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拉鋸式橫移長鏡頭並不是多稀奇的鏡頭,比如李康生的電影《不見》中,奶奶丟失了孫子在天橋上逢人就問,鏡頭從左到右跟著行人,然後行人搖頭不知,鏡頭又從右到左跟著另一個行人迴來,跟拉鋸似的來迴好幾次,就是拉鋸式橫移長鏡頭。


    張一謀之所以覺得震驚,因為這是大場麵戰爭戲,用拉鋸式橫移長鏡頭就比較罕見了。


    其實史詩電影特別喜歡用大遠景的橫搖或者橫移鏡頭,這樣能夠體現出場景的廣袤無垠,能夠最大限度表現場景的壯觀。其中橫搖用得多一些,橫搖鏡頭比較簡單,隻需要搖動鏡頭就可以了,而橫移必須鋪導軌,比較麻煩。比如標誌著第五代導演真正崛起的作品《黃土地》就是以橫搖鏡頭為開場,通過橫搖呈現了一片溝壑與土塬連綿不絕,經歲月銷蝕而大起大落的黃土高原,傳達出一種沉重和壓抑的感覺。


    戰爭戲采用拉鋸式橫移長鏡頭好處是隨著鏡頭來迴移動,能夠讓觀眾看到更多的內容,能夠最大限度的表現戰爭場麵的波瀾壯闊,使電影使電影具有史詩氣質。不過這種鏡頭演員特別多,涉及到上千人的調度,還有無數的炸點,每一個環節都要配合好。對導演、對演員、對整個劇組都是巨大的考驗。比如電影《大決戰》凡是在表現戰爭的宏觀場麵,大多用了橫移鏡頭,但並沒有使用采用拉鋸式橫移長鏡頭。在電影史上敢這麽玩的隻有蘇聯導演邦達爾丘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戰爭與和平》。


    說到拉鋸式橫移長鏡頭,張然也是直搖頭:“這個鏡頭我們光是排練就排練了半個多月,但實拍的時候還是出了問題,足足拍了三遍才通過,光是拍這一個鏡頭我們就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我本來準備拍五個拉鋸式橫移長鏡頭,但最終隻拍了兩個,剩下的全部換成了普通的橫移鏡頭。沒辦法,真的太複雜了。我真的特別羨慕邦達爾丘克,要是能夠給我五年時間,再給我幾萬人的部隊,我一定能夠拍出比《戰爭與和平》更牛逼的戰爭片來。但現在是不可能了,那樣的電影永遠不會再有,它隻屬於那個時代,要想重現《戰爭與和平》那樣的電影,除非再造一個蘇聯!”


    張一謀點了點頭,拍《黃金甲》的時候,菊花台大戰一場戲他本來準備嚐試一把拉鋸式平移長鏡頭,但他算了下時間,又算了下費用,最後放棄了。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樣的片子是可以學的,而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是想學都沒法學的,隻能讓人仰望。


    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是一部耗時五年完成的鴻篇巨製,影片拍攝得到了蘇聯軍方的大力協助,動用了5萬名演員和35000匹戰馬,並且每位士兵都有自己的武器和軍裝,這一數字等於當年拿破侖戰役的前線人數,等於重新打了一遍這場戰爭,成為動用臨時演員最多的影片之一。其中《戰爭與和平》第三部《1812》的戰爭戲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經典,導演邦達爾丘克對鏡頭的運用和場麵調度真的是出神入化。


    張一謀是黑澤明的粉絲,黑澤明最出名導演手段就是場麵調度,但在張一謀看來,邦達爾丘克在《戰爭與和平》中所展現的調度能力,比黑澤明還要強三分。


    不誇張的說,在大場麵調度上《戰爭與和平》就是世界第一。用陸釧的話來說,好萊塢導演在邦達爾丘克的《戰爭與和平》麵前隻有下跪的份。


    張一謀歎了口氣,道:“是啊,《戰爭與和平》那樣的電影確實很難重現了,就像你說的,那種電影隻能屬於那個時代。”


    電影在繼續播放,隨著劇情展開,張一謀也完全進入了故事中,不再是以導演的眼光審視這部電影,宛如一個影迷,用欣賞的眼光進行觀影。


    不過當那個超低空巡航長鏡頭出現的時候,張一謀震驚了,整個人目瞪口呆。張一謀知道張然是個喜歡創新的導演,張然的電影總是會有很多新東西出現,果然這次也不例外,但這個鏡頭實在太驚人了!


    等超低空巡航長鏡頭結束,張一謀忍不住問道:“這個鏡頭是怎麽拍的?肯定不是大炮,大炮不可能搖幾公裏遠,也不是直升機拍的,這到底是怎麽拍的?”


    張然笑著解釋道:“是無人機拍的,為了這部戲我們專門買了十架無人機,但在拍攝的過程中被炸爛了六架。好在戰爭戲已經拍得差不多了,不然還要去訂無人機。”


    張一謀聽到是無人機拍出來的,不由問道:“無人機不是打仗用的嘛,竟然能夠用來拍電影?”


    “用來拍攝的是無人機準確的叫法是多軸航拍飛行器,和打仗的無人機是兩迴事。”張然簡單解釋了一下,然後結合自己使用無人機的體會,向張一謀介紹了無人機拍攝的優勢以及特點。


    聽完張然的介紹,張一謀感慨地道:“這個超低空巡航長鏡頭太厲害了,視覺衝擊力,還有臨場感都是最頂尖的。我相信邦達爾丘克看到了也一定會驚為天人。等到《未來啟示錄》上映之後,不知道有多少導演會跟風學你!”說到這裏張一謀大笑起來:“反正我是準備跟你學了,《金陵十三釵》開篇的戰爭戲我也準備嚐試用無人機拍攝!”


    張然也笑了起來:“好萊塢是非常重視性技術的,我也希望咱們國內的導演能夠多用新技術,這樣咱們才有追趕好萊塢的可能。”


    簡單交流了兩句,張一謀又繼續看片,他看得非常專心,時而微微皺眉,時而眼前一亮,時而搖頭輕歎。


    五十多分鍾的電影片段很快看完,燈光亮了起來。


    張一謀坐在椅子前有些恍惚,他記得有人說過,電影大師分為兩種,一種開拓了電影語匯、延展了電影表現力,他們是技術性的大師,比如愛森斯坦之於蒙太奇、格裏菲斯之於剪輯;另一種大師用電影表達出了深刻的哲思和深邃的思想,他們是思想性的大師,比如伯格曼之於懷疑、安東尼奧尼之於疏離。


    張一謀不知道張然會成為哪種電影大師,張然似乎兩種特性都有,但張一謀知道張然一定會成為和這麽偉大的名字齊肩的大師。


    張然看著張一謀,問道:“老謀,電影片段看完了,對電影的整體風格你應該也比較了解了,給我點意見吧!”


    對於《未來啟示錄》張一謀不知道該怎麽評價,盡管他沒有看完全片,電影的特效也沒有完成,還有大量的綠幕,但電影最終會是什麽樣,他已經了然於心。他真的挺嫉妒張然的,希望自己也能夠拍出這樣的作品來,但他知道自己永遠拍不出來。麵對張然這部電影,他感到的隻有無奈、無力,還有深深的挫敗。


    張一謀站起身,感慨地道:“我真沒什麽意見,我不知道該怎麽形容,我隻能說如果我這輩能夠拍出這樣一部電影來,那作為導演那我就沒有白活。這片子調度太厲害了,尤其是那些平移鏡頭,鏡頭是橫向移動的,而鏡頭中的人物是縱向運動,整個畫麵的空間感特別強,再加上爆炸引發的塵土和煙柱,以及空中的無人機,讓畫麵空間特別立體。好久沒看到這麽複雜的電影調度了,上次看到這麽複雜的調度應該還是《大決戰》吧!”


    提到調度,張然卻有些意興闌珊:“我這個調度大部分都是通過特效做出來的,跟《大決戰》這種完全真人實拍的調度還是沒法相比的!”


    張一謀又道:“這部電影最厲害的是風格,給人的感覺特別古典,用了很多大遠景的橫移鏡頭,就像古典油畫,特別厚重,史詩氣質特別強;但又特別現代,有超低空巡航,各種近距離的爆炸和跟拍,通過人物的血肉橫飛、撕心裂肺慘叫讓人感受到戰爭對生命的摧殘。這部電影好像把蘇聯戰爭片和好萊塢戰爭片揉在了一塊,但又沒有絲毫不協調的感覺,融合得特別完美。我不知道該怎麽評價,隻能說太厲害了,這樣的片子打死我都拍不出來!”


    聽到這話張然笑了起來,既古典又現代這就是他想到的效果:“這下我就放心了,看來這幾個月的辛苦沒有白費。時間不早了,該吃晚飯了,我們去吃飯!”


    張一謀笑道:“你還別說,我真的有點餓了。你是地頭蛇,吃什麽怎麽吃我聽你的安排。”


    張然沉吟道:“既然到愛爾蘭來了,就帶你嚐嚐愛爾蘭菜吧!”


    從賓館出來,張然帶著張一謀來到了一家名叫第一章的的餐廳,這是一家在當地相當有名的米其林星級餐廳,食物和服務都贏得過許多獎項。食物延續了傳統的愛爾蘭風格,但是又做了足夠的創新。


    兩人在餐廳找了個位置,點好菜後,邊吃邊聊。張一謀告訴張然,經過四個多月的緊張施工,位於金陵石湫影視基地的《金陵十三釵》拍攝景區的各項建設已進入尾聲,教堂等主要建築物業已建成。不過戰爭廢墟景還在搭建中,這個比修教堂還費力,一磚一瓦都要按照圖紙來,連地上擺的碎石斷磚都要按計劃來做,整個廢墟景大約在12月中旬搭建完成。


    另外一部分內景將前往臨安的世紀影都的攝影棚進行拍攝。世紀影都從年初開始施工,現在綜合樓、大門廣場區域以及第一攝影棚區第一組團主體建設也進差不多了,到十月初能夠徹底完工。到時候《金陵十三釵》的特效團隊就會去攝影棚裏搭景,這些內景倒是比較簡單,不會花太多時間,在電影拍攝之前肯定能夠完成。


    此外,《金陵十三釵》的女演員們從七月份開始進行訓練了,而訓練他們的正是張然的學生郭珍。要把一群校園女生打造成70年前的風塵女子,對郭珍來說也算是一個小小的挑戰。不過張一謀對郭珍相當有信心,畢竟她是張然的學生,在能力上絕對沒有問題。


    介紹完《金陵十三釵》的籌備情況,張一謀看著張然,緩緩地道:“張然,其實我這次過來是有事想跟你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電影教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城無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城無忌並收藏電影教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