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分派義務勞動任務。
劉若男他們班分到了一塊荒地,老師決定用來種蕎頭。
老師要求男同學帶鋤頭,鐵鍬。女孩子帶糞桶。
下午第三節勞動課,全體成員出動。
男孩子用鋤頭,鐵鍬開了荒,等女孩子把雜草清理幹淨,就開始開高畦了。
開畦後還要在高畦上按一定行距開溝,溝深8厘米左右。
溝開好了,就開始栽植了。
每個穴窩種2個種,每個窩的窩距要距離15~16厘米。
栽種後覆蓋上薄土,稍稍露出點茬柄頂。
在男孩子的齊心協力下,整塊地很快就種完了,再鋪上薄薄一層碎稻草。就大功告成了。
接下來女孩子們便用從家裏帶來的糞桶到學校廁所的糞池裏抬糞水再澆上一層。
這樣,這節義務勞動課就完成了。
劉若男迴到家,滿身的汗,把糞桶放下,洗了手,趕緊跑到廚房門後的大水缸,用葫蘆瓢舀起一瓢水就喝,咕咚咕咚半瓢子涼水下去了,這才緩過一口氣來。
***
等到劉愛國的傷好到能站起來後,已經是一個月之後了,又到了忙秋收的時候了。
學校放了兩個星期的農忙假。
這次學校勤工儉學的任務是,高年級的學生,帶幹牛糞迴校種蘑菇。低年級的學生要在收割後的田裏拾稻穗交到學校。
這段時間,生意都隻能放一邊。
掰玉米,割大豆,割稻穀,拔花生,挖紅薯,都等不得。
讀高中的劉引娣,都初中的劉來娣也全都放了假。
放假的第一天。
這天,天剛麻麻亮,劉若男一家人就帶著麻袋,鐮刀出門了。
玉米成熟了,得把它們砍迴來,要是晚了,玉米包會軟塌塌的掰不下來。
到了玉米地,金黃黃的一片玉米,仿佛在顯示著自己豐收的喜悅。
姐妹幾個把玉米一個一個的掰下來裝進麻袋,爸爸媽媽再用鐮刀把桔稈砍倒。
這玉米稈得把它們擺在地裏曬幹了,拿迴家還能當柴禾燒呢。
等掰好的玉米攢夠一定的數量,就由爸爸用自行車一袋一袋的拉迴家。
掰玉米最受罪的是身上各種癢,毛毛蟲蟄到了會癢,玉米葉就像一把把鐮刀,一不小心割到了不僅會受傷,還會癢。
加上天氣悶熱,不一會,大家豆大的汗珠子就叭嗒叭嗒往下摔。
小孩子沒什麽耐心,劉若男掰了一會堅持不住了。
這時大家就會講講故事,唱唱山歌轉移她的注意力。
太陽下山了,辛苦的一天還沒結束。
掰下來的玉米不能不管啊,不趕緊剝皮晾上可是要發黴的。
曬幹的玉米葉、須,可是灶下引火的好材料呢。
所以天黑了,大人們還在院子裏一邊說話一邊剝玉米葉子。
劉若男和八姐崔娣一起邊玩手指邊唱十腡歌:
“一腡貧,二腡富,三腡開鍋沒米煮,四腡裙角掃泥塵,五腡拿刀去殺人,六腡上山砍柴賣竹子,七腡坐椅翹翹腳,八腡開櫃子放金銀,九腡騎馬耍衣裙,十腡樣樣不求人……”
唱著唱著就睡著了。
劉若男家的玉米地種了好幾個地方,忙了差不多三天才把玉米掰完。
忙完玉米,又得收大豆了。
大豆熟了不收割,會劈裏啪啦地炸在地裏。
鐮刀割過的大豆秸稈很鋒利,一不留神就會割傷了手腳。
收割迴家的大豆,晾曬到曬穀場裏。
隻要一有功夫,就得用木杈棍棒之類的農具翻曬一下。
要曬到足夠幹,才能用棍棒一遍遍地捶打,直到豆莢全部開裂,一粒粒的豆子都蹦出來。
那是曬得不夠幹的話,豆子是沒辦法蹦出來的。
收完了玉米和大豆,接下來就是割稻穀了。
劉若男初學割禾還沒熟練,沒多久就割到了手指,血流不止。
這點傷對農村的孩子來說根本不算什麽大事,姐妹們見慣不怪,誰的雙手上沒有幾個疤呢。
媽媽不慌不忙的從旁邊的田埂上,拔了一把野草,放在嘴裏嚼一嚼,嚼碎了把它吐出來敷在劉若男的手指上,又從衣服上找個位置撕下一塊布條,用麻繩包紮好。就又開始忙去了。
劉若男又開始分心了。看著在稻禾上到處飛跳的螞蚱,忍不住的就去追逐。
把螞蚱抓迴家用火煨,或用鍋炒著吃,那種美味,簡直香的不得了。
劉三嫂子看著滿田野攆螞蚱的小女兒,不由叫道:
“九妹,你們學校不是要撿稻穗嗎?你抓螞蚱的時候,看見有稻穗難道你不撿一撿?”
這話提醒了劉若男,忙忙地應道:“哎!”
快天黑的時候,劉若男就提前地迴了家做晚飯。
其餘的人則要把割下來的稻穀一擔一擔的擔迴家。
等吃過晚飯,各家各戶就在自家曬穀場上把白天收迴來的稻穀打散鋪上,點上汽燈,栓上牛角(一種農具),拉起碌碡沿著曬穀場一圈一圈的轉著,轉幾圈停下來,用鐵叉把稻禾翻一輪,又轉幾圈再翻一輪,往往到稻穀全脫下來後,也到了半夜了。
往往到這種時候,孩子們就喜歡在曬穀場上瘋玩,或在鋪得厚厚的稻禾上翻滾,或捉迷藏,或老鷹抓小雞,直到玩累了在稻禾上睡去。
第二天,天還沒亮。大人們就要把昨晚脫了穀的稻草和稻穀分開,把稻草挑到田裏去曬,稻穀用耙子耙去雜物。
今天劉若楠就不用跟著去田裏忙活了,留下來曬玉米,曬稻穀。
玉米得一整個曬好幾天直到曬鬆了才好脫粒。
專門留下個人看著稻穀,主要是趕雞,趕麻雀。
趕雞還好,趕跑了還能到陰涼處歇一歇。
這麻雀卻太多,趕了一茬又一茬,前腳剛趕走,後腳又來了。
有時候人們不厭其煩,每到秋收的時候,相鄰的幾個村子就約定一個時間,晚上一到這個時間,就由一群村民跑到樹下大聲的吆喝,麻雀和其它的鳥兒被驚起,撲棱棱地飛走,飛到旁邊村子剛想落下,那一村的村民又大聲的吆喝起來,鳥兒嚇得隻好又飛,又飛到另一個村……如此一來,它們飛累了,整晚都不能停下來休息,還真的有些麻雀給累死了。
但白天曬穀的時候,麻雀還是多,也不知道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趕麻雀的中途還得用耙子把稻穀翻曬翻曬。
一天下來,累得人直喘氣。
等到花生,紅薯也都收迴來了,農忙也到了尾聲了,這時候就可以閑下來坐一坐了。
可以把曬了幾天的玉米棒子用籮筐裝起來坐在橄欖樹下一邊剝玉米粒,一邊聊天。看到有飽滿的,好一點的玉米,就留下來到下一季作種子。
或者用木棍捶打已經曬幹的大豆,綠豆。
等到玉米和大豆,都脫了粒之後,花生也曬幹了,可以從花生苗上摘下來了。
這時候人們才鬆了口氣,看著曬穀場上金黃的一片,笑容就止不住的從心裏溢出來。
大人們這時也有閑心逗逗小孩了。就有人出了一些謎語給小孩猜:
“麻屋子,紅帳子,裏麵住著白胖子。猜猜是什麽呀?”
“一根紅線,扯到南崖,不見開花,結個小瓜。”
“把把綠傘土裏插,條條紫藤地上爬,地上長葉不開花,地下結串大甜瓜。”
有猜的出來的得意地講出答案,猜不出來的就抓耳撓腮急的不行,一時間歡聲笑語撒滿了整個小村莊。
劉若男他們班分到了一塊荒地,老師決定用來種蕎頭。
老師要求男同學帶鋤頭,鐵鍬。女孩子帶糞桶。
下午第三節勞動課,全體成員出動。
男孩子用鋤頭,鐵鍬開了荒,等女孩子把雜草清理幹淨,就開始開高畦了。
開畦後還要在高畦上按一定行距開溝,溝深8厘米左右。
溝開好了,就開始栽植了。
每個穴窩種2個種,每個窩的窩距要距離15~16厘米。
栽種後覆蓋上薄土,稍稍露出點茬柄頂。
在男孩子的齊心協力下,整塊地很快就種完了,再鋪上薄薄一層碎稻草。就大功告成了。
接下來女孩子們便用從家裏帶來的糞桶到學校廁所的糞池裏抬糞水再澆上一層。
這樣,這節義務勞動課就完成了。
劉若男迴到家,滿身的汗,把糞桶放下,洗了手,趕緊跑到廚房門後的大水缸,用葫蘆瓢舀起一瓢水就喝,咕咚咕咚半瓢子涼水下去了,這才緩過一口氣來。
***
等到劉愛國的傷好到能站起來後,已經是一個月之後了,又到了忙秋收的時候了。
學校放了兩個星期的農忙假。
這次學校勤工儉學的任務是,高年級的學生,帶幹牛糞迴校種蘑菇。低年級的學生要在收割後的田裏拾稻穗交到學校。
這段時間,生意都隻能放一邊。
掰玉米,割大豆,割稻穀,拔花生,挖紅薯,都等不得。
讀高中的劉引娣,都初中的劉來娣也全都放了假。
放假的第一天。
這天,天剛麻麻亮,劉若男一家人就帶著麻袋,鐮刀出門了。
玉米成熟了,得把它們砍迴來,要是晚了,玉米包會軟塌塌的掰不下來。
到了玉米地,金黃黃的一片玉米,仿佛在顯示著自己豐收的喜悅。
姐妹幾個把玉米一個一個的掰下來裝進麻袋,爸爸媽媽再用鐮刀把桔稈砍倒。
這玉米稈得把它們擺在地裏曬幹了,拿迴家還能當柴禾燒呢。
等掰好的玉米攢夠一定的數量,就由爸爸用自行車一袋一袋的拉迴家。
掰玉米最受罪的是身上各種癢,毛毛蟲蟄到了會癢,玉米葉就像一把把鐮刀,一不小心割到了不僅會受傷,還會癢。
加上天氣悶熱,不一會,大家豆大的汗珠子就叭嗒叭嗒往下摔。
小孩子沒什麽耐心,劉若男掰了一會堅持不住了。
這時大家就會講講故事,唱唱山歌轉移她的注意力。
太陽下山了,辛苦的一天還沒結束。
掰下來的玉米不能不管啊,不趕緊剝皮晾上可是要發黴的。
曬幹的玉米葉、須,可是灶下引火的好材料呢。
所以天黑了,大人們還在院子裏一邊說話一邊剝玉米葉子。
劉若男和八姐崔娣一起邊玩手指邊唱十腡歌:
“一腡貧,二腡富,三腡開鍋沒米煮,四腡裙角掃泥塵,五腡拿刀去殺人,六腡上山砍柴賣竹子,七腡坐椅翹翹腳,八腡開櫃子放金銀,九腡騎馬耍衣裙,十腡樣樣不求人……”
唱著唱著就睡著了。
劉若男家的玉米地種了好幾個地方,忙了差不多三天才把玉米掰完。
忙完玉米,又得收大豆了。
大豆熟了不收割,會劈裏啪啦地炸在地裏。
鐮刀割過的大豆秸稈很鋒利,一不留神就會割傷了手腳。
收割迴家的大豆,晾曬到曬穀場裏。
隻要一有功夫,就得用木杈棍棒之類的農具翻曬一下。
要曬到足夠幹,才能用棍棒一遍遍地捶打,直到豆莢全部開裂,一粒粒的豆子都蹦出來。
那是曬得不夠幹的話,豆子是沒辦法蹦出來的。
收完了玉米和大豆,接下來就是割稻穀了。
劉若男初學割禾還沒熟練,沒多久就割到了手指,血流不止。
這點傷對農村的孩子來說根本不算什麽大事,姐妹們見慣不怪,誰的雙手上沒有幾個疤呢。
媽媽不慌不忙的從旁邊的田埂上,拔了一把野草,放在嘴裏嚼一嚼,嚼碎了把它吐出來敷在劉若男的手指上,又從衣服上找個位置撕下一塊布條,用麻繩包紮好。就又開始忙去了。
劉若男又開始分心了。看著在稻禾上到處飛跳的螞蚱,忍不住的就去追逐。
把螞蚱抓迴家用火煨,或用鍋炒著吃,那種美味,簡直香的不得了。
劉三嫂子看著滿田野攆螞蚱的小女兒,不由叫道:
“九妹,你們學校不是要撿稻穗嗎?你抓螞蚱的時候,看見有稻穗難道你不撿一撿?”
這話提醒了劉若男,忙忙地應道:“哎!”
快天黑的時候,劉若男就提前地迴了家做晚飯。
其餘的人則要把割下來的稻穀一擔一擔的擔迴家。
等吃過晚飯,各家各戶就在自家曬穀場上把白天收迴來的稻穀打散鋪上,點上汽燈,栓上牛角(一種農具),拉起碌碡沿著曬穀場一圈一圈的轉著,轉幾圈停下來,用鐵叉把稻禾翻一輪,又轉幾圈再翻一輪,往往到稻穀全脫下來後,也到了半夜了。
往往到這種時候,孩子們就喜歡在曬穀場上瘋玩,或在鋪得厚厚的稻禾上翻滾,或捉迷藏,或老鷹抓小雞,直到玩累了在稻禾上睡去。
第二天,天還沒亮。大人們就要把昨晚脫了穀的稻草和稻穀分開,把稻草挑到田裏去曬,稻穀用耙子耙去雜物。
今天劉若楠就不用跟著去田裏忙活了,留下來曬玉米,曬稻穀。
玉米得一整個曬好幾天直到曬鬆了才好脫粒。
專門留下個人看著稻穀,主要是趕雞,趕麻雀。
趕雞還好,趕跑了還能到陰涼處歇一歇。
這麻雀卻太多,趕了一茬又一茬,前腳剛趕走,後腳又來了。
有時候人們不厭其煩,每到秋收的時候,相鄰的幾個村子就約定一個時間,晚上一到這個時間,就由一群村民跑到樹下大聲的吆喝,麻雀和其它的鳥兒被驚起,撲棱棱地飛走,飛到旁邊村子剛想落下,那一村的村民又大聲的吆喝起來,鳥兒嚇得隻好又飛,又飛到另一個村……如此一來,它們飛累了,整晚都不能停下來休息,還真的有些麻雀給累死了。
但白天曬穀的時候,麻雀還是多,也不知道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趕麻雀的中途還得用耙子把稻穀翻曬翻曬。
一天下來,累得人直喘氣。
等到花生,紅薯也都收迴來了,農忙也到了尾聲了,這時候就可以閑下來坐一坐了。
可以把曬了幾天的玉米棒子用籮筐裝起來坐在橄欖樹下一邊剝玉米粒,一邊聊天。看到有飽滿的,好一點的玉米,就留下來到下一季作種子。
或者用木棍捶打已經曬幹的大豆,綠豆。
等到玉米和大豆,都脫了粒之後,花生也曬幹了,可以從花生苗上摘下來了。
這時候人們才鬆了口氣,看著曬穀場上金黃的一片,笑容就止不住的從心裏溢出來。
大人們這時也有閑心逗逗小孩了。就有人出了一些謎語給小孩猜:
“麻屋子,紅帳子,裏麵住著白胖子。猜猜是什麽呀?”
“一根紅線,扯到南崖,不見開花,結個小瓜。”
“把把綠傘土裏插,條條紫藤地上爬,地上長葉不開花,地下結串大甜瓜。”
有猜的出來的得意地講出答案,猜不出來的就抓耳撓腮急的不行,一時間歡聲笑語撒滿了整個小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