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各表一枝,正在欽天監監正準備清理門戶,掃清一切之時,大宋皇都倒是熱鬧非凡。
近日是各方諸侯八方來朝,覲見天子之期,各方諸侯帶著各種奇珍異寶前來,大宋皇朝皇都一時之間,人山人海,川流不息。對於居住在大宋皇都的平民來說,這可是個值得歡欣鼓舞的日子。
因為曆代大宋帝皇都喜歡與民同樂,每當各方諸侯前來覲見天子的時候,大宋帝皇都會施展大神通,普降甘霖,為整個大宋皇都的人洗禮。曆代大宋帝皇,不說修為通天,但絕對是一位威震四方的霸主,他們施展出來的普降甘霖,非一般意義上的普降甘霖,而是擁有洗精伐髓,精進修為之奇效。
在大宋皇朝的統治體係之中,不知有多少強者是因普降甘霖而踏上修行之路,一日千裏,到最後功成名就,雄霸一方。
可以這樣說,各方諸侯八方來朝之際,就是諸多平民魚躍龍門的最佳契機,隻要能夠借此叩開修行之門,那麽未來將不可限量。
為了爭奪這一次魚躍龍門之機,不知有多少人削尖了腦袋,想要擠進大宋皇都,要知道大宋皇都就那麽大,容納的人數極為有限,而想要接受洗禮的人卻數不勝數,正所謂僧多粥少,除去大宋皇都的居民、各方諸侯,其他人想要在這個時候進入大宋皇都,沒本事,沒靠山,想都不用想。
鄭宇獨自一人,站在城樓之上,俯視著下麵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感慨萬千,曾幾何時,他也是這芸芸眾生中的一員,每天早出晚歸,為了一日三餐在外奔波,也曾為了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跟人爭得頭破血流,吃得苦,受的累,都不必說,男人嘛,不吃苦受累還叫男人嗎?隻是唯獨有一樣,他受不了,那就是“辱”。
有些時候,某些大人物為了維係自己的統治,不得不劃分出一小份蛋糕,讓社會下層擁有一個晉升為社會上層的通道,給予螻蟻出人頭地之機,群眾都是這樣,隻要還能活下去,隻要還有生存的希望,他們絕不會起來造反。
任你怎樣蔑視,任你怎樣剝削,他們都會忍耐,忍耐,再忍耐,這種忍耐性極為驚人,曾經令幾代帝皇目瞪口呆,隻不過在驚訝過後,變本加厲的剝削與欺壓正等待著這些人。
大多數人都異常痛恨這種忍耐,認為這是人類的劣根性,他們絞盡腦汁,用無窮無盡惡毒的語言去痛斥那些不斷忍耐的廢物,要他們起來反抗。鄭宇卻不這麽認為,相反,他認為這無可厚非,因為他知道,其實每一個人都想厭惡壓迫,痛恨剝削,恨不得將那些大人物亂刀砍死,隻是現實是殘酷的,起來造反九死一生,每個人都有求生的本能。
他們再強烈的造反念頭也比不過老婆孩子熱炕頭來的實在,活著多好啊,有親人,有朋友,有愛人,有吃有喝有玩,可是死了就什麽都沒有了。
知道了這些,試問誰還能理直氣壯的痛斥那些群眾,誰沒有私心,誰不想活下去?
鄭宇與這些群眾不同,他不甘受辱,他不想有人踩在他的頭上,肆意的侮辱他,剝削他,然後把他的血汗,再施舍給他。
他知道,在那些大人物眼中,他不過是一隻螞蟻,大人物們看他的時候總是帶著種俯視的眼光,他們的一根小手指就可以將他碾死,可是知道這些又怎麽樣,時勢不是一成不變的,螻蟻雖小,心可吞天。
他所要做的不過是奪取那些大人物的施舍,一步一步的壯大自己,讓自己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甚至超越他們。事實上,他做到了,從默默無名一螻蟻,到聲名赫赫的一代宗師。同樂,普降甘霖,他們這麽做,無非是為了平複民眾怨氣,鞏固統治根基,挑選優秀人才,充實大宋朝廷,彰顯莫大神通,威懾四方,壓製不
雖然他沒有掌控至高的權力,但是卻掌控了人心,引領了思想的大潮,立功立德立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曠古爍今。
如今,他早已脫離了貧賤,貴為大宋皇朝皇子,成為統治階級的一員,他很清楚,大宋皇朝的曆代帝皇,他的曆代長輩,為何會樂意與民臣之心。
美者以醜為襯,高者以下為基,正是大宋皇朝曆代帝皇的苦心經營,才有得大宋皇朝如今的繁榮昌盛,聲名遠播。
屁股決定腦袋,作為統治者之中的一員,鄭宇非常欣賞這樣的手段,不但如此,等他繼位之後,也會繼承大宋皇朝的優良傳統,還要將之發揚光大,使之更上一層樓。至於那些黎民百姓怎麽想,鄭宇顧不了,這是他的私心。
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想要成仙成佛,就必須得硬起心腸,踏著無數人的屍骨登上成功的巔峰。
他的夢想,他的抱負,都將在他都登上巔峰之後,一步步變成現實,有位才能有為,隻有屹立於蒼天之上,才能兼濟蒼生。
正當鄭宇認真的總結上一世與這一世的人生時,一陣清揚悅耳的禮樂之聲將他的思緒帶迴現實,原來,各方諸侯朝見大典即將開始,這禮樂之聲便是明示。
“真是多事之秋啊,這個時候,各方諸侯八方來朝,不免要掀起諸多風雲”,鄭宇暗道。一絲隱憂在他心中浮現,不詳之氣此刻正在雪峰山肆虐,各大勢力混雜交錯,在這個時候,各方諸侯又來參上一腳,這盤棋已經脫離他的掌控,駛向一個未知的方向了。
鄭宇倒不擔心不詳之氣,他丹田內的葬世天棺足以應付,他擔心的是太子之位可能出現重大變故,縱觀曆史,曆代皇子爭儲,沒一個皇子敢說自己有十足的把握,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敢麻痹大意,鄭宇自是如此。
雖然說能與他爭鋒的不過二人,一人已然出局,一人整日讀經頌詩,揮毫潑墨,好不逍遙自在,看起來醉心於吟詩作對,對皇位毫無野心,但是誰能說他對皇位沒有覬覦之心呢?誰知道他是不是為了借此麻痹鄭宇,準備給他致命一擊?退一萬步講,這朝野上下,究竟有多少人希望擁立一個精明強幹、雄韜偉略的帝皇?要知道君強則臣弱。鄭宇上位真的符合他們的利益嗎?沒有人能夠迴答。
良久,鄭宇驅散心中的陰霾,伸出手,撫摸著經曆過戰火洗禮、歲月滄桑的城牆,眼神之中略帶點點笑意,“這盤棋,越來越有意思了!”
近日是各方諸侯八方來朝,覲見天子之期,各方諸侯帶著各種奇珍異寶前來,大宋皇朝皇都一時之間,人山人海,川流不息。對於居住在大宋皇都的平民來說,這可是個值得歡欣鼓舞的日子。
因為曆代大宋帝皇都喜歡與民同樂,每當各方諸侯前來覲見天子的時候,大宋帝皇都會施展大神通,普降甘霖,為整個大宋皇都的人洗禮。曆代大宋帝皇,不說修為通天,但絕對是一位威震四方的霸主,他們施展出來的普降甘霖,非一般意義上的普降甘霖,而是擁有洗精伐髓,精進修為之奇效。
在大宋皇朝的統治體係之中,不知有多少強者是因普降甘霖而踏上修行之路,一日千裏,到最後功成名就,雄霸一方。
可以這樣說,各方諸侯八方來朝之際,就是諸多平民魚躍龍門的最佳契機,隻要能夠借此叩開修行之門,那麽未來將不可限量。
為了爭奪這一次魚躍龍門之機,不知有多少人削尖了腦袋,想要擠進大宋皇都,要知道大宋皇都就那麽大,容納的人數極為有限,而想要接受洗禮的人卻數不勝數,正所謂僧多粥少,除去大宋皇都的居民、各方諸侯,其他人想要在這個時候進入大宋皇都,沒本事,沒靠山,想都不用想。
鄭宇獨自一人,站在城樓之上,俯視著下麵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感慨萬千,曾幾何時,他也是這芸芸眾生中的一員,每天早出晚歸,為了一日三餐在外奔波,也曾為了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跟人爭得頭破血流,吃得苦,受的累,都不必說,男人嘛,不吃苦受累還叫男人嗎?隻是唯獨有一樣,他受不了,那就是“辱”。
有些時候,某些大人物為了維係自己的統治,不得不劃分出一小份蛋糕,讓社會下層擁有一個晉升為社會上層的通道,給予螻蟻出人頭地之機,群眾都是這樣,隻要還能活下去,隻要還有生存的希望,他們絕不會起來造反。
任你怎樣蔑視,任你怎樣剝削,他們都會忍耐,忍耐,再忍耐,這種忍耐性極為驚人,曾經令幾代帝皇目瞪口呆,隻不過在驚訝過後,變本加厲的剝削與欺壓正等待著這些人。
大多數人都異常痛恨這種忍耐,認為這是人類的劣根性,他們絞盡腦汁,用無窮無盡惡毒的語言去痛斥那些不斷忍耐的廢物,要他們起來反抗。鄭宇卻不這麽認為,相反,他認為這無可厚非,因為他知道,其實每一個人都想厭惡壓迫,痛恨剝削,恨不得將那些大人物亂刀砍死,隻是現實是殘酷的,起來造反九死一生,每個人都有求生的本能。
他們再強烈的造反念頭也比不過老婆孩子熱炕頭來的實在,活著多好啊,有親人,有朋友,有愛人,有吃有喝有玩,可是死了就什麽都沒有了。
知道了這些,試問誰還能理直氣壯的痛斥那些群眾,誰沒有私心,誰不想活下去?
鄭宇與這些群眾不同,他不甘受辱,他不想有人踩在他的頭上,肆意的侮辱他,剝削他,然後把他的血汗,再施舍給他。
他知道,在那些大人物眼中,他不過是一隻螞蟻,大人物們看他的時候總是帶著種俯視的眼光,他們的一根小手指就可以將他碾死,可是知道這些又怎麽樣,時勢不是一成不變的,螻蟻雖小,心可吞天。
他所要做的不過是奪取那些大人物的施舍,一步一步的壯大自己,讓自己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甚至超越他們。事實上,他做到了,從默默無名一螻蟻,到聲名赫赫的一代宗師。同樂,普降甘霖,他們這麽做,無非是為了平複民眾怨氣,鞏固統治根基,挑選優秀人才,充實大宋朝廷,彰顯莫大神通,威懾四方,壓製不
雖然他沒有掌控至高的權力,但是卻掌控了人心,引領了思想的大潮,立功立德立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曠古爍今。
如今,他早已脫離了貧賤,貴為大宋皇朝皇子,成為統治階級的一員,他很清楚,大宋皇朝的曆代帝皇,他的曆代長輩,為何會樂意與民臣之心。
美者以醜為襯,高者以下為基,正是大宋皇朝曆代帝皇的苦心經營,才有得大宋皇朝如今的繁榮昌盛,聲名遠播。
屁股決定腦袋,作為統治者之中的一員,鄭宇非常欣賞這樣的手段,不但如此,等他繼位之後,也會繼承大宋皇朝的優良傳統,還要將之發揚光大,使之更上一層樓。至於那些黎民百姓怎麽想,鄭宇顧不了,這是他的私心。
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想要成仙成佛,就必須得硬起心腸,踏著無數人的屍骨登上成功的巔峰。
他的夢想,他的抱負,都將在他都登上巔峰之後,一步步變成現實,有位才能有為,隻有屹立於蒼天之上,才能兼濟蒼生。
正當鄭宇認真的總結上一世與這一世的人生時,一陣清揚悅耳的禮樂之聲將他的思緒帶迴現實,原來,各方諸侯朝見大典即將開始,這禮樂之聲便是明示。
“真是多事之秋啊,這個時候,各方諸侯八方來朝,不免要掀起諸多風雲”,鄭宇暗道。一絲隱憂在他心中浮現,不詳之氣此刻正在雪峰山肆虐,各大勢力混雜交錯,在這個時候,各方諸侯又來參上一腳,這盤棋已經脫離他的掌控,駛向一個未知的方向了。
鄭宇倒不擔心不詳之氣,他丹田內的葬世天棺足以應付,他擔心的是太子之位可能出現重大變故,縱觀曆史,曆代皇子爭儲,沒一個皇子敢說自己有十足的把握,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敢麻痹大意,鄭宇自是如此。
雖然說能與他爭鋒的不過二人,一人已然出局,一人整日讀經頌詩,揮毫潑墨,好不逍遙自在,看起來醉心於吟詩作對,對皇位毫無野心,但是誰能說他對皇位沒有覬覦之心呢?誰知道他是不是為了借此麻痹鄭宇,準備給他致命一擊?退一萬步講,這朝野上下,究竟有多少人希望擁立一個精明強幹、雄韜偉略的帝皇?要知道君強則臣弱。鄭宇上位真的符合他們的利益嗎?沒有人能夠迴答。
良久,鄭宇驅散心中的陰霾,伸出手,撫摸著經曆過戰火洗禮、歲月滄桑的城牆,眼神之中略帶點點笑意,“這盤棋,越來越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