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朱佑樘十六歲,周太皇太後與內閣首輔秦直碧商議,該為皇帝籌備大婚。
首當其衝,便是皇後人選。
按照大明朝選妃立後的規矩,本該在大婚之期前便由太後或者先帝擇定十二位女子入宮,層層選拔後留下三人在宮中養育,觀其德行,最後從中定一人為皇後,二人為皇妃。可是弘治皇帝身世特殊,於是遲遲到了十六歲還未曾擇定候選之人。
況且,太皇太後和秦直碧心下都明白,皇上身邊早有了人選。
月月峻。
當年皇帝還在冷宮時,月月便是他唯一的玩伴。這些年月月更是陪伴皇帝一同長大,皇帝所有的甘苦都由她陪著走過來。皇帝對月月的情分,天下無人能比。縱然是太皇太後,當年她可強行改變先帝的心意,不準萬貞兒為後;卻輕易不敢違拗此時這個少年皇帝的心意。
隻因為這個孩子生於憂患,雖麵上和善周全,實則心意極為堅定,凡事隻要認定,便任憑是誰都不準有半絲扭轉鯽。
隻是月月是嶽家的孩子,嶽蘭芽是個太監,嶽家曾被皇帝下令滅門;月月自己又在宮裏長大……此事於皇家顏麵有損。
秦直碧便上奏,建議送月月出宮。另尋人家寄名就是。
最後擇選,正巧南京國子監生張子虛的女兒好學仙道,悄然舍了俗家身份出家去了。那女兒的年紀,甚至大致的性情和身量都與月月相仿,皇帝便親自點頭,送月月出宮,去了南京。
這麽多年相依為命的兩人,在宮門前灑淚而別。皇帝殷殷囑託,說一年之後必定迎娶她,讓她等這一年。
月月含淚拜倒,不叫皇帝攔著,鄭重地三拜九叩之後,捉著他的袍袖,囑咐他這一年要好好照顧自己。別夙夜料理國事,別累壞了身子。
月月走了,皇帝的心便也空了。
就又仿佛,十年前蘭伴伴走的那個晚上,他也這樣親自送到宮門口,殷殷地說:「伴伴答應過朕,明早就迴來。」彼時蘭伴伴都應下了,可是這一走,就再也沒有迴來。
他這一生,縱然高高在九五之尊,卻仿佛身邊每一個人都是這樣一個一個離他而去,隻將他一個孤零零地丟在這九重宮闕裏,對影自憐。
所幸,身邊終究還有一個恩師秦相。
蘭伴伴是他的側室,蘭伴伴去了,秦相便也去了半條命。從此再無人間喜樂一般,將全部的時間和心力都放在公事上,都陪在他身邊。
如今朝野上下都稱讚他是中興明君,更有人說是「弘治盛世」,他明白這大半倒都是秦相的功勞。
秦直碧躬身上奏:「啟稟聖上,李朝聽說了太皇太後要為皇上議婚之事,於是……請求入朝進貢。」
皇帝嘆了口氣:「自然是皇祖母身邊的恭慎夫人給出去的消息。」
秦直碧不置可否,隻問:「皇上可否允準?」
皇帝點頭:「雖說朕從未想過要從李朝貢女裏選人充塞後宮,不過既然這也是這多年來李朝進貢的規矩,到朕這兒改了,倒也不妥。就讓他們來吧。」
從太祖時期,李朝便有貢女,成祖朱棣的生母據說就是李朝貢妃。成祖朱棣自己獨寵李朝貢女權妃,以後每一代皇帝後宮中都有李朝妃子,到此時已成定例。
皇帝遠遠眺望月月離開奔赴的南方,柔聲道:「月月你放心,不論李朝送來的是何樣的女子,朕都絕不會對任何一個動心。就算留在宮裏,也隻是賜封女官,如同當日的恭慎夫人一般,不會留任何一個充塞六宮。」
秦直碧卻沒來由地,悄然嘆了口氣。
隻因為那使團裏,有一個他也掛心卻又憂心的人啊。
.
李朝。
景福宮。月色傾城。
國王李隆(燕山君)板著臉走進內庫,親自驗看將要進貢給明朝皇帝陛下的貢品。
在他身邊,一個穿內侍服飾的少年,兩眼晶燦,笑靨如花。
一進了內庫,李隆就寒聲冷氣地要求所有人都退出去,他要自己看,不用他們伺候。
這位少年君王從小的脾氣就不大好,言行作為總出人意表,於是發出這樣的命令,手下倒也不那麽驚訝。齊齊躬身施禮,高聲說:「遵旨,殿下。」
眾人魚貫而出,他身旁那一臉清麗的小內侍卻一點離開的意思都沒有。待得庫房裏安靜了下來,李隆才沖那小內侍翻了個白眼。
「去看吧!」
那小內侍一聲歡唿,像飢餓的小貓兒沖向魚蝦,上下翻找,迴頭來笑意盈盈問:「殿下,金子哪?」
這世上雖說人人都愛金子,但是能愛到這樣兩眼冒綠光的也不作第二人想。
沒錯,這女扮男裝的小內侍,就是固倫。
她從小在李朝宮廷裏長大,是藏花堅持要讓她享受公主一般的童年。就算不能在大明的皇宮裏成長,好歹也得在李朝的王宮裏吧。
國王李隆當年是被蘭芽救下
命來,又多賴蘭芽的扶保才順利承繼王世子之位,漸至繼位為王。於是李隆從小就與固倫一起長大,對固倫的感情也是獨一無二。
這情狀,倒是像極了大明皇帝與月月的情形。
這進貢給大明皇帝的貢品,規製最高,甚至就連國王自己都不能擅自翻動,可是他卻任由了固倫上下左右地翻找。找到金子或者金子製品,便嘆著氣任她把玩。
固倫看著笑著,歡暢無比,可是看著看著卻發了呆。
李隆蹙眉,最難忍受她在他身邊的時候走神。他總忍不住覺著,她是在想別人。
一想到她會是在想別人,他就十分十分憤懣。
他便沉聲道:「你又在想什麽?」
固倫被嚇了一跳,迴眸睨了他一眼:「殿下嚇死我了!」
李隆無奈地嘆氣,咬牙垂首:「……抱歉。」
這普天之下,他還對誰道過歉?
固倫隨即嫣然而笑:「好啦,我不生氣。」
李隆走過來,也不顧髒亂,挨著她坐下:「那就告訴我,剛剛在想什麽。」
固倫歪頭一笑:「想金子呀!」
李隆惱了:「知道你愛金子,我找盡了天下的金子給你看,你又在想何處的金子?」
固倫知道他認真了,便咯咯笑著轉過來:「我知道殿下對我好,可是殿下招來的也隻是李朝國內的金子呀。不瞞殿下,我小時候是見過大明皇帝宮裏的金子的!我說真的喲,有滿滿七個地窖,連著那麽多個屋子,所有的屋子裏都是金光閃閃!」
李隆挑眉:「真的?」
固倫認真:「我要是撒謊,天打五雷轟。」
李隆麵色一白,急忙伸手捂住她的菱唇:「別胡說!就算你撒謊,我也信就是;我都肯信,上天憑什麽打雷?!」
固倫笑起來,可是笑得眼睛好酸。
便隻好掰下他的手,嘆口氣:「殿下太當真了。我都不怕,殿下何必擔心。」
李隆別開頭去:「……總歸,我不準有人傷你。你就好好留在我身邊,哪兒都不準去。」
長大了,最熬不過的就是時光,他們兩個都長大了。
她小時候也曾有許多次離開他身邊,聽說是跟他爹娘泛舟下西洋了,又或者是騎駱駝去西域了……可是她走一段時間就會迴來,迴到他身邊來。
可是近來大妃和王大妃開始給他議婚,他便也想到了她,突然意識到他們都長大了,他要迎娶王妃了,而她將來也要離開王宮,也要嫁給別人去。
一想到這裏,他就莫名地心痛如絞。
他不準她走。
看他又自顧生氣起來,固倫冷不防拍了他肩膀一下,將他嚇了一跳。
固倫拍手大笑,大笑之後又惆悵了下來:「可是我……還是好想再看一眼那些金子啊。」
那年見了一麵,這麽多年便都念念不忘。那麽多的金子哎,是她以後再也再也沒機會見到過的哎。
畢生愛金子,你說怎麽辦。
李隆便惱了:「孤派人去找金子來。七個地窖是不是?我一定給你找來!」
固倫心下又酸又甜,拍拍他的手:「又說傻話。那是大明皇帝才有的,李朝窮盡全國之力也找不來的。」
小傢夥說著嬌羞地湊上來,抱住他手臂:「殿下,給我一個恩典好不好?」
李隆心下咯噔一聲,有極其不好的預感襲來:「你又想作甚?!」
---題外話---【謝謝大家這幾天的紅包~】
</br>
首當其衝,便是皇後人選。
按照大明朝選妃立後的規矩,本該在大婚之期前便由太後或者先帝擇定十二位女子入宮,層層選拔後留下三人在宮中養育,觀其德行,最後從中定一人為皇後,二人為皇妃。可是弘治皇帝身世特殊,於是遲遲到了十六歲還未曾擇定候選之人。
況且,太皇太後和秦直碧心下都明白,皇上身邊早有了人選。
月月峻。
當年皇帝還在冷宮時,月月便是他唯一的玩伴。這些年月月更是陪伴皇帝一同長大,皇帝所有的甘苦都由她陪著走過來。皇帝對月月的情分,天下無人能比。縱然是太皇太後,當年她可強行改變先帝的心意,不準萬貞兒為後;卻輕易不敢違拗此時這個少年皇帝的心意。
隻因為這個孩子生於憂患,雖麵上和善周全,實則心意極為堅定,凡事隻要認定,便任憑是誰都不準有半絲扭轉鯽。
隻是月月是嶽家的孩子,嶽蘭芽是個太監,嶽家曾被皇帝下令滅門;月月自己又在宮裏長大……此事於皇家顏麵有損。
秦直碧便上奏,建議送月月出宮。另尋人家寄名就是。
最後擇選,正巧南京國子監生張子虛的女兒好學仙道,悄然舍了俗家身份出家去了。那女兒的年紀,甚至大致的性情和身量都與月月相仿,皇帝便親自點頭,送月月出宮,去了南京。
這麽多年相依為命的兩人,在宮門前灑淚而別。皇帝殷殷囑託,說一年之後必定迎娶她,讓她等這一年。
月月含淚拜倒,不叫皇帝攔著,鄭重地三拜九叩之後,捉著他的袍袖,囑咐他這一年要好好照顧自己。別夙夜料理國事,別累壞了身子。
月月走了,皇帝的心便也空了。
就又仿佛,十年前蘭伴伴走的那個晚上,他也這樣親自送到宮門口,殷殷地說:「伴伴答應過朕,明早就迴來。」彼時蘭伴伴都應下了,可是這一走,就再也沒有迴來。
他這一生,縱然高高在九五之尊,卻仿佛身邊每一個人都是這樣一個一個離他而去,隻將他一個孤零零地丟在這九重宮闕裏,對影自憐。
所幸,身邊終究還有一個恩師秦相。
蘭伴伴是他的側室,蘭伴伴去了,秦相便也去了半條命。從此再無人間喜樂一般,將全部的時間和心力都放在公事上,都陪在他身邊。
如今朝野上下都稱讚他是中興明君,更有人說是「弘治盛世」,他明白這大半倒都是秦相的功勞。
秦直碧躬身上奏:「啟稟聖上,李朝聽說了太皇太後要為皇上議婚之事,於是……請求入朝進貢。」
皇帝嘆了口氣:「自然是皇祖母身邊的恭慎夫人給出去的消息。」
秦直碧不置可否,隻問:「皇上可否允準?」
皇帝點頭:「雖說朕從未想過要從李朝貢女裏選人充塞後宮,不過既然這也是這多年來李朝進貢的規矩,到朕這兒改了,倒也不妥。就讓他們來吧。」
從太祖時期,李朝便有貢女,成祖朱棣的生母據說就是李朝貢妃。成祖朱棣自己獨寵李朝貢女權妃,以後每一代皇帝後宮中都有李朝妃子,到此時已成定例。
皇帝遠遠眺望月月離開奔赴的南方,柔聲道:「月月你放心,不論李朝送來的是何樣的女子,朕都絕不會對任何一個動心。就算留在宮裏,也隻是賜封女官,如同當日的恭慎夫人一般,不會留任何一個充塞六宮。」
秦直碧卻沒來由地,悄然嘆了口氣。
隻因為那使團裏,有一個他也掛心卻又憂心的人啊。
.
李朝。
景福宮。月色傾城。
國王李隆(燕山君)板著臉走進內庫,親自驗看將要進貢給明朝皇帝陛下的貢品。
在他身邊,一個穿內侍服飾的少年,兩眼晶燦,笑靨如花。
一進了內庫,李隆就寒聲冷氣地要求所有人都退出去,他要自己看,不用他們伺候。
這位少年君王從小的脾氣就不大好,言行作為總出人意表,於是發出這樣的命令,手下倒也不那麽驚訝。齊齊躬身施禮,高聲說:「遵旨,殿下。」
眾人魚貫而出,他身旁那一臉清麗的小內侍卻一點離開的意思都沒有。待得庫房裏安靜了下來,李隆才沖那小內侍翻了個白眼。
「去看吧!」
那小內侍一聲歡唿,像飢餓的小貓兒沖向魚蝦,上下翻找,迴頭來笑意盈盈問:「殿下,金子哪?」
這世上雖說人人都愛金子,但是能愛到這樣兩眼冒綠光的也不作第二人想。
沒錯,這女扮男裝的小內侍,就是固倫。
她從小在李朝宮廷裏長大,是藏花堅持要讓她享受公主一般的童年。就算不能在大明的皇宮裏成長,好歹也得在李朝的王宮裏吧。
國王李隆當年是被蘭芽救下
命來,又多賴蘭芽的扶保才順利承繼王世子之位,漸至繼位為王。於是李隆從小就與固倫一起長大,對固倫的感情也是獨一無二。
這情狀,倒是像極了大明皇帝與月月的情形。
這進貢給大明皇帝的貢品,規製最高,甚至就連國王自己都不能擅自翻動,可是他卻任由了固倫上下左右地翻找。找到金子或者金子製品,便嘆著氣任她把玩。
固倫看著笑著,歡暢無比,可是看著看著卻發了呆。
李隆蹙眉,最難忍受她在他身邊的時候走神。他總忍不住覺著,她是在想別人。
一想到她會是在想別人,他就十分十分憤懣。
他便沉聲道:「你又在想什麽?」
固倫被嚇了一跳,迴眸睨了他一眼:「殿下嚇死我了!」
李隆無奈地嘆氣,咬牙垂首:「……抱歉。」
這普天之下,他還對誰道過歉?
固倫隨即嫣然而笑:「好啦,我不生氣。」
李隆走過來,也不顧髒亂,挨著她坐下:「那就告訴我,剛剛在想什麽。」
固倫歪頭一笑:「想金子呀!」
李隆惱了:「知道你愛金子,我找盡了天下的金子給你看,你又在想何處的金子?」
固倫知道他認真了,便咯咯笑著轉過來:「我知道殿下對我好,可是殿下招來的也隻是李朝國內的金子呀。不瞞殿下,我小時候是見過大明皇帝宮裏的金子的!我說真的喲,有滿滿七個地窖,連著那麽多個屋子,所有的屋子裏都是金光閃閃!」
李隆挑眉:「真的?」
固倫認真:「我要是撒謊,天打五雷轟。」
李隆麵色一白,急忙伸手捂住她的菱唇:「別胡說!就算你撒謊,我也信就是;我都肯信,上天憑什麽打雷?!」
固倫笑起來,可是笑得眼睛好酸。
便隻好掰下他的手,嘆口氣:「殿下太當真了。我都不怕,殿下何必擔心。」
李隆別開頭去:「……總歸,我不準有人傷你。你就好好留在我身邊,哪兒都不準去。」
長大了,最熬不過的就是時光,他們兩個都長大了。
她小時候也曾有許多次離開他身邊,聽說是跟他爹娘泛舟下西洋了,又或者是騎駱駝去西域了……可是她走一段時間就會迴來,迴到他身邊來。
可是近來大妃和王大妃開始給他議婚,他便也想到了她,突然意識到他們都長大了,他要迎娶王妃了,而她將來也要離開王宮,也要嫁給別人去。
一想到這裏,他就莫名地心痛如絞。
他不準她走。
看他又自顧生氣起來,固倫冷不防拍了他肩膀一下,將他嚇了一跳。
固倫拍手大笑,大笑之後又惆悵了下來:「可是我……還是好想再看一眼那些金子啊。」
那年見了一麵,這麽多年便都念念不忘。那麽多的金子哎,是她以後再也再也沒機會見到過的哎。
畢生愛金子,你說怎麽辦。
李隆便惱了:「孤派人去找金子來。七個地窖是不是?我一定給你找來!」
固倫心下又酸又甜,拍拍他的手:「又說傻話。那是大明皇帝才有的,李朝窮盡全國之力也找不來的。」
小傢夥說著嬌羞地湊上來,抱住他手臂:「殿下,給我一個恩典好不好?」
李隆心下咯噔一聲,有極其不好的預感襲來:「你又想作甚?!」
---題外話---【謝謝大家這幾天的紅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