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一下大舅哥去。”我笑道。
“喏。”趙雲一本正經地答道,他跟隨我時間已久,我一向未將他當成外人,但他對我始終非常恭敬。
孫策正在房中閑坐,他此次進京送妹妹前來成親,但我地位身份甚高,連見麵亦沒有機會。昨日他參加過婚禮,但是客人太多,又不能一一介紹,我竟然沒有留意到他。
孫策身材修長,英氣勃發,確為少年英豪。聽聞我親自來訪,連忙迎出門外,道:“屬下孫策見過大將軍。”
我笑道:“伯符切莫多禮,近日忙於政事,冷落英才,是我失禮。”
孫策忙道:“大將軍客氣了,請裏麵說話。”
我指著趙雲道:“這位是趙雲趙子龍。”
孫策打量一番,語調真誠地說:“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趙子龍如此年輕。”
趙雲謙道:“過獎。”
孫策在前引領我進房,趙雲隨我進房環視房中,沒有發現異常退了出去,領著部下在周圍巡防。客棧老板聽聞我親自來到,欲要上前拜見,被親兵阻住外麵。
我與孫策兄妹到房間落座,道:“伯符少年英才,久後必當大放異彩。交州地處偏僻之地,其間蠻夷甚多,處置起來可順利否?”
孫策答道:“托大將軍洪福,蠻夷人數雖眾,然其不通兵法,尚可製得。”
我答道:“征服蠻夷,當以攻心為上。”
孫策聞言一怔,道:“何為攻心為上?”
我答道:“如比兩個江湖門派相爭,一個勢強,一個勢弱,若以力勝,勢弱者表麵示弱,內心不服,待其勢強時必會再生爭端。若以仁義勝之,使其心悅服,方為長久之計。另則,若使蠻夷歸心,當行教育之道,讓蠻夷之人知仁義之道,如此方是一勞永逸之道,此事來日方長,短時間不可能奏效。”
孫策心思伶俐,聞言沉吟一會,道:“大將軍言之有理,蠻夷之人勢弱則妥協,勢強則生亂,實在難以處理。若有一勞永逸之策,不知可省多少錢糧。”
我又問道:“聽聞嶽父大人前與王朗相爭,如今又與王朗聯合共同對抗嚴白虎,詳情如何?”
孫策道:“朝廷封家父為會稽太守,家父派去前去交接,不料王朗斷然不允,又將所派官員逐迴。家父甚是氣憤,引兵與王朗相爭。王朗戰敗之後,派人求和,家父亦允其所請,兩家結成盟友。後來嚴白虎統兵攻打王朗,王朗數戰皆敗,求救於家父,家父派兵相助,幫助王朗奪迴失地,僅此而已。”孫策僅僅幾句話,其間兵戈戰事,每句話都可能耗掉無數錢糧,犧性無數士兵生命。先是孫堅與王朗爭奪會稽,後來王朗服軟,與孫堅鑒定盟約。江東隻有嚴白虎、王朗、孫堅三家諸侯,王朗與孫堅結盟,必然影響嚴白虎的利益,因此嚴白虎又與孫堅、王朗盟軍作戰。情報所報來的軍報,說上月一場大戰,兩方各自損折數千兵馬,其中慘烈被孫策一語掩過。
朝廷雖然疲弱,如今我在朝中掌權,經濟恢複極快,諸侯皆不敢輕視。地方官相互結怨,彼此攻仵違反大漢律令,各州上報戰事,一則百般尋找借口理由,二則上報時減少傷亡數字,便是不想讓朝廷借此按上罪名。
古時百姓忠君思想根深蒂固,《三國演義》描述曹操手攬大權,晉爵魏王之時生出莫大波瀾。我之所以手攬大權卻對漢帝甚是恭敬,便是因為此事。朝廷一旦欲對付那家諸侯,隻須一紙詔書,將其惡行傳遍諸郡縣,此家諸侯便會失去民望和許多支持。朝廷或是皇室雖然勢弱,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因此眾諸侯麵對朝廷使者,都是畢恭畢敬。上次六州攻打洛陽,口號亦是討伐我而不是討伐朝廷,就是這個道理。
我詢問一下江東情況,道:“王朗非知兵之人,占據兩個大郡不知利用,誠為蠢才。以嶽丈兵勢之威,為何敗其而未據其地?最終與其結盟,是否擔心王朗投靠嚴白虎?”
孫策望了一眼孫尚香,見妹妹隻是低頭靜聽,猜不透我的用意,說話之時有些躊躇。我笑道:“都是自家人,隻管講實在話,難道我會去害大舅哥不成?”
孫策看了我一眼,正色道:“大將軍所言不錯,王朗勢力雖小,其兩郡占地甚大,又是魚米之鄉,錢糧頗豐,若是王朗投靠嚴白虎,家父壓力大增。家父認為勢力不及嚴白虎,因此決定與王朗結盟,共同應對嚴白虎。”
我笑道:“自家人不說兩家話。實則嶽丈大人擔憂多餘。滅掉王朗之後,兵力隻須有嚴白虎部下一半,便足以滅掉他,何必如此擔心?自古至今,成大事者必得民望。嚴白虎暴虐,江東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嶽丈義兵與戰,嚴氏部下兵力雖多,久後必敗,何必多此一舉,白白扔掉兩個大郡。如此一來,滅掉嚴白虎,至少晚一年時間。”
孫策聞言沉思良久,猛然眼神一亮,道:“大將軍所言極是,吾剛剛想通此事。可惜父親手下無智謀之士,錯過這一良機。”
我道:“嶽父手下,武有黃蓋、韓當、程普、祖茂,文有張昭、嚴峻,如何少智謀之士?嚴峻才略稍差,張昭卻是大才,不過其治政尚可,軍事稍差。若是政事重視張昭,軍事重用程普,擊敗嚴白虎手到擒來。”
孫策聞言,眼神又是一亮,道:“大將軍真神人也,往日與王朗談和之時,程普亦一再反對。怎奈張昭名聲遠揚,一向又得家父重用,因此未聽程普之言。”
我笑道:“我當年征求天下賢才,黃蓋、韓當、程普、張昭皆在其列,嶽丈得此等人物輔佐,必可成就大事。令弟孫權,其才不下程普;三弟孫詡,武略亦是超人;四弟孫朗,雖無文治武功,但是口才極佳。身邊俱是高人,何必舍近而求遠。”
孫權、孫詡年紀剛剛長成,在外並無聲名,孫朗尚在學中,然而三人特點,即使孫策亦不能描述準確,如今被我一語說出,孫策細思果然甚有道理,道:“大將軍識人之能,天下無出其右。”
我笑道:“我等一家人,不必稱唿大將軍,顯得見外。若是不嫌,就稱一聲文曲,我稱一聲伯符。或稱妹夫,我稱你舅兄,如此才像一家人。”
孫策神色激動,他顯然沒料到我如此平易近人,道:“既然如此,我稱你妹夫便是。”
我望了一眼孫尚香,又道:“舅兄勇猛剛烈,有項王之風。然性情太剛則易折,得以謀略相配,凡事三思而後行,不要輕易發怒,否則於壽不利。”
孫策與我一席長談,見我句句點到要害處,此言正中其性情弱點,已經對我心服口服,發出肺腑之言,道:“妹夫之言讓我心服口服,今日方知妹夫何能以一郡之兵,數年間占據五州之地。有生之年,當助妹夫完成大業,絕不敢稱王稱霸,與妹夫為敵。”
我說道:“舅兄若到江東,當覓賢士相助,如張宏、陸績之輩,皆為當世賢才。江南善水,組建水軍輔助,平嚴白虎易矣。我夜觀天象,算出嶽丈克星,乃荊州劉表,請迴稟嶽父,他日若與劉表相爭,切忌不要親臨戰場。舅兄命中克星,已被我請到朝中,日後若能收斂火氣,必然可以得壽。”
孫策有心之人,聞言立刻記於紙上,道:“妹夫切勿見笑,事關家父性命,豈能兒戲?”
我點點頭,笑道:“舅兄武藝高超,不知師從何人?”
孫策道:“師門甚是隱密,妹夫不是外人,便如實相告,策出身火門。”
火門是五形門一個分支,如此說來孫策亦是五形門弟子,孫尚香算半個五形門人。我想起前些時日張角妻女自殺前的奇異場麵,對五形門頗為忌憚。嶽明手下情報係統異常發達,竟然探聽不出五形門的秘密。兩次接觸到五行門人,都是對方自報家門,五形門在我心裏顯得更加神秘。
“火門應是五行門的分支吧。”我漫不經心地問道。
“天下大事如何能瞞得妹夫?五行門內分金木水火土五門,漢武年間參與太子奪位事件,從此遭受朝廷打壓,門人逐漸調零。後來門人又生內亂,五門相繼脫離自立門戶。火門名義上雖屬五行門,實則早已脫離,隻與其餘四門有些聯係。”孫策屬於火門重要人物,知道許多五行門秘密。
“我派人專門打探五行門,沒想到隻是探聽些皮毛,與江湖傳言大同小異。我甚是奇怪,五行門人不在江湖行走嗎?”我說道。
“喏。”趙雲一本正經地答道,他跟隨我時間已久,我一向未將他當成外人,但他對我始終非常恭敬。
孫策正在房中閑坐,他此次進京送妹妹前來成親,但我地位身份甚高,連見麵亦沒有機會。昨日他參加過婚禮,但是客人太多,又不能一一介紹,我竟然沒有留意到他。
孫策身材修長,英氣勃發,確為少年英豪。聽聞我親自來訪,連忙迎出門外,道:“屬下孫策見過大將軍。”
我笑道:“伯符切莫多禮,近日忙於政事,冷落英才,是我失禮。”
孫策忙道:“大將軍客氣了,請裏麵說話。”
我指著趙雲道:“這位是趙雲趙子龍。”
孫策打量一番,語調真誠地說:“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趙子龍如此年輕。”
趙雲謙道:“過獎。”
孫策在前引領我進房,趙雲隨我進房環視房中,沒有發現異常退了出去,領著部下在周圍巡防。客棧老板聽聞我親自來到,欲要上前拜見,被親兵阻住外麵。
我與孫策兄妹到房間落座,道:“伯符少年英才,久後必當大放異彩。交州地處偏僻之地,其間蠻夷甚多,處置起來可順利否?”
孫策答道:“托大將軍洪福,蠻夷人數雖眾,然其不通兵法,尚可製得。”
我答道:“征服蠻夷,當以攻心為上。”
孫策聞言一怔,道:“何為攻心為上?”
我答道:“如比兩個江湖門派相爭,一個勢強,一個勢弱,若以力勝,勢弱者表麵示弱,內心不服,待其勢強時必會再生爭端。若以仁義勝之,使其心悅服,方為長久之計。另則,若使蠻夷歸心,當行教育之道,讓蠻夷之人知仁義之道,如此方是一勞永逸之道,此事來日方長,短時間不可能奏效。”
孫策心思伶俐,聞言沉吟一會,道:“大將軍言之有理,蠻夷之人勢弱則妥協,勢強則生亂,實在難以處理。若有一勞永逸之策,不知可省多少錢糧。”
我又問道:“聽聞嶽父大人前與王朗相爭,如今又與王朗聯合共同對抗嚴白虎,詳情如何?”
孫策道:“朝廷封家父為會稽太守,家父派去前去交接,不料王朗斷然不允,又將所派官員逐迴。家父甚是氣憤,引兵與王朗相爭。王朗戰敗之後,派人求和,家父亦允其所請,兩家結成盟友。後來嚴白虎統兵攻打王朗,王朗數戰皆敗,求救於家父,家父派兵相助,幫助王朗奪迴失地,僅此而已。”孫策僅僅幾句話,其間兵戈戰事,每句話都可能耗掉無數錢糧,犧性無數士兵生命。先是孫堅與王朗爭奪會稽,後來王朗服軟,與孫堅鑒定盟約。江東隻有嚴白虎、王朗、孫堅三家諸侯,王朗與孫堅結盟,必然影響嚴白虎的利益,因此嚴白虎又與孫堅、王朗盟軍作戰。情報所報來的軍報,說上月一場大戰,兩方各自損折數千兵馬,其中慘烈被孫策一語掩過。
朝廷雖然疲弱,如今我在朝中掌權,經濟恢複極快,諸侯皆不敢輕視。地方官相互結怨,彼此攻仵違反大漢律令,各州上報戰事,一則百般尋找借口理由,二則上報時減少傷亡數字,便是不想讓朝廷借此按上罪名。
古時百姓忠君思想根深蒂固,《三國演義》描述曹操手攬大權,晉爵魏王之時生出莫大波瀾。我之所以手攬大權卻對漢帝甚是恭敬,便是因為此事。朝廷一旦欲對付那家諸侯,隻須一紙詔書,將其惡行傳遍諸郡縣,此家諸侯便會失去民望和許多支持。朝廷或是皇室雖然勢弱,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因此眾諸侯麵對朝廷使者,都是畢恭畢敬。上次六州攻打洛陽,口號亦是討伐我而不是討伐朝廷,就是這個道理。
我詢問一下江東情況,道:“王朗非知兵之人,占據兩個大郡不知利用,誠為蠢才。以嶽丈兵勢之威,為何敗其而未據其地?最終與其結盟,是否擔心王朗投靠嚴白虎?”
孫策望了一眼孫尚香,見妹妹隻是低頭靜聽,猜不透我的用意,說話之時有些躊躇。我笑道:“都是自家人,隻管講實在話,難道我會去害大舅哥不成?”
孫策看了我一眼,正色道:“大將軍所言不錯,王朗勢力雖小,其兩郡占地甚大,又是魚米之鄉,錢糧頗豐,若是王朗投靠嚴白虎,家父壓力大增。家父認為勢力不及嚴白虎,因此決定與王朗結盟,共同應對嚴白虎。”
我笑道:“自家人不說兩家話。實則嶽丈大人擔憂多餘。滅掉王朗之後,兵力隻須有嚴白虎部下一半,便足以滅掉他,何必如此擔心?自古至今,成大事者必得民望。嚴白虎暴虐,江東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嶽丈義兵與戰,嚴氏部下兵力雖多,久後必敗,何必多此一舉,白白扔掉兩個大郡。如此一來,滅掉嚴白虎,至少晚一年時間。”
孫策聞言沉思良久,猛然眼神一亮,道:“大將軍所言極是,吾剛剛想通此事。可惜父親手下無智謀之士,錯過這一良機。”
我道:“嶽父手下,武有黃蓋、韓當、程普、祖茂,文有張昭、嚴峻,如何少智謀之士?嚴峻才略稍差,張昭卻是大才,不過其治政尚可,軍事稍差。若是政事重視張昭,軍事重用程普,擊敗嚴白虎手到擒來。”
孫策聞言,眼神又是一亮,道:“大將軍真神人也,往日與王朗談和之時,程普亦一再反對。怎奈張昭名聲遠揚,一向又得家父重用,因此未聽程普之言。”
我笑道:“我當年征求天下賢才,黃蓋、韓當、程普、張昭皆在其列,嶽丈得此等人物輔佐,必可成就大事。令弟孫權,其才不下程普;三弟孫詡,武略亦是超人;四弟孫朗,雖無文治武功,但是口才極佳。身邊俱是高人,何必舍近而求遠。”
孫權、孫詡年紀剛剛長成,在外並無聲名,孫朗尚在學中,然而三人特點,即使孫策亦不能描述準確,如今被我一語說出,孫策細思果然甚有道理,道:“大將軍識人之能,天下無出其右。”
我笑道:“我等一家人,不必稱唿大將軍,顯得見外。若是不嫌,就稱一聲文曲,我稱一聲伯符。或稱妹夫,我稱你舅兄,如此才像一家人。”
孫策神色激動,他顯然沒料到我如此平易近人,道:“既然如此,我稱你妹夫便是。”
我望了一眼孫尚香,又道:“舅兄勇猛剛烈,有項王之風。然性情太剛則易折,得以謀略相配,凡事三思而後行,不要輕易發怒,否則於壽不利。”
孫策與我一席長談,見我句句點到要害處,此言正中其性情弱點,已經對我心服口服,發出肺腑之言,道:“妹夫之言讓我心服口服,今日方知妹夫何能以一郡之兵,數年間占據五州之地。有生之年,當助妹夫完成大業,絕不敢稱王稱霸,與妹夫為敵。”
我說道:“舅兄若到江東,當覓賢士相助,如張宏、陸績之輩,皆為當世賢才。江南善水,組建水軍輔助,平嚴白虎易矣。我夜觀天象,算出嶽丈克星,乃荊州劉表,請迴稟嶽父,他日若與劉表相爭,切忌不要親臨戰場。舅兄命中克星,已被我請到朝中,日後若能收斂火氣,必然可以得壽。”
孫策有心之人,聞言立刻記於紙上,道:“妹夫切勿見笑,事關家父性命,豈能兒戲?”
我點點頭,笑道:“舅兄武藝高超,不知師從何人?”
孫策道:“師門甚是隱密,妹夫不是外人,便如實相告,策出身火門。”
火門是五形門一個分支,如此說來孫策亦是五形門弟子,孫尚香算半個五形門人。我想起前些時日張角妻女自殺前的奇異場麵,對五形門頗為忌憚。嶽明手下情報係統異常發達,竟然探聽不出五形門的秘密。兩次接觸到五行門人,都是對方自報家門,五形門在我心裏顯得更加神秘。
“火門應是五行門的分支吧。”我漫不經心地問道。
“天下大事如何能瞞得妹夫?五行門內分金木水火土五門,漢武年間參與太子奪位事件,從此遭受朝廷打壓,門人逐漸調零。後來門人又生內亂,五門相繼脫離自立門戶。火門名義上雖屬五行門,實則早已脫離,隻與其餘四門有些聯係。”孫策屬於火門重要人物,知道許多五行門秘密。
“我派人專門打探五行門,沒想到隻是探聽些皮毛,與江湖傳言大同小異。我甚是奇怪,五行門人不在江湖行走嗎?”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