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大學心理學院的研究室內,一個身材瘦小的男子正坐在電腦前對剛結束的實驗進行數據整理與分析,自然卷起的棕黑色短發,殷紅的嘴唇,眼鏡反射的屏光讓他藍色的眼睛若影若現,如女子般纖細的手指嫻熟地敲打著鍵盤。他叫薑軻,28歲,k大心理學院最為年輕的心理學副教授。
“hi,薑叫獸,多日不見,想我了嗎?”顧筠門也不敲就直接進到研究室內。想起初次與薑軻見麵,已是三年前,當時剛進警局的顧筠被當作菜鳥使喚到處打雜,一次,由於嫌疑人需要進行測謊評測,要k大心理學院進行外部支援,警局就派初出茅廬的顧筠去請這位年輕教授,自那以後,兩人由於性情相投,就自然結為莫逆之交,顧筠也常常來薑軻這兒晃悠。
“顧警官,你這屬於非法闖入和言語騷擾!”薑軻並沒有抬頭看顧筠,而是繼續幹著手上的事兒,嘴上問道:“案子了結了?”
“當然,也不看看我是誰!二審重新宣判,有期徒刑5年。”顧筠把玩著實驗室裏的器具,沉穩的語氣裏還是不免透出一絲喜悅。
“恭喜,恭喜,你這個顧六感果然名不虛傳。你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今天來,也不會是專門來看望你這個老朋友吧!”相交三年,薑軻早以對顧筠的行事知根知底。
“別把我說得那麽功利,我是專門來看你,順帶讓你看些東西!”顧筠從口袋裏掏出一張照片,放到薑軻的左手方。雖然正在做事兒被人打擾有些不爽,但顧筠每次帶來的東西都趣味非凡,都是在青蔥校園裏看不到的難得的資料素材。
薑軻拿起嶄新的照片,眼睛盯著照片裏躺在血泊中的女子,右手聊有興味地撥弄著下顎,像品酒師在品酒一般細細地品味著這張照片。
“大教授,給我講講唄,不要一個人掖著藏著!”顧筠看著薑軻兩眼放光,雖然已經習慣他喜歡搜集死者現場照片的嗜痂之癖,但他這幅興致勃勃的樣子還是不免將顧筠心中的好奇心勾了起來。
“你想知道什麽?”薑軻視線並沒有離開照片。
“我想知道你在看什麽?”顧筠斜靠在實驗桌的側邊,腳後跟有節奏地敲擊著白色的地磚。
“嘿嘿!”薑軻笑了笑,“那你這個顧六感猜猜,我在看什麽?”
顧筠用食指和拇指間隔抵著太陽穴,歪頭觀察著薑軻,瞄過桌麵攤開的畫冊,一字一句說道:“你在看畫…一副油畫…西方中世紀的畫作!”薑軻閉著眼睛,琢磨著記憶中的畫麵,繼續說道:“是宗教畫…是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的《基督誕生》!”
“bingo,果然知我者莫過你顧筠也!”薑軻放下照片,麵對著顧筠。
“那就給我這個知音講講唄!”顧筠也抬麵向著薑軻,兩人相視而望。
“《基督誕生》是佛朗切斯卡50歲時創作的作品,作品描繪的是意大利台伯河畔的鄉村風光,在明快的晨曦中,聖母馬利亞跪拜新生的耶穌,彈琴的女孩赤腳站在花朵盛開的草地上,歡迎新生兒的降臨,約瑟則翹腳坐在牧羊人的身邊,視線望向別處,別有意味。與常見的宗教畫中那種神秘的光源不同,這幅作品將耶穌誕生在室外的場景展現出來,在大自然陽光直接照射下,耶穌的誕生與尋常人家孩子的出生別無二致,但他生來被賦予的使命卻處處透露著對一個嬰兒的殘忍。”聽著薑軻的敘述,顧筠眼前仿佛出現了色彩明麗的畫麵。
“你說,耶穌的誕生是為了什麽?”薑軻向顧筠問道。
“是為了受難而死!”
“耶穌怎麽死的?”
“被釘在十字架上死去!”由於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顧筠耳濡目染,此時說道耶穌之死還是在胸口畫了個十字。
“你知道死亡的行為主義嗎?”薑軻站起身來,走到顧筠身旁。
顧筠攤起雙手,嘿嘿一笑:“隻聽說過惡搞的行為藝術!”
“你小子!”薑軻知道顧筠又開起了玩笑,“古今中外,有多少藝術家用行為藝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1890年,梵高走進一片金色的麥田,麵對著太陽自殺了;1970年,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1989年,詩人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1991年,台灣作家三毛於自己寓所的衛生間裏,用絲襪上吊自殺...”
頓時死亡的氣息仿佛籠罩了整個實驗室,讓寒冷的空氣又冷卻了一分。
“追根溯源,耶穌釘於十字架上應該是死亡行為主義的起點,隻是人們單單糾結於實質上的探討,卻忽略了表麵的藝術追求!”
“你的意思是死是需要藝術的!”顧筠被薑軻的話折騰的有些糊塗。
“對,根據心理學的觀點,一個人如果要生活的愉快自在,有一些基本欲望必須要得到滿足。除生理上的溫飽外,心理上的歸屬感、自尊感、成就感等,若得不到滿足就易於煩惱與產生挫折感。因此為了減輕內心的失衡狀態,以維護自我情緒得以有個宣泄渠道,這種內在心理的作法,稱為心理防衛機製。壓抑作用是心理防衛機製罪基本的一種,個體將一些不被自我所接納的衝動,念頭等,在不知不覺中被抑製到無意識中,或把痛苦的記憶,主動忘掉排除在記憶之外。而藝術家嚐嚐用象征作用把內心的壓抑釋放出來,佛洛伊德曾說:’隻有被壓抑或需要厭抑的東西才會被象征化’”
顧筠拿起薑軻放在桌上的照片,有些恍然“你是說,這就是象征作用的結果,用自己的死完成死亡藝術的終極作品。”
“記得你給我說過,這位死者在刀插入胸中後,又把刀抽離了身體幾分是嗎?”
“對,難道她不是想自己快點死去,無生還的可能?”顧筠聽過今天將軻的一番話,重新來審視阮玉寒這種做法的動機,突然腦袋裏閃過一些東西,頓時寒毛外豎,自覺瘋狂至極地說道:“難道她是以血作為顏料,完成她唯美的終極作品?”
“白色的衣裙,周遭鮮紅的血液,胸前冷冽的寒光,白衣上最後所畫的絢爛彼岸花,這該是多麽美麗,隻可惜我不能親眼看見。”薑軻說得血氣激動,忘乎所有。等他迴過神來,顧筠已經走到研究室的門口:“要走了嗎?”
“走了,再呆下去,我不瘋也會精神錯亂的。”
“照片呢?不帶走!”
“留給你了,就算作禮物吧!”顧筠雙手揣在褲兜裏,瀟灑地向後擺擺手。
背後的薑軻仍然看著手中的照片,嘴角漏出一絲怪異的笑容。窗角漏出的陽光映在桌麵攤開的畫冊上,《基督誕生》,神聖中透著冷意。
周末下午,林玥正打算出門,201大門敞開,盡管阮玉寒死亡事件過去三周的時間,一切已經塵埃落定,但201內仍舊透著死亡的氣息。一對農村打扮的中老年夫婦抱箱而出,房東大姐緊隨其後,她瞄見矗立在門前的林玥,向林玥使眼色。林玥明白過來,這必定就是阮玉寒的老父老母,見兩位老人孤清的背影,和喉中隱忍的嗚咽,林玥心裏也很不是滋味,她原以為阮玉寒的死是一種解脫,但沒想到留給世上活著的至親卻是永恆的心痛。
待互相攙扶的背影完全消失,房東大姐才放開聲來:“這兩老也夠可憐的,家裏就這個女兒有些本事兒,還指望著她讓自個兒過上好日子,沒想到年紀輕輕就去了!”房東大姐突然突然放低聲調,靠近林玥,悄悄說道:“聽說,那女孩兒是自殺的,法院那邊也重新判刑!”
林玥沒有答話,也沒有附和,雖然最後的真相是顧筠揭露的,但很多線索都是自己抖出來的,對於阮玉寒的家人,自己內心是有虧欠的。
“我真是衰啊!這兒發生了命案,誰還敢來租啊!今年虧大了,趕明兒還是請道士做個法,清清晦氣。”房東大姐抱怨這自己的運勢和錢財,林玥也隻是客套一笑。房東大姐鎖上201的門,向林玥告別,提著垃圾袋子就轉身離開。
空蕩蕩的樓道裏就隻剩下林玥一人,過去阮玉寒的音容笑貌都成了瞬間的溫暖,刻在林玥的記憶裏。下了樓,在垃圾桶旁,房東大姐之前提走的黑色袋子裏漏出書的一角,林玥蹲下,將硬皮的文庫本尋了出來,是張愛玲的《流言》,林玥翻開書頁,喵上一眼就立馬合上,彈了彈書麵上的灰塵,林玥就將文庫本裝進包裏,繼續自己的行程。
阮玉寒《流言》的第一頁寫著黑色的楷書:“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angle。”
府河邊,顧筠一個人沿著彎彎小路走著。時間隻過下午4時,但寒冷的北風中也隻有寥寥幾個人影。周圍高樓林立,人走在其中,真的渺小之極,顧筠在此情此景之中仿佛感受到了阮玉寒心中的壓抑。
“城市之大,何處才是歸處!”正當顧筠這樣想著,前麵晃然出現了熟悉的嬌小身影,是她。
“hi,又見麵了!”顧筠主動上前打招唿。
“顧警官!”林玥轉過頭來,望著顧筠。
“叫我名字就可以了,叫顧警官有點老氣橫秋的。”顧筠走近站在林玥身旁。
“隻是代號而已,人沒了,關於他的一切也就煙消雲散。”林玥手放在護欄上,戴著蒙上些許霧氣的眼鏡看著緩緩流淌的河水。
“那天是你報的警吧!”顧筠一直很好奇兇手沒有自首,被害人也沒有求救,為什麽西城區公安局能那麽快的接到報案,但直至今天,細細想來,一切都闊然開朗。
“我發現她時,她已經死了,死的時候是很安詳很解脫。”林玥的語氣異常安靜,沒有悲傷也沒有驚恐。
“對,因為她是一心求死的!”顧筠觀察著林玥的反應,如料想的一般,林玥是知道的,因此她神色裏沒有任何的驚訝。“對了,現在你能告訴我什麽是’醜小鴨情結’了吧!”
“‘小桃樹長得很委屈,樣子也極猥瑣,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小桃樹長得太不是地方,誰也再不理會,大家都笑話他,被豬拱折過一次,花幸好並沒有立即榭去,就那麽一樹,孤孤地開在牆角。從未有一隻蝴蝶去飛過它,這天又逢大雨,它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掙紮起來,象一隻天鵝,眼睜睜地羽毛剝脫變得赤裸裸的了,黑枯的了’;我的小桃樹兒,一裸’仙桃’的種子,可憐的小桃樹兒,這花兒莫不就是我當年要做的夢的精靈兒嗎?”;“大雨過後,那樹兒的頂端,高高的一枝兒上,竟還保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芭,嫩黃的,嫩紅的。”林玥仿佛躲在黑幕裏,幽幽讀著舞台劇的旁白。
“這是什麽?”顧筠問道。
“是賈平凹初期散文《一顆小桃樹》的片段,醜小鴨情結就出自這裏!”
“能說的簡單明白些嗎?”顧筠還是不知道眼前這個文學女青年要表達什麽。
“賈平凹童年的記憶並不美好,他常對迴憶裏’醜’和’無用’的心裏壓抑耿耿於懷,因此早年他的作品中無不透露著深刻的’醜小鴨情結’,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過:’心理療法的最終目標是讓人有所頓悟,讓遭到壓抑的東西變成意識到的或前意識的東西’,賈平凹頓悟了,而阮玉寒卻逃避了!”林玥深深吸了一口北風帶來的冷空氣,然後立馬用雙手捂住鼻子到嘴角三角區的地方,說道“果然很冷”。
“是啊,也許這就是佛家所說的看破、放下!”顧筠有所感悟,之前沉悶的心情反而平靜了下來。
天空仍然一片白茫,林玥心頭勾起往事,閉眼說道:“頓悟,談何容易!”
“hi,薑叫獸,多日不見,想我了嗎?”顧筠門也不敲就直接進到研究室內。想起初次與薑軻見麵,已是三年前,當時剛進警局的顧筠被當作菜鳥使喚到處打雜,一次,由於嫌疑人需要進行測謊評測,要k大心理學院進行外部支援,警局就派初出茅廬的顧筠去請這位年輕教授,自那以後,兩人由於性情相投,就自然結為莫逆之交,顧筠也常常來薑軻這兒晃悠。
“顧警官,你這屬於非法闖入和言語騷擾!”薑軻並沒有抬頭看顧筠,而是繼續幹著手上的事兒,嘴上問道:“案子了結了?”
“當然,也不看看我是誰!二審重新宣判,有期徒刑5年。”顧筠把玩著實驗室裏的器具,沉穩的語氣裏還是不免透出一絲喜悅。
“恭喜,恭喜,你這個顧六感果然名不虛傳。你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今天來,也不會是專門來看望你這個老朋友吧!”相交三年,薑軻早以對顧筠的行事知根知底。
“別把我說得那麽功利,我是專門來看你,順帶讓你看些東西!”顧筠從口袋裏掏出一張照片,放到薑軻的左手方。雖然正在做事兒被人打擾有些不爽,但顧筠每次帶來的東西都趣味非凡,都是在青蔥校園裏看不到的難得的資料素材。
薑軻拿起嶄新的照片,眼睛盯著照片裏躺在血泊中的女子,右手聊有興味地撥弄著下顎,像品酒師在品酒一般細細地品味著這張照片。
“大教授,給我講講唄,不要一個人掖著藏著!”顧筠看著薑軻兩眼放光,雖然已經習慣他喜歡搜集死者現場照片的嗜痂之癖,但他這幅興致勃勃的樣子還是不免將顧筠心中的好奇心勾了起來。
“你想知道什麽?”薑軻視線並沒有離開照片。
“我想知道你在看什麽?”顧筠斜靠在實驗桌的側邊,腳後跟有節奏地敲擊著白色的地磚。
“嘿嘿!”薑軻笑了笑,“那你這個顧六感猜猜,我在看什麽?”
顧筠用食指和拇指間隔抵著太陽穴,歪頭觀察著薑軻,瞄過桌麵攤開的畫冊,一字一句說道:“你在看畫…一副油畫…西方中世紀的畫作!”薑軻閉著眼睛,琢磨著記憶中的畫麵,繼續說道:“是宗教畫…是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的《基督誕生》!”
“bingo,果然知我者莫過你顧筠也!”薑軻放下照片,麵對著顧筠。
“那就給我這個知音講講唄!”顧筠也抬麵向著薑軻,兩人相視而望。
“《基督誕生》是佛朗切斯卡50歲時創作的作品,作品描繪的是意大利台伯河畔的鄉村風光,在明快的晨曦中,聖母馬利亞跪拜新生的耶穌,彈琴的女孩赤腳站在花朵盛開的草地上,歡迎新生兒的降臨,約瑟則翹腳坐在牧羊人的身邊,視線望向別處,別有意味。與常見的宗教畫中那種神秘的光源不同,這幅作品將耶穌誕生在室外的場景展現出來,在大自然陽光直接照射下,耶穌的誕生與尋常人家孩子的出生別無二致,但他生來被賦予的使命卻處處透露著對一個嬰兒的殘忍。”聽著薑軻的敘述,顧筠眼前仿佛出現了色彩明麗的畫麵。
“你說,耶穌的誕生是為了什麽?”薑軻向顧筠問道。
“是為了受難而死!”
“耶穌怎麽死的?”
“被釘在十字架上死去!”由於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顧筠耳濡目染,此時說道耶穌之死還是在胸口畫了個十字。
“你知道死亡的行為主義嗎?”薑軻站起身來,走到顧筠身旁。
顧筠攤起雙手,嘿嘿一笑:“隻聽說過惡搞的行為藝術!”
“你小子!”薑軻知道顧筠又開起了玩笑,“古今中外,有多少藝術家用行為藝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1890年,梵高走進一片金色的麥田,麵對著太陽自殺了;1970年,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1989年,詩人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1991年,台灣作家三毛於自己寓所的衛生間裏,用絲襪上吊自殺...”
頓時死亡的氣息仿佛籠罩了整個實驗室,讓寒冷的空氣又冷卻了一分。
“追根溯源,耶穌釘於十字架上應該是死亡行為主義的起點,隻是人們單單糾結於實質上的探討,卻忽略了表麵的藝術追求!”
“你的意思是死是需要藝術的!”顧筠被薑軻的話折騰的有些糊塗。
“對,根據心理學的觀點,一個人如果要生活的愉快自在,有一些基本欲望必須要得到滿足。除生理上的溫飽外,心理上的歸屬感、自尊感、成就感等,若得不到滿足就易於煩惱與產生挫折感。因此為了減輕內心的失衡狀態,以維護自我情緒得以有個宣泄渠道,這種內在心理的作法,稱為心理防衛機製。壓抑作用是心理防衛機製罪基本的一種,個體將一些不被自我所接納的衝動,念頭等,在不知不覺中被抑製到無意識中,或把痛苦的記憶,主動忘掉排除在記憶之外。而藝術家嚐嚐用象征作用把內心的壓抑釋放出來,佛洛伊德曾說:’隻有被壓抑或需要厭抑的東西才會被象征化’”
顧筠拿起薑軻放在桌上的照片,有些恍然“你是說,這就是象征作用的結果,用自己的死完成死亡藝術的終極作品。”
“記得你給我說過,這位死者在刀插入胸中後,又把刀抽離了身體幾分是嗎?”
“對,難道她不是想自己快點死去,無生還的可能?”顧筠聽過今天將軻的一番話,重新來審視阮玉寒這種做法的動機,突然腦袋裏閃過一些東西,頓時寒毛外豎,自覺瘋狂至極地說道:“難道她是以血作為顏料,完成她唯美的終極作品?”
“白色的衣裙,周遭鮮紅的血液,胸前冷冽的寒光,白衣上最後所畫的絢爛彼岸花,這該是多麽美麗,隻可惜我不能親眼看見。”薑軻說得血氣激動,忘乎所有。等他迴過神來,顧筠已經走到研究室的門口:“要走了嗎?”
“走了,再呆下去,我不瘋也會精神錯亂的。”
“照片呢?不帶走!”
“留給你了,就算作禮物吧!”顧筠雙手揣在褲兜裏,瀟灑地向後擺擺手。
背後的薑軻仍然看著手中的照片,嘴角漏出一絲怪異的笑容。窗角漏出的陽光映在桌麵攤開的畫冊上,《基督誕生》,神聖中透著冷意。
周末下午,林玥正打算出門,201大門敞開,盡管阮玉寒死亡事件過去三周的時間,一切已經塵埃落定,但201內仍舊透著死亡的氣息。一對農村打扮的中老年夫婦抱箱而出,房東大姐緊隨其後,她瞄見矗立在門前的林玥,向林玥使眼色。林玥明白過來,這必定就是阮玉寒的老父老母,見兩位老人孤清的背影,和喉中隱忍的嗚咽,林玥心裏也很不是滋味,她原以為阮玉寒的死是一種解脫,但沒想到留給世上活著的至親卻是永恆的心痛。
待互相攙扶的背影完全消失,房東大姐才放開聲來:“這兩老也夠可憐的,家裏就這個女兒有些本事兒,還指望著她讓自個兒過上好日子,沒想到年紀輕輕就去了!”房東大姐突然突然放低聲調,靠近林玥,悄悄說道:“聽說,那女孩兒是自殺的,法院那邊也重新判刑!”
林玥沒有答話,也沒有附和,雖然最後的真相是顧筠揭露的,但很多線索都是自己抖出來的,對於阮玉寒的家人,自己內心是有虧欠的。
“我真是衰啊!這兒發生了命案,誰還敢來租啊!今年虧大了,趕明兒還是請道士做個法,清清晦氣。”房東大姐抱怨這自己的運勢和錢財,林玥也隻是客套一笑。房東大姐鎖上201的門,向林玥告別,提著垃圾袋子就轉身離開。
空蕩蕩的樓道裏就隻剩下林玥一人,過去阮玉寒的音容笑貌都成了瞬間的溫暖,刻在林玥的記憶裏。下了樓,在垃圾桶旁,房東大姐之前提走的黑色袋子裏漏出書的一角,林玥蹲下,將硬皮的文庫本尋了出來,是張愛玲的《流言》,林玥翻開書頁,喵上一眼就立馬合上,彈了彈書麵上的灰塵,林玥就將文庫本裝進包裏,繼續自己的行程。
阮玉寒《流言》的第一頁寫著黑色的楷書:“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angle。”
府河邊,顧筠一個人沿著彎彎小路走著。時間隻過下午4時,但寒冷的北風中也隻有寥寥幾個人影。周圍高樓林立,人走在其中,真的渺小之極,顧筠在此情此景之中仿佛感受到了阮玉寒心中的壓抑。
“城市之大,何處才是歸處!”正當顧筠這樣想著,前麵晃然出現了熟悉的嬌小身影,是她。
“hi,又見麵了!”顧筠主動上前打招唿。
“顧警官!”林玥轉過頭來,望著顧筠。
“叫我名字就可以了,叫顧警官有點老氣橫秋的。”顧筠走近站在林玥身旁。
“隻是代號而已,人沒了,關於他的一切也就煙消雲散。”林玥手放在護欄上,戴著蒙上些許霧氣的眼鏡看著緩緩流淌的河水。
“那天是你報的警吧!”顧筠一直很好奇兇手沒有自首,被害人也沒有求救,為什麽西城區公安局能那麽快的接到報案,但直至今天,細細想來,一切都闊然開朗。
“我發現她時,她已經死了,死的時候是很安詳很解脫。”林玥的語氣異常安靜,沒有悲傷也沒有驚恐。
“對,因為她是一心求死的!”顧筠觀察著林玥的反應,如料想的一般,林玥是知道的,因此她神色裏沒有任何的驚訝。“對了,現在你能告訴我什麽是’醜小鴨情結’了吧!”
“‘小桃樹長得很委屈,樣子也極猥瑣,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小桃樹長得太不是地方,誰也再不理會,大家都笑話他,被豬拱折過一次,花幸好並沒有立即榭去,就那麽一樹,孤孤地開在牆角。從未有一隻蝴蝶去飛過它,這天又逢大雨,它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掙紮起來,象一隻天鵝,眼睜睜地羽毛剝脫變得赤裸裸的了,黑枯的了’;我的小桃樹兒,一裸’仙桃’的種子,可憐的小桃樹兒,這花兒莫不就是我當年要做的夢的精靈兒嗎?”;“大雨過後,那樹兒的頂端,高高的一枝兒上,竟還保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芭,嫩黃的,嫩紅的。”林玥仿佛躲在黑幕裏,幽幽讀著舞台劇的旁白。
“這是什麽?”顧筠問道。
“是賈平凹初期散文《一顆小桃樹》的片段,醜小鴨情結就出自這裏!”
“能說的簡單明白些嗎?”顧筠還是不知道眼前這個文學女青年要表達什麽。
“賈平凹童年的記憶並不美好,他常對迴憶裏’醜’和’無用’的心裏壓抑耿耿於懷,因此早年他的作品中無不透露著深刻的’醜小鴨情結’,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過:’心理療法的最終目標是讓人有所頓悟,讓遭到壓抑的東西變成意識到的或前意識的東西’,賈平凹頓悟了,而阮玉寒卻逃避了!”林玥深深吸了一口北風帶來的冷空氣,然後立馬用雙手捂住鼻子到嘴角三角區的地方,說道“果然很冷”。
“是啊,也許這就是佛家所說的看破、放下!”顧筠有所感悟,之前沉悶的心情反而平靜了下來。
天空仍然一片白茫,林玥心頭勾起往事,閉眼說道:“頓悟,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