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果然是來尋嫿蕎的。
武安寧漫不經心地說道:“嫿蕎可能沒空見四福晉。”
四福晉的唿吸微微急促了一些。
她的身份比區區漢軍旗女年氏不知尊貴了多少,她要見年氏,豈能容年氏有沒有空?
可是現在說這話的不是年氏,而是寧貴妃,她半點說不是也不行。
她堂堂皇子福晉禮數周到,再請求見一個臣女,可寧貴妃不允,分明是不給她任何麵子……她怎麽敢?怎麽敢?不怕得罪四爺嗎?她可是四爺的嫡福晉,被駁了麵子,就是四爺的麵子也丟了。
“四福晉請迴吧。”
“貴妃!”四福晉的聲音大了些。
武安寧微微皺眉,不過沒說話。
“妾身有重要事必須見一見年姑娘,若不能見到,今日妾身也不好歸府。”
這算是純粹的威脅了。
武安寧淡淡地說道:“這就是四福晉的規矩?”
隨後平靜地對左右說道:“去,將四貝勒叫來,讓他領他福晉迴去,在本宮麵前失禮,看在德妃的麵子上,本宮不計較,在別人麵前失禮了,那皇家的臉麵也就沒了。”
四福晉臉色一白,這要是四爺過來,她還不定怎麽遭受四爺的白眼和訓斥呢?
好個武氏。
當下,她就立即起身,說道:“不必了,妾身告退。”
武安寧笑眯眯地說道:“送四福晉迴去,見著了四爺,今兒也把事說清楚了,本宮可沒欺負他福晉。”
四福晉聽了,立刻氣得發抖。
她想要發作,還是強忍了下來,憋屈地說道:“貴妃不必如此,妾身來拜見貴妃,貴妃又怎會欺負妾身,妾身和四爺又都是晚輩,娘娘管著宮務繁忙,就不必打擾娘娘了。”
言外之意是她不會和四爺說任何有關今日的事,貴妃這個長輩還是別去管小輩的事,得避嫌才是。
武安寧笑說道:“無妨,景仁宮的奴才多,不差遣他們做點事他們反而無事做了。”
四福晉這會兒已經忍不住表情,氣抖的樣子完全昭示了出來。
武安寧突然起了身,然後從上麵走下來,到四福晉麵前站住腳。
“福晉還是迴去好生養著,別病了,到時候管家權都沒了。”
四福晉微微色變。
武安寧卻已經走出殿裏,離開了。
其實若非四福晉求見,她做長輩的不好不見,她也不需要過來浪費時間。
而對付四福晉,對於武安寧來說,四福晉真不算什麽,留著她和德妃爭著,效果更好。不過這些年四福晉節節敗退,德妃的日子也閑起來,武安寧這時候覺得也是該給德妃一個驚喜了。
當年的胤禪,德妃將自己摘得幹幹淨淨,但是武安寧這些年慢慢查著,也完全查到德妃當初大推了一把,武安寧早就準備讓她付出代價,隻是若隻是讓她輕易沒了命也太過便宜她了,讓她常常跪在她和胤禪腳下,看著她的兒子慢慢喪命,豈不是更痛快?
還有四福晉,或許說當年那個阿奴是罪魁禍首,但是武安寧也不覺得四福晉是被阿奴瞞著的清白人,她發現了比較有趣的事,四福晉有預知,就比如幾位公主要嫁的額駙,四福晉都非常清楚。武安寧偷偷派人試探了幾次,就完全明白四福晉隱藏得最深的秘密。
武安寧也發覺,四福晉不想在她麵前低頭,估摸前世與她是敵非友。這樣下來,胤禪的事情她就不一定是清白了,打擊報複再加陷害德妃才是最可能。
一個人重新活一遍,如果到死都是蠢死的,再來一世也張進不到哪裏去,否則重來一次,也不會讓兩個側福晉被逼的節節敗退。更重要的,她所能做的,全是後宅上,外麵的她一點左右都沒有。這比起從後世過來的武鸞兒,還不如呢?
武鸞兒嫁了人,奉國將軍府的財產就翻了了好一翻,人也會經營,又無師自通學會借力打力,榮保一個宗室將軍完全被她捏在手心裏,日子過得極好。
武安寧不會放過四福晉,但是直接弄死也同樣太便宜她了。
若是以前第一時間得知,武安寧也不會如此心平氣和,但後來,她和睿康胤禪完全可以收拾四福晉後,她的心就平靜了,等著用她給德妃添點麻煩也很不錯。
***
武安寧當天就去了一份奏折至出塞的康熙。
言年嫿蕎被四阿哥看上的事情,四福晉今日又過來相求一事。
年嫿蕎被接進攻來的真相,康熙能瞞得住別人,可瞞不住武安寧。康熙想將年嫿蕎配給太子,除了在意太子的命,也在忌憚太子的時候未嚐不高興。
俗話說,娶了親就能親政了。
太子和皇上不一樣,但在眾臣和百姓心裏,娶了親和沒娶親的太子是不一樣的。
這一拖就拖了十年。
武安寧每每想到這對父子,都覺得異常好笑。
因為這對父子的情義做到如今這份上,簡直一出精彩的大戲。
康熙一收到武安寧的奏折,臉色就黑了黑。平日裏老四不見和年家走近,這次突然就想娶年氏,可真是奇怪得緊,隨後康熙得到稟報,老四竟然和無知老僧的師弟有交情……
是不是老四知道年氏有貴命,所以他心中也有想法?
果然都是朕的好兒子,都想著他身下這把椅子,還真看不出來,一直聽他話跟在太子身邊的老四也是這麽一個人。
四貝勒胤禛若是知道這一切,定然要大唿冤枉不可。
但說冤枉也並不是肯定的,因為四貝勒胤禛的確有其他想法,既然太子不行,為什麽他就不能?能說得上冤枉的,就是他根本不知道年氏有貴命。
如果四貝勒胤禛知道,他反而會放棄了。
因為他很謹慎,也相信秘密沒有不漏風的一天,所以,他知道後也不會再起心思。
又敲信上所求曹佳氏之事,康熙原本是想將曹佳氏嫁給自己兒子的,老五、老七和老十二,就是十五做側福晉也是可以的,可今日看見老四都起了心思,康熙就放棄了。
當下,就下了旨派人將聖旨送了迴去。
原本曹佳氏的歸宿也不急,他也可以好好想想指給誰,但是這會兒他的兒子們都在上躥下跳,還是早些斷了他們的念想才是。
“奉天承運……今以曹寅女曹佳氏作配平郡王納爾蘇為嫡福晉……”
曹李氏和曹怡聽到作配平郡王納爾蘇為嫡福晉話的時候完全懵了。
嫡福晉,而且還是鐵帽子王平郡王的嫡福晉。
嫁給鐵帽子王……其實未來比現在的皇子還要好上不少。
皇子,皇上還在,自是風光無限,皇上不在了,也就是宗室了,幸運的能封王,不幸運的估摸連給貝子都沒撈著,而且日後子孫即位一點點降等,到最後變成最普通的宗室。
和鐵帽子王並非如此,隻要沒犯大罪,他們的子孫後代襲爵的都是郡王。
“奴婢曹佳氏……接旨!”曹怡強忍著心中的震撼,有條不紊地接了聖旨。
曹李氏給了大筆紅封,客客氣氣送走宣旨太監,然後握著曹怡的手久久無語。
“必須叩謝貴妃娘娘。”
現在選秀還沒開始就下了聖旨,不是貴妃遞了折子,哪裏會這麽快得來這樣的聖旨。
“女兒知道。”
“以後娘迴去了,你也多和貴妃娘娘親近親近,也能有個靠山。”雖然是嫡福晉,但女兒到底是包衣出身,名聲上真的不好聽,若是平郡王有不滿,她的女兒可就受罪了,如果貴妃娘娘能做靠山,平郡王不滿或者冷落女兒,也不敢有絲毫為難。
“女兒會的。”
……
曹佳氏的指婚聖旨一定,在京中立即起了莫大的反響。
諸皇子也消停了,雖然沒有娶到曹佳氏,但是曹佳氏也沒有嫁給其他皇子,還是以前的局勢沒有發生改變。
所以,諸皇子也不再關注曹佳氏,而是目光放在了曹顒身上。
曹顒是曹寅唯一的兒子,皇阿瑪有心讓織造府子承父業,那麽得了曹顒,比娶了曹佳氏更有用。
曹顒這些日子越來越苦了,他身份的確特殊,可是他的地位真是一點都不高,見著那個他都得行禮,他們約他出去,他哪裏敢拒絕。
日日應酬著,曹顒本來就不是很健康的身子,竟然被折騰得病了。
讓曹李氏和曹怡看得心疼不已,也對這些想拉攏曹家的諸皇子門人厭惡不已。
“不能這麽下去了。”
曹怡說道。
曹李氏說道:“萬歲爺不在,沒給顒兒差事,他們一個個的上門邀請,都拒絕不得。”別看曹寅在江南好,在京城裏,曹寅可得罪不起任何一個皇子。這就是皇權的恐怖。
曹顒也早早被曹寅教過、囑咐過,曹家不摻和奪嫡的事,但是也不能得罪任何一個,否則難保會有滅頂之險。畢竟,曹寅隻是萬歲爺信任的奴才,和親兒子比起來,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曹寅就是看出了這一點,這才戰戰兢兢囑咐兒子。
事實上,曹寅和曹顒也做到了,隻是他們死後不再按照他們的過繼子孫毀了曹家的基業。
果然是來尋嫿蕎的。
武安寧漫不經心地說道:“嫿蕎可能沒空見四福晉。”
四福晉的唿吸微微急促了一些。
她的身份比區區漢軍旗女年氏不知尊貴了多少,她要見年氏,豈能容年氏有沒有空?
可是現在說這話的不是年氏,而是寧貴妃,她半點說不是也不行。
她堂堂皇子福晉禮數周到,再請求見一個臣女,可寧貴妃不允,分明是不給她任何麵子……她怎麽敢?怎麽敢?不怕得罪四爺嗎?她可是四爺的嫡福晉,被駁了麵子,就是四爺的麵子也丟了。
“四福晉請迴吧。”
“貴妃!”四福晉的聲音大了些。
武安寧微微皺眉,不過沒說話。
“妾身有重要事必須見一見年姑娘,若不能見到,今日妾身也不好歸府。”
這算是純粹的威脅了。
武安寧淡淡地說道:“這就是四福晉的規矩?”
隨後平靜地對左右說道:“去,將四貝勒叫來,讓他領他福晉迴去,在本宮麵前失禮,看在德妃的麵子上,本宮不計較,在別人麵前失禮了,那皇家的臉麵也就沒了。”
四福晉臉色一白,這要是四爺過來,她還不定怎麽遭受四爺的白眼和訓斥呢?
好個武氏。
當下,她就立即起身,說道:“不必了,妾身告退。”
武安寧笑眯眯地說道:“送四福晉迴去,見著了四爺,今兒也把事說清楚了,本宮可沒欺負他福晉。”
四福晉聽了,立刻氣得發抖。
她想要發作,還是強忍了下來,憋屈地說道:“貴妃不必如此,妾身來拜見貴妃,貴妃又怎會欺負妾身,妾身和四爺又都是晚輩,娘娘管著宮務繁忙,就不必打擾娘娘了。”
言外之意是她不會和四爺說任何有關今日的事,貴妃這個長輩還是別去管小輩的事,得避嫌才是。
武安寧笑說道:“無妨,景仁宮的奴才多,不差遣他們做點事他們反而無事做了。”
四福晉這會兒已經忍不住表情,氣抖的樣子完全昭示了出來。
武安寧突然起了身,然後從上麵走下來,到四福晉麵前站住腳。
“福晉還是迴去好生養著,別病了,到時候管家權都沒了。”
四福晉微微色變。
武安寧卻已經走出殿裏,離開了。
其實若非四福晉求見,她做長輩的不好不見,她也不需要過來浪費時間。
而對付四福晉,對於武安寧來說,四福晉真不算什麽,留著她和德妃爭著,效果更好。不過這些年四福晉節節敗退,德妃的日子也閑起來,武安寧這時候覺得也是該給德妃一個驚喜了。
當年的胤禪,德妃將自己摘得幹幹淨淨,但是武安寧這些年慢慢查著,也完全查到德妃當初大推了一把,武安寧早就準備讓她付出代價,隻是若隻是讓她輕易沒了命也太過便宜她了,讓她常常跪在她和胤禪腳下,看著她的兒子慢慢喪命,豈不是更痛快?
還有四福晉,或許說當年那個阿奴是罪魁禍首,但是武安寧也不覺得四福晉是被阿奴瞞著的清白人,她發現了比較有趣的事,四福晉有預知,就比如幾位公主要嫁的額駙,四福晉都非常清楚。武安寧偷偷派人試探了幾次,就完全明白四福晉隱藏得最深的秘密。
武安寧也發覺,四福晉不想在她麵前低頭,估摸前世與她是敵非友。這樣下來,胤禪的事情她就不一定是清白了,打擊報複再加陷害德妃才是最可能。
一個人重新活一遍,如果到死都是蠢死的,再來一世也張進不到哪裏去,否則重來一次,也不會讓兩個側福晉被逼的節節敗退。更重要的,她所能做的,全是後宅上,外麵的她一點左右都沒有。這比起從後世過來的武鸞兒,還不如呢?
武鸞兒嫁了人,奉國將軍府的財產就翻了了好一翻,人也會經營,又無師自通學會借力打力,榮保一個宗室將軍完全被她捏在手心裏,日子過得極好。
武安寧不會放過四福晉,但是直接弄死也同樣太便宜她了。
若是以前第一時間得知,武安寧也不會如此心平氣和,但後來,她和睿康胤禪完全可以收拾四福晉後,她的心就平靜了,等著用她給德妃添點麻煩也很不錯。
***
武安寧當天就去了一份奏折至出塞的康熙。
言年嫿蕎被四阿哥看上的事情,四福晉今日又過來相求一事。
年嫿蕎被接進攻來的真相,康熙能瞞得住別人,可瞞不住武安寧。康熙想將年嫿蕎配給太子,除了在意太子的命,也在忌憚太子的時候未嚐不高興。
俗話說,娶了親就能親政了。
太子和皇上不一樣,但在眾臣和百姓心裏,娶了親和沒娶親的太子是不一樣的。
這一拖就拖了十年。
武安寧每每想到這對父子,都覺得異常好笑。
因為這對父子的情義做到如今這份上,簡直一出精彩的大戲。
康熙一收到武安寧的奏折,臉色就黑了黑。平日裏老四不見和年家走近,這次突然就想娶年氏,可真是奇怪得緊,隨後康熙得到稟報,老四竟然和無知老僧的師弟有交情……
是不是老四知道年氏有貴命,所以他心中也有想法?
果然都是朕的好兒子,都想著他身下這把椅子,還真看不出來,一直聽他話跟在太子身邊的老四也是這麽一個人。
四貝勒胤禛若是知道這一切,定然要大唿冤枉不可。
但說冤枉也並不是肯定的,因為四貝勒胤禛的確有其他想法,既然太子不行,為什麽他就不能?能說得上冤枉的,就是他根本不知道年氏有貴命。
如果四貝勒胤禛知道,他反而會放棄了。
因為他很謹慎,也相信秘密沒有不漏風的一天,所以,他知道後也不會再起心思。
又敲信上所求曹佳氏之事,康熙原本是想將曹佳氏嫁給自己兒子的,老五、老七和老十二,就是十五做側福晉也是可以的,可今日看見老四都起了心思,康熙就放棄了。
當下,就下了旨派人將聖旨送了迴去。
原本曹佳氏的歸宿也不急,他也可以好好想想指給誰,但是這會兒他的兒子們都在上躥下跳,還是早些斷了他們的念想才是。
“奉天承運……今以曹寅女曹佳氏作配平郡王納爾蘇為嫡福晉……”
曹李氏和曹怡聽到作配平郡王納爾蘇為嫡福晉話的時候完全懵了。
嫡福晉,而且還是鐵帽子王平郡王的嫡福晉。
嫁給鐵帽子王……其實未來比現在的皇子還要好上不少。
皇子,皇上還在,自是風光無限,皇上不在了,也就是宗室了,幸運的能封王,不幸運的估摸連給貝子都沒撈著,而且日後子孫即位一點點降等,到最後變成最普通的宗室。
和鐵帽子王並非如此,隻要沒犯大罪,他們的子孫後代襲爵的都是郡王。
“奴婢曹佳氏……接旨!”曹怡強忍著心中的震撼,有條不紊地接了聖旨。
曹李氏給了大筆紅封,客客氣氣送走宣旨太監,然後握著曹怡的手久久無語。
“必須叩謝貴妃娘娘。”
現在選秀還沒開始就下了聖旨,不是貴妃遞了折子,哪裏會這麽快得來這樣的聖旨。
“女兒知道。”
“以後娘迴去了,你也多和貴妃娘娘親近親近,也能有個靠山。”雖然是嫡福晉,但女兒到底是包衣出身,名聲上真的不好聽,若是平郡王有不滿,她的女兒可就受罪了,如果貴妃娘娘能做靠山,平郡王不滿或者冷落女兒,也不敢有絲毫為難。
“女兒會的。”
……
曹佳氏的指婚聖旨一定,在京中立即起了莫大的反響。
諸皇子也消停了,雖然沒有娶到曹佳氏,但是曹佳氏也沒有嫁給其他皇子,還是以前的局勢沒有發生改變。
所以,諸皇子也不再關注曹佳氏,而是目光放在了曹顒身上。
曹顒是曹寅唯一的兒子,皇阿瑪有心讓織造府子承父業,那麽得了曹顒,比娶了曹佳氏更有用。
曹顒這些日子越來越苦了,他身份的確特殊,可是他的地位真是一點都不高,見著那個他都得行禮,他們約他出去,他哪裏敢拒絕。
日日應酬著,曹顒本來就不是很健康的身子,竟然被折騰得病了。
讓曹李氏和曹怡看得心疼不已,也對這些想拉攏曹家的諸皇子門人厭惡不已。
“不能這麽下去了。”
曹怡說道。
曹李氏說道:“萬歲爺不在,沒給顒兒差事,他們一個個的上門邀請,都拒絕不得。”別看曹寅在江南好,在京城裏,曹寅可得罪不起任何一個皇子。這就是皇權的恐怖。
曹顒也早早被曹寅教過、囑咐過,曹家不摻和奪嫡的事,但是也不能得罪任何一個,否則難保會有滅頂之險。畢竟,曹寅隻是萬歲爺信任的奴才,和親兒子比起來,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曹寅就是看出了這一點,這才戰戰兢兢囑咐兒子。
事實上,曹寅和曹顒也做到了,隻是他們死後不再按照他們的過繼子孫毀了曹家的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