起在下,隻是在下閑散慣了,所以……”
“明白,明白。”朱祁鏞朝王默拱拱手,說道,“何壯士不必客氣,我襄陽王府的大門,永遠為何壯士開放。何壯士若有要事,我就不打擾了。”
“告辭。”王默說完,轉身而去。
不一會兒,隻見一個男子走到了朱祁鏞身後,正是那位高教授。
“世子。”高教授說道,“這人本事極大,要是能把他招為己用,必定是如虎添翼。隻可惜他目光短淺,隻看到江湖,卻看不到廟堂。”
“高教授。”朱祁鏞笑道,“你這次看走眼了。”
“願聞其詳。”
“你可聽說過‘文墨先生’?”
“聽說過。”
“宋瑧乃‘文墨先生’門下,細算起來,宋瑧是‘文墨先生’二弟子的徒孫。”朱祁鏞說道。
“難怪宋瑧武功那麽高強,原來是‘儒門’精英子弟。”
“‘文墨先生’才高八鬥,武功超群,世間罕見。”朱祁鏞說道,“他的大弟子門下,出了不少人物,不管在世還是已經故去的,無一不是進士出身,有兩位還做過閣老。
論人才數量,二弟子門下無法與之相比。不過據我所知,宋瑧有一位師叔,名叫陽一謀,不但武功高強,而且還精通天文地理,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這個陽一謀莫非就是鄖縣前任知縣?”
“不錯,正是此人。”
“聽說他以前曾做過督察院的高官。”
“對。”朱祁鏞點點頭,“他原本有希望做都禦史,但有一次不知何故得罪了萬貴妃,皇帝不高興,就把他降為知縣。但他畢竟是個人才,早在一個多月前,朝中有一位大員為他說話,皇帝覺得頗有道理,就把他召迴京城做事。我想不出三年,他至少也能做個尚書。”
原傑道:“哦,願聞其詳。”
王默說道:“不瞞大人,兩日之前,在下就在路上遇到了大人。當時在下覺得大人氣度不凡,猜想必是大人物,所以就動了好奇心,冒犯了大人。”
“我沒有被冒犯啊。”
“在下偷聽了大人與隨從的對話。”
“原來如此,不知何壯士都聽到了什麽?”
“在下偷聽到大人原來是從京城來的大員,奉皇上之命安撫數十萬流民,並要考察民情,想出一個妥善解決之法。
後來又聽大人的隨從說起路上可能會有刺客,要大人小心。可大人聽了,卻說自己為官三十年,什麽場麵都見過,沒有刺客便罷了,當真有刺客的話,也不能阻止自己的腳步。
在下雖然出身草莽,讀書不多,可最敬佩為民辦事的好官,唯恐當真有人要在路上行刺大人,所以就一路跟隨,還請大人多多見諒。”
原傑笑道:“何壯士,你救了原某一命,原某感激還來不及,怎麽會怪你?其實原某早已看得出來,何壯士非一般江湖好漢,如果江湖上多一些何壯士這樣的人物,何愁天下不安?”
“原大人謬讚了。”王默說道,“原大人,我偷聽的時候,得知你老好像與於謙於大人見過,而我生平最敬仰的大官,就是這位兩袖清風的於少保大人。”
原傑點點頭,說道:“是的,我年輕時候見過於大人,其實,也不算年輕了,當時我已年近四十。於大人是我輩楷模,隻可惜他老人家……唉。”
“聽說於大人有一位同僚,名叫王強,也是做大官的,隻是名氣沒於大人大……”
“不錯,我也見過這位王大人。說起來,這位王大人還是內閣成員,雖非首輔,但也名列前五。於大人沒有入閣。可於大人的功勞和聲望,別說內閣首輔,連宰相都能做的。”
“原來如此,於大人和王大人都是好官,要是在下早生幾十年,一定要見見他們。”
原傑望了望他,卻是一笑,說道:“何壯士,你救過我,我也不怕告訴你,這兩位大人都不好相處。”
“為何?”
“古往今來,凡是有點能力的官員,沒有一個好相處的。反倒是那些平庸之輩,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才最好相處。我做了三十年官,此前也很難相處,直到近兩年,才略微改了些脾氣。要不然的話,你也會覺得我脾氣古怪。”
說到這裏,原傑歎道,“於大人為官在於清,王大人為官在於直。太清就顯得其他官員太貪,太直就會得罪其他官員。
當年先皇誤信奸臣,滿朝文武為兩位大人說話的不是沒有,而是太少了,我自己也十分慚愧。
那位王大人脾氣剛直,臨刑之前,極為不服,非要跟奸臣理論,大罵奸臣。而於大人呢,卻隻淡淡說了四個字,那便是多說無益,從容赴死。
從此便也可以看出兩位大人的性格。”
王默聽了,這才知道明明是兩個大臣都被冤死,為什麽王強卻極少有人提起。
王強性格太直,又是閣老,怕是許多官員都被他罵過,哪怕罵的再對,多了也會討厭。
所以兩人死後,沒什麽人敢提他們,就算提,也是提於謙,而即便提兩人,也都是提於謙為主。
“這兩位大人都有後人吧?”
“有的。聽說於大人不但有子有女,還有養子。至於王大人,有個兒子叫王倫,早年充軍,近幾年赦還,皇上還說有機會了,會讓王倫做官。”
“王大人就一個兒子嗎?”
“好像還有一個,但叫什麽,沒多少人知道,因為他很少在家,不喜歡讀書,倒喜歡舞刀弄劍,據說還有一位名師。詳細情況我也不清楚。”
王默之所以問這麽多,不是他真的好奇,而是想查清楚自己的身世。
其實他很矛盾,既希望王強是自己的祖父,又害怕是。
可不管怎樣,隻要有機會,他都要查個水落石出。
原傑本來想說什麽,但忽然間,他劇烈的咳嗽起來。
王默以為隻是普通咳嗽,哪知原傑越咳越劇烈,竟是咳出血來。
王默大吃一驚,叫道:“大人!”
原傑卻是不放在心上,淡淡說道:“沒事,老毛病,休息兩天就好。”
王默原本想為他瞧瞧,可這時候,襄陽王府的世子,也就是朱祁鏞,因為得知原傑遇到刺客的事,急忙連夜趕來鄖縣縣城問安。
原傑聽到朱祁鏞來了,也趕緊起身迎接。
王默想找地方躲,但那裏可能?
朱祁鏞見了他,先是一怔,接著便當做不認識。
第二天,王默惦記著原傑的身體,想為他把把脈。
可是,這位原大人見了他之後,第一句話就是:“何壯士,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你。”
“大人請說。”
“不知你對流民之事有何看法?”
“這……”
“你昨日對紀飛雁說的那番話,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所以認為你的意見,我可以參考,還請暢所欲言。”
王默想了想,說道:“那好,在下就不客氣了。流民鬧事,固然有賊人煽動的原因,但歸根到底,還是流民無家可歸,如果能讓他們有家的歸屬感,鬧事的就少了。”
“何壯士的高見是?”
“不敢。我認為可以把襄陽府一分為二,在襄陽府西部新設一個府,數十萬流民歸於新府。而為了防止意外,有必要在新府設立……設立……”
“設立行都司。”原傑說道。
“行都司?”
“行都司也是都司,隻是叫法不同。”
“那就是了。”
“何壯士。”原傑神色頗為激動,“沒想到你和我想到一塊去了,等我把荊襄境內全都考察清楚了,就上奏朝廷。”
“在下……”
“事不宜遲,我要爭取時間,不能懈怠。”原傑朝王默拱拱手,“何壯士,下次有機會,我們再重聚。昨日那個武官的事,我已叫人去查,如果他做過違法之事,決不輕饒。”
王默拱手要說什麽,但這位原大人滿腦子裏想到的全是巡視民情,竟不等王默開口,就帶著護衛匆匆走了。
等王默意識到自己還沒有為他把脈時,又哪裏還能看得見這位欽差大人的蹤影。
“何壯士。”忽然,有個聲音傳來。
王默迴頭一瞧,見得是朱祁鏞。
“原來是世子殿下,在下……”
“何壯士,你是宋師弟的朋友,那也就是我的朋友,不必客氣。對了,我已見過宋師弟,你不用擔心他的安全。那戈牧野乃朝廷重犯,遲早會被抓的。”
王默聽了,不由大喜。
既然宋瑧沒有被戈牧野追上,那他就可以真的放心迴江南了。
王默跟朱祁鏞說了幾句客套話,正待告辭,朱祁鏞忽然問道:“何壯士,不知有沒有興趣去我襄陽王府做客?”
王默心頭一動:“他這是在招攬我嗎?”
朱祁鏞等了一下,見王默沒有表示,就知道王默不可能會跟自己去襄陽王府。
於是,他笑道:“難怪宋師弟早就跟我說了,何壯士不是一般人。”
王默朝朱祁鏞拱手道:“世子殿下,承蒙你看得起在下,隻是在下閑散慣了,所以……”
“明白,明白。”朱祁鏞朝王默拱拱手,說道,“何壯士不必客氣,我襄陽王府的大門,永遠為何壯士開放。何壯士若有要事,我就不打擾了。”
“告辭。”王默說完,轉身而去。
不一會兒,隻見一個男子走到了朱祁鏞身後,正是那位高教授。
“世子。”高教授說道,“這人本事極大,要是能把他招為己用,必定是如虎添翼。隻可惜他目光短淺,隻看到江湖,卻看不到廟堂。”
“高教授。”朱祁鏞笑道,“你這次看走眼了。”
“願聞其詳。”
“你可聽說過‘文墨先生’?”
“聽說過。”
“宋瑧乃‘文墨先生’門下,細算起來,宋瑧是‘文墨先生’二弟子的徒孫。”朱祁鏞說道。
“難怪宋瑧武功那麽高強,原來是‘儒門’精英子弟。”
“‘文墨先生’才高八鬥,武功超群,世間罕見。”朱祁鏞說道,“他的大弟子門下,出了不少人物,不管在世還是已經故去的,無一不是進士出身,有兩位還做過閣老。
論人才數量,二弟子門下無法與之相比。不過據我所知,宋瑧有一位師叔,名叫陽一謀,不但武功高強,而且還精通天文地理,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這個陽一謀莫非就是鄖縣前任知縣?”
“不錯,正是此人。”
“聽說他以前曾做過督察院的高官。”
“對。”朱祁鏞點點頭,“他原本有希望做都禦史,但有一次不知何故得罪了萬貴妃,皇帝不高興,就把他降為知縣。但他畢竟是個人才,早在一個多月前,朝中有一位大員為他說話,皇帝覺得頗有道理,就把他召迴京城做事。我想不出三年,他至少也能做個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