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是聖姑的侄女。”大漢笑了笑,道,“聽說你姑姑乃是天下第一美人,任誰見了,都會為之神魂顛倒。”
“我姑姑有一個師兄,他對我姑姑一點也不感興趣,難道他不是人?”
“他當然不是人,他是皇。”
“那你是什麽?”
“我是尊。”
“皇大還是尊大?”
“那你要去問你姑姑的師兄。他要是說皇比尊大,三天之內,我一定讓他知道什麽是尊。”
“那聖呢?”
“……”
“比如說不老聖人。”
“小丫頭。”大漢目泛笑意,“你膽子真大,是誰讓你這麽跟我說話的?你姑姑沒教過你要尊重人嗎?”
玉觀音咯咯一笑,說道:“我知道你是誰。”
“哦,我是誰?”
“那一年,朝廷慘敗,皇帝被俘,瓦剌大軍兵臨城下,多虧於少保力主守護國門,率眾誓死守城,才保住了朱元璋一手締造的大明帝國……”
“於少保乃千古奇人,在我眼裏,唯有嶽武穆能比,其他都是渣渣。”
“然而誰都不知道的是,有一個人曾在陰山之中,以一人之力盡斃瓦剌三百多個高手。如果不是此人殺了這些人,北京城能不能保得住,尚還是個未知之數。”
“既然誰都不知,你又是怎麽知道的?”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知。”
“他是誰?
“鄧山伯。”
“原來是鄧山伯那個神棍告訴你的。”大漢笑了笑,“他還跟你說過什麽?”
“他說,這位大英雄乃忠烈之後……”
“大英雄?”大漢冷笑,“你在嘲笑我嗎?我父親也不是什麽忠烈。”
玉觀音聽他語氣不善,隻好笑道:“這人的叔祖叫梅思祖,乃明朝開國功臣,封為汝南侯,曾做過貴州都指揮使,還做過雲南布政使,善於安撫人心,被朱元璋譽為‘七大侯’。”
“何謂‘七大侯’?”
“昔年群雄逐鹿,天下形勢未明,有七個人主動歸附朱元璋,未采取觀望態度,朱元璋立國後,封他們為侯,與其他侯完全不同。”
“那你知不知道梅思祖死後不到十年,朱元璋就把他全家殺了。”
“知道。”玉觀音說道,“但那一年,被朱元璋處死的人,何止梅思祖一家?
“你接著說。”
“梅思祖有個侄子,叫做梅殷。”玉觀音說道,“朱元璋見他文武雙全,十分喜愛,就把自己的次女寧國公主嫁給他,讓他做了駙馬都尉,加封榮國公。”
“哼,鄧山伯這個神棍,我早晚封了他的嘴。”大漢罵道。
“朱元璋死後,梅殷掌管四十萬大軍,鎮守淮安,輔佐朱允炆。沒兩年,朱棣打敗北方朝廷軍隊,想要借道淮安,攻占當時還是京城的南京。梅殷不答應,叫人割掉了朱棣派去的使者耳鼻,罵朱棣是個亂臣賊子。朱棣無奈之下,隻好繞道揚州,攻破南京,終於如願以償的當了皇帝。”
“後來。”大漢說道,“梅殷並未舉兵攻打朱棣,而是去了南京,與寧國公主相聚。幾年後,在朱棣的授命之下,一個姓趙的錦衣衛指揮使,還有一個姓譚的都督僉事,害死了梅殷。朱棣假惺惺處死了這兩個人,封梅殷的兩個兒子做了大官,進封妹妹寧國公主為長公主,後又進封為大長公主。”
玉觀音聽了,輕歎一聲,說道:“梅殷之所以沒有舉兵攻打朱棣,乃是因為寧國公主,因為朱棣逼著寧國公主寫了一封血書給梅殷,如果梅殷敢反對他做皇帝,後果自負。”
“哼。”大漢冷冷一笑,說道,“梅殷統領四十萬兵馬,隻因一封血書,就歸降了朱棣,難怪有人會說他毫無大將之材,也怪不得有人說他虛有其表,不能以身殉國。”
“你……”玉觀音驚訝。
“當年有一個小子,聽到朱棣要攻打南京,立刻趕去淮安,勸說梅殷阻斷朱棣後路,要他有來無迴。但梅殷不但不聽,反而打了那個小子一巴掌,叫他滾蛋。”
“那個小子就是你。”
“那個小子為了證明自己的做法是對的,不顧自身安危,救出了寧國公主。”大漢冷靜的可怕,“無奈朱棣確實天命所歸,那個小子縱有萬般能耐,也無力迴天,一氣之下,從此未見過梅殷一麵,就連寧國公主,每當那個小子路過她的住處附近,也不敢進去見她一麵,直到寧國公主去世,他才偷偷跑去看了一眼。”
“邪尊。”玉觀音終於叫出了大漢的名號,“想不到你這般鐵石心腸,難怪你能坐上邪道第一人的位子。”
“如果鐵石心腸就能成為邪道第一人,那邪道第一人也未免太不值錢了,是個人都能做。”邪尊話鋒一轉,問道,“你知道我的本名叫什麽嗎?”
“好像叫梅念親。”
“不錯,這個名字是寧國公主取的。但自從寧國公主去世以後,我就沒再用過。你知道我為什麽叫梅逴龍嗎?”
“不知。”玉觀音搖搖頭。
“幸好不知道。”
“為什麽?”
“因為鄧山伯敢告訴你的話,你不但要死,連他都要死。”
聞言,玉觀音再怎麽鎮定,心中也不禁掠過一絲驚異。
“你還知道什麽?”梅逴龍問道。
“我還知道你出生不到百歲,就被一位武林異人帶走,極少迴家。”玉觀音說道,“你第一次公開在江湖上露麵,應該是七十年前,殺了正道大俠吳聰明。”
“吳聰明年輕時做過不少殺人掠貨的醜事,殺了就殺了。”
“但天下極少有人知道這件事。”玉觀音說道,“後來,你又殺了幾個白道上的高手,名聲鵲起,但沒人知道你叫什麽名字,有人就把你叫做‘殺白狼’。不過此後,你的外號越來越多,‘殺白狼’漸漸被人遺忘。
那一年,大約是四十五前,你殺了一個人,乃地獄門門主的師弟,地獄門主找你算賬,結果被你打的重傷。地獄門主不甘心,跑去找張普相,想請張普相出麵對付你。”
“我姑姑有一個師兄,他對我姑姑一點也不感興趣,難道他不是人?”
“他當然不是人,他是皇。”
“那你是什麽?”
“我是尊。”
“皇大還是尊大?”
“那你要去問你姑姑的師兄。他要是說皇比尊大,三天之內,我一定讓他知道什麽是尊。”
“那聖呢?”
“……”
“比如說不老聖人。”
“小丫頭。”大漢目泛笑意,“你膽子真大,是誰讓你這麽跟我說話的?你姑姑沒教過你要尊重人嗎?”
玉觀音咯咯一笑,說道:“我知道你是誰。”
“哦,我是誰?”
“那一年,朝廷慘敗,皇帝被俘,瓦剌大軍兵臨城下,多虧於少保力主守護國門,率眾誓死守城,才保住了朱元璋一手締造的大明帝國……”
“於少保乃千古奇人,在我眼裏,唯有嶽武穆能比,其他都是渣渣。”
“然而誰都不知道的是,有一個人曾在陰山之中,以一人之力盡斃瓦剌三百多個高手。如果不是此人殺了這些人,北京城能不能保得住,尚還是個未知之數。”
“既然誰都不知,你又是怎麽知道的?”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知。”
“他是誰?
“鄧山伯。”
“原來是鄧山伯那個神棍告訴你的。”大漢笑了笑,“他還跟你說過什麽?”
“他說,這位大英雄乃忠烈之後……”
“大英雄?”大漢冷笑,“你在嘲笑我嗎?我父親也不是什麽忠烈。”
玉觀音聽他語氣不善,隻好笑道:“這人的叔祖叫梅思祖,乃明朝開國功臣,封為汝南侯,曾做過貴州都指揮使,還做過雲南布政使,善於安撫人心,被朱元璋譽為‘七大侯’。”
“何謂‘七大侯’?”
“昔年群雄逐鹿,天下形勢未明,有七個人主動歸附朱元璋,未采取觀望態度,朱元璋立國後,封他們為侯,與其他侯完全不同。”
“那你知不知道梅思祖死後不到十年,朱元璋就把他全家殺了。”
“知道。”玉觀音說道,“但那一年,被朱元璋處死的人,何止梅思祖一家?
“你接著說。”
“梅思祖有個侄子,叫做梅殷。”玉觀音說道,“朱元璋見他文武雙全,十分喜愛,就把自己的次女寧國公主嫁給他,讓他做了駙馬都尉,加封榮國公。”
“哼,鄧山伯這個神棍,我早晚封了他的嘴。”大漢罵道。
“朱元璋死後,梅殷掌管四十萬大軍,鎮守淮安,輔佐朱允炆。沒兩年,朱棣打敗北方朝廷軍隊,想要借道淮安,攻占當時還是京城的南京。梅殷不答應,叫人割掉了朱棣派去的使者耳鼻,罵朱棣是個亂臣賊子。朱棣無奈之下,隻好繞道揚州,攻破南京,終於如願以償的當了皇帝。”
“後來。”大漢說道,“梅殷並未舉兵攻打朱棣,而是去了南京,與寧國公主相聚。幾年後,在朱棣的授命之下,一個姓趙的錦衣衛指揮使,還有一個姓譚的都督僉事,害死了梅殷。朱棣假惺惺處死了這兩個人,封梅殷的兩個兒子做了大官,進封妹妹寧國公主為長公主,後又進封為大長公主。”
玉觀音聽了,輕歎一聲,說道:“梅殷之所以沒有舉兵攻打朱棣,乃是因為寧國公主,因為朱棣逼著寧國公主寫了一封血書給梅殷,如果梅殷敢反對他做皇帝,後果自負。”
“哼。”大漢冷冷一笑,說道,“梅殷統領四十萬兵馬,隻因一封血書,就歸降了朱棣,難怪有人會說他毫無大將之材,也怪不得有人說他虛有其表,不能以身殉國。”
“你……”玉觀音驚訝。
“當年有一個小子,聽到朱棣要攻打南京,立刻趕去淮安,勸說梅殷阻斷朱棣後路,要他有來無迴。但梅殷不但不聽,反而打了那個小子一巴掌,叫他滾蛋。”
“那個小子就是你。”
“那個小子為了證明自己的做法是對的,不顧自身安危,救出了寧國公主。”大漢冷靜的可怕,“無奈朱棣確實天命所歸,那個小子縱有萬般能耐,也無力迴天,一氣之下,從此未見過梅殷一麵,就連寧國公主,每當那個小子路過她的住處附近,也不敢進去見她一麵,直到寧國公主去世,他才偷偷跑去看了一眼。”
“邪尊。”玉觀音終於叫出了大漢的名號,“想不到你這般鐵石心腸,難怪你能坐上邪道第一人的位子。”
“如果鐵石心腸就能成為邪道第一人,那邪道第一人也未免太不值錢了,是個人都能做。”邪尊話鋒一轉,問道,“你知道我的本名叫什麽嗎?”
“好像叫梅念親。”
“不錯,這個名字是寧國公主取的。但自從寧國公主去世以後,我就沒再用過。你知道我為什麽叫梅逴龍嗎?”
“不知。”玉觀音搖搖頭。
“幸好不知道。”
“為什麽?”
“因為鄧山伯敢告訴你的話,你不但要死,連他都要死。”
聞言,玉觀音再怎麽鎮定,心中也不禁掠過一絲驚異。
“你還知道什麽?”梅逴龍問道。
“我還知道你出生不到百歲,就被一位武林異人帶走,極少迴家。”玉觀音說道,“你第一次公開在江湖上露麵,應該是七十年前,殺了正道大俠吳聰明。”
“吳聰明年輕時做過不少殺人掠貨的醜事,殺了就殺了。”
“但天下極少有人知道這件事。”玉觀音說道,“後來,你又殺了幾個白道上的高手,名聲鵲起,但沒人知道你叫什麽名字,有人就把你叫做‘殺白狼’。不過此後,你的外號越來越多,‘殺白狼’漸漸被人遺忘。
那一年,大約是四十五前,你殺了一個人,乃地獄門門主的師弟,地獄門主找你算賬,結果被你打的重傷。地獄門主不甘心,跑去找張普相,想請張普相出麵對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