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自漢武以來,屢受漢軍攻擊,後來分裂成兩部,依附漢朝的南匈奴人,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後來漢朝多次大敗北匈奴,接納大量降兵,南匈奴勢力大增。但因部族成分複雜,難以駕馭控製,造成內部不能隱定,時有叛亂,多位南單於被殺。而後漢朝對南匈奴管理欲加嚴厲。東漢中期以後一再發生南單於被大漢官員拘補、更換、逼死甚至殺害的事情。
黃巾之亂以後,南匈奴再次發生內訌,族人殺死單於羌渠,其子於夫羅即位。參與殺死羌渠的族人擔心報複,拒不認可新單於。董卓擁兵十餘萬,借此扶持於夫羅,助其平息各部落。南匈奴此後成為董卓的附庸,因為內耗甚劇,對董卓威脅變小,南匈奴成為董卓對外拓展的前鋒。
亞思大單於為北匈奴首領,此人心狠手辣,與當年對抗漢武帝的伊稚斜單於性格相似。亞思野心勃勃,為大王子之時,便統兵征服東部大量夷族,兵勢大增。其後與父親切友單於政見不合,引兵弑父自立。左賢王、右賢王等部落首領不服,引兵征討亞思,在翰兒泰草原被亞思擊敗,無奈之下臣服亞思。
亞思大單於前軍進入幽州境內,我亦統領涿郡諸軍北上,到達白登與冀州軍團合軍。幽州邊境形成一軍團十萬大軍駐守上穀、二軍團十萬大軍駐守代郡、其餘二十二萬大軍駐守白登的防禦圈。長城從東向西涵蓋幽州邊境,借助長城抵擋匈奴騎兵,以逸待勞,我軍占據地利。
偉大的長城當年不知耗費了多少人力,如今派上了極大用途。從馬邑到上穀為秦長城,皆由石磚築成,甚為堅固。這道長城以南數十裏,還有第二道長城,從桑乾到無終,此為古燕國長城,比秦長城簡陋很多,是幽州抵禦匈奴騎兵的第二段防線。依托燕長城拒敵,自然比不上依托秦長城,我軍主力皆駐守秦長城。
亞思單於進入幽州境內,沿途村落早已遷至內地,根本找不到人煙,不可能存在掠奪目標。亞思早已料到大漢會提前做出相關準備,但未想到準備工作如此徹底。
匈奴大軍一路並無阻礙,順利來到長城腳下,大軍紮營立寨,亞思單於召集諸將議事。除左右賢王以外,左右穀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及諸王手下萬騎皆前來議事。
左穀蠡王為亞思胞弟,早年曾遊曆河套,深悉中原文化,被亞思倚為左膀右臂,聽畢亞思之言,道:“董卓、丁原皆世之名將,唯獨畏懼白揚。白揚能征善戰,其部下屢敗董卓、丁原,又兼並公孫瓚部下,不容小覷。白揚目前部署重兵於幽州邊境,其意欲與我部決戰。幽州邊境三處重鎮上穀、代郡、白登皆有重兵把守,其兵力優於我軍。以我之見,可以集兵攻其一點,撕開幽州防線,我軍可長驅直入。白登段長城山勢甚低,城牆不高,正是用兵之所。不若使左將軍引領少數兵馬攻打上穀,右將軍引領少數兵馬攻打代郡,牽製兩郡守兵。我等集兵白登,選擇一二處重點攻擊,必可奏效。”
亞思道:“善。左將軍引領三萬兵馬攻打上穀,右將軍引領三萬兵馬攻打代郡。其餘諸將隨我進攻白登,居縣段長城損壞嚴重,可為吾軍攻擊重點。諸將各自迴去整頓兵馬,明日淩晨開始攻城。”
此時我站在長城上,望著遠方大片蒙古包,對身邊諸將道:“匈奴行軍甚是簡單,日常以地為席,以帳蓬遮雨,遊牧民族之所以戰鬥力強大,是因流動性過強之故。其軍上馬為兵,下馬為民。我軍集兵與其爭戰,其見勢不妙,立時化整為零,由兵改為民。匈奴人懼怕霍去病將軍,皆因霍將軍不論軍民,見者不留活口,其軍化整為零戰術失靈。東漢行仁德之術,匈奴複盛,皆因不殺其民之故。書記官傳閱各軍,日後若是誅殺異族,不論軍民,以族滅為要,如此可將匈奴優勢化為劣勢,久後必可永除後患。”
趙雲問道:“匈奴兵力甚多,其後方離此甚遠,我長城以北子民皆已入關,其如何保證大軍供給?”
我笑道:“匈奴南下,目標便是劫掠,若是我等護住長城,其劫掠何人?其軍需供給與我大漢不同,其軍裝備、武器皆為士兵自備,因此稱為上馬為軍,下馬為民。其坐騎皆為小蒙古馬,隨軍帶來不少母馬。這些馬匹除了作戰之外,可以供給士兵馬奶,兵糧不足之時可以殺馬為食。其軍生活方式與我大漢子民不同,解決軍需甚有獨到之處。書記官記住,日後若要出擊漠北,每名騎兵必要配備兩匹以上馬匹,士兵必要經過殘酷的野外生活訓練,以掠奪或馬奶代替軍糧供需,以我軍士兵戰鬥力,必可橫行漠北。”
司馬懿道:“主公未出長城,已定平漠北之策,我等不如多矣。我觀彼軍剛剛立營,入夜防備必定不嚴,不若引領重兵出擊,必可小勝一場。”
我聞言點頭道:“仲達派人細繪其軍營布置圖,一同迴帳商議。”
司馬懿才幹練達,帶著數名精細文員很快繪出草圖,送到帥帳,我召集諸將道:“亞思為人高傲,必然想不到我軍敢去劫營。今夜會集騎兵,去踹敵營,今日之戰,不是取敵人首級,而是搶奪毀壞其軍馬匹。匈奴人失了馬匹,如同常人失去雙腿,戰鬥力立可銳減。敵營馬匹皆在軍營中間,其軍東部營帳稀少,我軍馬軍兵分四路,三路虛張聲勢,隻是佯攻,吸引敵營主力,使其不敢妄動,我統領主力攻擊其東部軍營,殺入敵營之後,部下隻管搶奪馬匹,隻要將敵營馬匹搶來一半,便是大功。”
關羽、司馬懿、馬騰、嚴剛、黃忠、張遼、夏侯淳、張合、太史慈、高順、趙雲十一將皆在軍帳之內,我接著說道:“我軍二十餘萬大軍,騎兵不足九萬,此戰講究速度。漢升(黃忠字)引五千騎兵,襲擾敵營西邊;元讓(夏侯淳字)引五千騎兵,襲攏敵營南邊;子義(太史慈字)引五千騎兵,襲擾敵營北邊;汝三部隻準擊鼓呐喊,隻準遠攻,不許近戰。子龍(趙雲字)、壽成(馬騰字)、文遠(張遼字)統領五萬騎兵隨我從東側攻打敵營,殺入敵營之後,我與子龍統兵阻殺敵軍,壽成、文遠引領部下隻管搶馬,然後從速退往關內。雲長(關羽字)引領馬步軍五萬在關口接應,仲達引領餘將守關。彼軍若是出營作戰,子義退兵須繞路而迴,倘若敵軍出營追擊,迅速引領兵馬退往東部現口關,仲達安排兵馬在此關接應。”
衝入敵營最是危險,諸將聽聞我親去敵營,齊起勸諫,甘願身代。我笑道:“匈奴雖然勢大,我自來去自如,諸將不要擔心,隻須依命而為,必可大挫敵軍士氣。”
眾將再不複言,各自退下準備,我喚司馬懿停下,用紙張卷了個喇叭筒,道:“仲達,汝安排軍需官趕製數萬此物,分至公義、元讓、漢升、雲長諸軍,到時會有妙用。”
眾將奉命各去準備,近午夜時會齊關口,諸將依序出關。此次行動各部兵馬行軍線路,所需時間經過精密測算,幾乎同時到達預定地點。
匈奴定於次日清晨攻城,當夜亞思引領眾將飲宴,剛剛睡下,猛然聽到四周人喊馬嘶,急忙出去探視。親兵報道:“來襲敵軍不明數量,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襲營。”
亞思急忙傳令各將,不要驚慌失措,各自守護營帳,沒有命令不得輕出作戰。左右急忙前去各營傳令,士兵又來報,道:“東邊諸營被攻破,敵軍數量極眾。”
亞思正欲統兵救援,西邊、南邊、北邊突然響起震天的呐喊之聲,顯然敵軍數量極多,亞思不敢輕往,讓左右招唿營東守軍拚力頂住。三麵呐喊之聲此起彼伏,若有千軍萬馬就在左近,匈奴兵馬不明敵情,不敢出營探視,亞思軍令又不讓諸將妄動,隻能守在原地待命。
亞思聽聞呐喊聲似在眼前,但又不見一個漢軍士兵上前,正在猜疑之時,營東又有士兵來報,道:“敵軍攻勢強大,已經擊潰營東防守士兵。”
亞思欲待引軍去救,又怕主力轉移,敵軍趁虛來攻,心中狐疑不定。正在此時,士兵又來報道:“營東敵軍猛攻一陣,如今已經撤退。”
亞思問道:“傷亡情況如何?”
士兵道:“具體情況不明,傷亡估計不下千人。”
亞思聞聽損失較小,頓時放下心來,傳令左右道:“命令諸軍戒備,不得出營迎戰,恐中漢軍埋伏。”
士兵又道:“我軍馬匹被搶去許多。”
亞思聞言心中一沉,道:“搶去多少?”
士兵答道:“具備數量不清,馬場基本已空。”
亞思大驚失色,繼而明白過來,忙道:“傳令下去,騎兵全部出營,務必搶迴馬匹。”
黃巾之亂以後,南匈奴再次發生內訌,族人殺死單於羌渠,其子於夫羅即位。參與殺死羌渠的族人擔心報複,拒不認可新單於。董卓擁兵十餘萬,借此扶持於夫羅,助其平息各部落。南匈奴此後成為董卓的附庸,因為內耗甚劇,對董卓威脅變小,南匈奴成為董卓對外拓展的前鋒。
亞思大單於為北匈奴首領,此人心狠手辣,與當年對抗漢武帝的伊稚斜單於性格相似。亞思野心勃勃,為大王子之時,便統兵征服東部大量夷族,兵勢大增。其後與父親切友單於政見不合,引兵弑父自立。左賢王、右賢王等部落首領不服,引兵征討亞思,在翰兒泰草原被亞思擊敗,無奈之下臣服亞思。
亞思大單於前軍進入幽州境內,我亦統領涿郡諸軍北上,到達白登與冀州軍團合軍。幽州邊境形成一軍團十萬大軍駐守上穀、二軍團十萬大軍駐守代郡、其餘二十二萬大軍駐守白登的防禦圈。長城從東向西涵蓋幽州邊境,借助長城抵擋匈奴騎兵,以逸待勞,我軍占據地利。
偉大的長城當年不知耗費了多少人力,如今派上了極大用途。從馬邑到上穀為秦長城,皆由石磚築成,甚為堅固。這道長城以南數十裏,還有第二道長城,從桑乾到無終,此為古燕國長城,比秦長城簡陋很多,是幽州抵禦匈奴騎兵的第二段防線。依托燕長城拒敵,自然比不上依托秦長城,我軍主力皆駐守秦長城。
亞思單於進入幽州境內,沿途村落早已遷至內地,根本找不到人煙,不可能存在掠奪目標。亞思早已料到大漢會提前做出相關準備,但未想到準備工作如此徹底。
匈奴大軍一路並無阻礙,順利來到長城腳下,大軍紮營立寨,亞思單於召集諸將議事。除左右賢王以外,左右穀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及諸王手下萬騎皆前來議事。
左穀蠡王為亞思胞弟,早年曾遊曆河套,深悉中原文化,被亞思倚為左膀右臂,聽畢亞思之言,道:“董卓、丁原皆世之名將,唯獨畏懼白揚。白揚能征善戰,其部下屢敗董卓、丁原,又兼並公孫瓚部下,不容小覷。白揚目前部署重兵於幽州邊境,其意欲與我部決戰。幽州邊境三處重鎮上穀、代郡、白登皆有重兵把守,其兵力優於我軍。以我之見,可以集兵攻其一點,撕開幽州防線,我軍可長驅直入。白登段長城山勢甚低,城牆不高,正是用兵之所。不若使左將軍引領少數兵馬攻打上穀,右將軍引領少數兵馬攻打代郡,牽製兩郡守兵。我等集兵白登,選擇一二處重點攻擊,必可奏效。”
亞思道:“善。左將軍引領三萬兵馬攻打上穀,右將軍引領三萬兵馬攻打代郡。其餘諸將隨我進攻白登,居縣段長城損壞嚴重,可為吾軍攻擊重點。諸將各自迴去整頓兵馬,明日淩晨開始攻城。”
此時我站在長城上,望著遠方大片蒙古包,對身邊諸將道:“匈奴行軍甚是簡單,日常以地為席,以帳蓬遮雨,遊牧民族之所以戰鬥力強大,是因流動性過強之故。其軍上馬為兵,下馬為民。我軍集兵與其爭戰,其見勢不妙,立時化整為零,由兵改為民。匈奴人懼怕霍去病將軍,皆因霍將軍不論軍民,見者不留活口,其軍化整為零戰術失靈。東漢行仁德之術,匈奴複盛,皆因不殺其民之故。書記官傳閱各軍,日後若是誅殺異族,不論軍民,以族滅為要,如此可將匈奴優勢化為劣勢,久後必可永除後患。”
趙雲問道:“匈奴兵力甚多,其後方離此甚遠,我長城以北子民皆已入關,其如何保證大軍供給?”
我笑道:“匈奴南下,目標便是劫掠,若是我等護住長城,其劫掠何人?其軍需供給與我大漢不同,其軍裝備、武器皆為士兵自備,因此稱為上馬為軍,下馬為民。其坐騎皆為小蒙古馬,隨軍帶來不少母馬。這些馬匹除了作戰之外,可以供給士兵馬奶,兵糧不足之時可以殺馬為食。其軍生活方式與我大漢子民不同,解決軍需甚有獨到之處。書記官記住,日後若要出擊漠北,每名騎兵必要配備兩匹以上馬匹,士兵必要經過殘酷的野外生活訓練,以掠奪或馬奶代替軍糧供需,以我軍士兵戰鬥力,必可橫行漠北。”
司馬懿道:“主公未出長城,已定平漠北之策,我等不如多矣。我觀彼軍剛剛立營,入夜防備必定不嚴,不若引領重兵出擊,必可小勝一場。”
我聞言點頭道:“仲達派人細繪其軍營布置圖,一同迴帳商議。”
司馬懿才幹練達,帶著數名精細文員很快繪出草圖,送到帥帳,我召集諸將道:“亞思為人高傲,必然想不到我軍敢去劫營。今夜會集騎兵,去踹敵營,今日之戰,不是取敵人首級,而是搶奪毀壞其軍馬匹。匈奴人失了馬匹,如同常人失去雙腿,戰鬥力立可銳減。敵營馬匹皆在軍營中間,其軍東部營帳稀少,我軍馬軍兵分四路,三路虛張聲勢,隻是佯攻,吸引敵營主力,使其不敢妄動,我統領主力攻擊其東部軍營,殺入敵營之後,部下隻管搶奪馬匹,隻要將敵營馬匹搶來一半,便是大功。”
關羽、司馬懿、馬騰、嚴剛、黃忠、張遼、夏侯淳、張合、太史慈、高順、趙雲十一將皆在軍帳之內,我接著說道:“我軍二十餘萬大軍,騎兵不足九萬,此戰講究速度。漢升(黃忠字)引五千騎兵,襲擾敵營西邊;元讓(夏侯淳字)引五千騎兵,襲攏敵營南邊;子義(太史慈字)引五千騎兵,襲擾敵營北邊;汝三部隻準擊鼓呐喊,隻準遠攻,不許近戰。子龍(趙雲字)、壽成(馬騰字)、文遠(張遼字)統領五萬騎兵隨我從東側攻打敵營,殺入敵營之後,我與子龍統兵阻殺敵軍,壽成、文遠引領部下隻管搶馬,然後從速退往關內。雲長(關羽字)引領馬步軍五萬在關口接應,仲達引領餘將守關。彼軍若是出營作戰,子義退兵須繞路而迴,倘若敵軍出營追擊,迅速引領兵馬退往東部現口關,仲達安排兵馬在此關接應。”
衝入敵營最是危險,諸將聽聞我親去敵營,齊起勸諫,甘願身代。我笑道:“匈奴雖然勢大,我自來去自如,諸將不要擔心,隻須依命而為,必可大挫敵軍士氣。”
眾將再不複言,各自退下準備,我喚司馬懿停下,用紙張卷了個喇叭筒,道:“仲達,汝安排軍需官趕製數萬此物,分至公義、元讓、漢升、雲長諸軍,到時會有妙用。”
眾將奉命各去準備,近午夜時會齊關口,諸將依序出關。此次行動各部兵馬行軍線路,所需時間經過精密測算,幾乎同時到達預定地點。
匈奴定於次日清晨攻城,當夜亞思引領眾將飲宴,剛剛睡下,猛然聽到四周人喊馬嘶,急忙出去探視。親兵報道:“來襲敵軍不明數量,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襲營。”
亞思急忙傳令各將,不要驚慌失措,各自守護營帳,沒有命令不得輕出作戰。左右急忙前去各營傳令,士兵又來報,道:“東邊諸營被攻破,敵軍數量極眾。”
亞思正欲統兵救援,西邊、南邊、北邊突然響起震天的呐喊之聲,顯然敵軍數量極多,亞思不敢輕往,讓左右招唿營東守軍拚力頂住。三麵呐喊之聲此起彼伏,若有千軍萬馬就在左近,匈奴兵馬不明敵情,不敢出營探視,亞思軍令又不讓諸將妄動,隻能守在原地待命。
亞思聽聞呐喊聲似在眼前,但又不見一個漢軍士兵上前,正在猜疑之時,營東又有士兵來報,道:“敵軍攻勢強大,已經擊潰營東防守士兵。”
亞思欲待引軍去救,又怕主力轉移,敵軍趁虛來攻,心中狐疑不定。正在此時,士兵又來報道:“營東敵軍猛攻一陣,如今已經撤退。”
亞思問道:“傷亡情況如何?”
士兵道:“具體情況不明,傷亡估計不下千人。”
亞思聞聽損失較小,頓時放下心來,傳令左右道:“命令諸軍戒備,不得出營迎戰,恐中漢軍埋伏。”
士兵又道:“我軍馬匹被搶去許多。”
亞思聞言心中一沉,道:“搶去多少?”
士兵答道:“具備數量不清,馬場基本已空。”
亞思大驚失色,繼而明白過來,忙道:“傳令下去,騎兵全部出營,務必搶迴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