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幾個小時的路程以後,吳江終於可以歇歇了,不過,看著莫名開始緊張的九四少年有些不解,不就是天黑了有些野獸會出沒嘛,沒必要這麽緊張吧。
不過,很快他就知道九四少年為什麽會這麽緊張了,遠遠的他好像聽見有馬蹄響起的聲音,可是抬眼望去,卻看不到有任何的馬匹,這時,九四少年開口說話了。
“快走,不然就來不及了。”九四少年一把拉起坐在地上的吳江,然後躲到了離大路很遠的地方,並且捂住吳江的嘴。
這一係列的動作隻花了不到半分鍾的時間就完成了,吳江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已經遠離剛剛的地方了,而且還被捂住嘴,不能說話。
沒辦法,不能說就不說吧,吳江拉了拉九四少年的手,然後示意他自己不會說話,讓他把手放下,九四少年也真的放下了手,然後退到一邊。
這時候,吳江以為聽錯的馬蹄聲更加的清晰了,而且距離他們好像越來越近了,吳江悄悄地從他們躲避的大石頭後麵探出半個腦袋,接著不太明亮的天色,開始打量從遠處而來的人。
九四少年看到了他的動作也不阻止,隻是背靠在石頭上,耳朵卻高高的豎了起來,仔細的聽後麵的聲音。
慶幸的是,吳江沒有被發現,騎馬的人也沒有停下,吳江覺得那衣服有些奇怪,而且還有些眼熟,但一時有些想不起來。
騎馬的人越騎越遠,漸漸的就看不到了,吳江也收迴了他的腦袋,然後轉頭看向旁邊的九四少年問道“你知道剛剛那是什麽人嗎?”
九四少年眼神複雜的看了他一眼,然後拍了拍衣服爬了起來,接著趕路,卻不再迴答吳江的問題,吳江有些好奇,問什麽一向好脾氣的九四少年突然不說話就這麽走了。
不過,這可不是問這些的問題,還是趕緊跟上去比較重要,吳江趕緊跟上了九四少年的步伐,既然對方不說,他可以自己猜啊。
現在的白駒場,能這麽騎馬的,而且讓九四少年連提都不想提,卻依舊有些懼怕估計隻有那些人了。
鹽吏,是張士誠造反之前,他最討厭的人,也是當地百姓最討厭的人,他們殘暴兇狠,完全不講道理,為了肯定自己的猜測,吳江開口詢問九四少年。
九四少年默默地看了對方一眼,然後開口說道“自己知道就好,以後離得遠一點,不要湊上去,免得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吳江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然後低頭跟了上去,看來九四少年和這些鹽吏之間的仇恨不淺,要不然說話也不會這麽衝,自己這是撞槍口上了。
看到這裏,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麽吳江不會生氣,畢竟九四少年說的那些話可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了的,特別是像吳江這麽大年紀的人更是自尊心特別強的時候,別說是外人了,就是家裏人多說一句什麽不好,估計都得翻臉。
但是,吳江卻不同,自打他高三畢業以後,每一年的寒暑假都會出去打零工,什麽樣的人沒見過,什麽事沒做過,這點話他根本就不放在心上,更何況對方還是為了他好才說這話的。
當然,也許這也跟他知道對方就是張士誠有一定的關係,畢竟,在他心裏,張士誠就是他們江蘇的大英雄,雖然這個英雄的命不太長久。
吳江沒有接張士誠的話。而是厚著臉皮跟著張士誠,然後撓了撓頭,默默地走在旁邊,也不說很累的話了。
張士誠轉頭詫異的看了吳江一眼,沒想到他竟然沒有生氣,他剛剛自己說完都覺得有些過分了。雖然他是為了對方好,但是,對方卻不知道,聽到他說這話的語氣,誰還會覺得對方是為了他好的啊。
不過,既然他沒有生氣,那肯定就是聽懂了他的意思了吧,那就好,張士誠轉過頭,接著趕路,好像剛剛什麽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有了剛剛出現的小插曲,兩個人在趕路的途中也不在開口說話,隻一心開始走路,沒有了閑談,剩下的路程顯得格外的遙遠,但是,這一次,吳江卻沒有再喊累。
“到了”不知道走了有多久,就在吳江覺得自己的腿快不是自己的時候,張士誠總算是開口說話了,說出的話讓吳江覺得自己好像是聽到了上帝的聲音。
吳江撐著膝蓋,不停的喘著氣,然後一抬頭,發現張士誠已經走了,又趕忙跟了上去,到達了地點,他也就覺得自己沒有那麽累了,也就有心情左右看看了。
曆史上說過,張士誠是出生在知道“亭民”之家,這裏的“亭民”有兩種說法,一是指生活在驛站附近的百姓,另一種就是指亭戶,在《續資治通鑒·宋理宗開慶元年》裏:“先是丁大全使其私人為浙西提舉常平,盡奪亭民鹽本錢,充獻羨之數,不足則估籍虛攤,一路騷動”
所以,根據吳江自己的猜測,應該是就是第二種說法,也就是所謂的亭戶,這裏的亭戶也是跟鹽有不可或缺的關係。
自古以來,鹽一直都是屬於國家的重點商業之一,也是不能私自販賣的。
可是,在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每天受到不停地毆打,總會有人鋌而走險,張士誠就是其中的一位,不過,曆史上雖然又說張士誠私自販鹽,卻沒說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所以,吳江也不清楚,他現在到底有沒有賣鹽。
就在吳江的胡思亂想之中,他們走到了張士誠的家,站在門外,吳江聞到了濃重的中藥味,這個味道吳江特別的熟悉,因為有一段時間,他的胃不好,他媽就讓他吃了一年的中藥加西藥,那種日子,他絕對不想在體驗第二次。
吳江能夠聞到的味道,沒道理張士誠聞不到,站在門外,聞著這味道,張士誠再也忍不住,直接推開門,衝了進去,看來,這中藥也是張士誠不在家的時候才剛吃的啊。
吳江慢悠悠的跟在後麵想著,然後站在張士誠衝進的那間屋子房門口,也不進去,就站在那裏,靜靜地看著裏麵的情況。
不過,很快他就知道九四少年為什麽會這麽緊張了,遠遠的他好像聽見有馬蹄響起的聲音,可是抬眼望去,卻看不到有任何的馬匹,這時,九四少年開口說話了。
“快走,不然就來不及了。”九四少年一把拉起坐在地上的吳江,然後躲到了離大路很遠的地方,並且捂住吳江的嘴。
這一係列的動作隻花了不到半分鍾的時間就完成了,吳江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已經遠離剛剛的地方了,而且還被捂住嘴,不能說話。
沒辦法,不能說就不說吧,吳江拉了拉九四少年的手,然後示意他自己不會說話,讓他把手放下,九四少年也真的放下了手,然後退到一邊。
這時候,吳江以為聽錯的馬蹄聲更加的清晰了,而且距離他們好像越來越近了,吳江悄悄地從他們躲避的大石頭後麵探出半個腦袋,接著不太明亮的天色,開始打量從遠處而來的人。
九四少年看到了他的動作也不阻止,隻是背靠在石頭上,耳朵卻高高的豎了起來,仔細的聽後麵的聲音。
慶幸的是,吳江沒有被發現,騎馬的人也沒有停下,吳江覺得那衣服有些奇怪,而且還有些眼熟,但一時有些想不起來。
騎馬的人越騎越遠,漸漸的就看不到了,吳江也收迴了他的腦袋,然後轉頭看向旁邊的九四少年問道“你知道剛剛那是什麽人嗎?”
九四少年眼神複雜的看了他一眼,然後拍了拍衣服爬了起來,接著趕路,卻不再迴答吳江的問題,吳江有些好奇,問什麽一向好脾氣的九四少年突然不說話就這麽走了。
不過,這可不是問這些的問題,還是趕緊跟上去比較重要,吳江趕緊跟上了九四少年的步伐,既然對方不說,他可以自己猜啊。
現在的白駒場,能這麽騎馬的,而且讓九四少年連提都不想提,卻依舊有些懼怕估計隻有那些人了。
鹽吏,是張士誠造反之前,他最討厭的人,也是當地百姓最討厭的人,他們殘暴兇狠,完全不講道理,為了肯定自己的猜測,吳江開口詢問九四少年。
九四少年默默地看了對方一眼,然後開口說道“自己知道就好,以後離得遠一點,不要湊上去,免得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吳江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然後低頭跟了上去,看來九四少年和這些鹽吏之間的仇恨不淺,要不然說話也不會這麽衝,自己這是撞槍口上了。
看到這裏,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麽吳江不會生氣,畢竟九四少年說的那些話可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了的,特別是像吳江這麽大年紀的人更是自尊心特別強的時候,別說是外人了,就是家裏人多說一句什麽不好,估計都得翻臉。
但是,吳江卻不同,自打他高三畢業以後,每一年的寒暑假都會出去打零工,什麽樣的人沒見過,什麽事沒做過,這點話他根本就不放在心上,更何況對方還是為了他好才說這話的。
當然,也許這也跟他知道對方就是張士誠有一定的關係,畢竟,在他心裏,張士誠就是他們江蘇的大英雄,雖然這個英雄的命不太長久。
吳江沒有接張士誠的話。而是厚著臉皮跟著張士誠,然後撓了撓頭,默默地走在旁邊,也不說很累的話了。
張士誠轉頭詫異的看了吳江一眼,沒想到他竟然沒有生氣,他剛剛自己說完都覺得有些過分了。雖然他是為了對方好,但是,對方卻不知道,聽到他說這話的語氣,誰還會覺得對方是為了他好的啊。
不過,既然他沒有生氣,那肯定就是聽懂了他的意思了吧,那就好,張士誠轉過頭,接著趕路,好像剛剛什麽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有了剛剛出現的小插曲,兩個人在趕路的途中也不在開口說話,隻一心開始走路,沒有了閑談,剩下的路程顯得格外的遙遠,但是,這一次,吳江卻沒有再喊累。
“到了”不知道走了有多久,就在吳江覺得自己的腿快不是自己的時候,張士誠總算是開口說話了,說出的話讓吳江覺得自己好像是聽到了上帝的聲音。
吳江撐著膝蓋,不停的喘著氣,然後一抬頭,發現張士誠已經走了,又趕忙跟了上去,到達了地點,他也就覺得自己沒有那麽累了,也就有心情左右看看了。
曆史上說過,張士誠是出生在知道“亭民”之家,這裏的“亭民”有兩種說法,一是指生活在驛站附近的百姓,另一種就是指亭戶,在《續資治通鑒·宋理宗開慶元年》裏:“先是丁大全使其私人為浙西提舉常平,盡奪亭民鹽本錢,充獻羨之數,不足則估籍虛攤,一路騷動”
所以,根據吳江自己的猜測,應該是就是第二種說法,也就是所謂的亭戶,這裏的亭戶也是跟鹽有不可或缺的關係。
自古以來,鹽一直都是屬於國家的重點商業之一,也是不能私自販賣的。
可是,在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每天受到不停地毆打,總會有人鋌而走險,張士誠就是其中的一位,不過,曆史上雖然又說張士誠私自販鹽,卻沒說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所以,吳江也不清楚,他現在到底有沒有賣鹽。
就在吳江的胡思亂想之中,他們走到了張士誠的家,站在門外,吳江聞到了濃重的中藥味,這個味道吳江特別的熟悉,因為有一段時間,他的胃不好,他媽就讓他吃了一年的中藥加西藥,那種日子,他絕對不想在體驗第二次。
吳江能夠聞到的味道,沒道理張士誠聞不到,站在門外,聞著這味道,張士誠再也忍不住,直接推開門,衝了進去,看來,這中藥也是張士誠不在家的時候才剛吃的啊。
吳江慢悠悠的跟在後麵想著,然後站在張士誠衝進的那間屋子房門口,也不進去,就站在那裏,靜靜地看著裏麵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