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又名中南山,簡稱南山,位於陝西境內秦嶺山脈中段,地形險要,山峰林立,大穀小穀散布其中,蔓延數百裏。


    據宋人所撰的《長安縣誌》記載:“終南橫亙關中南麵,西起秦隴,東至藍田,相距八百裏,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終南。”


    終南山多隱士。


    自古以來,終南山就是隱士們遠離鬧市,修身養性的好所在,因此也留下了各種各樣,真假難辨的傳說。


    這日已是年關,終南山外有個大鎮,熱鬧非凡,並未因天氣的緣故而阻擋人們出外辦置年貨的熱情。


    一家小酒館內,客人將近八成,西邊處坐了兩個食客,一老一少。


    老者頭發亂糟糟,小眼睛,酒槽鼻子,喝酒如喝水,自稱杜小康,綽號“在世劉伶”。


    年輕人發短,五官端正,滴酒不沾,隻顧夾菜吃飯,自稱何中二,綽號“不羈假僧”。


    何中二就是王默。


    至於杜小康是什麽人,王默不清楚。


    兩人於午飯前半個時辰在路上相遇,因為都要遊玩終南山,就結伴而行。


    王默聽杜小康自稱“在世劉伶”,靈機一動,就給自己起了個新名號,也就是“不羈假僧”。


    王默吃罷,杜小康仍在喝酒。


    王默見過不少能喝的人,但像杜小康這般能喝的,他還是第一次見。


    以他的眼力,已看出杜小康如此能喝不是因為內功深厚,而是天賦異稟,也就是與生俱來,非後天所能養成。


    “呃。”杜小康打了一個酒嗝,說道,“小老弟,你不喝酒的嗎?”


    “不是不喝,而是很少喝。”王默解釋道。


    “那你為什麽不喝?莫非是瞧不起我?”


    “你老誤會了,我出門之時,曾答應過一個人,不能在外喝酒,所以……”


    “難道這個人是你老婆?”


    “你老真會開玩笑,晚輩尚未娶妻……”


    “哈哈。”杜小康笑道,“那敢情好,改天有機會,我把一個小丫頭介紹給你認識。”


    王默暗想:“你就算把仙女介紹我,我也不會動心。”


    杜小康見他隻是微笑,並未迴應,便放下酒杯,一本正經說道:“小老弟,你別以為我喝醉了,我清醒得很。我說的這個小丫頭可不簡單,她師父是武林聖人,天下大能,宇內至尊,你要是娶了她,除了做皇帝,什麽事都能成。”


    王默暗暗發笑:“天下哪會有這麽厲害的人?我看你真的喝多了。”


    杜小康見他不信,隻得搖搖頭:“你若不信,那就算了,過了這個村,可沒哪個店,將來可別怪我。”


    王默笑道:“天涯何處無芳草,多情卻被無情惱,你老的好意晚輩心領了。”


    “果然是浪蕩不羈啊。”杜小康起身說道,“走吧,你老弟先請我,趕後我請你。”


    王默往桌上丟了一塊碎銀,根本沒想過杜小康將來會迴請自己。


    在他看來,兩人入山之後,天黑前便會分道揚鑣,此後天涯茫茫,能遇到是偶然,不遇上是必然。


    不多一會,兩人從酒館裏出來,在街上買了兩串糖葫蘆,一人一串,當然還是王默請客,出了鎮,踏上進山道路。


    “對了。”杜小康說道,“小老弟,你聽說過樓觀台嗎?”


    “沒有。”


    “宗聖宮呢?”


    “也沒有。”


    “那草堂寺呢?”


    “好像也沒有。”


    “那你總該聽說過‘活死人墓’吧?”


    “這個……”


    “你也沒聽說‘活死人墓’?”杜小康一副難以理解的樣兒,“那你來終南山做什麽?”


    其實,王默聽說過“活死人墓”,知道這是全真派祖師爺王重陽潛心修煉的地方,並非真的墓地,隻因他摸不清杜小康的底細,而他這次到終南山來,正是跟全真派有關,為免節外生枝,所以就故作不知。


    “我來終南山找人。”


    “找人?找誰?”


    “一個姓王的道士。”王默隨口胡謅。


    “原來如此。”杜小康並未追根究底,笑道,“我看你是第一次到終南山,不如讓我帶你到處玩玩吧。”


    “求之不得。”王默說道,心裏卻在想,“這位老兄好熱情,我要是拒絕他,以他的性格,若不開心,肯定會全都寫在臉上。反正我已打聽到後天才是全真派大會最後一日,隻要不超過期限,哪怕是最後一天到場也行。”


    這時,杜小康大步入山,也沒管王默是否跟來。


    王默見他健步如飛,轉眼就去了數丈,擔心跟丟了,就急忙追了上去。


    兩人入山好一會,杜小康才放緩速度,等王默趕上,兩人並肩而行,由杜小康做向導,為王默介紹終南山的大致情況。


    王默聽了之後,心中不由暗叫一聲:“多虧遇到這位老兄,不然真要誤了大事!”


    原來,經過杜小康講解,他才知道全真派祖庭,也就是重陽宮,距離兩人先前所在大鎮極遠,少說也有百裏。


    兩人現處這片區域雖然也是終南山,但終南山範圍太大,他把太乙山當做了終南山,認為重陽宮就在這一帶。


    當然,太乙山有時候也叫終南山,可太乙山又叫翠華山,主峰就叫終南山,所以許多人到了終南山(太乙山),以為全真派的祖庭重陽宮就在附近,而事實上,重陽宮遠在一百多裏外的終南山他處。


    王默由東而來,沿路向不少人打聽終南山,要麽不知道,要麽言語不詳,而就在昨天晚上,他入住客棧時,聽到隔壁兩個江湖人士在說全真派大會的事,這也是他為什麽知道全真派大會日子的緣故。


    他知道那兩個江湖人士也要去參加全真派大會,所以今早起來後,就跟著他們。


    誰想路上遇到了杜小康,兩人聊著聊著,那兩個江湖人士早已不見了。


    他當時也沒放在心上,認為前方不遠就是終南山,隻要進了山,以自己的能力,重陽宮又不是小道觀,哪能找不到?


    所以,就想當然的認為重陽宮在太乙山這一帶。


    要不是杜小康跟他把終南山的情況說清楚了,他能力再大,恐怕少不得要耽誤一些時辰到處找人打聽。


    據杜小康告訴他,終南山有個地方叫樓觀台,乃道門聖地,因為道門祖師老子曾在此講經,所以也叫講經台。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曾在台南築廟祭祀老子。


    漢武帝也於台北建了老子祠。


    魏晉南北朝時期,這裏曾集聚了大批道士。


    而到了唐代,李家奉老子為聖祖,就在台北兩裏外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道觀,名叫宗聖宮。


    這宗聖宮就是老子的大弟子尹喜舊居。


    尹喜就是關尹子,而關尹子就是李姓麻衣道人的師父,李姓麻衣道人的弟子就是陳轉老祖,陳轉老祖的弟子乃火龍真人……


    當然,宗聖宮再大,也比不了重陽宮。


    據杜小康所說,重陽宮全稱為重陽萬壽宮,是王重陽早年修道之所。


    重陽宮鼎盛期時,觀宇連綿,全真道徒雲集於此,被譽為“全真聖地”,甚至被稱為“天下祖庭”。


    隻因天下大勢,盛極必衰,元朝末期,全真派勢力遠不如當年,入明之後,全真派更是群龍無首,人才凋敝,加上朝廷大力扶持正一派的緣故,漸漸地,全真派在江湖上的影響力就越發勢弱了。


    而昔年盛況空前的重陽宮,隨著戰亂也多數毀於兵火。


    朱棣當皇帝後,可能是因為武當派也屬道門的關係,因而叫人修葺重陽宮,但又怎能與從前能比?


    三十多年前,有一個名叫侯圓方的道士,乃重陽宮宮主,傳說是武當派祖師張三豐的門徒,想振興重陽宮,奈何能力有限,十多年前去世時,口裏還念念有詞,感歎全真大勢已去,正一獨尊道門。


    “唉。”杜小康歎了一聲,說道,“那侯宮主我見過數次,與他也算頗有交情。他當上重陽宮宮主時,曾發下豪言壯誌,可終究敵不過全真衰落,任你本事再大,又怎可逆天而行?”


    “不知這位侯宮主過世時多大?”王默問道。


    “八十八。”


    “不知你老今年高壽?”


    “我……”杜小康說道,“反正比侯圓方大得多,若非他見過張三豐,對張三豐行弟子之禮,根本不可能與我平輩相稱。”


    王默一怔,問道:“這位侯宮主什麽時候見過張真人?”


    “據我所知,他見過張三豐兩次,一次是小時候,一次是二十年前。”杜小康說到這,翻了一個白眼,“小老弟,你問這個幹什麽?”


    “張真人乃武當派祖師,傳說已是地仙,甚至已成真仙,若能有幸遇到……”


    “小老弟,你別亂想了。”


    “怎麽?”


    “當世見過張三豐的人,絕不會超出十個,家師正是其中之一,你要是有仙緣,那就能遇上,若無仙緣,還是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吧。”


    “……”


    “咦。”杜小康凝眸瞧去,目中閃過一道異光,低聲說道,“那不是李老怪嗎?他來終南山做什麽?”


    王默扭頭看去,卻隻看到十幾道人影在遠處一閃而過,個個輕功高超。


    “你老認識他們嗎?”王默問道。


    “我認識李老怪,他卻不認識我,不然的話,他見了我,一定大驚小怪。”


    “這李老怪是什麽人?”


    “他本名叫李長壽,後來想活得更長,就改名為李永壽……”


    “什麽?”王默神色微微一變,“他就是李永壽?”


    “對啊,難道你聽說過他?”


    “我有個朋友曾對我提起過這個人。”


    “你這個朋友一定不簡單。”


    “哈哈。”王默笑道,“應該是吧。”


    他本以為杜小康會追問,可是這老頭僅僅點了點頭,卻沒問下去,倒也省去了他又要“胡謅”的時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魔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魔聖並收藏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