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核心地帶,鄭淩霄高坐在龍椅之上,閉目養神,底下文武百官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八方諸侯也圍成一圈。
文武百官與各方諸侯各成一體,涇渭分明。
今日是普天同慶的日子,所以文武百官和各方諸侯也就不那麽拘束,君臣禮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顯得格外輕鬆一些。
文武百官們,閑散的拉著親近的同僚,聊聊發生在民間的奇聞軼事,講的講,聽的聽,笑的笑,倒是自得其樂。當講到精彩處,鄭淩霄也眯著眼睛,一起品味。
縱觀各方諸侯那個圈子,較之文武百官的輕鬆愜意,倒顯得有些拘束,不自然。
每個圈子都有每個圈子的特性,特別是政治圈子,它涵蓋極廣,擁有自身的政治生態。
在各方諸侯的圈子裏,大多都以戰功論英雄,他們時刻代大宋皇朝鎮守邊疆,戰爭貫穿他們生活的主流。
要各方諸侯講戰爭戰略,他們可以口若懸河,講得頭頭是道,精彩萬分,可要是讓他們像文武百官一樣,暢聊民間趣事,那可就為難了。
他們要是講戰爭戰略,在今天這樣喜慶的日子裏,那不是大煞風景嗎?當然各方諸侯裏也不乏文武雙全之輩,他們也像文武百官那樣,在圈子裏談笑風生。
鄭淩霄俯視著底下的眾臣,眼底流光閃動,太子之位攪動了天下風雲,在冊封大宋皇朝儲君的這件大事上,許多元老重臣跟他並不是一條心。
這天下太平久了,長時間的安逸,讓他們忘記了什麽叫做君臣之別,也是時候讓這些位高權重的元老重臣聞聞血腥味。
最近朝中,暗流湧動,忠皇派與中立派似乎在某件事上達成了一致,他們各自派出了幾個小官,送上奏折,齊齊參奏太子黨的三大元老,揭露他們家人隨從在大宋皇都,天子腳下,橫行霸道,盡行不法之事,以致民怨沸騰。
大宋皇朝的各大書院的書生學子也紛紛上請願書,望嚴懲不法之徒,治內閣次輔宋靖遠,兵部尚書沅嵇,戶部尚書於鏡堂三人管教不嚴之罪。
不難看出,這次事件是忠皇派與中立派聯手重拳出擊,打壓太子黨,現在隻是掀起點點風浪,好戲還在後頭。
對此,太子黨表麵上風平浪靜,宋靖遠、沅嵇、於鏡堂三位大佬沒有什麽動作,仿佛什麽也沒有發生,他們依舊如以前一般,正常的上朝,下朝,出席重大的政治活動,參與軍國大事。
倒是太子黨下層的一些官員有些沉不住氣,紛紛起來為三位大佬搖旗呐喊,洗清罪責。
各方諸侯紛紛作壁上觀,觀看這出好戲。其實,他們本想插上一手,將這水攪混,隻是這可是在鄭淩霄眼皮子底下,他還沒有年老昏庸,他們要真是弄出什麽事情出來,給與鄭淩霄削弱他們勢力的借口,得不償失……
鄭淩霄很清楚,這件事是他的好皇兒鄭宇的手筆,鄭宇一直以來都在忙於修煉,太子黨的諸般大事都是由他母後代他拿主意,故而太子黨的幾大元老對鄭宇的認同感極低。
鄭宇對此,異常不滿,故而召開忠皇派與中立派,令他們聯手打壓太子黨,讓太子黨認清自己的地位。
鄭淩霄對此,是抱著喜聞樂見的態度,作為大宋皇朝的主宰,不在政治之中沉沉浮浮一番,將來拿什麽來駕馭重臣,治理國家?
鄭淩霄想了想,擺脫思緒,將目光鎖定在下方一位溫潤如玉的青年身上。這位青年一身書生氣,儒雅非凡,一身服飾冠冕得體貼身,翩翩公子莫外如是!
從他的身上,鄭淩霄看到了他年輕時候的影子。
這位溫潤如玉的翩翩公子就是他的第二個皇子,大宋皇朝的鼎鼎大名的二皇子。
在大宋皇都,隨便在大街之上,找個人一問,定然會知道大宋皇朝有位奇葩的皇子,他不暗政治,性喜詩書,整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呆在書房之中,吟詩作畫,與先賢共語。
看著這個有些陌生的皇兒,鄭淩霄心裏不知是什麽滋味,原本看他的喜愛詩書,不暗政治,再者鄭宇無論從天資,還是靠山,都遠甚於他,鄭淩霄打算在冊立太子時,封賞他一塊風水寶地,讓他做個逍遙王爺。
隻可惜,如今這個算盤打不響嘍!從他出席這樣重要的政治場合,就可以看出,他已有爭龍之心。
鄭淩霄身下這把椅子,他也想上來坐坐。
“唉!自古以來,皇子之間爭奪皇位,從來都是以鮮血開局,以枯骨落幕,難道又會重演他當初那幕,殺兄弑弟,用他們的枯骨來做他登上帝位的基石。”鄭淩霄愁腸百結。
鄭淩霄愁腸百結,坐在下方的二皇子鄭清風可不一樣,他自信的掃視著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各方諸侯。
他確信,上方的皇位一定是他的,現在站在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各方諸侯都將是他的治下之臣,他們將為他恢複前世的修為添磚加瓦。
鄭清風的動作被不少人盡收眼底,他們明白,鄭清風這是在向在場所有的文武百官、各方諸侯釋放一個重要的政治信號,“他鄭清風絕不弱於鄭宇,他將會參加皇位之爭。”
鄭清風端起酒杯,淺酌一口,美酒如喉,點點甘甜,芬芳慢慢在擴散開來,給人一種極美的享受。
政治信號已放出,他出席這個重要政治活動的目的已達到。
旗幟已樹立,接下來就該懇請父皇,讓他出入朝堂,參與軍國大事,培植自己的勢力,發揮旗幟的感召力,擴散自身的影響力。
剩下的,便是與鄭宇朝中的勢力鬥法,將他們一一清除出朝堂,同時采取各種方法,獲取父皇的支持。這樣一來,隻要等到他羽翼豐滿的那一天,就是他登臨大寶,威震四方,宰執天下之時。
然而,這一切,不需要多久。
鄭清風抬起頭,向外望去,嘴角微微翹起:“我的好皇兄,希望你別太弱,不然,這盤棋就沒有下下去的必要了!”
文武百官與各方諸侯各成一體,涇渭分明。
今日是普天同慶的日子,所以文武百官和各方諸侯也就不那麽拘束,君臣禮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顯得格外輕鬆一些。
文武百官們,閑散的拉著親近的同僚,聊聊發生在民間的奇聞軼事,講的講,聽的聽,笑的笑,倒是自得其樂。當講到精彩處,鄭淩霄也眯著眼睛,一起品味。
縱觀各方諸侯那個圈子,較之文武百官的輕鬆愜意,倒顯得有些拘束,不自然。
每個圈子都有每個圈子的特性,特別是政治圈子,它涵蓋極廣,擁有自身的政治生態。
在各方諸侯的圈子裏,大多都以戰功論英雄,他們時刻代大宋皇朝鎮守邊疆,戰爭貫穿他們生活的主流。
要各方諸侯講戰爭戰略,他們可以口若懸河,講得頭頭是道,精彩萬分,可要是讓他們像文武百官一樣,暢聊民間趣事,那可就為難了。
他們要是講戰爭戰略,在今天這樣喜慶的日子裏,那不是大煞風景嗎?當然各方諸侯裏也不乏文武雙全之輩,他們也像文武百官那樣,在圈子裏談笑風生。
鄭淩霄俯視著底下的眾臣,眼底流光閃動,太子之位攪動了天下風雲,在冊封大宋皇朝儲君的這件大事上,許多元老重臣跟他並不是一條心。
這天下太平久了,長時間的安逸,讓他們忘記了什麽叫做君臣之別,也是時候讓這些位高權重的元老重臣聞聞血腥味。
最近朝中,暗流湧動,忠皇派與中立派似乎在某件事上達成了一致,他們各自派出了幾個小官,送上奏折,齊齊參奏太子黨的三大元老,揭露他們家人隨從在大宋皇都,天子腳下,橫行霸道,盡行不法之事,以致民怨沸騰。
大宋皇朝的各大書院的書生學子也紛紛上請願書,望嚴懲不法之徒,治內閣次輔宋靖遠,兵部尚書沅嵇,戶部尚書於鏡堂三人管教不嚴之罪。
不難看出,這次事件是忠皇派與中立派聯手重拳出擊,打壓太子黨,現在隻是掀起點點風浪,好戲還在後頭。
對此,太子黨表麵上風平浪靜,宋靖遠、沅嵇、於鏡堂三位大佬沒有什麽動作,仿佛什麽也沒有發生,他們依舊如以前一般,正常的上朝,下朝,出席重大的政治活動,參與軍國大事。
倒是太子黨下層的一些官員有些沉不住氣,紛紛起來為三位大佬搖旗呐喊,洗清罪責。
各方諸侯紛紛作壁上觀,觀看這出好戲。其實,他們本想插上一手,將這水攪混,隻是這可是在鄭淩霄眼皮子底下,他還沒有年老昏庸,他們要真是弄出什麽事情出來,給與鄭淩霄削弱他們勢力的借口,得不償失……
鄭淩霄很清楚,這件事是他的好皇兒鄭宇的手筆,鄭宇一直以來都在忙於修煉,太子黨的諸般大事都是由他母後代他拿主意,故而太子黨的幾大元老對鄭宇的認同感極低。
鄭宇對此,異常不滿,故而召開忠皇派與中立派,令他們聯手打壓太子黨,讓太子黨認清自己的地位。
鄭淩霄對此,是抱著喜聞樂見的態度,作為大宋皇朝的主宰,不在政治之中沉沉浮浮一番,將來拿什麽來駕馭重臣,治理國家?
鄭淩霄想了想,擺脫思緒,將目光鎖定在下方一位溫潤如玉的青年身上。這位青年一身書生氣,儒雅非凡,一身服飾冠冕得體貼身,翩翩公子莫外如是!
從他的身上,鄭淩霄看到了他年輕時候的影子。
這位溫潤如玉的翩翩公子就是他的第二個皇子,大宋皇朝的鼎鼎大名的二皇子。
在大宋皇都,隨便在大街之上,找個人一問,定然會知道大宋皇朝有位奇葩的皇子,他不暗政治,性喜詩書,整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呆在書房之中,吟詩作畫,與先賢共語。
看著這個有些陌生的皇兒,鄭淩霄心裏不知是什麽滋味,原本看他的喜愛詩書,不暗政治,再者鄭宇無論從天資,還是靠山,都遠甚於他,鄭淩霄打算在冊立太子時,封賞他一塊風水寶地,讓他做個逍遙王爺。
隻可惜,如今這個算盤打不響嘍!從他出席這樣重要的政治場合,就可以看出,他已有爭龍之心。
鄭淩霄身下這把椅子,他也想上來坐坐。
“唉!自古以來,皇子之間爭奪皇位,從來都是以鮮血開局,以枯骨落幕,難道又會重演他當初那幕,殺兄弑弟,用他們的枯骨來做他登上帝位的基石。”鄭淩霄愁腸百結。
鄭淩霄愁腸百結,坐在下方的二皇子鄭清風可不一樣,他自信的掃視著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各方諸侯。
他確信,上方的皇位一定是他的,現在站在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各方諸侯都將是他的治下之臣,他們將為他恢複前世的修為添磚加瓦。
鄭清風的動作被不少人盡收眼底,他們明白,鄭清風這是在向在場所有的文武百官、各方諸侯釋放一個重要的政治信號,“他鄭清風絕不弱於鄭宇,他將會參加皇位之爭。”
鄭清風端起酒杯,淺酌一口,美酒如喉,點點甘甜,芬芳慢慢在擴散開來,給人一種極美的享受。
政治信號已放出,他出席這個重要政治活動的目的已達到。
旗幟已樹立,接下來就該懇請父皇,讓他出入朝堂,參與軍國大事,培植自己的勢力,發揮旗幟的感召力,擴散自身的影響力。
剩下的,便是與鄭宇朝中的勢力鬥法,將他們一一清除出朝堂,同時采取各種方法,獲取父皇的支持。這樣一來,隻要等到他羽翼豐滿的那一天,就是他登臨大寶,威震四方,宰執天下之時。
然而,這一切,不需要多久。
鄭清風抬起頭,向外望去,嘴角微微翹起:“我的好皇兄,希望你別太弱,不然,這盤棋就沒有下下去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