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原想讓殷普分軍而行,引開重兵,不料剩餘漢軍亦非百濟兵馬能敵。我統領大軍殺奔營前,司馬懿亦引重兵出城,十萬大軍將百濟軍營圍得水泄不通。
王熙見勢不妙,連忙棄了輜重,引領兵馬往東突圍。司馬懿奉我將令,站於高處指揮各軍,王熙主力殺向何處,重兵便緊隨過去,王熙統兵殺了半個時辰,非但沒有突出重圍,身邊漢軍欲裹欲厚。
王熙兵馬衝擊力下降之時,車陣又被搬上戰場,將百濟兵馬團團包圍起來。諸軍數日前用車陣圍殺高麗七萬餘兵馬,此時更有心得,步步為營,開始殘殺百濟士兵。
王熙見身邊士兵欲來欲少,知道突圍無望,在親兵遮掩下換上士兵服裝,又讓士兵剖開馬腹,藏於其中。待大戰結束之後,王熙趁著夜深爬出馬腹,環視四周皆為百濟兵馬屍體,滿懷恐懼,連滾帶爬地逃離現場。一月之後方才逃迴百濟國內,渾身襤褸,已經認不出本來麵目。
朝鮮三國聯軍全軍覆滅,公孫瓚聞訊大驚,急忙引領本部與公孫康部合軍,一同商議對策。公孫康道:“我軍與漢軍無一戰之力,漢軍緩過氣來,必會分兵兩路,一路北上攻擊烏桓部,一路前來攻打我部。趁其軍尚未趕來,我軍當從速撤往朝鮮。三國兵馬主力已亡,我軍趁此可以奪其地為基業。”
公孫瓚聞言,沉吟道:“三國聯軍此次出兵,皆為我等恢複失地,若是如此作為,恐惹天下恥笑。”
公孫康急道:“我軍若不能奪其地為基業,如何應對漢軍?即便退入朝鮮,我軍糧草耗費甚巨,若無百姓供養,如何聚得軍心?三國男丁皆失,若許諾士兵配以朝鮮女子,必可鼓舞士氣,我軍可以順利奪得三國地盤,然後徐圖長久之計。”
公孫瓚轉往李移子、何伯當道:“兩位義弟意下如何?”
李移子道:“吾等此次兵敗,幽州境內再無東山再起之機,弟以為應當攻取朝鮮三國為基業。高句麗王衛區身亡,國內尚不安寧,我意可以先取高句麗,然後分兵南下,必可迅速奪取百濟、新羅基業。南部皆是小國,每國隻有數千士兵,必然臣服我等。朝鮮地盤雖小,但是西聯烏恆,中間又有山脈阻擋,可以暫得平安,恢複氣力,然後西進恢複基業。”
公孫瓚下定決心,次日大軍開拔,徑取高句麗。高句麗國精銳皆亡,各地守兵數量極少,月餘攻下高麗都城,衛域率領文武百官出城投降。公孫瓚得了高句麗,又派李移子、樂伯當統兵南征,趁百濟、新羅大敗之際,奪取兩國土地。王熙、殷普兵敗,被迫投靠小國。李移子、樂伯當安頓好兩國,又出兵討伐南方諸國,數月皆平。王熙、殷普聽聞大軍殺到,引領親兵保護家小,乘海船逃往東倭。朝鮮被公孫瓚統一,公孫瓚自封為遼東王,封公孫康為高句麗侯,李移子為新羅侯,樂伯當為百濟侯。
擊退朝鮮三國聯軍,我留下關羽、司馬懿引領部下安頓諸郡郡務,引領大軍迅速北上,與馬超、周瑜部合軍,迎戰不可一世的烏桓王。
烏桓王淩淮奪了白檀等城,又見漢軍據關自守,不敢出戰,以為烏桓軍勢之強,漢軍莫敢與敵。率軍攻打數次,被漢軍借地勢之利擋住。馬超、周瑜部十萬大軍趕到,攻守兵力相仿,烏桓王頓時感到漢軍的強大。
淩淮身長九尺,銅鈴大眼,體格壯碩,使一柄四十三斤大鐵錘,有萬夫莫當之勇。其部族原為烏桓小族,後來恃其武力,吞並周圍部族,勢力漸大,引起烏桓王石況警惕,引領部族聯軍與其大戰於遼河上遊。淩淮先襲其營,後來石況引重兵追兵,到達遼河之畔,淩淮大唿道:“前方無路,後退則死,吾等當背水一戰。”然後率先殺上前去,部下見至絕地,皆奮勇上前,一戰大勝,石況被淩淮擊殺。各部見淩淮威名,皆依附其部,因此為王。
此時烏桓散居在幽州之北,其地多與鮮卑相雜。淩淮稱王之後,先後與鮮卑族大戰數場,奪得幽州之北塞外廣大地域,建都哈赤,國內數十萬男丁,皆可征戰沙場,與柯比龍、亞斯並稱為北胡三雄。
二軍團與淩淮部下接戰初期,周瑜擔心東北防線出現意外,不利全軍士氣,因此隻守不攻。淩淮因此甚是看輕漢軍,每日遣將到關下挑戰,極盡侮辱之言,欲激漢軍出戰。
馬超性急,數次欲出關迎戰,周瑜勸道:“烏桓兵馬雖強,未必強於匈奴,我軍不怕匈奴,豈會懼怕烏桓?主公引領大軍攻擊高句麗主力,二軍團援救帶方,不久必可大勝。若是諸軍合兵,可以一戰而殲烏桓主力,烏桓國一戰可平。我軍此時出戰必勝,然而兵力相若,取勝代價極大。再則,我軍兵力無全殲敵軍之實力,烏恆兵敗退本國,我軍主力撤退之後依為邊患。孟起切莫心焦,敵軍欲是猖獗,其敗欲速。”
馬超聞言信服,不複提出戰之事。數日後樂浪大捷軍報傳來,周瑜道:“主公全殲高句麗大軍,必會先行南下聚殲新羅、百濟聯軍,近日必然再傳喜訊。我軍當訓練兵馬,操練陣法,大戰很快就會臨近。”
馬超、周瑜不理烏桓,讓部下士兵勤加訓練,尤其加強車陣演練,調集糧草器具,作好大戰準備。果不其言,數日之後,帶方傳來大捷軍報。十餘日後,我統領前兵先行趕到期關,與二軍團合軍。
我引兵到達之後,聽聞周瑜情況匯報及計劃,笑道:“公謹不欲擊敗烏桓,欲讓烏桓滅族矣。既然淩淮狂妄,索性再來數次詐敗,以驕其心。”
淩淮此日又來關上挑戰,我讓趙雲出戰,許敗不許勝,淩淮聞聽趙雲威名,親自出戰,不到十合殺敗趙雲。得意洋洋迴營,道:“中原傳言趙子龍大名,亦不過本王手下敗將,漢軍名不屬實,不足懼也。”烏桓軍因此更是驕橫。
連續數日,張遼、龐德、張合、馬超出戰,皆被淩準殺敗,淩淮更是驕傲,部下亦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其時諸軍會齊,期關大軍兵力達到三十餘萬,倍於烏桓兵力,大戰時機已到。
次日黎明,龐德、張遼、張合、高順引領八萬兵馬為一路,埋伏在戰場正北,周瑜、於禁、馬岱、淩操、樂進、文聘引領八萬兵馬埋伏在戰場正西,龐統、潘鳳、顏良、曹洪、臧霸、紀靈引領八萬兵馬埋伏在戰場正東,馬超、趙雲、張飛隨我正麵迎敵,隻留李典、張燕引少數兵馬守關。
諸將行動經過細致研究,淩淮並沒有發現異常。吃罷早餐,淩淮集合兵馬出營,到期關城下挑戰。今日不同往常,隻見關門緩緩打開,守軍一隊隊湧出,各按陣形擺列,步卒在軍陣前麵排好軍陣,弓駑手立即到位,預防敵軍騎兵衝陣。軍陣將要列完,城中出現四位大將,各自引領親兵來到陣前。
淩淮冷眼相觀,其與馬超、趙雲曾經交手,知道兩將在漢軍中身份;兩將一左一右,中間大將環眼短須,長相威猛,必是一員猛將。最前方一員大將氣度不凡,渾身肅殺之氣,此人應是此戰主將,淩淮細看旗號,不由大吃一驚,明白大漢大將軍親臨,其身後猛將應是張飛。
淩淮策馬出陣,唿道:“來者可是白揚大將軍?”
我高聲答道:“正是。大漢與烏桓素來交好,何故犯我疆界?
淩淮哈哈大笑,道:“幽州牧公孫瓚被汝等謀去地盤,本王心中不平,特來為其爭迴失地。”
我冷哼一聲,道:“汝等猖狂,得在手底下見真章。”說完轉向馬超道:“孟起,十合之內取此賊首級。”馬超聞令策馬便行,趙雲、張飛拍馬上前,分列我左右兩側,一同為馬超掠陣。
淩淮見是馬超出陣,嘲笑道:“敗軍之將,何須再戰?”馬超亦不搭話,一槍直擊淩淮心窩。淩淮挺錘一擋,旋而迴馬,剛欲還招,但覺手臂發麻,暗道馬超氣力如何大增?心中正犯嘀咕之時,馬超勒馬側向一走,長槍如蛇信一般,嗡嗡發出聲響,顯然此擊蘊含全身之力。淩淮未料到馬超變招如此迅速,見其槍勢淩人,急忙又擋一下。馬超借其一擋之力,長槍略微迴轉,繼而借力打力徑刺淩淮下腹。淩淮剛剛接著一擊,半邊身子還在發麻,如何能抵擋得住?被馬超一槍挑落馬下。
烏桓眾將初見馬超出馬,並未在意,沒想到三合之間淩淮落馬,一齊上前去搶。馬超不待其上前,下馬斬下淩淮首級,跳上戰馬,徑自奔迴軍陣。
張遼等將見關上旗號擺動,一齊殺將出來,大軍依托車陣,步步進逼,不久合圍,將烏桓重兵包圍。烏桓大軍剛剛接戰,忽見三麵伏兵殺出,此時群龍無首,頓時亂將起來。
王熙見勢不妙,連忙棄了輜重,引領兵馬往東突圍。司馬懿奉我將令,站於高處指揮各軍,王熙主力殺向何處,重兵便緊隨過去,王熙統兵殺了半個時辰,非但沒有突出重圍,身邊漢軍欲裹欲厚。
王熙兵馬衝擊力下降之時,車陣又被搬上戰場,將百濟兵馬團團包圍起來。諸軍數日前用車陣圍殺高麗七萬餘兵馬,此時更有心得,步步為營,開始殘殺百濟士兵。
王熙見身邊士兵欲來欲少,知道突圍無望,在親兵遮掩下換上士兵服裝,又讓士兵剖開馬腹,藏於其中。待大戰結束之後,王熙趁著夜深爬出馬腹,環視四周皆為百濟兵馬屍體,滿懷恐懼,連滾帶爬地逃離現場。一月之後方才逃迴百濟國內,渾身襤褸,已經認不出本來麵目。
朝鮮三國聯軍全軍覆滅,公孫瓚聞訊大驚,急忙引領本部與公孫康部合軍,一同商議對策。公孫康道:“我軍與漢軍無一戰之力,漢軍緩過氣來,必會分兵兩路,一路北上攻擊烏桓部,一路前來攻打我部。趁其軍尚未趕來,我軍當從速撤往朝鮮。三國兵馬主力已亡,我軍趁此可以奪其地為基業。”
公孫瓚聞言,沉吟道:“三國聯軍此次出兵,皆為我等恢複失地,若是如此作為,恐惹天下恥笑。”
公孫康急道:“我軍若不能奪其地為基業,如何應對漢軍?即便退入朝鮮,我軍糧草耗費甚巨,若無百姓供養,如何聚得軍心?三國男丁皆失,若許諾士兵配以朝鮮女子,必可鼓舞士氣,我軍可以順利奪得三國地盤,然後徐圖長久之計。”
公孫瓚轉往李移子、何伯當道:“兩位義弟意下如何?”
李移子道:“吾等此次兵敗,幽州境內再無東山再起之機,弟以為應當攻取朝鮮三國為基業。高句麗王衛區身亡,國內尚不安寧,我意可以先取高句麗,然後分兵南下,必可迅速奪取百濟、新羅基業。南部皆是小國,每國隻有數千士兵,必然臣服我等。朝鮮地盤雖小,但是西聯烏恆,中間又有山脈阻擋,可以暫得平安,恢複氣力,然後西進恢複基業。”
公孫瓚下定決心,次日大軍開拔,徑取高句麗。高句麗國精銳皆亡,各地守兵數量極少,月餘攻下高麗都城,衛域率領文武百官出城投降。公孫瓚得了高句麗,又派李移子、樂伯當統兵南征,趁百濟、新羅大敗之際,奪取兩國土地。王熙、殷普兵敗,被迫投靠小國。李移子、樂伯當安頓好兩國,又出兵討伐南方諸國,數月皆平。王熙、殷普聽聞大軍殺到,引領親兵保護家小,乘海船逃往東倭。朝鮮被公孫瓚統一,公孫瓚自封為遼東王,封公孫康為高句麗侯,李移子為新羅侯,樂伯當為百濟侯。
擊退朝鮮三國聯軍,我留下關羽、司馬懿引領部下安頓諸郡郡務,引領大軍迅速北上,與馬超、周瑜部合軍,迎戰不可一世的烏桓王。
烏桓王淩淮奪了白檀等城,又見漢軍據關自守,不敢出戰,以為烏桓軍勢之強,漢軍莫敢與敵。率軍攻打數次,被漢軍借地勢之利擋住。馬超、周瑜部十萬大軍趕到,攻守兵力相仿,烏桓王頓時感到漢軍的強大。
淩淮身長九尺,銅鈴大眼,體格壯碩,使一柄四十三斤大鐵錘,有萬夫莫當之勇。其部族原為烏桓小族,後來恃其武力,吞並周圍部族,勢力漸大,引起烏桓王石況警惕,引領部族聯軍與其大戰於遼河上遊。淩淮先襲其營,後來石況引重兵追兵,到達遼河之畔,淩淮大唿道:“前方無路,後退則死,吾等當背水一戰。”然後率先殺上前去,部下見至絕地,皆奮勇上前,一戰大勝,石況被淩淮擊殺。各部見淩淮威名,皆依附其部,因此為王。
此時烏桓散居在幽州之北,其地多與鮮卑相雜。淩淮稱王之後,先後與鮮卑族大戰數場,奪得幽州之北塞外廣大地域,建都哈赤,國內數十萬男丁,皆可征戰沙場,與柯比龍、亞斯並稱為北胡三雄。
二軍團與淩淮部下接戰初期,周瑜擔心東北防線出現意外,不利全軍士氣,因此隻守不攻。淩淮因此甚是看輕漢軍,每日遣將到關下挑戰,極盡侮辱之言,欲激漢軍出戰。
馬超性急,數次欲出關迎戰,周瑜勸道:“烏桓兵馬雖強,未必強於匈奴,我軍不怕匈奴,豈會懼怕烏桓?主公引領大軍攻擊高句麗主力,二軍團援救帶方,不久必可大勝。若是諸軍合兵,可以一戰而殲烏桓主力,烏桓國一戰可平。我軍此時出戰必勝,然而兵力相若,取勝代價極大。再則,我軍兵力無全殲敵軍之實力,烏恆兵敗退本國,我軍主力撤退之後依為邊患。孟起切莫心焦,敵軍欲是猖獗,其敗欲速。”
馬超聞言信服,不複提出戰之事。數日後樂浪大捷軍報傳來,周瑜道:“主公全殲高句麗大軍,必會先行南下聚殲新羅、百濟聯軍,近日必然再傳喜訊。我軍當訓練兵馬,操練陣法,大戰很快就會臨近。”
馬超、周瑜不理烏桓,讓部下士兵勤加訓練,尤其加強車陣演練,調集糧草器具,作好大戰準備。果不其言,數日之後,帶方傳來大捷軍報。十餘日後,我統領前兵先行趕到期關,與二軍團合軍。
我引兵到達之後,聽聞周瑜情況匯報及計劃,笑道:“公謹不欲擊敗烏桓,欲讓烏桓滅族矣。既然淩淮狂妄,索性再來數次詐敗,以驕其心。”
淩淮此日又來關上挑戰,我讓趙雲出戰,許敗不許勝,淩淮聞聽趙雲威名,親自出戰,不到十合殺敗趙雲。得意洋洋迴營,道:“中原傳言趙子龍大名,亦不過本王手下敗將,漢軍名不屬實,不足懼也。”烏桓軍因此更是驕橫。
連續數日,張遼、龐德、張合、馬超出戰,皆被淩準殺敗,淩淮更是驕傲,部下亦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其時諸軍會齊,期關大軍兵力達到三十餘萬,倍於烏桓兵力,大戰時機已到。
次日黎明,龐德、張遼、張合、高順引領八萬兵馬為一路,埋伏在戰場正北,周瑜、於禁、馬岱、淩操、樂進、文聘引領八萬兵馬埋伏在戰場正西,龐統、潘鳳、顏良、曹洪、臧霸、紀靈引領八萬兵馬埋伏在戰場正東,馬超、趙雲、張飛隨我正麵迎敵,隻留李典、張燕引少數兵馬守關。
諸將行動經過細致研究,淩淮並沒有發現異常。吃罷早餐,淩淮集合兵馬出營,到期關城下挑戰。今日不同往常,隻見關門緩緩打開,守軍一隊隊湧出,各按陣形擺列,步卒在軍陣前麵排好軍陣,弓駑手立即到位,預防敵軍騎兵衝陣。軍陣將要列完,城中出現四位大將,各自引領親兵來到陣前。
淩淮冷眼相觀,其與馬超、趙雲曾經交手,知道兩將在漢軍中身份;兩將一左一右,中間大將環眼短須,長相威猛,必是一員猛將。最前方一員大將氣度不凡,渾身肅殺之氣,此人應是此戰主將,淩淮細看旗號,不由大吃一驚,明白大漢大將軍親臨,其身後猛將應是張飛。
淩淮策馬出陣,唿道:“來者可是白揚大將軍?”
我高聲答道:“正是。大漢與烏桓素來交好,何故犯我疆界?
淩淮哈哈大笑,道:“幽州牧公孫瓚被汝等謀去地盤,本王心中不平,特來為其爭迴失地。”
我冷哼一聲,道:“汝等猖狂,得在手底下見真章。”說完轉向馬超道:“孟起,十合之內取此賊首級。”馬超聞令策馬便行,趙雲、張飛拍馬上前,分列我左右兩側,一同為馬超掠陣。
淩淮見是馬超出陣,嘲笑道:“敗軍之將,何須再戰?”馬超亦不搭話,一槍直擊淩淮心窩。淩淮挺錘一擋,旋而迴馬,剛欲還招,但覺手臂發麻,暗道馬超氣力如何大增?心中正犯嘀咕之時,馬超勒馬側向一走,長槍如蛇信一般,嗡嗡發出聲響,顯然此擊蘊含全身之力。淩淮未料到馬超變招如此迅速,見其槍勢淩人,急忙又擋一下。馬超借其一擋之力,長槍略微迴轉,繼而借力打力徑刺淩淮下腹。淩淮剛剛接著一擊,半邊身子還在發麻,如何能抵擋得住?被馬超一槍挑落馬下。
烏桓眾將初見馬超出馬,並未在意,沒想到三合之間淩淮落馬,一齊上前去搶。馬超不待其上前,下馬斬下淩淮首級,跳上戰馬,徑自奔迴軍陣。
張遼等將見關上旗號擺動,一齊殺將出來,大軍依托車陣,步步進逼,不久合圍,將烏桓重兵包圍。烏桓大軍剛剛接戰,忽見三麵伏兵殺出,此時群龍無首,頓時亂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