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從張俊義自身的條件來講,自己現在連陪自家的幾個女人都分身乏術了,畢竟香江、美利堅兩邊呆,偶爾還要去一趟亞洲其他的國家,哪有精力再照顧一個孩子啊,在張俊義看來,隻是滿足孩子的物質生活條件而滿足不了親情的照顧,對於收養一個孩子是相當不負責任的,更不要說,本身自己家還有兩個買一送二的小家夥了。
其實在張俊義的內心當中,更加認可的是,要是被收養,小女孩還是被一個比較普通的家庭收養比較好,最起碼在親情上麵會得到最好的照顧。
迴到家中的張俊義,晚上罕見的很是規矩的沒有繼續迴書房,也沒有做其他過分的事情,隻是摟著自己的芝姐,說這兩人之間的悄悄話,然後就休息了。
。。。。。。黃金分割線。。。。。。
隨著日子越來越接近兩國首腦會見的日期,張俊義也覺得在編劇的事情上務必要盡快的解決了,畢竟等到香江股市再次振動的時候,自己到時候肯定沒有時間來處理這些雜事,等到香江的事情處理完之後,自己又要馬不停蹄的迴到美利堅,更加的沒有精力來處理這些小事了。
但是這種事情,張俊義又不能交代下去讓其他人來處理,畢竟電視劇、電影可是關乎到自己香江事業最為根本的存在的。
不管怎麽說,張俊義知道,娛樂傳媒行業是自己的根本,不管這個行業在自己的集團當中的盈利是不是最高的,但是根基這種東西是絕對不能被自己放鬆忽略的,否則就是自己自掘墳墓了。
而且,擁有前世記憶的自己,是最能夠精確的將這件事情處理完美的,畢竟在前世自己可是知道在香江這巴掌大的地方,誰混得好誰混得不好的。
其實關於編劇的人選,張俊義最先想到的不是別的,而是想到的是關於自己電影公司名下的幾位站著股份的導演們,畢竟他們在前世可是拍出了很多在香江大賣的自編自導的電影出來的啊。
所以在張俊義的腦中,一點一點的梳理著前世未來幾年這幾個自己電影公司的元老的一些成名作來,這些電影張俊義還是準備大概的寫一個提綱出來,然後交給他們,畢竟物歸原主對於張俊義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張俊義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黃白銘,畢竟之前自己剛剛傳力電影公司的時候可是沒少剽竊他的作品,所以張俊義腦中第一個浮現出的人物便是黃白銘。
在前世,黃白銘在1983年創作了描寫退伍老兵與養女阿美間的情感悲劇的《搭錯車》,影片上映後居然口碑票房雙豐收,創下當時台島電影的最高票房紀錄;並獲第20屆台島金馬獎11項提名,最佳作品獎。同年創作的《最佳拍檔》獲第二屆香江金像獎最受歡迎華語片獎。
當然了。《最佳拍檔》早在幾年前已經被張俊義自己給無恥的剽竊出來了,成為了張俊義的代表作,所以,對於這部電影張俊義隻能在自己的心中對黃白銘大大說聲抱歉了!不過這個道歉,到底張俊義有幾分的真實性,那就要看張俊義自己的了。
1984年,主演了自己編劇的《開心鬼》,並參與導演葉唯信導演、甄子旦主演的《龍虎門》《導火線》。此外他也是徐客的《七劍》《深海尋人》的製作人。
好吧,《開心鬼》也在幾年前,被張俊義給早早的弄了出來了,不過《龍虎門》《導火線》這兩部還算質量上乘的電影還是可以歸還給黃白銘的。
至於《七劍》和《深海尋人》,嗬嗬,徐科這輩子就別想了,除非,他能加入到自己的麾下,否則,張俊義可不想資敵。
說起來,其實對於徐科的才能,張俊義還是比較看好的,畢竟在香江的導演當中,要論在未來和大陸接觸最多的還是他,所以對於徐科,張俊義在內心當中本能的有些好感。
因為張俊義本人就很是喜歡前世在二十一世紀拍攝的《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以及《智取威虎山3d》,所以對於這位後世在大陸唯一混出比較大名堂的香江少數幾名導演之一的徐科,不管是個人經曆還是其他的一些什麽的都是知道的比較清楚地。
徐科,1950年2月15日生於越南西貢市,童年在越南度過,祖籍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香江電影導演、編劇、監製、演員。
1960年,年少的徐科租來設備當起導演與朋友租了攝錄機來拍攝魔術表演,並在校內播放。
1966年,舉家搬到香江後,徐科與十幾個兄弟姐妹享受到了正常的童年生活。
1969年進入美利堅德薩斯州的南循道會大學,一年後停學環遊美利堅,後來轉到德州大學(奧斯汀)修讀廣播電視/電影課程,與朋友合拍了一部四十五分鍾的有關美籍亞洲人的記錄片《千鍾萬縫展新路》。
1975年畢業後,移居紐約,參與一出關於唐人街的電影《from spikes to spindles》。1977年迴到香江,徐科加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從事導演和監製等工作。
1978年,參與拍攝了根據古龍小說改編的9集電視劇集《金刀情俠》。
1979年,在吳思源的支持下拍攝處女作武俠懸疑片《蝶變》開始了導演生涯。該片被認為是香江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
1980年,指導拍攝第二部題材電影《地獄無門》,12月4日指導拍攝殘酷青春電影《第一類型危險》在香江經曆禁映、補拍修改後上映。
1981年7月,執導了風格大變的喜劇片《鬼馬智多星》,該片在前世獲得第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同時憑借700多萬港元的票房幫助新藝城第一次打敗了邵氏和嘉禾兩大公司。
當然這隻是在前世的成績,這一世,因為張俊義的介入,雖然《鬼馬智多星》仍然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但是不管是從票房的排名,還是從獲得獎項,都沒有《鬼馬智多星》什麽事情了。
而且就連前世組建新藝城電影公司的主要人員,因為這一世張俊義的提前的撬牆角的行為,都少了黃白銘以及麥加這兩位最為能夠吸金的主要人員。
至於今年,雖然徐科前世拍攝的電影《我愛夜來香》以及《新蜀山劍俠傳》還是按照前世的發展軌跡,在這一世也是在相同的時間如期上映了,但是《新蜀山劍俠傳》這部影片同樣也是和前世一樣坑了不少的人,甚至在電影上映之後,差點沒把投資這部電影的嘉禾老板鄒大亨別過氣去。
這部編自還珠樓主的奇幻武俠小說《蜀山劍俠傳》,元標、鄭少邱、林清瑕三個大牌演員主演的奇幻武俠電影,在電影開拍之前,徐科可謂是抱著大展拳腳的目的來執導的。
故事主要講述了五胡亂華時代,原在西蜀兵營做探子的狄明奇因激怒軍中的統帥而逃到奇萊山下,誤打誤撞進入了魔教之地,幸得南海派劍客丁引將他救起。明奇見丁引武藝高強,就大力勸說他能站出來拯救蒼生,避免黎民塗炭,並決心拜師求其收他為徒,但大俠丁引卻婉言謝絕。丁引的師弟昆侖派掌門人曉如與其徒弟一真也來到洞中,四人合力居然不敵魔教護法,曉如更是受了重傷,且被血魔附身,丁引決心帶他到瑤池仙堡療傷。於是,四人決定先到瑤池仙堡救曉餘,再去尋找紫青雙劍的下落。一行人來到堡中,不料,堡主正閉關修行,無法救人,但丁引正是能讓堡中冰焰不滅的有緣人,所以堡主才得以出關解救曉如。丁引和狄明奇先行出洞,怎料丁引不慎也被血魔所傷。丁引為避免自身引來江湖風暴,當即要明奇立刻拜他為師,並限他三天內送他迴瑤池仙堡。但堡主因救曉如而耗盡了元氣,已無力再救丁引,隻好將冰鏡打破,凍住血魔,但眾人卻皆被冰封住,僅有一真、狄明奇與瑤池仙堡中的女弟子逃脫,三人決定到天刀峰尋找李亦奇女俠與紫青雙劍,赴師傅遺願普救天下黎民蒼生的故事。
其實在現在的這個時代,要說拍攝古裝電影,其實不做大的改動,基本上雖然電影不會大賺,但是也不可能出現賠本的結果的。
可誰承想,這不好好的還珠樓主的奇幻武俠小說《蜀山劍俠傳》,愣是因為徐科的天比心高、命比紙薄的心態,追求大製作,大投入,以及大特效的目的。硬是把一部還算不錯的武俠小說給拍成了一部四不像。
雖然這部電影創下了香江第一部禮聘美國《星際大戰》特技小組支援特技鏡頭的奇幻武俠片和林清瑕的第一部武俠作品的記錄,但是因為劇情因人物和線索太多而顯得有點淩亂,好些地方交代不清,雖然全片視覺效果傑出,美術設計和演員造型亦有不同凡響之處,但是影片上映之後硬是沒有關注買賬。
五六十年代,法蘭西開始了電影的新浪潮運動,意大利開始了電影新現實主義運動。在隨後幾十年的香江,也迎來了一次香江電影的新浪潮。這一個巨浪,沒有法蘭西,意大利那麽具有革命意義,卻是香江電影的一次改良,影響了許多香江電影圈子當中的人士。徐科,恰恰就是這其中的一員。
新浪潮的襲來,帶有一點“先鋒主義”的味道,也為香江從影人士帶來了新奇的電影視點。《第一類型危險》(1980)《蝶變》(1979),都是一次形式創新,導演的思想解放。在任何一個時代,先鋒主義色彩都是一種“破格”、“超前”,很難為主流文化所接受,票房上的失敗不足為奇。但以張俊義的眼光來看,這些電影卻依然淩厲,銳氣,逼人,盡管它們是“劍走偏鋒”。不過,這是以張俊義作為電影人士的一員的角度來看的,至於說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說,那還是算了吧,畢竟投資人是以盈利為最終目的的,不過與此同時,這兩部片也展現出了徐科不俗的導演功力,運鏡,布景,打光都太老辣,不信,您再翻看一下,多線性敘事故事《第一類型危險》裏能有幾個廢鏡頭,布景打光展現出的黑色灰暗基調有多厲害。
徐老怪的名頭,來自於他思想上的天馬行空,怪力亂神。無影腿要一躍而起反重力連踢十餘腳,輕功當恣意揮灑來去自如,這樣才是夢,這樣才好看。所以徐老怪作品大多偏愛與寫意流大師袁合平,浪漫主義的程曉東合作。
有些事情往往想法是好的,以張俊義來看,如果這部《蜀山劍俠傳》,徐科要是等個幾年之後再拍攝的話,不說能夠達到真麽樣的極致,但是大賣還是妥妥的,也絕對不會出現今年這樣的結局。
畢竟今年徐科年未三十,拿到投資後就開始做劇本弄特效。因為太年輕,所以敢想敢做;畢竟太年輕,所以容易上頭。投資,滿足了他大量天馬行空的需求,許多奇幻的特效都應運而生,能在如此年紀實現一個如此夢想,還有比這更激動的嗎?於是徐克順利的被特效衝昏了頭腦,劇情無限的為特效做讓步,一步一步的把劇情立意拉向深淵。
喜歡為了特效而特效,《新蜀山》為了特效讓步就把劇情犧牲了。
甚至張俊義把《新蜀山》和徐科之前拍攝的《蝶變》和《第一類危險》這兩部電影作比較,《新蜀山》除了特效真不值一提,而且在張俊義看來這部電影最大的敗筆就在後期雙劍合並的剪輯上,太粗糙了,電影的高潮怎麽可以爛成這樣子?前期的武打剪輯在特效的基礎上都明快的很,後期竟然可以這樣,這就等同於你對著林誌玲的下半身擼了半個小時,最後卻給了你一張鳳姐的臉,直接嚇尿。
再加上劇情有傷,雖然主題還是略有展現——團結。五胡亂華,劇中各種服飾顏色的七色軍隊相互鬥爭,也是在暗合團結這一主旨。但是劇情被不斷的削弱,這一觀點顯露的無力,太單薄,這是一部風格大於劇情的電影,在現在的這個時代為人詬病就在所難免了。
想到這,張俊義不由的想起了丁引對瑤池堡主的對話——留得青山在,一朝解恩仇。還是那句話,如果徐科留得青山,晚點再拍,劇情也許能更飽滿,但窮思極致的想象卻無法複刻,終是一朝難解恩仇。所以,在張俊義看來當徐科最癲狂的時候,構造一個不存在的時空,極盡想象,華麗難擋,天馬行空,已經足夠。
其實在張俊義的內心當中,更加認可的是,要是被收養,小女孩還是被一個比較普通的家庭收養比較好,最起碼在親情上麵會得到最好的照顧。
迴到家中的張俊義,晚上罕見的很是規矩的沒有繼續迴書房,也沒有做其他過分的事情,隻是摟著自己的芝姐,說這兩人之間的悄悄話,然後就休息了。
。。。。。。黃金分割線。。。。。。
隨著日子越來越接近兩國首腦會見的日期,張俊義也覺得在編劇的事情上務必要盡快的解決了,畢竟等到香江股市再次振動的時候,自己到時候肯定沒有時間來處理這些雜事,等到香江的事情處理完之後,自己又要馬不停蹄的迴到美利堅,更加的沒有精力來處理這些小事了。
但是這種事情,張俊義又不能交代下去讓其他人來處理,畢竟電視劇、電影可是關乎到自己香江事業最為根本的存在的。
不管怎麽說,張俊義知道,娛樂傳媒行業是自己的根本,不管這個行業在自己的集團當中的盈利是不是最高的,但是根基這種東西是絕對不能被自己放鬆忽略的,否則就是自己自掘墳墓了。
而且,擁有前世記憶的自己,是最能夠精確的將這件事情處理完美的,畢竟在前世自己可是知道在香江這巴掌大的地方,誰混得好誰混得不好的。
其實關於編劇的人選,張俊義最先想到的不是別的,而是想到的是關於自己電影公司名下的幾位站著股份的導演們,畢竟他們在前世可是拍出了很多在香江大賣的自編自導的電影出來的啊。
所以在張俊義的腦中,一點一點的梳理著前世未來幾年這幾個自己電影公司的元老的一些成名作來,這些電影張俊義還是準備大概的寫一個提綱出來,然後交給他們,畢竟物歸原主對於張俊義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張俊義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黃白銘,畢竟之前自己剛剛傳力電影公司的時候可是沒少剽竊他的作品,所以張俊義腦中第一個浮現出的人物便是黃白銘。
在前世,黃白銘在1983年創作了描寫退伍老兵與養女阿美間的情感悲劇的《搭錯車》,影片上映後居然口碑票房雙豐收,創下當時台島電影的最高票房紀錄;並獲第20屆台島金馬獎11項提名,最佳作品獎。同年創作的《最佳拍檔》獲第二屆香江金像獎最受歡迎華語片獎。
當然了。《最佳拍檔》早在幾年前已經被張俊義自己給無恥的剽竊出來了,成為了張俊義的代表作,所以,對於這部電影張俊義隻能在自己的心中對黃白銘大大說聲抱歉了!不過這個道歉,到底張俊義有幾分的真實性,那就要看張俊義自己的了。
1984年,主演了自己編劇的《開心鬼》,並參與導演葉唯信導演、甄子旦主演的《龍虎門》《導火線》。此外他也是徐客的《七劍》《深海尋人》的製作人。
好吧,《開心鬼》也在幾年前,被張俊義給早早的弄了出來了,不過《龍虎門》《導火線》這兩部還算質量上乘的電影還是可以歸還給黃白銘的。
至於《七劍》和《深海尋人》,嗬嗬,徐科這輩子就別想了,除非,他能加入到自己的麾下,否則,張俊義可不想資敵。
說起來,其實對於徐科的才能,張俊義還是比較看好的,畢竟在香江的導演當中,要論在未來和大陸接觸最多的還是他,所以對於徐科,張俊義在內心當中本能的有些好感。
因為張俊義本人就很是喜歡前世在二十一世紀拍攝的《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以及《智取威虎山3d》,所以對於這位後世在大陸唯一混出比較大名堂的香江少數幾名導演之一的徐科,不管是個人經曆還是其他的一些什麽的都是知道的比較清楚地。
徐科,1950年2月15日生於越南西貢市,童年在越南度過,祖籍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香江電影導演、編劇、監製、演員。
1960年,年少的徐科租來設備當起導演與朋友租了攝錄機來拍攝魔術表演,並在校內播放。
1966年,舉家搬到香江後,徐科與十幾個兄弟姐妹享受到了正常的童年生活。
1969年進入美利堅德薩斯州的南循道會大學,一年後停學環遊美利堅,後來轉到德州大學(奧斯汀)修讀廣播電視/電影課程,與朋友合拍了一部四十五分鍾的有關美籍亞洲人的記錄片《千鍾萬縫展新路》。
1975年畢業後,移居紐約,參與一出關於唐人街的電影《from spikes to spindles》。1977年迴到香江,徐科加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從事導演和監製等工作。
1978年,參與拍攝了根據古龍小說改編的9集電視劇集《金刀情俠》。
1979年,在吳思源的支持下拍攝處女作武俠懸疑片《蝶變》開始了導演生涯。該片被認為是香江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
1980年,指導拍攝第二部題材電影《地獄無門》,12月4日指導拍攝殘酷青春電影《第一類型危險》在香江經曆禁映、補拍修改後上映。
1981年7月,執導了風格大變的喜劇片《鬼馬智多星》,該片在前世獲得第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同時憑借700多萬港元的票房幫助新藝城第一次打敗了邵氏和嘉禾兩大公司。
當然這隻是在前世的成績,這一世,因為張俊義的介入,雖然《鬼馬智多星》仍然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但是不管是從票房的排名,還是從獲得獎項,都沒有《鬼馬智多星》什麽事情了。
而且就連前世組建新藝城電影公司的主要人員,因為這一世張俊義的提前的撬牆角的行為,都少了黃白銘以及麥加這兩位最為能夠吸金的主要人員。
至於今年,雖然徐科前世拍攝的電影《我愛夜來香》以及《新蜀山劍俠傳》還是按照前世的發展軌跡,在這一世也是在相同的時間如期上映了,但是《新蜀山劍俠傳》這部影片同樣也是和前世一樣坑了不少的人,甚至在電影上映之後,差點沒把投資這部電影的嘉禾老板鄒大亨別過氣去。
這部編自還珠樓主的奇幻武俠小說《蜀山劍俠傳》,元標、鄭少邱、林清瑕三個大牌演員主演的奇幻武俠電影,在電影開拍之前,徐科可謂是抱著大展拳腳的目的來執導的。
故事主要講述了五胡亂華時代,原在西蜀兵營做探子的狄明奇因激怒軍中的統帥而逃到奇萊山下,誤打誤撞進入了魔教之地,幸得南海派劍客丁引將他救起。明奇見丁引武藝高強,就大力勸說他能站出來拯救蒼生,避免黎民塗炭,並決心拜師求其收他為徒,但大俠丁引卻婉言謝絕。丁引的師弟昆侖派掌門人曉如與其徒弟一真也來到洞中,四人合力居然不敵魔教護法,曉如更是受了重傷,且被血魔附身,丁引決心帶他到瑤池仙堡療傷。於是,四人決定先到瑤池仙堡救曉餘,再去尋找紫青雙劍的下落。一行人來到堡中,不料,堡主正閉關修行,無法救人,但丁引正是能讓堡中冰焰不滅的有緣人,所以堡主才得以出關解救曉如。丁引和狄明奇先行出洞,怎料丁引不慎也被血魔所傷。丁引為避免自身引來江湖風暴,當即要明奇立刻拜他為師,並限他三天內送他迴瑤池仙堡。但堡主因救曉如而耗盡了元氣,已無力再救丁引,隻好將冰鏡打破,凍住血魔,但眾人卻皆被冰封住,僅有一真、狄明奇與瑤池仙堡中的女弟子逃脫,三人決定到天刀峰尋找李亦奇女俠與紫青雙劍,赴師傅遺願普救天下黎民蒼生的故事。
其實在現在的這個時代,要說拍攝古裝電影,其實不做大的改動,基本上雖然電影不會大賺,但是也不可能出現賠本的結果的。
可誰承想,這不好好的還珠樓主的奇幻武俠小說《蜀山劍俠傳》,愣是因為徐科的天比心高、命比紙薄的心態,追求大製作,大投入,以及大特效的目的。硬是把一部還算不錯的武俠小說給拍成了一部四不像。
雖然這部電影創下了香江第一部禮聘美國《星際大戰》特技小組支援特技鏡頭的奇幻武俠片和林清瑕的第一部武俠作品的記錄,但是因為劇情因人物和線索太多而顯得有點淩亂,好些地方交代不清,雖然全片視覺效果傑出,美術設計和演員造型亦有不同凡響之處,但是影片上映之後硬是沒有關注買賬。
五六十年代,法蘭西開始了電影的新浪潮運動,意大利開始了電影新現實主義運動。在隨後幾十年的香江,也迎來了一次香江電影的新浪潮。這一個巨浪,沒有法蘭西,意大利那麽具有革命意義,卻是香江電影的一次改良,影響了許多香江電影圈子當中的人士。徐科,恰恰就是這其中的一員。
新浪潮的襲來,帶有一點“先鋒主義”的味道,也為香江從影人士帶來了新奇的電影視點。《第一類型危險》(1980)《蝶變》(1979),都是一次形式創新,導演的思想解放。在任何一個時代,先鋒主義色彩都是一種“破格”、“超前”,很難為主流文化所接受,票房上的失敗不足為奇。但以張俊義的眼光來看,這些電影卻依然淩厲,銳氣,逼人,盡管它們是“劍走偏鋒”。不過,這是以張俊義作為電影人士的一員的角度來看的,至於說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說,那還是算了吧,畢竟投資人是以盈利為最終目的的,不過與此同時,這兩部片也展現出了徐科不俗的導演功力,運鏡,布景,打光都太老辣,不信,您再翻看一下,多線性敘事故事《第一類型危險》裏能有幾個廢鏡頭,布景打光展現出的黑色灰暗基調有多厲害。
徐老怪的名頭,來自於他思想上的天馬行空,怪力亂神。無影腿要一躍而起反重力連踢十餘腳,輕功當恣意揮灑來去自如,這樣才是夢,這樣才好看。所以徐老怪作品大多偏愛與寫意流大師袁合平,浪漫主義的程曉東合作。
有些事情往往想法是好的,以張俊義來看,如果這部《蜀山劍俠傳》,徐科要是等個幾年之後再拍攝的話,不說能夠達到真麽樣的極致,但是大賣還是妥妥的,也絕對不會出現今年這樣的結局。
畢竟今年徐科年未三十,拿到投資後就開始做劇本弄特效。因為太年輕,所以敢想敢做;畢竟太年輕,所以容易上頭。投資,滿足了他大量天馬行空的需求,許多奇幻的特效都應運而生,能在如此年紀實現一個如此夢想,還有比這更激動的嗎?於是徐克順利的被特效衝昏了頭腦,劇情無限的為特效做讓步,一步一步的把劇情立意拉向深淵。
喜歡為了特效而特效,《新蜀山》為了特效讓步就把劇情犧牲了。
甚至張俊義把《新蜀山》和徐科之前拍攝的《蝶變》和《第一類危險》這兩部電影作比較,《新蜀山》除了特效真不值一提,而且在張俊義看來這部電影最大的敗筆就在後期雙劍合並的剪輯上,太粗糙了,電影的高潮怎麽可以爛成這樣子?前期的武打剪輯在特效的基礎上都明快的很,後期竟然可以這樣,這就等同於你對著林誌玲的下半身擼了半個小時,最後卻給了你一張鳳姐的臉,直接嚇尿。
再加上劇情有傷,雖然主題還是略有展現——團結。五胡亂華,劇中各種服飾顏色的七色軍隊相互鬥爭,也是在暗合團結這一主旨。但是劇情被不斷的削弱,這一觀點顯露的無力,太單薄,這是一部風格大於劇情的電影,在現在的這個時代為人詬病就在所難免了。
想到這,張俊義不由的想起了丁引對瑤池堡主的對話——留得青山在,一朝解恩仇。還是那句話,如果徐科留得青山,晚點再拍,劇情也許能更飽滿,但窮思極致的想象卻無法複刻,終是一朝難解恩仇。所以,在張俊義看來當徐科最癲狂的時候,構造一個不存在的時空,極盡想象,華麗難擋,天馬行空,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