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默不服樂丘生把自己罵為“蠢材”,反駁道:“據我所知,藥王鼎有神奇力量,就算不懂武功的人,十年之內,也能憑借它的力量成為‘坐照’段位的絕頂高手……”


    “說你蠢,你還真蠢。”樂丘生的聲音充滿奚落,“我來問你,我是不是絕頂高手?”


    王默一愣:“當然是。”


    “那不就結了嗎?”


    “你的意思是說,藥王鼎對‘坐照’段位的絕頂高手沒用?”


    “準確的說,是對‘坐照’大圓滿的高手毫無用處。”


    王默頗為吃驚:“你……你老的修為已是‘坐照’大圓滿?”


    所謂“坐照”大圓滿,乃“坐照”高段巔峰,距離入神隻有一線之隔。


    此等境界別說“坐照”段位以下的高手,即便是“坐照”初段、中段,甚至是“坐照”高段的人,踏入的機會都十分渺茫。


    幾百年來,除了那些“入神”段位的神級高手之外,幾乎可以說,沒有人能達到這種境界。


    因為凡是修為進入“坐照”高段的人,要麽永遠止步於此,要麽得大機緣,臻破大圓滿,從而入神。


    如果樂丘生的武學修為真的已經到了“坐照”大圓滿,那樂丘生早晚會成為神級高手。


    奇怪的是,樂丘生緘默了一會,才說道:“如果我說我曾經是個神級高手,你信嗎?”


    神級高手!


    王默身軀一震。


    絕頂高手對他來說,已是稱霸一方,威震江湖的大人物。


    而神級高手的實力,絕對要在絕頂高手之上,那豈不是要上天?


    “看來你小子不會相信……”


    “晚輩相信!”


    “你當真相信?”


    “當然!”


    “那好,你繼續參悟藥王鼎,別讓我失望。”


    王默原本想“討好”樂丘生,結果人家根本不上當,說完以後,就沒再出聲。


    王默試探性的喊了幾聲,沒有得到迴應,隻得作罷。


    他心想:“這位樂幫主真要是‘入神’段位高手,為什麽還會混跡於江湖之中?不應該是逍遙天下,超然外物麽?他到底是什麽人?與梅逴龍比起來,孰高孰低?為何跟梅逴龍一樣,非要收我為徒?我要是答應做他的徒弟,他會放了我嗎?”


    轉念又想:“這人脾氣古怪,一點也不在梅逴龍之下。怕是我肯做他的徒弟,他也不會放了我,隻會便變本加厲的要我練功。我是人,又不是怪物,萬一被這家夥玩死,那才叫冤枉。”


    尋思了一會,實在沒有法子可施,隻得將注意力放到手中藥王鼎之上,跟往常一樣,開始探究此物的玄機。


    時光飛逝,轉眼又過了三天,王默對藥王鼎的研究,始終無所進展。


    在他的眼裏,藥王鼎就是個酒杯,無論怎麽琢磨,都找不出這個酒杯有何特別之處。


    這就好比一個人麵對一塊頑石,盡管有人說這塊石頭有靈氣,參悟它就能成仙,但石頭就是石頭,有什麽靈氣?縱然耗盡一生去參悟,到頭來依舊是毫無結果。


    於是就在第八天,王默幹脆不去探尋藥王鼎的玄機,而是將它放入懷中,麵對石壁枯坐。


    第九天,他正如老僧坐禪般枯坐著,忽然想起當日出門之時,《三寶經》一直帶在身邊,反正坐著也是坐著,倒不如拿出來翻閱一下,打發時間,興許還能驅散身體的焦熱。


    他正要這麽做之時,尚未伸手入懷,陡然覺得胸口熱氣騰騰,就如懷裏藏著一個正在燃燒的火爐。


    他急忙向外一掏,將藥王鼎拿出,發現就是此物作怪。


    咚的一聲,他趕緊扔掉藥王殿,站起來走到一邊。


    然而藥王鼎周身透出一層淡紅色光焰,似在發燒,熱氣一波波自鼎內散發出來,朝四方湧去。


    要不了多久,整座石屋已是高溫密布,熱浪滾滾,即便是學武之人,若無高深內功抵禦,時間一長,必定出事。


    王默不敢離開石屋,而是遠離藥王鼎,讓自己盡量好過一些。


    可是這麽做根本不是解決之法。


    一個時辰後,他已經是汗流浹背,幾乎要衝出石屋。


    但他居然堅持住了。


    這倒不是他不會變通,而是他意誌堅定。


    樂丘生說給他十天時間,現在是第九天,如果在這節骨眼上離開石屋,豈不是前功盡棄?


    就算他參悟不了藥王鼎,他也不能輸給樂丘生!


    當下,他席地而坐,將自己當成是坐禪的高僧,不去想眼下的酷熱環境,而是把石屋想做成清涼之地。


    這一招果然有效!


    不知不覺間,他已達物我兩忘之境,任憑身處環境多麽惡劣,始終保持心靈上的清靜無為。


    哪怕是置身於烈火之中,也不會受到侵擾!


    不知過了多久,恍然之間,王默覺得自己的心神有種衝破肉身,逍遙體外的空靈感。


    這種感覺難以捉摸,恰如神遊天外,魂入地府,魄走中空。


    湛湛然,飄忽忽,無定所,似忘非忘,似得非得……


    倏然,他隻覺得靈台洞開,就好像是在腦門上開了一道天窗,照見周身,一覽無遺。


    當此時,血脈筋骨,五髒六腑,毛發皮囊,無一不在他的“內觀”之下。


    內觀即內視,本是高深之學,沒有相當境界,絕難達到。


    然而此時的王默,卻已入得門徑,日後倘能勤加修煉,半年左右,段位當踏入“通明”之境。


    但王默尚未知其奧妙,沒有用來修行,而是略微一掃之後,居然把注意力放在了《三寶經》上。


    不知何故,此經書變得發黃,漸有毀爛之勢。


    雖然王默已把《三寶經》中的所有故事看過,爛熟於心,可是此經真要被毀掉的話,他也頗為不舍。


    少頃,《三寶經》在炙熱的環境中出現焚燒跡象,王默“見”了,險些失聲喊叫。


    而就在這瞬息之間,隻聽“砰”的一聲,角落裏的藥王鼎像是被什麽東西重重撞擊了一下,竟是跳了起來,噴發出遠比之前炎熱的光焰,石屋的堅壁也因此物的高溫而在發生詭變。


    轟!


    有股力量在王默身體裏炸開。


    刹那間,王默已是變得渾身赤裸,《三寶經》瞬時焚毀。


    然就在此時,一段文字進入王默腦海深處,卻是: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王默雖然不清楚這段文字的含義,但他敢肯定的說,此乃道門之學。


    怎麽迴事?


    《三寶經》不是佛門之物嗎?


    為何會出現道家之言?


    王默想不通。


    忽然,一段極長文字經過某種神術,字字清晰注入王默識海當中,起首便是:“嗚唿,吾乃天靈真人,降生亂世,道化太平。天下之功,名目繁多,然多為欺名盜世偽學,所謂真功之學,寥寥無幾。吾遊學四方數十載,廣交天下傑出之士,尤與僧釋無晦、儒文若正感情最深。吾三人皆精通武學,論及天下神功,時而爭執,時而謙讓,不勝歡悅……”


    原來,這個自稱天靈真人的得道之士,生活於唐朝,平生最愛武學。


    當時天下沒有所謂的武道段位之分,天靈真人遍遊天下,結交了許多武林中人,無一不是高手,但真正讓他佩服的隻有兩人,也就是僧人釋無晦和儒士文若正。


    有一日,三人因為年紀大了,覺得武功再高,內力再深,也敵不過死亡,所以就打算合力參悟出一門絕世神功。


    三大高手花了十年時間,在他們將近百歲的時候,終於聯手寫出了一本武學秘笈,尚未來得及取名,釋無晦與文若正便死掉了。


    天靈真人過了百歲以後,自覺時日無多,便施展神力,將秘笈真言注入了一本經書裏麵。


    這本經書就是《三寶經》,乃釋無晦在世時最喜之物,內有許多佛門小故事,充滿了智慧。


    天靈真人過世那天,將《三寶經》交給一位年輕人,名叫杜玨。


    杜玨出生文學世家,自得了《三寶經》以後,便棄文從武,最後參悟了《三寶經》的真諦。


    不過此功尚有不足之處,宋玨十年為道,十年為僧,終於將此功完善,認為再無遺漏。


    誰料有一天夜裏,杜玨被門徒出賣,身中絕毒,受數十強敵圍攻,差點死掉。


    等他擊退強敵時,已是耗盡功力,時日無多。


    他本來想毀掉《三寶經》,但又舍不得,隻好勉力往《三寶經》中注入一股神力,希望後世之人習武的同時要學會做人。若無武德,哪怕是學盡天下武功,也會被世人所唾棄。


    以上這些,王默從兩大神級高手注入的神力中得知。


    至於《三寶經》後來為什麽會落入杜姓人手中,王默就不得而知了。


    而事實上,此經書在杜玨死後,被一位和尚得到,參悟了三十多年,臨死前也不明白此經書的奧秘。


    這和尚有一個至交,乃靈隱寺方丈,臨終前將《三寶經》送給後者,隻說此經不是尋常之物。


    三百多年後,由於扶桑本土施行海禁,許多扶桑商人不顧禁令,前往浙江、福建經商。


    在這些商人之中,不乏精通武功的高手,居然仗著武力實施劫掠,可以說是倭寇的源頭。


    某年,有個來自扶桑肥前國,名叫鬆浦太郎的武商,率眾攻擊靈隱寺,搶走寺內不少經書和財物。


    迴扶桑以後,鬆浦太郎將搶來的經書送給了認識的一些扶桑僧人,唯獨《三寶經》,卻留在了家裏。


    原來他在搶掠靈隱寺的時候,看出有位武僧想要護住這本《三寶經》,料想這本經書有古怪,自是不會送給別人,而要好好琢磨。


    十幾年後,鬆浦太郎武功越來越高,但始終沒辦法參悟《三寶經》的真正玄機,認為自己武功已經大成,想再度踏入中原。


    然而沒等他率眾離開肥前國,有個自稱杜天真的中原武林高手,獨人一劍殺入鬆浦一族,連挑二十七家,死傷無數,最後找上他,要他交出《三寶經》,否則便要血洗整個鬆浦黨。


    鬆浦太郎與杜天真交手,才剛出了三刀,就被杜天真一劍封喉。


    過後,杜天真拿走《三寶經》,返迴中原,假借香客身份,把《三寶經》歸還靈隱寺。


    而這個杜天真,便就是杜玨的後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魔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魔聖並收藏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