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聞聽室外傳來腳步聲,估計應是華佗趕到,連忙收起笑容,坐在床前作探視病情狀,何後坐在椅子上掩麵低泣。如此演技即使拿到現代,恐怕亦是精彩之作。

    華佗進屋,先給太後見禮,又對我施了一禮,道:“給大將軍請安。”

    我隨即撤往後麵,騰出空間讓華佗診治。華佗閉目把脈,良久方才睜開眼睛,道:“奇怪,陛下不似五髒生病,而似藥物作怪。”轉向太後問道:“太後可知陛下食了什麽藥物?”何後道:“哀家方才讓女衛詢問宮女去了,尚未報上。”華佗道:“若非藥物所致,當為疑難雜症,臣先配副湯藥,先讓聖上服下,以安心神。女衛問明所食何物,再行對症下藥。”

    何後見華佗把脈便能斷定劉辯屬於藥物中毒,醫術的確驚人,擔心華佗生出疑心,道:“華大人,陛下病情可嚴重嗎?”華佗答道:“病情並不嚴重,若是沒有解藥,或會昏睡數日。”何後長舒一口氣,道:“既然如此,大將軍、華大人,請到外堂用茶。”

    我知道何後之意,尋個借口請華佗出來,道:“華大人,莫非有人投毒不成?”華佗入京任職皆受我恩惠,不敢相瞞,低聲答道:“不錯,倘若在下所料不錯,陛下恐怕中了江湖藥物;應是有人暗算陛下。”我點了點頭,臉色肅然道:“聖上曆來不出皇宮,倘若有人投毒,宮內必有內奸,我出去安排一下,火速將賊人尋出。華大人,宮內是非之地,恐惹口舌之禍,托以迴府配藥,暫且歸府為妙。查出兇手之後,逼出解藥,或再請華大人配藥解除病毒。”華佗行醫濟世,行走江湖,如何不知此事厲害,點了點頭,低聲說道:“多謝大將軍指點。在下方才觀察聖上嘴邊餘有藥末,想是太醫開出的解藥。毒藥尚未查出,貿然服上藥物,或會生出反應,更是難以救治。罷了,既然太醫在此,在下還是少管為妙。”

    華佗說完,示意我陪其進入內室,又觀察一番,向何太後道:“太後,臣方才細思一下,陛下之病根尚未尋到,臣方才所配湯藥未必有用,且讓煎藥之人暫停,臣歸府查閱相關病情資料,有了結果再來稟報。”何後心中有鬼,並不歡迎華佗這般高手在此,忙道:“既然如此,華大人速去。”

    女衛此時送來口供,太醫讀完口供所列,見無不潔食物,又見華佗未曾看出病因,更是束手無策。何後幾次催促,太醫遲遲不敢開方,派人去華佗府中,華佗托言正在尋找病根依據,堅決不去宮中。太醫最終沒有辦法,隻得開出清神湯藥應付。

    何後趁女衛煎藥之時,暗使翠喜將瘋藥雜入藥中,劉辯飲藥之後,不但未見好轉,臉色反而變得赤紅,太醫嚇得麵如土色,忙不迭地又去尋找華佗。華佗雖知宮廷黑暗,但見太醫如此模樣,不得不再次進宮。擔心惹禍上身,華佗不敢自行開方,所開湯藥皆聚齊禦醫院諸人一同會商。

    華佗本是神醫,所開藥方自然極具靈驗,可惜煎藥之人為何後親信,沒有按方配藥,根據何後囑咐取些醫治傷寒的尋常藥物去煎,劉辯當然不會好轉。

    第三日,劉辯終於醒了過來,但卻眼神呆滯,顯然瘋藥已經奏效。後宮私通下臣其罪難容,何後此時鐵了心,要將劉辯毀於一旦,華佗所開良方皆成一張廢紙。華佗與太醫院眾醫師竭盡全力,醫治數日,劉辯依然沒有起色。

    十餘日後,何後召集朝中大臣,道:“陛下得了怪病,神誌不清,太醫院和醫學院皆束手無策。國不可一日無君,今召諸位前來相商,是否另立新君?”

    朝中大臣以我馬首是瞻,一齊看著我,我環視一下眾人,道:“太醫院諸人皆非庸醫,華大人親自開方,陛下若無起色,近期必然難以痊愈。陛下未曾大婚,沒有子嗣,又無兄弟在世,若是另立新臣,須從皇親之中擇人而立。如此大事,臣等不敢妄言,太後拿出主意,吾等自當遵命。”

    王允位居太傅,與劉辯甚是親近,出言止道:“陛下患疾不能理事,但有治愈可能,若是久後陛下病愈,該當如何?”

    何後道:“陛下為孤家親子,若能治愈,如何能生此念?昨日會齊醫學院、太醫院名醫,皆束手無策,才生此念。”

    王允不複再言,蔡邑道:“不知太後屬意何人為君?”

    易帝事關國本,眾人深為關心,一齊望向何後。何後道:“此事諸位先行商議,明日早朝之時奏上名單,再作計議。”

    眾人出宮,皆隨我至大將軍府商議。劉鴻目前雖然不足周歲,但是其為我與何後之子,根本無須商議,定是劉鴻登基。我手握兵權,何後母儀天下,一舉一動引人矚目,此般大事,自然不能主動提出。九卿皆是我的心腹,王允、蔡邑、田豐、孔融位極人臣,固然與我關係緊密,卻是天下公認的忠臣,劉鴻繼位由此四人提出甚是合理。

    眾人落座,我讓左右退下,王允問我道:“今上為太後親子,若有迴旋餘地,何後不會易立新帝。自光武開國,皇親甚多,不知何後屬意何人?”

    我笑道:“吾亦於今日剛聽太後說起此事,並未與太後討論過此事,無法猜測太後心理。親族近支不多,又多在諸侯境內,或會因此擾亂天下。太後甚是喜愛劉鴻,卻是滿朝皆知之事,不過劉鴻年幼,太後或許另有人選。”

    我說此語用得是心理暗示,眾人想法頓時轉到劉鴻身上,王允沉吟一會,道:“今上近支男丁稀少,若論親近,劉鴻亦是合適人選。其自小由太後撫養長大,若是我等奏立劉鴻,太後定會允準。”

    王允為文臣之首,九卿大事皆以我為主,當下無人發言,大家都望向我。我笑道:“太傅所言極是,諸公若無異議,擁立新君太傅當為首功。”

    魯肅、程昱等才華橫溢,遠在王允之上,立即猜出我的心意,魯肅道:“太傅德高望重,曆來為文臣之首,下官依附太傅之言。”魯肅說完,九卿皆紛紛表態附議。

    蔡邑、孔融皆名聞天下,洞悉政治敏銳性甚差,見王允及九卿皆同意此事,亦表示附合。田豐之才為三公之首,雖然感覺不對,卻是我的心腹,又是獨木難支,最終表態附合。

    主要大臣統一意見,王允引領一班文官起草奏章,又聯係百官附議,劉鴻即位已成定局。擁立新君是大功勞,我沒在奏章上附議,以軍務推托,趕赴函穀關檢查軍務。

    次日上朝,何後聽政,百官參拜完畢,王允出列道:“臣昨日奉太後懿旨,會同眾臣商議,欲表奏劉鴻繼任新帝。因為劉鴻年幼,請求太後暫且聽政。”

    何後早已得到消息,神色甚是平靜,道:“呈上奏折。”左右下殿取走奏折,遞給何後。何後閱畢,內心十分歡喜,嘴上卻說:“本想扶持聖上親政,亦能享幾年清福。既然諸位奏請劉鴻即位,哀家又要操心數年。”

    眾臣齊道:“太後聖明,大漢威武。”

    何後細觀奏折附奏名單,佯為驚奇,說道:“大將軍及諸軍團主將為何沒有附議?”

    王允道:“大將軍同意此事,聽聞函穀關有軍情,昨日出城巡訪,因此沒有附議。”

    何後點頭道:“既然大將軍並無異議,太傅會同諸官一同商議劉鴻繼位一事。”

    新皇即位,洛陽城中又忙亂了一陣。聖旨下達到各州,眾諸侯聽聞此等大事,各派細作探查此事,聽聞為王允等文官保奏,附議無軍方將領姓名,尋不出理由發作,各派使者,到京城祝賀。

    劉鴻即位,何後頒旨,大赦天下,分封諸侯。除了在朝文武百官,眾諸侯亦得到封賞。丁原封晉陽侯,領並州牧;董卓封武威侯,領涼州牧;張魯封鹹陽侯,領雍州牧;何苗封汝南侯,驃騎將軍,領豫州牧;嚴白虎封吳郡侯,領吳郡太守;孫堅封南海侯,領交州牧;王朗封會稽侯,領會稽太守;劉焉封西川王,領益州牧;劉表封荊襄王,領荊州牧。

    眾臣因我軍功,上表為我請封,何後與我商議,我道:“王侯之職皆為虛職,若是封侯,我已是一等侯爵,若是封王,本朝遺訓,非劉不王,違犯祖製,諸侯因此生事,實非我願。”何後聞言,言有違祖製,封號不準。

    劉鴻年少,我擔心其每日上朝,有礙正常成長,與何後商議,議定八歲之前,若無重大活動,不用上朝。朝事由太後聽政,大臣會合商議。

    新君即位,新政初見成效,朝廷控製諸州皆無戰事,人口漸多,倉庫金錢漸豐。銀莊的連鎖發展,在諸侯尚未反應過來之時,源源不斷將各州現銀攬入國庫,財政頓時寬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三國之轉世星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柱墨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柱墨客並收藏穿越三國之轉世星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