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笑道:“謀反者如此之眾,焉能保密?趙王自裁吧,可留得全屍。”

    劉烈狂笑一聲,道:“本王身為皇叔,竟然不能自保,大漢天下遲早毀在汝手中。”

    說完,劉烈策馬舉刀,直衝上前來。呂布在我身後,彎弓搭箭,一箭射中劉烈前胸。劉烈翻身落馬,當即斃命。劉烈死後,身後眾人皆是烏合之眾,誰敢頑抗?全部繳械投降。

    呂布收降完畢,前來問道:“大將軍,叛賊如何處置?”

    我心想這些護衛若是分到軍中,日後還能生事,當下道:“皇族暫時押迴京城,其餘人皆為勞役,開礦修路,三年後分到各郡縣務農。”

    城外收降劉烈眾人之時,趙雲、許褚、典韋、王雙各引士兵,開始逮捕相關王侯官員。參與謀逆一案共四十三家,其中三十二戶王侯,十一名官員。按照漢律,以謀逆論處,當全部腰斬於市。

    何後見其中多人皆熟識,召我入宮商議,道:“其間牽扯人數眾多,婦幼又有何罪?何必趕盡殺絕?”

    我笑道:“太後隻需一紙懿旨,便可赦免眾人。不過當如此行事……”

    次日經過朝議,參與謀逆者四十三戶共一千八百餘人,應處腰斬之刑。經過三司會審,證據確鑿,定為死案。行刑當日早朝,何後傳下懿旨:謀逆大案,原不應赦,聖上仁慈,不願殺戮過重。首惡劉烈已經伏誅,其餘主犯四十二人腰斬於市。家人為丁者充為苦役,婦孺免為平民,遷至河東劃地耕種。

    午時三刻,太尉田豐監斬,四十二名王侯官員聞知家人赦免,對何後感激異常。博縣侯劉之樹臨刑前寫書一封,請田豐轉奉何後,書上道:“自古以來謀逆者皆全家抄斬,感謝聖上、何後天恩,使家人得免大難。大將軍為國之基石,吾等誤聽人言,以為大將軍擅權,因而群起響應。太後既能赦免行刺大將軍之眾,方知大將軍擅權實無其事。大將軍手握重兵,能從太後之言而為,實乃大漢忠良之士。我等悔不當初,死不足以贖罪。”

    何後一紙文書赦免千餘眾,被人稱為慈後,而我亦因此事被世人稱頌,我欲擅權奪位的傳言自此絕跡。在常人看來,捉住行刺自己之人,自然不容放過,若是我真有不軌之心,即使何後有赦免之心,我自亦不會遵從。實則,此事自始至終,就是由我挑起事端,借以打壓皇族立威,並減少朝廷負擔。再則,具有現代意識的我,本就厭惡誅連製度,借此救得千餘條人命,又換來好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趙王謀逆事件,將有實力、有野心的王侯一網打盡,剩下王侯數量雖多,但皆無力製造影響。由於王侯甚多,財政負擔依然較重,我會同親信商議,欲尋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

    賈詡確為足智多謀之輩,此事蓄謀良久,道:“天下諸侯,除袁紹未上表稱臣,劉備謀逆不臣之外,其餘諸侯皆上表稱臣。據在下了解,在京王侯共八百餘戶,其中與眾諸侯有親或關係緊密者占一半以上,不若行分勢之計,大封諸侯,將諸侯分到各州,如此朝廷負擔減小,卻又增添諸侯負擔。其就國時間一長,必會與諸侯發生摩擦,如果遭諸侯殺害,諸侯負謀逆之罪,我等借刀殺人之計亦成,一舉根除皇族負擔。”

    賈詡此言一出,眾人皆撫掌稱妙。天下十三州,除去冀州、廣陵兩地,尚餘十二州地盤,八百餘家諸侯一州供養七十餘戶,留在青州、徐州、洛陽三州的隻剩下二百餘戶,負擔減少四分之三。

    眾人又紛紛發言,討論此事的實施方案,半日方案擬就。我赴宮中求見何後商議,道:“京中諸侯眾多,若是留在京城,遲早還會生事。目前隻有青、徐、豫三州與司隸部上貢錢糧,財政異常艱難。臣想將諸侯分封到各州,如此財政窘狀立可緩解。”

    何後訝然道:“諸侯擁兵自重,又怎會接納眾諸侯?”

    我笑道:“此事太後莫憂,據臣打探,京中皇族多與地方諸侯關係緊密或有親戚關係,將諸侯熟識之人封到彼州,其恐怕擔負叛逆之命,其中又有人情關係,必不會生出障礙。”

    何後笑道:“文曲心中滿是妙計,如此可將朝廷負擔轉嫁諸侯身上,哀家如何不從?”

    忙碌十餘日,根據皇室人員的人情關係,爵位高低,將八百餘王侯分封下去。王侯此時供奉減少,聞得又獲封地,自然興高才烈,原先擔心分至諸侯割據之州無法就國,待聽完聖旨之後,得知所分各州皆有人情,不由皆大歡喜。

    聖旨又讓眾王侯十日內出京就國,京中又是一片忙亂,眾王侯按期離京赴國。分得青、徐、豫三州王侯,多是京中有產業者,許多不願赴任,皆去皇宮請求告免。何後溫言撫慰,道:“聖旨已下,若是諸侯皆不就國,聖旨權威何在?青、徐、兗皆離京不遠,到任後可上表再求進京,然王侯爵位雖然保留,供奉朝廷不會負擔。”

    這些諸侯本就富足,又如何會計較供奉,得了何後旨意,出京尋找近處駐留,找個借口向朝廷請旨,求免去供奉迴京。青、徐、兗三州赴任諸侯不足一半,朝廷負擔驟減。

    淮南之戰剛剛結束,眾諸侯擔心朝廷尋找機會來攻,派來王侯又有人情關係,不好推辭,隻得派人將諸位王侯送到任地,由地方負責其日常供需。

    皇室王侯在京城之時,京中高官林立,王侯聚集,法紀又嚴,不敢耀武揚威。如今到了任地,山高皇帝遠,地方官員品級又低,不敢輕易得罪,這些皇室王侯逍遙自在,稱頌朝廷為他們做了件好事。

    眾諸侯初時以為皇室王侯到任,隻不過費些錢糧,豈知請神容易送神難。部分王侯到任之後,慢慢開始仗勢欺人,違反法度,眾諸侯名義上不過是刺史(牧)或太守,無權幹涉管理,又不敢輕易殺害,如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許子將從淮南出走,隱身洛陽鬧市,在茶樓飲茶時聽聞此事,歎道:“大將軍此計甚是毒辣,可惜眾諸侯被人算計,還得笑臉相迎,殊不知日後這批人要惹多少事端,要耗費多少精力才能處理。”

    茶樓夥計有情報所線人,見此人四十餘歲,相貌清奇,言談不凡,遂將此事報了上去。情報所派人仔細探聽,雖然不知此人身份,見其言語不欲,知非常人,層層報到嶽明處。

    嶽明聞聽此事,遍思洛陽名人,亦未猜出此人身份,便親到許子將常去的茶樓尋訪。初見許子將之時,自覺此人麵孔甚熟,一時想不起出處,上前攀談道:“今日得遇高士,實是有幸,先生口音不似洛陽人,在此寓居否?”

    許子將見說話之人麵貌慈祥,眼神內斂,應當不是俗人,答道:“在下姓許,剛到洛陽定居,觀閣下麵相,福澤深厚,非富即貴,請問高姓?”

    嶽明笑道:“在下姓嶽。許兄既然獨品香茗,不若同品桌茗如何?”

    許子將道:“嶽兄請坐。”

    兩人坐下,夥計給奉上香茶,兩人便說便聊。許子將知識淵博,博古通今,確為當世才子,讓嶽明對其刮目相看。嶽明道:“許兄才華橫溢,何不出仕?”

    許子將道:“今有大將軍輔政,天下群雄,數年將平,在下螢火之光,怎入大將軍法眼?”

    嶽明笑道:“許兄過謙,大將軍求賢若渴,以許兄之才,當列九卿之列,為何避隱不出,辜負一身所學。”

    許子將呷一口茶,道:“諸葛亮、周瑜、賈詡皆足智多謀之輩,關羽、太史慈、呂布皆勇冠三軍之將,魯肅、陳宮、龐統皆治政高才。大將軍身邊人才濟濟,足以濟世。今日相見即是有緣,今日隻談茶藝,不談國事。”

    嶽明與許子將相談甚融,傍晚時方才辭別。嶽明迴府,猛然觸起一人,讓左右去取許子將畫像。左右取來畫像,嶽明仔細一瞧,確信共同品茶之人正是許子將。嶽明不由恍然大悟,難怪感覺麵善,淮南之戰時其曾見過許子將畫像。嶽明知我求賢若渴,連忙到大將軍府稟報。

    自淮南之戰以後,我便派人尋訪許子將的下落,但是許子將早已離開淮南,眾人尋訪多日無果。此時得到許子將的下落,自然讓我歡喜不迭,讓嶽明查清其住處,暗想主意使其歸附。

    此時前方傳來戰事,諸葛亮已經統兵攻入廣陵郡境內,連下數縣,目前大軍駐留在安廣縣,距離廣陵郡城隻有三十裏路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三國之轉世星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柱墨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柱墨客並收藏穿越三國之轉世星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