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就是夢裏。”祁雲鶴笑道。
王默想了想,用一種開玩笑的語氣問道:“王顓不會是做了什麽怪夢吧?”
祁雲鶴點點頭,說道:“他就是做了一個怪夢。”
王默沒想到自己真猜對了,不由滿臉吃驚:“既然是夢,豈能當真?”
祁雲鶴說道:“那要看是什麽夢了。傳說就在王顓見到辛旽的昨晚,王顓夢見有人要刺殺自己,幸虧來了一個和尚,出手將他救下,他才沒有在夢裏被刺客殺死。王顓醒來以後,就把這件事說了出去……”
王默心頭一動,暗想:“看來那個將軍把辛旽介紹給王顓認識,並非無因,定然是聽說了這個夢。”
“更奇怪的是。”祁雲鶴說道,“無論王顓問什麽,辛旽都是對答如流,絲毫不差,就跟真的出現在王顓夢裏一樣。
王顓這個人原本就信佛,眼見辛旽如此厲害,就把辛旽視為‘神僧’,隔三差五把辛旽叫入宮中。
日子長了,這種事自然遭到一幫大臣不滿,紛紛攻擊辛旽,說他是‘妖僧’,之所以出現,就是想禍害君王。
王顓見眾怒難犯,隻好讓辛旽離開王都,去了別處。
然而此事沒完,一些痛恨辛旽的大臣見他走了,便暗中派高手刺殺他,可每次都失敗了。沒幾個月,就有人說辛旽武功蓋世,無論是什麽樣的高手,都打不過他。
那些大臣聽了以後,擔心辛旽跑迴王都殺掉自己,就不敢再派人去刺殺辛旽了。
就這樣過了幾年,突然有一天,辛旽迴到高麗王都,蓄發做了頭陀,被王顓召進宮去,賜了一個名號,叫做清閑居士。
此時的王顓,想要勵精圖治,可他身邊的大臣沒有一個值得信任,於是他就打算把重任交給辛旽。
然而辛旽說自己隻是個僧人,出身卑賤,根本沒有資格和能力治理朝廷大事,再三推辭。
一年後,王顓有個心愛的王後,乃元朝宗室,突然死掉了,王顓深受打擊,無心處理朝政,說什麽都要把大權委任給辛旽。
為了讓辛旽沒有顧忌,王顓封辛旽為國師,並手書盟約,說什麽‘師救我,我救師,死生以之,無惑人言,佛天證明’。
辛旽無法拒絕,就接受了王顓委任,開始治理朝政。
就在當年年底,辛旽利用國師身份,將反對他的一幫高麗大臣貶斥,其中一位就是我之前說過的那個崔國相,此人當時雖然還不是高麗國相,但因為剛正不阿,多有功勞,算得上名臣。
此後,辛旽對高麗國上下進行了一番整頓,得到許多百姓擁戴,將他尊為‘聖人’,因為他有一項政令就是把大土豪的土地分給窮人,並下令大土豪釋放奴婢。
不過這麽一來,卻遭到了大土豪的怨恨,暗中罵他是‘妖僧’。
沒幾年,辛旽就成為了高麗最有權勢的人。
他可以隨意出入王宮,甚至可以穿王服,朝中大臣見了他,無論是誰,都得讓道。
不知不覺,辛旽就有了個名號,叫做‘權王’,連中原王朝派去高麗的使者都知道高麗有這麽一個人物,想與他見上一麵。
後來,可能是王顓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就撤掉了辛旽的國師名號,想要親政。
辛旽雖然做過和尚,而且還被人叫做‘神僧’,可自從他當了國師以後,就還俗了,不但有了妻妾,而且還與許多大臣的妻妾有染,接受百官賄賂,也就是所謂的貪財好色。
他眼見王顓不再信任自己,自然就有了別的想法。
一年之後,有人告發辛旽造反,王顓得高人指點,把辛旽騙去某處,將辛旽軟禁起來,隨後就把辛旽流放了。
王顓原本不想殺掉辛旽,奈何群臣以死相逼,非要讓辛旽死不可,王顓隻好派人將辛旽斬殺於流放之所……”
王默聽到這裏,忍不住問道:“辛旽的武功不是很高嗎?什麽人可以殺掉他?”
祁雲鶴笑道:“我早已料到你會這麽問。以辛旽的武功,能殺他的人不是沒有,而是很少。我之前說過的那個高人,就可以殺他。”
“這個高人是什麽人?”
“此人姓樸,名叫樸金異。”
“樸金異?“王默心頭微微一動,說道,”此人與化名為宇文白的樸白是什麽關係?”
祁雲鶴說道:“看來你已經猜到了我為什麽要提這個人。這個樸金異乃高麗三大高手之一,且武功最高,辛旽遇到他,根本就不是對手。
樸金異的師父是個道士,叫做金元子,有說是高麗人,有說是中原人,甚至有說他是扶桑人的,曾在一百三十多年前被譽為高麗第一高手,修為‘入神’。
有一年,金元子到中原與武當派的開山祖師張三豐比武,據說輸給了張三豐以後,就再也沒有人見過他。
不過據我所知,金元子當年輸給張三豐以後,迴到了高麗,隱居在一座山林裏。
他有次遇到辛旽,看出辛旽日後會幹出不法之事,就警告他不能入朝為官,否則定有大禍。
辛旽當初之所以多次拒絕王顓讓他掌權,就是害怕金元子一語成箴,然而他最後還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金元子死後,其徒樸金異雖然一直隱居山林,可辛旽做過什麽事,樸金異了如指掌。
當辛旽想造反時,樸金異就奉金元子遺命出山,擊敗辛旽。
辛旽自認武功不輸樸金異,結果被樸金異重傷,幾乎送命,自然斷了所有妄想。
等王顓派去的人找上他時,他自知難逃一死,也就沒有反抗,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王默聽了後,不由說道:“從某方麵來說,這個辛旽也算個人物。不知他死了以後,他的妻兒怎麽樣了?”
祁雲鶴道:“據說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叫牟尼奴,也就是後來的王禑。幼子不知叫什麽,在他死了以後就被處死了。”
“奇怪,為什麽他的長子能活下來?”
“因為王顓後來說過,牟尼奴是他與辛旽府中一個韓姓婢女所生,並非辛旽的親生兒子。”
“原來如此。”
然而王默轉念一想,覺得此事不對。
如果牟尼奴真是王顓的兒子,為什麽後來又會被說成是辛旽的兒子呢?
到底哪個說法才是真的?
祁雲鶴看出他有疑惑,也不著急解釋,而是說道:“辛旽死時,牟尼奴不過七歲。王顓想讓牟尼奴認祖歸宗,自然就得給牟尼奴取名,為此召集了許多有學問的大臣。
最後,牟尼奴就變成了王禑,被封為大君。大君就是王後生的兒子,可見王顓對王禑有多珍視。
然而就在王禑即將成為儲君的的時候,王顓卻被一個名叫崔萬生的太監所殺。
原來辛旽死後,王顓害怕被人刺殺,擔心朝中會出現第二個辛旽,所以就設立了一個護衛隊,叫做‘子弟衛’。
能加入‘子弟衛’的人,無一不是名門貴族中的年輕人,且都是美男子,文武雙全。
這些人仗著王顓寵信,居然淫亂後宮,其中一個名叫洪倫的人,還讓王顓的一個妃子有了身孕。
此事被太監崔萬生打聽到,就去密保王顓。
王顓大怒之下,說是要將洪倫等人殺了滅口。
崔萬生起先還想領功,可是他越想越不對,覺得王顓也會把自己滅口,恐懼之下,居然跑去夥同洪倫等人,潛入寢殿,將王顓亂劍砍死。再後來,這夥人全都被處死了。
而王顓一死,高麗國的太後覺得王禑身世不明,擔心他不是王顓的親子,就想立王室中的其他王孫為高麗新王。
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名叫李仁任的大臣站了出來,堅持立王禑為新王。
高麗太後見群臣沒有異議,隻好同意立王禑為高麗王。
而王禑在李仁任的扶植下,終於登上了王位,封李仁任為國相,權傾一時。
李仁任為了堵住百姓的嘴,就讓王禑追封自己的母親韓氏為王後,認為這麽一來,就可以穩固王位。
然而不久以後,有個女刺客潛入王宮,找到了高麗太後,說自己才是王禑生母……”
王默詫道:“這個女刺客是什麽人?為什麽會自稱是王禑的生母?”
祁雲鶴說道:“此人名叫般若,乃辛旽愛妾,精通武功,一身所學都是辛旽傳授。
辛旽死的時候,她跑掉了。她本以為高麗太後會為自己做主,誰想高麗太後卻把她交給了李仁任。
李仁任好不容易當上了高麗國相,當然不會讓般若破壞自己的好事。
他才不管般若到底是不是王禑的生母,隨便找了借口,下令判決般若冒充國王生母,將般若處死在江中,凡是為般若說話的人,要麽處死,要麽流放,沒一個有好下場。
據說王禑後來也懷疑般若是自己的親生母親,而般若是李仁任害死的,他就疏遠了李仁任,重用崔國相,一度想找機會殺了李仁任,但因為李仁任曾幫過崔國相,經崔國相勸說,才免去李仁任一死。
李成桂之所以敢說王禑是辛旽的兒子,就是因為王禑從出生到入宮,一直住在辛旽府上,讓人不得不懷疑王禑的身世。
要不是王顓殺了辛旽以後,說王禑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隻怕整個高麗國的人都以為王禑是辛旽的兒子。
至於王禑到底是誰的兒子,已沒有人說得清楚,也無法證明。
不過在我看來,王禑多半是王顓的兒子。
因為換做是我,絕不會把別人的兒子帶進王宮,甚至還想讓這個兒子在我死後當國王。
當然,對於李成桂來說,自然是恨不得王禑就是辛旽的兒子,那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將王禑和王昌父子廢掉,甚至是殺掉。
總而言之,李成桂大權在握,他說什麽就是什麽,況且這件事原本就有許多疑點,王禑、王昌父子想要辯白,恐怕也是無從說起。
就這樣,兩父子均被流放,但不是同一地方,而是兩地。
不及一月,這對父子就死掉了,據說是被高麗新王王瑤派人誅殺的。
王瑤當初被立為新王的時候,除了李成桂功勞最大之外,還有八個大臣,合稱九大功臣。
其中一個功臣名叫鄭夢周,非常有學識,可以說是高麗國的大儒,曾數次出使大明。
有次朱元璋見高麗不聽警告,大軍壓境,幸虧這人出使大明,修複了高麗與大明關係。
此人與李成桂原本同屬高麗新派勢力,然而此人與李成桂不一樣,他屬於忠臣,絕不會背叛高麗王室。
他眼見李成桂一天比一天勢大,其他功臣要麽退隱,要麽被李成桂找機會流放,深知李成桂早晚要奪位,就決定與李成桂展開最後一搏。
有一段時間,鄭夢周占了上風,將李成桂的幾個親信驅逐王都,逼得李成桂不得不收斂鋒芒。
然而李成桂畢竟不是一般人,乃一代梟雄,假裝打獵時墜馬受傷,在家養病。
鄭夢周以為機會來了,想借此機會將李成桂一夥連根拔起,永遠剪初。
與此同時,李成桂也在暗中布置。
半月以後,沒等鄭夢周發動攻擊,他就被李成桂的一個兒子,叫做李芳遠,派人刺殺於一個名叫善地橋的地方,並梟首於市,說他意圖不軌。
鄭夢周一死,高麗再也沒有一人可以阻止李成桂稱王。
高麗國王王瑤為了免遭毒手,隻得讓位於李成桂,從王變成了君,叫做‘恭讓君’。
然而兩年以後,王瑤和他的兩個兒子,就被李成桂借口有人要推戴王瑤謀反,將父子三人絞殺,高麗王室的宗親,也大多被處死,再也沒有人反對李成桂。
李成桂稱王後,當然不會沿用‘高麗’之名,而是叫手底下的文人選了兩個國名,一個叫‘朝鮮’,一個叫‘和寧’,上表宗主國,也就是大明朝,請朱元璋聖裁。
朱元璋認為‘朝鮮’最好,就定為朝鮮。
因為朝鮮之名古已有之,所以李成桂建立的朝鮮也叫李氏朝鮮,簡稱李朝。
可是,不管是高麗還是朝鮮,都是同一個國度。
對於江湖中人來說,朝鮮就是高麗,不會因為改了名字就變成了另一個王國。
而朝鮮立國至今,已有八十餘年,現任國王名叫李娎,也就二十來歲的樣子。
至於你先前問我樸金異與宇文白是什麽關係,我現在可以告訴你,宇文白是樸金異的徒孫,可要論親戚關係,樸金異至少是宇文白的曾祖父一輩。”
“那麽王開呢?”王默問道。
祁雲鶴笑了笑,說道:“王開祖上乃高麗王室,不過他是否清楚自己的身世,我就不知道了。”
王默想了想,用一種開玩笑的語氣問道:“王顓不會是做了什麽怪夢吧?”
祁雲鶴點點頭,說道:“他就是做了一個怪夢。”
王默沒想到自己真猜對了,不由滿臉吃驚:“既然是夢,豈能當真?”
祁雲鶴說道:“那要看是什麽夢了。傳說就在王顓見到辛旽的昨晚,王顓夢見有人要刺殺自己,幸虧來了一個和尚,出手將他救下,他才沒有在夢裏被刺客殺死。王顓醒來以後,就把這件事說了出去……”
王默心頭一動,暗想:“看來那個將軍把辛旽介紹給王顓認識,並非無因,定然是聽說了這個夢。”
“更奇怪的是。”祁雲鶴說道,“無論王顓問什麽,辛旽都是對答如流,絲毫不差,就跟真的出現在王顓夢裏一樣。
王顓這個人原本就信佛,眼見辛旽如此厲害,就把辛旽視為‘神僧’,隔三差五把辛旽叫入宮中。
日子長了,這種事自然遭到一幫大臣不滿,紛紛攻擊辛旽,說他是‘妖僧’,之所以出現,就是想禍害君王。
王顓見眾怒難犯,隻好讓辛旽離開王都,去了別處。
然而此事沒完,一些痛恨辛旽的大臣見他走了,便暗中派高手刺殺他,可每次都失敗了。沒幾個月,就有人說辛旽武功蓋世,無論是什麽樣的高手,都打不過他。
那些大臣聽了以後,擔心辛旽跑迴王都殺掉自己,就不敢再派人去刺殺辛旽了。
就這樣過了幾年,突然有一天,辛旽迴到高麗王都,蓄發做了頭陀,被王顓召進宮去,賜了一個名號,叫做清閑居士。
此時的王顓,想要勵精圖治,可他身邊的大臣沒有一個值得信任,於是他就打算把重任交給辛旽。
然而辛旽說自己隻是個僧人,出身卑賤,根本沒有資格和能力治理朝廷大事,再三推辭。
一年後,王顓有個心愛的王後,乃元朝宗室,突然死掉了,王顓深受打擊,無心處理朝政,說什麽都要把大權委任給辛旽。
為了讓辛旽沒有顧忌,王顓封辛旽為國師,並手書盟約,說什麽‘師救我,我救師,死生以之,無惑人言,佛天證明’。
辛旽無法拒絕,就接受了王顓委任,開始治理朝政。
就在當年年底,辛旽利用國師身份,將反對他的一幫高麗大臣貶斥,其中一位就是我之前說過的那個崔國相,此人當時雖然還不是高麗國相,但因為剛正不阿,多有功勞,算得上名臣。
此後,辛旽對高麗國上下進行了一番整頓,得到許多百姓擁戴,將他尊為‘聖人’,因為他有一項政令就是把大土豪的土地分給窮人,並下令大土豪釋放奴婢。
不過這麽一來,卻遭到了大土豪的怨恨,暗中罵他是‘妖僧’。
沒幾年,辛旽就成為了高麗最有權勢的人。
他可以隨意出入王宮,甚至可以穿王服,朝中大臣見了他,無論是誰,都得讓道。
不知不覺,辛旽就有了個名號,叫做‘權王’,連中原王朝派去高麗的使者都知道高麗有這麽一個人物,想與他見上一麵。
後來,可能是王顓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就撤掉了辛旽的國師名號,想要親政。
辛旽雖然做過和尚,而且還被人叫做‘神僧’,可自從他當了國師以後,就還俗了,不但有了妻妾,而且還與許多大臣的妻妾有染,接受百官賄賂,也就是所謂的貪財好色。
他眼見王顓不再信任自己,自然就有了別的想法。
一年之後,有人告發辛旽造反,王顓得高人指點,把辛旽騙去某處,將辛旽軟禁起來,隨後就把辛旽流放了。
王顓原本不想殺掉辛旽,奈何群臣以死相逼,非要讓辛旽死不可,王顓隻好派人將辛旽斬殺於流放之所……”
王默聽到這裏,忍不住問道:“辛旽的武功不是很高嗎?什麽人可以殺掉他?”
祁雲鶴笑道:“我早已料到你會這麽問。以辛旽的武功,能殺他的人不是沒有,而是很少。我之前說過的那個高人,就可以殺他。”
“這個高人是什麽人?”
“此人姓樸,名叫樸金異。”
“樸金異?“王默心頭微微一動,說道,”此人與化名為宇文白的樸白是什麽關係?”
祁雲鶴說道:“看來你已經猜到了我為什麽要提這個人。這個樸金異乃高麗三大高手之一,且武功最高,辛旽遇到他,根本就不是對手。
樸金異的師父是個道士,叫做金元子,有說是高麗人,有說是中原人,甚至有說他是扶桑人的,曾在一百三十多年前被譽為高麗第一高手,修為‘入神’。
有一年,金元子到中原與武當派的開山祖師張三豐比武,據說輸給了張三豐以後,就再也沒有人見過他。
不過據我所知,金元子當年輸給張三豐以後,迴到了高麗,隱居在一座山林裏。
他有次遇到辛旽,看出辛旽日後會幹出不法之事,就警告他不能入朝為官,否則定有大禍。
辛旽當初之所以多次拒絕王顓讓他掌權,就是害怕金元子一語成箴,然而他最後還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金元子死後,其徒樸金異雖然一直隱居山林,可辛旽做過什麽事,樸金異了如指掌。
當辛旽想造反時,樸金異就奉金元子遺命出山,擊敗辛旽。
辛旽自認武功不輸樸金異,結果被樸金異重傷,幾乎送命,自然斷了所有妄想。
等王顓派去的人找上他時,他自知難逃一死,也就沒有反抗,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王默聽了後,不由說道:“從某方麵來說,這個辛旽也算個人物。不知他死了以後,他的妻兒怎麽樣了?”
祁雲鶴道:“據說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叫牟尼奴,也就是後來的王禑。幼子不知叫什麽,在他死了以後就被處死了。”
“奇怪,為什麽他的長子能活下來?”
“因為王顓後來說過,牟尼奴是他與辛旽府中一個韓姓婢女所生,並非辛旽的親生兒子。”
“原來如此。”
然而王默轉念一想,覺得此事不對。
如果牟尼奴真是王顓的兒子,為什麽後來又會被說成是辛旽的兒子呢?
到底哪個說法才是真的?
祁雲鶴看出他有疑惑,也不著急解釋,而是說道:“辛旽死時,牟尼奴不過七歲。王顓想讓牟尼奴認祖歸宗,自然就得給牟尼奴取名,為此召集了許多有學問的大臣。
最後,牟尼奴就變成了王禑,被封為大君。大君就是王後生的兒子,可見王顓對王禑有多珍視。
然而就在王禑即將成為儲君的的時候,王顓卻被一個名叫崔萬生的太監所殺。
原來辛旽死後,王顓害怕被人刺殺,擔心朝中會出現第二個辛旽,所以就設立了一個護衛隊,叫做‘子弟衛’。
能加入‘子弟衛’的人,無一不是名門貴族中的年輕人,且都是美男子,文武雙全。
這些人仗著王顓寵信,居然淫亂後宮,其中一個名叫洪倫的人,還讓王顓的一個妃子有了身孕。
此事被太監崔萬生打聽到,就去密保王顓。
王顓大怒之下,說是要將洪倫等人殺了滅口。
崔萬生起先還想領功,可是他越想越不對,覺得王顓也會把自己滅口,恐懼之下,居然跑去夥同洪倫等人,潛入寢殿,將王顓亂劍砍死。再後來,這夥人全都被處死了。
而王顓一死,高麗國的太後覺得王禑身世不明,擔心他不是王顓的親子,就想立王室中的其他王孫為高麗新王。
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名叫李仁任的大臣站了出來,堅持立王禑為新王。
高麗太後見群臣沒有異議,隻好同意立王禑為高麗王。
而王禑在李仁任的扶植下,終於登上了王位,封李仁任為國相,權傾一時。
李仁任為了堵住百姓的嘴,就讓王禑追封自己的母親韓氏為王後,認為這麽一來,就可以穩固王位。
然而不久以後,有個女刺客潛入王宮,找到了高麗太後,說自己才是王禑生母……”
王默詫道:“這個女刺客是什麽人?為什麽會自稱是王禑的生母?”
祁雲鶴說道:“此人名叫般若,乃辛旽愛妾,精通武功,一身所學都是辛旽傳授。
辛旽死的時候,她跑掉了。她本以為高麗太後會為自己做主,誰想高麗太後卻把她交給了李仁任。
李仁任好不容易當上了高麗國相,當然不會讓般若破壞自己的好事。
他才不管般若到底是不是王禑的生母,隨便找了借口,下令判決般若冒充國王生母,將般若處死在江中,凡是為般若說話的人,要麽處死,要麽流放,沒一個有好下場。
據說王禑後來也懷疑般若是自己的親生母親,而般若是李仁任害死的,他就疏遠了李仁任,重用崔國相,一度想找機會殺了李仁任,但因為李仁任曾幫過崔國相,經崔國相勸說,才免去李仁任一死。
李成桂之所以敢說王禑是辛旽的兒子,就是因為王禑從出生到入宮,一直住在辛旽府上,讓人不得不懷疑王禑的身世。
要不是王顓殺了辛旽以後,說王禑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隻怕整個高麗國的人都以為王禑是辛旽的兒子。
至於王禑到底是誰的兒子,已沒有人說得清楚,也無法證明。
不過在我看來,王禑多半是王顓的兒子。
因為換做是我,絕不會把別人的兒子帶進王宮,甚至還想讓這個兒子在我死後當國王。
當然,對於李成桂來說,自然是恨不得王禑就是辛旽的兒子,那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將王禑和王昌父子廢掉,甚至是殺掉。
總而言之,李成桂大權在握,他說什麽就是什麽,況且這件事原本就有許多疑點,王禑、王昌父子想要辯白,恐怕也是無從說起。
就這樣,兩父子均被流放,但不是同一地方,而是兩地。
不及一月,這對父子就死掉了,據說是被高麗新王王瑤派人誅殺的。
王瑤當初被立為新王的時候,除了李成桂功勞最大之外,還有八個大臣,合稱九大功臣。
其中一個功臣名叫鄭夢周,非常有學識,可以說是高麗國的大儒,曾數次出使大明。
有次朱元璋見高麗不聽警告,大軍壓境,幸虧這人出使大明,修複了高麗與大明關係。
此人與李成桂原本同屬高麗新派勢力,然而此人與李成桂不一樣,他屬於忠臣,絕不會背叛高麗王室。
他眼見李成桂一天比一天勢大,其他功臣要麽退隱,要麽被李成桂找機會流放,深知李成桂早晚要奪位,就決定與李成桂展開最後一搏。
有一段時間,鄭夢周占了上風,將李成桂的幾個親信驅逐王都,逼得李成桂不得不收斂鋒芒。
然而李成桂畢竟不是一般人,乃一代梟雄,假裝打獵時墜馬受傷,在家養病。
鄭夢周以為機會來了,想借此機會將李成桂一夥連根拔起,永遠剪初。
與此同時,李成桂也在暗中布置。
半月以後,沒等鄭夢周發動攻擊,他就被李成桂的一個兒子,叫做李芳遠,派人刺殺於一個名叫善地橋的地方,並梟首於市,說他意圖不軌。
鄭夢周一死,高麗再也沒有一人可以阻止李成桂稱王。
高麗國王王瑤為了免遭毒手,隻得讓位於李成桂,從王變成了君,叫做‘恭讓君’。
然而兩年以後,王瑤和他的兩個兒子,就被李成桂借口有人要推戴王瑤謀反,將父子三人絞殺,高麗王室的宗親,也大多被處死,再也沒有人反對李成桂。
李成桂稱王後,當然不會沿用‘高麗’之名,而是叫手底下的文人選了兩個國名,一個叫‘朝鮮’,一個叫‘和寧’,上表宗主國,也就是大明朝,請朱元璋聖裁。
朱元璋認為‘朝鮮’最好,就定為朝鮮。
因為朝鮮之名古已有之,所以李成桂建立的朝鮮也叫李氏朝鮮,簡稱李朝。
可是,不管是高麗還是朝鮮,都是同一個國度。
對於江湖中人來說,朝鮮就是高麗,不會因為改了名字就變成了另一個王國。
而朝鮮立國至今,已有八十餘年,現任國王名叫李娎,也就二十來歲的樣子。
至於你先前問我樸金異與宇文白是什麽關係,我現在可以告訴你,宇文白是樸金異的徒孫,可要論親戚關係,樸金異至少是宇文白的曾祖父一輩。”
“那麽王開呢?”王默問道。
祁雲鶴笑了笑,說道:“王開祖上乃高麗王室,不過他是否清楚自己的身世,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