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子建還注意到,這個方案對下崗職工出台和爭取了多項優惠政策:其中,一個最普惠的政策是北區財政分五年拿出一千四百萬,解決化肥廠下崗職工每人每個工齡一年1000元的工齡補償積極向上級申請解決“老工傷”工傷保險政策。
對於已在片區內居住而確定無房的下崗職工,經公示無異議的,可享受“優先購買60平方米左右的經濟適用房”或“領取廉租住房補貼資金或居住廉租房”政策。。
華子建看完之後,感覺還是很不錯的,基本是按照了自己的意思,這樣一來,華子建就有點蠢蠢欲動的想法了,他對北區衛明輝書記說:“要不我們現在就實地再去看看?”
衛明輝書記有點驚訝的說:“現在啊,這外麵熱的燒鍋一樣,我到沒什麽,但華市長你?”
“你都不怕,我怕什麽,走,現在就去看看。”
衛明輝書記還能怎麽辦,他也隻能站起來了,要在幾個月之前,說真的,他才懶得伺候華子建呢,自己好歹是個區書記,比起華子建也不低多少,給你點麵子就算很不錯了。
但至從莊峰這件事情之後,新屏市的官員門越來越對華子建有了敬畏之心了,這小子真的有點妖孽的勁大,他那份狡詐和老辣,讓所有幹部都是心有餘悸的,沒有人願意觸他的黴頭。
華子建和北區衛明輝書記也沒有通知其他人,兩人坐了一輛車,悄悄進了棚戶區和居民座談,這也算是微服私訪吧。
他們從北邊進去,這裏屬於原來的城郊村,區化肥廠所在地,這片的居民多是下崗職工,以筒子樓居多,一戶三十四十平米,一家三口甚至五口六口擠在狹窄的空間裏這裏曾經鬧出一條令人聞之心酸的冷笑話。
據說化肥廠破產後,許多老職工生活沒有著落,兒女也大了,要結婚生子,一家人還是那麽大一點房子共處,新婚夫婦幹柴烈火,夜夜春宵,刺激得隔壁的老兩口老樹芽,春情萌動,年齡大了,不好意思像兒子兒媳一樣肆無忌憚。
兩老人憋得沒辦法,就在附近的小旅館開了房間做事,不曾想公安局掃黃,正好被逮個正著,女人急得差點跳樓,被警察一把抱住,才免遭悲劇發生,旁邊一小警察冷笑道:“想死?沒那麽容易”。
上下看了看,諷刺道,“我說大娘,你現在還出來幹這個,什麽價碼啊?”
老爺子大吼一聲,上前就抓住小警察扇了一耳光,周圍的警察一擁而上,拳打腳踢,老頭氣息奄奄,被拖到派出所登記、教育、罰款。
女人開始怕羞,到這時候也不得不說實情了,警察當然不相信,打電話問居委會,居委會對化肥廠的職工不熟悉,後來鬧得全廠工人都知道了,在原老工會主席的鼓動下,幾百名工人擁進了派出所,差點鬧出人命。
最後由公安局出麵調解,賠償部分經濟損失,派出所長親自登門賠禮道歉,打人的警察被開除而告終。
華子建和衛書記剛剛走進樓區,就被一戶居民老大爺認了出來,因為華子建現在是風頭甚勁的熱門人物,那老頭又是一個電視迷,還專門愛看新屏市的電視,所以讓華子建的明察暗訪很快就暴露了。
不過老大爺還是很熱情的,拉著他們進屋子喝水。
“華市長,你終於來了,我們盼你盼了很久了”老大爺白發蒼蒼,一臉的熱情。
華子建心裏一暖,想不到這裏的居民這麽好,急忙說道:“大爺,我們政府工作沒做好,讓大家現在還住在這樣的地方……”。
老頭一邊叫老伴沏茶,一邊迴答:“不怪你啊,你剛剛來新屏市才幾年啊,你在年初人代會上的報告我認真聽了,實在啊,把棚戶區改造放在十件民生工程的首位,我們老百姓有盼頭了”。
他說著從旁邊拿出一張新屏日報,說道,“最近的報道我是一字一句認真看了,還給廠裏的職工宣傳了政府十件民生工程,政府的發展思路,機關的作風建設。”
大爺隻管熱情的說,華子建一直沒機會問他,看他講話的水平,估計是原化肥廠的一個領導,趁著他換氣的空擋,華子建問道:“謝謝大爺啊,老人家今年高壽啊?”
“七十二了”。
“嗬嗬,身體不錯嘛,大爺貴姓啊,在化肥廠做過領導嗎?”
“我叫張寶軍,過去是化肥廠的工會主席。”果然是領導,華子建慶幸找對了人。
“失敬,是老領導了”,華子建示意秘書小趙做好記錄,問道,“我們今天來是了解這裏的真實情況,化肥廠破產後,職工的生活狀況、就業、子女、住房怎麽樣?對這次市委市政府改造棚戶區有什麽好的建議和意見?張大爺,你是黨的老幹部了,我相信你反映的情況,越真實越好,情況了解越準確,工作就越順利啊”
“我知道,華市長,你等等,我給你再找幾個人來”,老頭迴頭吩咐老伴好好接待華子建他們,不可怠慢。
他老伴知道華子建是市長,手足無措,像第一次當小媳婦樣站在一旁,等華子建吩咐,華子建立即站起來,招唿她坐下,拉了一會家常話。
不一會,張老頭就迴來了,屁股後跟了三名和他差不多的老人,華子建起身讓座,張老頭把三人逐一介紹了,楊子容、邱繼剛、董承銳,和華夏三個英雄名字很貼近。
華子建看大家有些拘謹,笑道:“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剿匪英雄今天都到場了啊,我們這是群英聚會嘛”大家都笑了。
張寶軍說道:“華市長是來了解真實情況的,你們都是老黨員,黨員就得實事求是,說你們心裏想說的,把咱們平時了解的廠裏的情況、這片居民的要求都提出來。”
“是啊,我們非常想聽你們反映最真實的情況,下一步工作才好開展”華子建鼓勵道。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楊子容道:“我先說,政府改造棚戶區這是給我們辦的一件大好事,三代人都盼望著呢既然是好事就得把它辦好了,關係著廠裏還有周圍幾千人的福利問題,我們化肥廠雖然破產了,倒閉了,但為國家作的貢獻還是要認賬的,如果沒有那些年廠裏支援農村建設,華夏這麽多人怎麽能養活?……。”
張寶軍提醒道:“老楊,別說陳穀子爛芝麻,說點實在的”。
“這些年改革開放了,人們的生活普遍好了,我們這些老家夥卻成了國家的負擔,像我這樣的家庭,兒子孫子老子三世同堂,現在僅有五十平米,如果改造後搬入居,還是隻有五十平米,目前的現狀實際上也得不到真正的改善……華市長,我們希望政府能考慮這個問題,我家庭這種狀況廠裏的工人有三分之一都是這樣,很有代表性”。
華子建點點頭,迴答道:“這問題我們政府會考慮的,根據政策享受安居房政策或者成本價購房……視情況而定,包括麵積問題,我們也會充分考慮到每戶人家的人口、收入狀況的”。
華子建這迴答讓他很滿意,董承銳接著反映:“我家的情況和老楊家差不多,要求也一樣,這個問題我就不重複反映了,說一個情況:當年化肥廠建設時,在城郊村征地,招收了一批村上的農民,廠裏破產時,有部分工人又通過關係轉迴了農村戶口,村裏也劃了承包地和宅基地,現在他們要求解決養老保險問題,政府對這種情況準備怎麽答複?如果答應他們,對我們這些長期駐守在廠裏的人不是又不公平了嗎?而且他們現在兩頭占房,廠裏有,自己也有自建房,職工希望他們把廠裏的住房退出來,補貼那些真正希望改善住房的職工”。
“謝謝你給我們反映這個情況,這是曆史遺留問題,我們將專題研究解決”華子建迴頭吩咐小趙,通知建設局就這個問題進行專題調查,摸清情況,提出初步解決方案。
“華市長,這兩年這裏加層現象突出,特別是今年以來,這些人一聽說政府要改造棚戶區,幾乎每家都在搞修建部分樓房原來不過是平房,當初的地基也是按平房修建的,現在加到三層四層,我們進出都心驚膽顫,害怕萬一垮下來,不得了啊……”,邱繼剛說得無不擔憂。
這問題也是華子建最擔心、最憤怒的事,這些加層的居民都是原當地土著,農轉非轉過來的,為了共同的利益,往往抱成團,共同進退,占了居民人數的百分之六十,想幹什麽就幹什麽,一不如意就組織百人、甚至千人shang訪,堵政府大門,圍攻領導等等,幾乎都成一方惡勢力了關於加層的事,市委市政府已經給北區和建設局打了若幹次招唿,下命令,現在還是沒得到有效禁止,建設局組織了執法隊進場撤除,居民敲鑼打鼓,居然像當年的日本鬼子進村一樣被趕了出來。
冀良青他們之所以將棚戶區的改造一推再推,這是最大的一個原因,處理不好,市委、政府將承擔巨大的政治風險,這問題已經變成毒瘤,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
華子建問:“是不是所有原農轉非的居民都在加層?”
邱繼剛搖搖頭,說道:“也不是,有本地居民,也有個別其他的人”。
華子建見他說得吞吞吐吐,追問道:“其他什麽人?能說具體一點嗎?”
四人相互看看,張老頭迴道:“還能是什麽人?都是政府的親戚或者家屬,如果沒有他們帶頭,相信這裏的居民也沒這麽大的膽子。”
這情況證實了華子建心裏一直以來的懷疑,如果沒有幹部的利益在裏麵,執法隊伍怕什麽?估計這些人來頭還不小,問題具體這麽樣,估計他們也隻知道一個大概,隻有通過區政府逐戶登記,才能把情況徹底搞清楚。
他們又陸陸續續反映了許多問題,小趙歸納了一下,共計十七條,基本上反映了棚戶區拆遷存在的最主要的十幾個矛盾。各位讀者,為防止這本書在網站屏蔽,請大家務必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西門也吹雪”,那樣,你能看到我更多,更好的小說,也不會因為屏蔽而看不到書了。
對於已在片區內居住而確定無房的下崗職工,經公示無異議的,可享受“優先購買60平方米左右的經濟適用房”或“領取廉租住房補貼資金或居住廉租房”政策。。
華子建看完之後,感覺還是很不錯的,基本是按照了自己的意思,這樣一來,華子建就有點蠢蠢欲動的想法了,他對北區衛明輝書記說:“要不我們現在就實地再去看看?”
衛明輝書記有點驚訝的說:“現在啊,這外麵熱的燒鍋一樣,我到沒什麽,但華市長你?”
“你都不怕,我怕什麽,走,現在就去看看。”
衛明輝書記還能怎麽辦,他也隻能站起來了,要在幾個月之前,說真的,他才懶得伺候華子建呢,自己好歹是個區書記,比起華子建也不低多少,給你點麵子就算很不錯了。
但至從莊峰這件事情之後,新屏市的官員門越來越對華子建有了敬畏之心了,這小子真的有點妖孽的勁大,他那份狡詐和老辣,讓所有幹部都是心有餘悸的,沒有人願意觸他的黴頭。
華子建和北區衛明輝書記也沒有通知其他人,兩人坐了一輛車,悄悄進了棚戶區和居民座談,這也算是微服私訪吧。
他們從北邊進去,這裏屬於原來的城郊村,區化肥廠所在地,這片的居民多是下崗職工,以筒子樓居多,一戶三十四十平米,一家三口甚至五口六口擠在狹窄的空間裏這裏曾經鬧出一條令人聞之心酸的冷笑話。
據說化肥廠破產後,許多老職工生活沒有著落,兒女也大了,要結婚生子,一家人還是那麽大一點房子共處,新婚夫婦幹柴烈火,夜夜春宵,刺激得隔壁的老兩口老樹芽,春情萌動,年齡大了,不好意思像兒子兒媳一樣肆無忌憚。
兩老人憋得沒辦法,就在附近的小旅館開了房間做事,不曾想公安局掃黃,正好被逮個正著,女人急得差點跳樓,被警察一把抱住,才免遭悲劇發生,旁邊一小警察冷笑道:“想死?沒那麽容易”。
上下看了看,諷刺道,“我說大娘,你現在還出來幹這個,什麽價碼啊?”
老爺子大吼一聲,上前就抓住小警察扇了一耳光,周圍的警察一擁而上,拳打腳踢,老頭氣息奄奄,被拖到派出所登記、教育、罰款。
女人開始怕羞,到這時候也不得不說實情了,警察當然不相信,打電話問居委會,居委會對化肥廠的職工不熟悉,後來鬧得全廠工人都知道了,在原老工會主席的鼓動下,幾百名工人擁進了派出所,差點鬧出人命。
最後由公安局出麵調解,賠償部分經濟損失,派出所長親自登門賠禮道歉,打人的警察被開除而告終。
華子建和衛書記剛剛走進樓區,就被一戶居民老大爺認了出來,因為華子建現在是風頭甚勁的熱門人物,那老頭又是一個電視迷,還專門愛看新屏市的電視,所以讓華子建的明察暗訪很快就暴露了。
不過老大爺還是很熱情的,拉著他們進屋子喝水。
“華市長,你終於來了,我們盼你盼了很久了”老大爺白發蒼蒼,一臉的熱情。
華子建心裏一暖,想不到這裏的居民這麽好,急忙說道:“大爺,我們政府工作沒做好,讓大家現在還住在這樣的地方……”。
老頭一邊叫老伴沏茶,一邊迴答:“不怪你啊,你剛剛來新屏市才幾年啊,你在年初人代會上的報告我認真聽了,實在啊,把棚戶區改造放在十件民生工程的首位,我們老百姓有盼頭了”。
他說著從旁邊拿出一張新屏日報,說道,“最近的報道我是一字一句認真看了,還給廠裏的職工宣傳了政府十件民生工程,政府的發展思路,機關的作風建設。”
大爺隻管熱情的說,華子建一直沒機會問他,看他講話的水平,估計是原化肥廠的一個領導,趁著他換氣的空擋,華子建問道:“謝謝大爺啊,老人家今年高壽啊?”
“七十二了”。
“嗬嗬,身體不錯嘛,大爺貴姓啊,在化肥廠做過領導嗎?”
“我叫張寶軍,過去是化肥廠的工會主席。”果然是領導,華子建慶幸找對了人。
“失敬,是老領導了”,華子建示意秘書小趙做好記錄,問道,“我們今天來是了解這裏的真實情況,化肥廠破產後,職工的生活狀況、就業、子女、住房怎麽樣?對這次市委市政府改造棚戶區有什麽好的建議和意見?張大爺,你是黨的老幹部了,我相信你反映的情況,越真實越好,情況了解越準確,工作就越順利啊”
“我知道,華市長,你等等,我給你再找幾個人來”,老頭迴頭吩咐老伴好好接待華子建他們,不可怠慢。
他老伴知道華子建是市長,手足無措,像第一次當小媳婦樣站在一旁,等華子建吩咐,華子建立即站起來,招唿她坐下,拉了一會家常話。
不一會,張老頭就迴來了,屁股後跟了三名和他差不多的老人,華子建起身讓座,張老頭把三人逐一介紹了,楊子容、邱繼剛、董承銳,和華夏三個英雄名字很貼近。
華子建看大家有些拘謹,笑道:“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剿匪英雄今天都到場了啊,我們這是群英聚會嘛”大家都笑了。
張寶軍說道:“華市長是來了解真實情況的,你們都是老黨員,黨員就得實事求是,說你們心裏想說的,把咱們平時了解的廠裏的情況、這片居民的要求都提出來。”
“是啊,我們非常想聽你們反映最真實的情況,下一步工作才好開展”華子建鼓勵道。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楊子容道:“我先說,政府改造棚戶區這是給我們辦的一件大好事,三代人都盼望著呢既然是好事就得把它辦好了,關係著廠裏還有周圍幾千人的福利問題,我們化肥廠雖然破產了,倒閉了,但為國家作的貢獻還是要認賬的,如果沒有那些年廠裏支援農村建設,華夏這麽多人怎麽能養活?……。”
張寶軍提醒道:“老楊,別說陳穀子爛芝麻,說點實在的”。
“這些年改革開放了,人們的生活普遍好了,我們這些老家夥卻成了國家的負擔,像我這樣的家庭,兒子孫子老子三世同堂,現在僅有五十平米,如果改造後搬入居,還是隻有五十平米,目前的現狀實際上也得不到真正的改善……華市長,我們希望政府能考慮這個問題,我家庭這種狀況廠裏的工人有三分之一都是這樣,很有代表性”。
華子建點點頭,迴答道:“這問題我們政府會考慮的,根據政策享受安居房政策或者成本價購房……視情況而定,包括麵積問題,我們也會充分考慮到每戶人家的人口、收入狀況的”。
華子建這迴答讓他很滿意,董承銳接著反映:“我家的情況和老楊家差不多,要求也一樣,這個問題我就不重複反映了,說一個情況:當年化肥廠建設時,在城郊村征地,招收了一批村上的農民,廠裏破產時,有部分工人又通過關係轉迴了農村戶口,村裏也劃了承包地和宅基地,現在他們要求解決養老保險問題,政府對這種情況準備怎麽答複?如果答應他們,對我們這些長期駐守在廠裏的人不是又不公平了嗎?而且他們現在兩頭占房,廠裏有,自己也有自建房,職工希望他們把廠裏的住房退出來,補貼那些真正希望改善住房的職工”。
“謝謝你給我們反映這個情況,這是曆史遺留問題,我們將專題研究解決”華子建迴頭吩咐小趙,通知建設局就這個問題進行專題調查,摸清情況,提出初步解決方案。
“華市長,這兩年這裏加層現象突出,特別是今年以來,這些人一聽說政府要改造棚戶區,幾乎每家都在搞修建部分樓房原來不過是平房,當初的地基也是按平房修建的,現在加到三層四層,我們進出都心驚膽顫,害怕萬一垮下來,不得了啊……”,邱繼剛說得無不擔憂。
這問題也是華子建最擔心、最憤怒的事,這些加層的居民都是原當地土著,農轉非轉過來的,為了共同的利益,往往抱成團,共同進退,占了居民人數的百分之六十,想幹什麽就幹什麽,一不如意就組織百人、甚至千人shang訪,堵政府大門,圍攻領導等等,幾乎都成一方惡勢力了關於加層的事,市委市政府已經給北區和建設局打了若幹次招唿,下命令,現在還是沒得到有效禁止,建設局組織了執法隊進場撤除,居民敲鑼打鼓,居然像當年的日本鬼子進村一樣被趕了出來。
冀良青他們之所以將棚戶區的改造一推再推,這是最大的一個原因,處理不好,市委、政府將承擔巨大的政治風險,這問題已經變成毒瘤,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
華子建問:“是不是所有原農轉非的居民都在加層?”
邱繼剛搖搖頭,說道:“也不是,有本地居民,也有個別其他的人”。
華子建見他說得吞吞吐吐,追問道:“其他什麽人?能說具體一點嗎?”
四人相互看看,張老頭迴道:“還能是什麽人?都是政府的親戚或者家屬,如果沒有他們帶頭,相信這裏的居民也沒這麽大的膽子。”
這情況證實了華子建心裏一直以來的懷疑,如果沒有幹部的利益在裏麵,執法隊伍怕什麽?估計這些人來頭還不小,問題具體這麽樣,估計他們也隻知道一個大概,隻有通過區政府逐戶登記,才能把情況徹底搞清楚。
他們又陸陸續續反映了許多問題,小趙歸納了一下,共計十七條,基本上反映了棚戶區拆遷存在的最主要的十幾個矛盾。各位讀者,為防止這本書在網站屏蔽,請大家務必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西門也吹雪”,那樣,你能看到我更多,更好的小說,也不會因為屏蔽而看不到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