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過早餐,江可蕊就鬧著讓華子建帶她出去轉轉,說真的,華子建是想出去,但不想代江可蕊出去,因為他擔心江可蕊太過勞累了,不過胳膊總是拗不過大腿的,最後華子建也隻能讓江可蕊挽著手,出了小院。
在大門的旁邊,臥著一隻慵懶的狗狗,可能習慣了身邊安寧祥和的環境,狗狗頂多警覺性的聳起耳朵聽聽身邊絡繹不絕的腳步聲,不會帶有攻擊性地站起身來朝行人汪汪,退休的婦女穿著寬鬆休閑的衣服,拎著菜籃子穿過迷宮般的胡同買菜去,胡同裏的菜市不大,就是一家小小的攤鋪,類似於一家小小的超市,小商販們不需要吆喝叫賣,隻需要等顧客選好了要買的菜,拿到門口稱重收錢即可。
華子建感到這裏一切都是新奇的,好方便啊,不用出胡同,日常生活也可以打理得有滋有味。
幾百米的胡同裏幾乎包括了老百姓生活所必須的各類服務機構,儼然一個小社會,而胡同深處是無數溫暖的家,一路走去,華子建都聽到了四合院裏歡聲笑語,這裏的百姓一起做飯、吃飯、洗衣、打掃、聊天,婦女們的家常不外乎就是兒女的工作,學習,生活中的瑣事,街坊在胡同裏走著,也會熱情的打招唿,問好,嘮兩句家常。
華子建就發現了一個問題,他和江可蕊一路走來,時常碰到跟自己一樣瞎串胡同的外地人迷路了,跟他們問路,華子建是無法迴答人家的問題的,倒是胡同裏的大叔,阿姨們,必定用地道純正的京片子為外地人指引方向,大氣又友好。
華子建和江可蕊後來就到了天安門廣場,到了這裏,華子建才知道,其實這裏是沒什麽可看的,過去在電影,電視上很向往的地方,實際上也就這樣。
但,華子建還是想去轉轉,走在大街上,左邊的人讓過,右邊的人再讓過,後麵的人踩了自己的鞋跟,“對不起。”華子建迴頭一笑,徑直往前走去,還有的人踩了人的腳並不道歉,被踩的人也就不說話,踩過就踩了,繼續各走各的路。
人,擠來擠去,這是節日裏,平時就可以休閑地慢慢走,就是筆直的大街,綠色的樹木,街邊林立的各種商店和小吃店,流動的巡警,看崗亭的男人,小區空地上下棋的,補胎的。。。。。。北京人紮堆,圖的就是個熱鬧勁,兩個人下棋,一堆人圍觀,叫好。
北京越到節日裏越麻煩,滿大街趴滿了車,跟蟲子是的,主路上,人行道上,商店門前,胡同裏,紮成堆堆的蟲子。華子建也是有體會的,這逛街是個體力活,天安門廣場上全是人,華子建過去是一直想盤腿坐在天安門廣場上照張相,想了好多年了,今天是下了決心,在人民紀念碑前的花壇前找了個自認不礙事也幹淨的地方,告訴江可蕊說:“給我照張坐姿!”
江可蕊看看華子建,說:“你坐哪啊?不好照啊!”
得,一句話讓華子建又猶豫了,放眼望去,廣場中央好幾處有人圍坐在地上休息,聊天,吃東西,喝水或發呆,很自然很正常的,怎麽到自己這兒就費勁?
華子建就二話不說了,直接坐在了地上,對江可蕊說:“來,就這樣照一張。”
江可蕊一見華子建還有這樣的動作,就嘻嘻的笑著,掏出了手機,一麵調侃著華子建,說他沒有一個市長的形象,一麵給他照了一張。
華子建才不管什麽市長不市長的,在北京,一個市長算什麽啊,說不上在哪遇見一個買菜的老頭,人家就是個將軍什麽的。
照完了像,華子建帶著江可蕊繼續逛,前門步行街不是很長,兩邊的店鋪也不是很高檔,二十元至一百元左右的服裝有的是,人們拿這個,試那個,有時覺得不是為了買衣服,就是為了享受那份沒有壓力,隨意的心情。
還有許多店麵賣各種糖果,華子建不認為那是北京的特產,步行街不走到頭,中途拐彎就是小吃街,這條街裏麵曲裏拐彎的,以兩邊店鋪為主在門前設賣點--羊肉串,糖油巴巴,炸灌腸,炒肝,麻辣燙,老北京奶酪。。。。。。說是北京小吃,其實口味很雜。
街不長,華子建就和江可蕊每樣吃點,一路慢慢的逛著,等走到頭的時候,也就有了飽的感覺,身上有勁,就歡喜的在街頂頭拐彎,從小吃街的另一側往迴轉。
對華子建來說,北京人是驕傲的,按古理講是天子腳下,那份優越的生活心態不是做作,而是自出生祖祖輩輩遺傳下來的。同時北京人是平易的,他們可以接納各地的人和物,慢慢融合,他們很少欺生,對人有著善良的熱情,但如果看不上你,他們也是嬉笑怒罵,一點不遮掩的。
這就是華子建在大年三十轉了一天所總結出來的一點體會。
晚上少不得要做上滿桌子的菜了,華子建曾記得小時候,自己是非常喜歡過年的,過年就意味著有平時吃不到的美食,有新衣服穿,還有鞭炮可以放,可以無憂無慮的玩耍,不知何時開始,卻越來越對過年充滿恐懼,害怕那種熱情和張燈結彩的熱鬧,那是一種眼睜睜看著時間流走卻抓不住任何東西的無奈,記得上高中的時候寫作文,華子建寫過一句經典的話:孤獨就像一隻逆流而上的魚,看著別人順勢而走,你卻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今天樂世祥沒有迴來,隻是在開飯的時候打迴來了一個電話,給大家都祝福了幾句,聽說他在中南海裏參加宴會,這倒是讓華子建有點神往的,他問江處長:“樂書記經常都是這麽忙嗎?”
江處長說:“可不是嗎?我們來北京一年了,但很少能在一起吃晚飯,算了不管他了,我們動手。”
房間裏空調開的很足,暖氣讓每一個人的臉都紅紅的,除了自己一家人外,還有一個叫梅子的小保姆因為家在四川,太遠了,所以也沒迴去,華子建就成了這個家裏現在唯一的男性了,他就代表了江可蕊,端起了紅酒,講了幾句話。
雖然這裏人不多,但一種喜慶的氛圍還是洋溢在了這個房間裏!大家吃著菜、聊著家常,好不熱鬧,三十晚上,天一黑,華子建和江可蕊兩人就跑到院落裏放煙花,江可蕊舉著兩個刺花棒,孩子一樣地蹦跳著,煙花映著她的笑容和充滿期待的雙眼。
淩晨12點整,市中心的廣場上又開始了宏大的煙花表演,前後放了大約有半個小時,各式各樣的彩花,一個接著一個,遊龍驚鳳,倦鳥歸巢,繁星拱月,天女散花,觀音坐蓮,並蒂爭豔……一場光與影的奢華盛宴,璀璨奪目的煙花照紅了遠近樓宇,照亮了茫茫星空。煙花燃盡之後,江可蕊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摟著華子建的脖子,斷斷續續的大喊,“華子建。。。。。你愛我嗎。。。。。。”
雖然華子建聽不清,但華子建知道江可蕊想說什麽,他也擁著江可蕊,在這個美麗的夜晚給予了她極大的溫暖。
樂世祥是在第二天下午才迴到了小院,看起來整個人也很疲倦的,他說這兩天他們太忙了,除了部裏的事情,還到中南海參加了好幾個招待宴會,所以華子建就趕忙給樂世祥好好的泡了一壺大紅袍,大家就在正屋裏看著電視,喝著茶。
過了一個來小時的樣子,樂世祥才慢慢的恢複了精神頭,他說:“唉,現在真是老了啊,想當年我在下麵的時候,經常熬夜寫材料,也沒有像現在這麽疲倦過,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華子建笑笑說:“在同齡人裏麵看,樂書記還是很精神的。”
“這到是真話,中組部蕭副部長昨天晚上都撐不下來了,開會的時候腦袋像雞爪米一樣,哈哈哈。”爽朗的笑聲又迴到了樂世祥的嘴裏。
江處長和江可蕊都會過頭來看了一眼樂世祥,她們娘母兩人正在看電視,突然讓樂世祥這一陣的大笑驚擾了,江可蕊就說“老爹,你又遇到什麽高興事了。”
樂世祥還沒有迴答,江處長卻說話了:“他能有什麽高興的事情啊,估計又是在吹他想當年的事情了。”
樂世祥哈哈的大笑,說:“你這個老婆子,怎麽就這麽理解我。”
“唉,我不理解你不行啊,那樣你會很沒麵子的。”
幾個人都笑了起來。
笑過之後,樂世祥就端起了茶盅,喝了一口,說:“子建,你這茶道現在是更加精湛了,不過啊,我在想,這茶道和官道也是有很多相識之處的,都需要掌握好溫度和技巧。”
華子建見樂世祥突然的從茶道轉向了政治,就收斂起了剛才的隨意坐姿,說:“是的,樂書記說的一點不錯,但怎麽掌握,如何掌握,卻並不是那麽簡單容易的事情。”
樂世祥點點頭:“當然不是那麽簡單了,幾千年了,人們大多都在尋求一種權謀的最高境界,但實際上真正得道的又能有幾個人呢?”
華子建很讚同的連連點頭說:“確實是這樣,大部分人隻能學到一點皮毛而已,就像我一樣。”
樂世祥對華子建如此自謙的話並沒有迴應,她還是按著自己的思維說:“從理論上說,權謀有兩種,上等的權謀可以預知天命,其次的可以測知人事。知天命的人,可以預見存亡禍福的根源,早知盛衰廢興的發端,預防禍事於未發生之前,避免災難於未形成之先。像這種人生在亂世,不會危害到自己的生命,生在太平盛世,就一定能得到國家的權位。”
華子建慢慢的咀嚼著樂世祥的話,問:“那麽還有一種呢?”
在大門的旁邊,臥著一隻慵懶的狗狗,可能習慣了身邊安寧祥和的環境,狗狗頂多警覺性的聳起耳朵聽聽身邊絡繹不絕的腳步聲,不會帶有攻擊性地站起身來朝行人汪汪,退休的婦女穿著寬鬆休閑的衣服,拎著菜籃子穿過迷宮般的胡同買菜去,胡同裏的菜市不大,就是一家小小的攤鋪,類似於一家小小的超市,小商販們不需要吆喝叫賣,隻需要等顧客選好了要買的菜,拿到門口稱重收錢即可。
華子建感到這裏一切都是新奇的,好方便啊,不用出胡同,日常生活也可以打理得有滋有味。
幾百米的胡同裏幾乎包括了老百姓生活所必須的各類服務機構,儼然一個小社會,而胡同深處是無數溫暖的家,一路走去,華子建都聽到了四合院裏歡聲笑語,這裏的百姓一起做飯、吃飯、洗衣、打掃、聊天,婦女們的家常不外乎就是兒女的工作,學習,生活中的瑣事,街坊在胡同裏走著,也會熱情的打招唿,問好,嘮兩句家常。
華子建就發現了一個問題,他和江可蕊一路走來,時常碰到跟自己一樣瞎串胡同的外地人迷路了,跟他們問路,華子建是無法迴答人家的問題的,倒是胡同裏的大叔,阿姨們,必定用地道純正的京片子為外地人指引方向,大氣又友好。
華子建和江可蕊後來就到了天安門廣場,到了這裏,華子建才知道,其實這裏是沒什麽可看的,過去在電影,電視上很向往的地方,實際上也就這樣。
但,華子建還是想去轉轉,走在大街上,左邊的人讓過,右邊的人再讓過,後麵的人踩了自己的鞋跟,“對不起。”華子建迴頭一笑,徑直往前走去,還有的人踩了人的腳並不道歉,被踩的人也就不說話,踩過就踩了,繼續各走各的路。
人,擠來擠去,這是節日裏,平時就可以休閑地慢慢走,就是筆直的大街,綠色的樹木,街邊林立的各種商店和小吃店,流動的巡警,看崗亭的男人,小區空地上下棋的,補胎的。。。。。。北京人紮堆,圖的就是個熱鬧勁,兩個人下棋,一堆人圍觀,叫好。
北京越到節日裏越麻煩,滿大街趴滿了車,跟蟲子是的,主路上,人行道上,商店門前,胡同裏,紮成堆堆的蟲子。華子建也是有體會的,這逛街是個體力活,天安門廣場上全是人,華子建過去是一直想盤腿坐在天安門廣場上照張相,想了好多年了,今天是下了決心,在人民紀念碑前的花壇前找了個自認不礙事也幹淨的地方,告訴江可蕊說:“給我照張坐姿!”
江可蕊看看華子建,說:“你坐哪啊?不好照啊!”
得,一句話讓華子建又猶豫了,放眼望去,廣場中央好幾處有人圍坐在地上休息,聊天,吃東西,喝水或發呆,很自然很正常的,怎麽到自己這兒就費勁?
華子建就二話不說了,直接坐在了地上,對江可蕊說:“來,就這樣照一張。”
江可蕊一見華子建還有這樣的動作,就嘻嘻的笑著,掏出了手機,一麵調侃著華子建,說他沒有一個市長的形象,一麵給他照了一張。
華子建才不管什麽市長不市長的,在北京,一個市長算什麽啊,說不上在哪遇見一個買菜的老頭,人家就是個將軍什麽的。
照完了像,華子建帶著江可蕊繼續逛,前門步行街不是很長,兩邊的店鋪也不是很高檔,二十元至一百元左右的服裝有的是,人們拿這個,試那個,有時覺得不是為了買衣服,就是為了享受那份沒有壓力,隨意的心情。
還有許多店麵賣各種糖果,華子建不認為那是北京的特產,步行街不走到頭,中途拐彎就是小吃街,這條街裏麵曲裏拐彎的,以兩邊店鋪為主在門前設賣點--羊肉串,糖油巴巴,炸灌腸,炒肝,麻辣燙,老北京奶酪。。。。。。說是北京小吃,其實口味很雜。
街不長,華子建就和江可蕊每樣吃點,一路慢慢的逛著,等走到頭的時候,也就有了飽的感覺,身上有勁,就歡喜的在街頂頭拐彎,從小吃街的另一側往迴轉。
對華子建來說,北京人是驕傲的,按古理講是天子腳下,那份優越的生活心態不是做作,而是自出生祖祖輩輩遺傳下來的。同時北京人是平易的,他們可以接納各地的人和物,慢慢融合,他們很少欺生,對人有著善良的熱情,但如果看不上你,他們也是嬉笑怒罵,一點不遮掩的。
這就是華子建在大年三十轉了一天所總結出來的一點體會。
晚上少不得要做上滿桌子的菜了,華子建曾記得小時候,自己是非常喜歡過年的,過年就意味著有平時吃不到的美食,有新衣服穿,還有鞭炮可以放,可以無憂無慮的玩耍,不知何時開始,卻越來越對過年充滿恐懼,害怕那種熱情和張燈結彩的熱鬧,那是一種眼睜睜看著時間流走卻抓不住任何東西的無奈,記得上高中的時候寫作文,華子建寫過一句經典的話:孤獨就像一隻逆流而上的魚,看著別人順勢而走,你卻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今天樂世祥沒有迴來,隻是在開飯的時候打迴來了一個電話,給大家都祝福了幾句,聽說他在中南海裏參加宴會,這倒是讓華子建有點神往的,他問江處長:“樂書記經常都是這麽忙嗎?”
江處長說:“可不是嗎?我們來北京一年了,但很少能在一起吃晚飯,算了不管他了,我們動手。”
房間裏空調開的很足,暖氣讓每一個人的臉都紅紅的,除了自己一家人外,還有一個叫梅子的小保姆因為家在四川,太遠了,所以也沒迴去,華子建就成了這個家裏現在唯一的男性了,他就代表了江可蕊,端起了紅酒,講了幾句話。
雖然這裏人不多,但一種喜慶的氛圍還是洋溢在了這個房間裏!大家吃著菜、聊著家常,好不熱鬧,三十晚上,天一黑,華子建和江可蕊兩人就跑到院落裏放煙花,江可蕊舉著兩個刺花棒,孩子一樣地蹦跳著,煙花映著她的笑容和充滿期待的雙眼。
淩晨12點整,市中心的廣場上又開始了宏大的煙花表演,前後放了大約有半個小時,各式各樣的彩花,一個接著一個,遊龍驚鳳,倦鳥歸巢,繁星拱月,天女散花,觀音坐蓮,並蒂爭豔……一場光與影的奢華盛宴,璀璨奪目的煙花照紅了遠近樓宇,照亮了茫茫星空。煙花燃盡之後,江可蕊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摟著華子建的脖子,斷斷續續的大喊,“華子建。。。。。你愛我嗎。。。。。。”
雖然華子建聽不清,但華子建知道江可蕊想說什麽,他也擁著江可蕊,在這個美麗的夜晚給予了她極大的溫暖。
樂世祥是在第二天下午才迴到了小院,看起來整個人也很疲倦的,他說這兩天他們太忙了,除了部裏的事情,還到中南海參加了好幾個招待宴會,所以華子建就趕忙給樂世祥好好的泡了一壺大紅袍,大家就在正屋裏看著電視,喝著茶。
過了一個來小時的樣子,樂世祥才慢慢的恢複了精神頭,他說:“唉,現在真是老了啊,想當年我在下麵的時候,經常熬夜寫材料,也沒有像現在這麽疲倦過,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華子建笑笑說:“在同齡人裏麵看,樂書記還是很精神的。”
“這到是真話,中組部蕭副部長昨天晚上都撐不下來了,開會的時候腦袋像雞爪米一樣,哈哈哈。”爽朗的笑聲又迴到了樂世祥的嘴裏。
江處長和江可蕊都會過頭來看了一眼樂世祥,她們娘母兩人正在看電視,突然讓樂世祥這一陣的大笑驚擾了,江可蕊就說“老爹,你又遇到什麽高興事了。”
樂世祥還沒有迴答,江處長卻說話了:“他能有什麽高興的事情啊,估計又是在吹他想當年的事情了。”
樂世祥哈哈的大笑,說:“你這個老婆子,怎麽就這麽理解我。”
“唉,我不理解你不行啊,那樣你會很沒麵子的。”
幾個人都笑了起來。
笑過之後,樂世祥就端起了茶盅,喝了一口,說:“子建,你這茶道現在是更加精湛了,不過啊,我在想,這茶道和官道也是有很多相識之處的,都需要掌握好溫度和技巧。”
華子建見樂世祥突然的從茶道轉向了政治,就收斂起了剛才的隨意坐姿,說:“是的,樂書記說的一點不錯,但怎麽掌握,如何掌握,卻並不是那麽簡單容易的事情。”
樂世祥點點頭:“當然不是那麽簡單了,幾千年了,人們大多都在尋求一種權謀的最高境界,但實際上真正得道的又能有幾個人呢?”
華子建很讚同的連連點頭說:“確實是這樣,大部分人隻能學到一點皮毛而已,就像我一樣。”
樂世祥對華子建如此自謙的話並沒有迴應,她還是按著自己的思維說:“從理論上說,權謀有兩種,上等的權謀可以預知天命,其次的可以測知人事。知天命的人,可以預見存亡禍福的根源,早知盛衰廢興的發端,預防禍事於未發生之前,避免災難於未形成之先。像這種人生在亂世,不會危害到自己的生命,生在太平盛世,就一定能得到國家的權位。”
華子建慢慢的咀嚼著樂世祥的話,問:“那麽還有一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