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先別想來想去的啦。”譚柳兒抱著葛凱琳進來,身後吳麗芳端著飯菜。
譚柳兒吩咐葛凱武:“你爹爹連夜騎馬趕迴來,還沒吃飯,凱武去洗洗,和你娘再陪你爹爹吃點。”
“哎,好咧。”譚柳兒話還沒說完,葛凱武已跑出屋去。
吳麗芳把飯菜擺上床邊的矮桌,說道:“大哥和三姐先吃著,我去看看凱武,跟前沒人,他隻用水把臉蛋抹濕,就算洗臉了,待會兒又要叫嚷不舒服。”
葛天俞道:“弟妹歇著,我去。”
“不用,大哥受累了,和三姐好好說說話,等凱文下學迴來,你們父子再玩耍也不遲。”
當年葛天俞上門提親時,吳麗芳對葛天俞就看不慣,現在成了一家人,吳麗芳對葛天俞的成見依然很深,葛天俞自己也明白。
聽著吳麗芳這不冷不熱的口氣,葛天俞也不再說話,由著吳麗芳出去伺候葛凱武。
吃過飯,葛天俞換了一身藍色布袍,抱起睡著的葛凱琳,說是要去拜見嶽父嶽母。
譚柳兒準備了給葛凱琳替換的衣服,葛天俞說嶽父家又不遠,不用那麽麻煩。
昨天夜裏他迴到盛城,進鋪子就聽小二提起,小舅子吳子揚來過,剛剛走,走時交待,他三姐病重,有性命危險。
葛天俞匆忙把賬本塞給睿豪,騎馬連夜迴來,根本沒時間準備禮物,現在妻子看起來沒事,他這做女婿的要上門給嶽父嶽母報平安,總不能空手去吧。幹脆把女兒抱上。
女兒昨晚哭了,今天又睜開了眼,對於嶽父嶽母來說,這個比什麽禮物都好。
再說,嶽父家裏什麽沒有,早不知給女兒準備了多少小衣服呢。
在葛天俞娶吳麗梅之前,葛家的家境雖說比不上吳家。可也比現在強的多。不然一個普通的農家,哪裏會有這三進的大院子。
葛伯嗣六歲開始啟蒙,到四十歲上連個秀才都沒考中。父母覺得他不是個讀書的料,勸他幹脆放棄算了。
家裏過得也算富裕,有肥田百畝,中等田地百畝。坡地也有二百畝,家中不但有簽了死契的仆人。也常年顧著長工,隻要勤快著點,即使葛伯嗣沒有功名在身,也不會缺了吃喝。
誰知這葛伯嗣一心要考取功名。非說父母偏心老二,對自己不公,執意要分家。
別看葛伯嗣讀書不行。生孩子倒是積極,一口氣生了八個。活下來的占有一多半。
考慮到葛伯嗣這一房人口多,分家時,所有田地按等次各分給葛伯嗣六成,葛伯嗣的父母和葛仲嗣這一房留了四成。
三進的院子,也隔成了三個院子,前院給了葛伯嗣,兩個老人住在原先的第二進院,葛仲嗣一家分到了原先的第三進院。
葛天俞是葛家的長孫,自小在祖父母身邊養著,分家後,葛天俞的祖父母跟著葛仲嗣兩口子過活,葛天俞也就自小和二叔和嬸娘親近。
至於家裏的下人,除給葛天俞留了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伴兒,就是葛天俞所說的睿豪,還給老兩口自身每人留了一個貼身伺候的下人,其他下人全給了葛伯嗣這一房。
葛仲嗣在外做捕快,有他自己隨身伺候的人。
譚柳兒覺得家裏人口簡單,沒必要留人伺候,她也不耐煩身邊總有不相幹的人晃悠,所以分家時一個下人都沒留,就連她自身陪嫁帶來的人也一塊兒放了自由身。
葛伯嗣對長工很小氣,不但工錢驟減,飯食也克扣地厲害,時間長了,就沒人願意給他扛活。
他想把地租出去,可他要的分成太高,也沒人願意租,隻好自己種。
葛伯嗣從小讀書,哪裏種過地,不出幾年,賣的賣,荒的荒,一百多畝地就隻剩下十幾畝了,家裏的下人也被他賣了個精光。
再說吳麗梅的娘家。
這個村子雖然叫葛家莊,可吳家卻是村裏最大的家族,吳麗梅父親吳青雲是族長,母親潘氏也精明能幹。
吳麗梅兄妹三個,長姐吳麗翠,二哥吳子易,吳子揚並不是親生的,而是吳青雲友人的遺孤,原本也姓吳。
吳子揚比吳麗梅小了八歲,本來排名第四,後來加了吳麗芳和吳麗蓮,他不得不推後成家裏的老六。
因是兄妹裏最小的,吳子揚從小在父母兄姊裏就嬌縱一些,長大後性子有些霸道,倒也不是惡人,隻是調皮些罷了。
吳麗翠十五歲時,自己選了一個普通農戶出嫁。
吳子易從小好武,後來考上武舉,現在已是從三品的將軍,在京城做官。
吳麗梅從小聰明,父母開明,請了老師在家裏教導,潘氏也是個能幹的,悉心教導女兒,長大後的吳麗梅,詩詞歌賦女紅,樣樣精通,卻因相貌問題,二十二歲還待字閨中。
碰上葛天俞也是個怪胎,以他的相貌和家境,有多少女子願意倒貼嫁給他,偏偏他左挑右揀,直耽誤到二十三歲,非要娶吳麗梅不可。
葛天俞的祖父祖母不同意,吳麗梅的家人也反對,給他講明,兩人相貌相差太大,又是男女相反,往後過起日子,會有很多的麻煩。
葛天俞不聽,癡纏了一年多,最後兩家長輩終於感動,才給他倆操辦了婚事。
由始至終,吳麗梅都是被動的,成親沒多久,葛天俞的祖父祖母相繼去世。
葛天俞受祖父生前的好友相請,給那家的布匹鋪做掌櫃的,一年裏呆在家裏的時間很少。
偶爾迴家,本來就不滿他這場婚事的父母,見縫插針挑撥離間,葛天俞和吳麗梅之間的誤會自然不會少。
還好有譚柳兒從中斡旋,倆人倒是年紀越大感情越好了。
吳子揚和吳麗梅的年齡最接近,和吳麗梅也最要好。吳麗梅每次在婆家受了苦,他都會遷怒於葛天俞。
就說這次吳麗梅生病吧,吳子揚等不及稟報父母,就自作主張騎馬先趕到盛城找葛天俞算賬,誰知葛天俞出外驗貨,已一個月沒迴,吳子揚隻得作罷。走時還忘不了讓小二捎話個給葛天俞。
吳子揚本來就想著要好好收拾葛天俞。這會兒看見葛天俞進來,手裏還抱著體弱的外甥女,氣更是不打一處來。
還沒等葛天俞進屋。吳子揚就開火了:“三姐夫,你好歹毒的心,這麽熱的天,你竟然讓凱琳暴曬在太陽底下。難道真像村裏傳言,想讓凱琳早點死了。好使家宅安泰。”
葛天俞也不生氣,款步進屋,笑嗬嗬地說:“聽你三姐和我嬸娘說,凱琳昨晚哭了。今天我又親眼看見凱琳睜眼,這可是喜事,所以抱凱琳來給外祖父和外祖母請安。”
“什麽。寶貝醒了,快給我看看。”
“快。大郎,把我外孫女給我。”
葛天俞話音剛落,身後就想起一聲炸雷,緊接著是潘氏急切的聲音。
他還沒來得及迴身,吳青雲已越到他前麵,低下大腦袋湊過來。
見葛凱琳兀自睡得香甜,吳青雲不悅:“這不還是在睡嗎,葛大郎,你這是在哄我老頭子呢吧。”
“來來來,大郎,把凱琳給我。”潘氏比丈夫慢了幾步,肩膀一抗就把吳青雲擠到一邊。
潘氏從葛天俞手裏接過葛凱琳,見葛凱琳的小臉曬得通紅,額頭上也有細汗,她掏出自己的帕子給外孫女擦汗。
抬頭瞪眼埋怨丈夫:“小孩子想睡就睡,難道還能為了讓你看她睜眼,就一直睜著眼,你想把我外孫女累著。”
“我這不是開心嗎?”吳青雲趕緊找借口。
肚子裏還有一句話:我也很擔心寶貝好不好,老婆子一開口就給我扣這麽大個帽子,冤枉呀。
可這話他不敢說,老婆子的嘴他惹不起。
潘氏落座,吳青雲和吳子揚湊過去逗葛凱琳,葛凱琳顧自睡覺,哪裏理他們。
吳青雲覺得無趣,也坐下,抬頭看見葛天俞還站在門口,皺眉:“葛大郎,你怎麽不坐?”
葛天俞見終於有人想起自己來了,趕忙上前行禮。
吳青雲不在意地揮手讓他坐:“隻要你對我女兒好就行了,這些虛禮就免了。”
葛天俞在嶽父下手坐下,吳子揚拉了個凳子,挨著潘氏坐,伸手要從潘氏手裏抱葛凱琳。
潘氏一把拍開他的手,斥道:“要抱去抱你自己的女兒。”
吳子揚苦起臉:“娘啊,你這不是為難我嗎,粟倩把三個女兒都帶迴娘家去了,你讓我怎麽抱得到她們。”
潘氏不吃他這一套:“活該,哪個讓你調皮惹媳婦生氣,你今天要是不把我媳婦和孫女接迴來,你也不要迴來了。”
“咳咳咳,”葛天俞咳起來。
丫環上了茶後,葛天俞他剛喝了一口,就聽見這母子倆的對話,邊喝邊腹誹,小舅子你隻知道怪別人,自己倒是把媳婦氣迴娘家去了,心裏好笑,一個沒注意,被茶水嗆到。
吳子揚見三姐夫雖然臉咳得通紅,卻是滿眼笑意,猜出葛天俞是怎麽迴事,氣得瞪眼。
葛天俞也不理會吳子揚,轉而對吳青雲說:“嶽父,小婿打算迴來自己做生意。”
“你真的打算迴來自己做生意,那沈老頭子會放過你?”吳青雲不信,
吳青雲就想不明白了,天下這麽大,為啥那死老頭就非要纏著自己的女婿,女婿也就長了一副好皮囊,連算賬打算盤都是女兒麗梅教的,這樣一個草包有什麽好。
葛天俞答道:“是,我跟他說,要是他再不放我迴來,我小舅子就要把我媳婦領走了,到時,我孤家寡人,沒人疼沒人愛,心情不好,把他的鋪子賠個精光,他不能怪我。”
吳子揚冷哼:“你最好說到做到,要是還迴去給別人做事,放著我三姐在家被人欺負,我真就把三姐領迴家,到時候你就是跪上門來,也別指望我三姐迴去。”
“別說那些沒用的,”潘氏斥了一句兒子,又冷冷地對葛天俞說:“你這話可不正合了沈老頭的心意,他巴不得我家女兒離開你,他家孫女就能如願嫁給你,你這可算是在他瞌睡時送了一個枕頭,一拍即合。”
葛天俞離座下拜:“嶽母,嶽父,天俞給東家說過,這一輩子天俞隻要麗梅一個。”
“哼,算你有良心。”潘氏低頭看外孫女,不再理會女婿。
“那你打算怎麽做生意?”吳青雲問。
頓了一下,又沉下聲音道:“自己做生意可是要本錢的,你那摳門的父親會同意?”
葛天俞坐迴原位,答道:“我還做布匹生意,祖父去世時給我留了一筆銀子,祖母的嫁妝,除去給姑姑出嫁時的陪嫁,也全留給了我,錢雖不多,做個小本買賣還是夠了。”
“哈哈,你家祖父母倒真是偏心,你突然拿出這一大筆錢,不怕你父母兄弟鬧騰?”這下潘氏樂了。
“嶽母問的是,這筆錢在祖母去世時,就轉在了嬸娘的名下,現在開鋪子,名義上也是嬸娘出錢,我隻是給嬸娘做事。”
“那這事你和你嬸娘商量過了沒有?”
“迴嶽父,我已和嬸娘商量過,嬸娘讓我先秉過嶽父嶽母。”
“我女兒知道這迴事嗎?”
“迴嶽母,我還沒有跟麗梅說過,嶽父嶽母同意後,再告訴她,免得空歡喜一場。”
“你這是什麽話,迴來自己開鋪子,這是好事,你自己做主就是,不用要我兩個同意,隻要我女兒高興,我們兩個老的無所謂,哈哈哈哈。”吳青雲張著個大嘴樂。
“哎喲,你這死老頭子,小聲點,別把外孫女吵醒了。”
“哦。”
我早醒了,外祖父說話這麽大聲,跟打雷一樣,想不醒都難。
葛凱琳睜開眼,正好對上外祖母低頭來看自己的眼。
“呀,凱琳醒了?”
潘氏這一句話不要緊,吳青雲和吳子揚立馬圍上來,葛天俞鬆了一口氣,端起茶喝水。
別看他說起話來風輕雲淡,心裏卻緊張得很。
這嶽父嶽母可是很護短呢,要是剛才一句話沒說好,吃不了兜著走都是輕的,說不定自己就真要做一陣子孤家寡人了。(未完待續。)
譚柳兒吩咐葛凱武:“你爹爹連夜騎馬趕迴來,還沒吃飯,凱武去洗洗,和你娘再陪你爹爹吃點。”
“哎,好咧。”譚柳兒話還沒說完,葛凱武已跑出屋去。
吳麗芳把飯菜擺上床邊的矮桌,說道:“大哥和三姐先吃著,我去看看凱武,跟前沒人,他隻用水把臉蛋抹濕,就算洗臉了,待會兒又要叫嚷不舒服。”
葛天俞道:“弟妹歇著,我去。”
“不用,大哥受累了,和三姐好好說說話,等凱文下學迴來,你們父子再玩耍也不遲。”
當年葛天俞上門提親時,吳麗芳對葛天俞就看不慣,現在成了一家人,吳麗芳對葛天俞的成見依然很深,葛天俞自己也明白。
聽著吳麗芳這不冷不熱的口氣,葛天俞也不再說話,由著吳麗芳出去伺候葛凱武。
吃過飯,葛天俞換了一身藍色布袍,抱起睡著的葛凱琳,說是要去拜見嶽父嶽母。
譚柳兒準備了給葛凱琳替換的衣服,葛天俞說嶽父家又不遠,不用那麽麻煩。
昨天夜裏他迴到盛城,進鋪子就聽小二提起,小舅子吳子揚來過,剛剛走,走時交待,他三姐病重,有性命危險。
葛天俞匆忙把賬本塞給睿豪,騎馬連夜迴來,根本沒時間準備禮物,現在妻子看起來沒事,他這做女婿的要上門給嶽父嶽母報平安,總不能空手去吧。幹脆把女兒抱上。
女兒昨晚哭了,今天又睜開了眼,對於嶽父嶽母來說,這個比什麽禮物都好。
再說,嶽父家裏什麽沒有,早不知給女兒準備了多少小衣服呢。
在葛天俞娶吳麗梅之前,葛家的家境雖說比不上吳家。可也比現在強的多。不然一個普通的農家,哪裏會有這三進的大院子。
葛伯嗣六歲開始啟蒙,到四十歲上連個秀才都沒考中。父母覺得他不是個讀書的料,勸他幹脆放棄算了。
家裏過得也算富裕,有肥田百畝,中等田地百畝。坡地也有二百畝,家中不但有簽了死契的仆人。也常年顧著長工,隻要勤快著點,即使葛伯嗣沒有功名在身,也不會缺了吃喝。
誰知這葛伯嗣一心要考取功名。非說父母偏心老二,對自己不公,執意要分家。
別看葛伯嗣讀書不行。生孩子倒是積極,一口氣生了八個。活下來的占有一多半。
考慮到葛伯嗣這一房人口多,分家時,所有田地按等次各分給葛伯嗣六成,葛伯嗣的父母和葛仲嗣這一房留了四成。
三進的院子,也隔成了三個院子,前院給了葛伯嗣,兩個老人住在原先的第二進院,葛仲嗣一家分到了原先的第三進院。
葛天俞是葛家的長孫,自小在祖父母身邊養著,分家後,葛天俞的祖父母跟著葛仲嗣兩口子過活,葛天俞也就自小和二叔和嬸娘親近。
至於家裏的下人,除給葛天俞留了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伴兒,就是葛天俞所說的睿豪,還給老兩口自身每人留了一個貼身伺候的下人,其他下人全給了葛伯嗣這一房。
葛仲嗣在外做捕快,有他自己隨身伺候的人。
譚柳兒覺得家裏人口簡單,沒必要留人伺候,她也不耐煩身邊總有不相幹的人晃悠,所以分家時一個下人都沒留,就連她自身陪嫁帶來的人也一塊兒放了自由身。
葛伯嗣對長工很小氣,不但工錢驟減,飯食也克扣地厲害,時間長了,就沒人願意給他扛活。
他想把地租出去,可他要的分成太高,也沒人願意租,隻好自己種。
葛伯嗣從小讀書,哪裏種過地,不出幾年,賣的賣,荒的荒,一百多畝地就隻剩下十幾畝了,家裏的下人也被他賣了個精光。
再說吳麗梅的娘家。
這個村子雖然叫葛家莊,可吳家卻是村裏最大的家族,吳麗梅父親吳青雲是族長,母親潘氏也精明能幹。
吳麗梅兄妹三個,長姐吳麗翠,二哥吳子易,吳子揚並不是親生的,而是吳青雲友人的遺孤,原本也姓吳。
吳子揚比吳麗梅小了八歲,本來排名第四,後來加了吳麗芳和吳麗蓮,他不得不推後成家裏的老六。
因是兄妹裏最小的,吳子揚從小在父母兄姊裏就嬌縱一些,長大後性子有些霸道,倒也不是惡人,隻是調皮些罷了。
吳麗翠十五歲時,自己選了一個普通農戶出嫁。
吳子易從小好武,後來考上武舉,現在已是從三品的將軍,在京城做官。
吳麗梅從小聰明,父母開明,請了老師在家裏教導,潘氏也是個能幹的,悉心教導女兒,長大後的吳麗梅,詩詞歌賦女紅,樣樣精通,卻因相貌問題,二十二歲還待字閨中。
碰上葛天俞也是個怪胎,以他的相貌和家境,有多少女子願意倒貼嫁給他,偏偏他左挑右揀,直耽誤到二十三歲,非要娶吳麗梅不可。
葛天俞的祖父祖母不同意,吳麗梅的家人也反對,給他講明,兩人相貌相差太大,又是男女相反,往後過起日子,會有很多的麻煩。
葛天俞不聽,癡纏了一年多,最後兩家長輩終於感動,才給他倆操辦了婚事。
由始至終,吳麗梅都是被動的,成親沒多久,葛天俞的祖父祖母相繼去世。
葛天俞受祖父生前的好友相請,給那家的布匹鋪做掌櫃的,一年裏呆在家裏的時間很少。
偶爾迴家,本來就不滿他這場婚事的父母,見縫插針挑撥離間,葛天俞和吳麗梅之間的誤會自然不會少。
還好有譚柳兒從中斡旋,倆人倒是年紀越大感情越好了。
吳子揚和吳麗梅的年齡最接近,和吳麗梅也最要好。吳麗梅每次在婆家受了苦,他都會遷怒於葛天俞。
就說這次吳麗梅生病吧,吳子揚等不及稟報父母,就自作主張騎馬先趕到盛城找葛天俞算賬,誰知葛天俞出外驗貨,已一個月沒迴,吳子揚隻得作罷。走時還忘不了讓小二捎話個給葛天俞。
吳子揚本來就想著要好好收拾葛天俞。這會兒看見葛天俞進來,手裏還抱著體弱的外甥女,氣更是不打一處來。
還沒等葛天俞進屋。吳子揚就開火了:“三姐夫,你好歹毒的心,這麽熱的天,你竟然讓凱琳暴曬在太陽底下。難道真像村裏傳言,想讓凱琳早點死了。好使家宅安泰。”
葛天俞也不生氣,款步進屋,笑嗬嗬地說:“聽你三姐和我嬸娘說,凱琳昨晚哭了。今天我又親眼看見凱琳睜眼,這可是喜事,所以抱凱琳來給外祖父和外祖母請安。”
“什麽。寶貝醒了,快給我看看。”
“快。大郎,把我外孫女給我。”
葛天俞話音剛落,身後就想起一聲炸雷,緊接著是潘氏急切的聲音。
他還沒來得及迴身,吳青雲已越到他前麵,低下大腦袋湊過來。
見葛凱琳兀自睡得香甜,吳青雲不悅:“這不還是在睡嗎,葛大郎,你這是在哄我老頭子呢吧。”
“來來來,大郎,把凱琳給我。”潘氏比丈夫慢了幾步,肩膀一抗就把吳青雲擠到一邊。
潘氏從葛天俞手裏接過葛凱琳,見葛凱琳的小臉曬得通紅,額頭上也有細汗,她掏出自己的帕子給外孫女擦汗。
抬頭瞪眼埋怨丈夫:“小孩子想睡就睡,難道還能為了讓你看她睜眼,就一直睜著眼,你想把我外孫女累著。”
“我這不是開心嗎?”吳青雲趕緊找借口。
肚子裏還有一句話:我也很擔心寶貝好不好,老婆子一開口就給我扣這麽大個帽子,冤枉呀。
可這話他不敢說,老婆子的嘴他惹不起。
潘氏落座,吳青雲和吳子揚湊過去逗葛凱琳,葛凱琳顧自睡覺,哪裏理他們。
吳青雲覺得無趣,也坐下,抬頭看見葛天俞還站在門口,皺眉:“葛大郎,你怎麽不坐?”
葛天俞見終於有人想起自己來了,趕忙上前行禮。
吳青雲不在意地揮手讓他坐:“隻要你對我女兒好就行了,這些虛禮就免了。”
葛天俞在嶽父下手坐下,吳子揚拉了個凳子,挨著潘氏坐,伸手要從潘氏手裏抱葛凱琳。
潘氏一把拍開他的手,斥道:“要抱去抱你自己的女兒。”
吳子揚苦起臉:“娘啊,你這不是為難我嗎,粟倩把三個女兒都帶迴娘家去了,你讓我怎麽抱得到她們。”
潘氏不吃他這一套:“活該,哪個讓你調皮惹媳婦生氣,你今天要是不把我媳婦和孫女接迴來,你也不要迴來了。”
“咳咳咳,”葛天俞咳起來。
丫環上了茶後,葛天俞他剛喝了一口,就聽見這母子倆的對話,邊喝邊腹誹,小舅子你隻知道怪別人,自己倒是把媳婦氣迴娘家去了,心裏好笑,一個沒注意,被茶水嗆到。
吳子揚見三姐夫雖然臉咳得通紅,卻是滿眼笑意,猜出葛天俞是怎麽迴事,氣得瞪眼。
葛天俞也不理會吳子揚,轉而對吳青雲說:“嶽父,小婿打算迴來自己做生意。”
“你真的打算迴來自己做生意,那沈老頭子會放過你?”吳青雲不信,
吳青雲就想不明白了,天下這麽大,為啥那死老頭就非要纏著自己的女婿,女婿也就長了一副好皮囊,連算賬打算盤都是女兒麗梅教的,這樣一個草包有什麽好。
葛天俞答道:“是,我跟他說,要是他再不放我迴來,我小舅子就要把我媳婦領走了,到時,我孤家寡人,沒人疼沒人愛,心情不好,把他的鋪子賠個精光,他不能怪我。”
吳子揚冷哼:“你最好說到做到,要是還迴去給別人做事,放著我三姐在家被人欺負,我真就把三姐領迴家,到時候你就是跪上門來,也別指望我三姐迴去。”
“別說那些沒用的,”潘氏斥了一句兒子,又冷冷地對葛天俞說:“你這話可不正合了沈老頭的心意,他巴不得我家女兒離開你,他家孫女就能如願嫁給你,你這可算是在他瞌睡時送了一個枕頭,一拍即合。”
葛天俞離座下拜:“嶽母,嶽父,天俞給東家說過,這一輩子天俞隻要麗梅一個。”
“哼,算你有良心。”潘氏低頭看外孫女,不再理會女婿。
“那你打算怎麽做生意?”吳青雲問。
頓了一下,又沉下聲音道:“自己做生意可是要本錢的,你那摳門的父親會同意?”
葛天俞坐迴原位,答道:“我還做布匹生意,祖父去世時給我留了一筆銀子,祖母的嫁妝,除去給姑姑出嫁時的陪嫁,也全留給了我,錢雖不多,做個小本買賣還是夠了。”
“哈哈,你家祖父母倒真是偏心,你突然拿出這一大筆錢,不怕你父母兄弟鬧騰?”這下潘氏樂了。
“嶽母問的是,這筆錢在祖母去世時,就轉在了嬸娘的名下,現在開鋪子,名義上也是嬸娘出錢,我隻是給嬸娘做事。”
“那這事你和你嬸娘商量過了沒有?”
“迴嶽父,我已和嬸娘商量過,嬸娘讓我先秉過嶽父嶽母。”
“我女兒知道這迴事嗎?”
“迴嶽母,我還沒有跟麗梅說過,嶽父嶽母同意後,再告訴她,免得空歡喜一場。”
“你這是什麽話,迴來自己開鋪子,這是好事,你自己做主就是,不用要我兩個同意,隻要我女兒高興,我們兩個老的無所謂,哈哈哈哈。”吳青雲張著個大嘴樂。
“哎喲,你這死老頭子,小聲點,別把外孫女吵醒了。”
“哦。”
我早醒了,外祖父說話這麽大聲,跟打雷一樣,想不醒都難。
葛凱琳睜開眼,正好對上外祖母低頭來看自己的眼。
“呀,凱琳醒了?”
潘氏這一句話不要緊,吳青雲和吳子揚立馬圍上來,葛天俞鬆了一口氣,端起茶喝水。
別看他說起話來風輕雲淡,心裏卻緊張得很。
這嶽父嶽母可是很護短呢,要是剛才一句話沒說好,吃不了兜著走都是輕的,說不定自己就真要做一陣子孤家寡人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