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胡近臣走上台去時,遼國使臣突然抗議起來,因胡近臣之前並沒有入場,隻是中途才出現。劉文淵笑著迴敬道:“貴使可以放心,這位胡大俠乃是千真萬確的大宋人。”
場下之人好奇地看著胡近臣,雖然他身材也十分高大強壯,但和耶律打石相比,仍然小了一圈。可見耶律打石是如何魁梧嚇人。
“鄙人知道你的名字。你便是上次武林大會盟主的胡不平。”耶律打石的漢語居然十分流暢,倒是讓場內所有人都聽到了。
皇帝在台上對著內侍官道:“哦?武林大會盟主便是他……便是上次的那大會?”老內侍輕聲道:“啟稟官家,正是周將軍被刺之後那次。”皇帝眼中精芒一閃而過,差點將內侍嚇了一跳,連忙住口不語。
劉文淵雖然將胡近臣派上了場,心中卻十分忐忑。雖然胡近臣是武林新貴,和丐幫副幫主相鬥也不落下風,但這耶律打石畢竟是北地第一,一手震山掌,死在其名下的好手不計其數。其中也包括六扇門安插在遼國的內應,因此他對這耶律打石反而比較了解,知道是個不好惹的角色。
“我要與你比兵刃。”耶律打石突然說道。
這令場下一陣騷動,劉文淵更是被嚇了一跳,站了起來。遊返沉吟道:“之前胡大俠出手,都是沒帶兵刃的。莫非耶律打石是覺得他空手沒有優勝,便要以及之長攻敵之短?”
劉文淵冷哼道:“若是傳言非虛,在此之前,耶律打石便從未有過趁手的兵器,也無用刀槍傷人的記錄。這兵器也非其所長。他主動棄震山掌不用,這實在耐人尋味啊。”
這一場是遼人叫陣,因此可以決定使用什麽比鬥方式,可以說占了一定主動權。
東方笑此前一直觀而不語,此時隻是淡淡道:“武道到了極致,有無兵器在手,分別並不是太大。”
可惜,這種境界並非所有人都能領會,因而無論是劉文淵,還是遊返,都開始擔憂起來。不過那些外行人卻高興起來,用兵器決鬥顯然比用拳腳更為精彩。不過,這也會使在場兩人更為危險,隻是場外人是不去理會的。
於是耶律打石取來了一把開山大砍刀,刃身開闊,長約七尺,要使得動如此笨重的兵器,本身足以令人咋舌。另外一邊,胡近臣卻是未隨身攜帶兵器。遊返本想將自己的殘月刀給他使用,但卻不知他是否擅長用刀。兵器一事,若是不趁手,反而成了累贅。幸而,胡近臣還是做出了選擇,從場邊的兵器架前,選了一根行軍棍。
那行軍棍用的是熟銅製成,和普通的木頭棍子還有所不同。當年太祖趙匡胤征戰天下,擅長的兵器便是棍子,於是大宋開國以後,行軍棍便成了軍中流行的配備。而早於唐朝時,少林僧兵便使用棍陣隨軍征戰,揚名天下。而個人比試決鬥,使用棍子的卻是不多,因其較長,難以操控,且容易運力過猛,是以除了少林以外,武林中便沒有多少門派擅長。遊返猜想他是由於在少林方鴻大師之下呆過一段時間,因而選擇了棍子。而這熟銅棍,卻比木棍更難使用。
胡近臣執著銅棍,作了一禮,道:“請。”
耶律打石卻沒有如雷霆一般猛攻,而是將大砍刀垂下,笑道:“忘了告訴胡胡大俠,有人傳鄙人擅長掌法,確實令我受寵若驚。其實我學震山掌,隻有一年。我深山苦修了五年,其餘四年學的便是這開山刀法。請要小心了。”他眉毛一舒展,露出一個不合時宜的笑容,似乎對打贏這場胸有成竹。
劉文淵心中一震,對方最擅長刀法,自己這邊居然分毫不知。若不是故意唬人擾人心智,便是處心積慮隱藏實力,以待重要時候作為後手。現在當著宋遼官員,也許他認為便是這重要時刻了。而他既然知道胡近臣在武林大會上的事情,便肯定研究過一番胡近臣的特點。這時成了敵暗我明,其實是很不利的局勢。劉文淵擅長謀而後動,這時的情形已超出掌握了,心中不由後悔貿然答應了胡近臣出場的請求。這種事情,什麽狹路相逢勇者勝,最後勝利才是頂頂要緊的。
劉文淵尚在一旁嘀咕,這邊開山刀已經展開,先是慢慢起勢,然後唿地運轉起來,朝著胡近臣砸去。那大砍刀居然被他耍在手裏團團轉,指東往東,要轉彎時,便用手在上麵一撥,便能調個方向。刀法絲毫沒有滯礙,滴溜溜地使了開來。
胡近臣神情嚴肅,遠無與解軍李莫非對敵之時的從容,這時便大喝一聲,棍子重重砸向大砍刀。當的一聲巨響,尖銳刺耳,場內眾位文官一大半紛紛用手掩上耳朵,眉頭緊皺。兩人身體各自一晃,向後退去一步。
但刀勢便緩了一緩,再也沒有圓轉如意,遊返看出來,這是以拙破巧的招式了。
耶律打石攻勢受阻,卻絲毫沒有懈怠,又將大砍刀慢慢運轉起來,唿唿地挾著破風之聲,又向胡近臣飛去。旁人練劍練刀都要畢生之力,可他誇耀自己四年心無旁騖,隻修習了一門刀法。這其中自然是有原因的,隻因他天賦異稟而又刻苦勤奮,他自己修習一年,抵得過他人數年之功,是以自誇。但眼下這大砍刀卻真的虎虎生風,擋者披靡,而且越使越快,若是這樣讓他順暢運轉起來,防禦這刀便是一件難事,而這刀法之外,還有一處威脅,便是震山掌。這時大砍刀在耶律打石全力撥轉下,已能自如來去,而其中間隙之間,耶律打石便使出了同樣生風的震山掌。這時遊返才發現,原來所謂的耶律打石擅長震山掌的說法,並非全無根據,隻是其震山掌是配合大砍刀的功力才能發揮全部功力,單純的震山掌與摔碑手劈空掌等武學並無二致。
這一刀一掌極為巧妙,刀消掌生,掌收刀出,絲毫沒有給對手留一絲空檔,攻勢猶如一波波洪水,前赴後繼,撲向岸堤。這在旁人來看,委實覺得難以計算其刀與掌的交替間隔,但在耶律打石來說,這是他練了上萬遍的結果,即使在夢中,他也能使得如臂使指一般如意。
可是無論攻勢如何巧妙,卻始終未能蹭到胡近臣一根手指。遊返隻覺眼前一花,胡近臣的身影頓時成了兩個,接著三個,便如戲法一般,在掌影刀光中連連閃避。遊返隻知道胡不平天生神力,內功深厚,卻未想到他的輕功身法也如此高明。又看看身旁的東方笑,有時候,他始終覺得,練武一事靠的便是天分,自己再怎麽勤奮,在這些天生天才背後,都始終是望塵莫及的。
胡近臣一味閃避,那刀便一路如影隨形,耶律打石並沒有被他晃花眼,反而心中一喜,心道,若是你跟我硬拚力氣,或者我還不如你,現在你讓我將這套刀法掌法使開了,那便不容易招架了。但無論他如何將對方擠壓割裂,卻總是差之毫厘,最驚險的一次,便是斬在他衣角上,碎下一片破布。
突然胡近臣哈哈大笑,道:“技止於此耳!”突然返身一棍掃出,唿唿聲響,如雷霆大作。抓的正是其掌力未收而刀光未展之時,這一瞬間,一棍子掃過去,逼得耶律打石必須迴救相擋,這樣便破壞了其刀掌合擊的節奏,弄得耶律打石一陣氣悶,但無論如何,這一棍勢如千鈞,不得不擋,隻得按捺住,撥劍迴擋。
原來這刀掌之法,並非他獨創,江湖中奇人異士極多,也有人曾這麽耍過,但能耍得向耶律打石這般威力的,他尚且是第一個。但這套武功,再怎麽熟練,掌法便是掌法,刀法便是刀法,總有其分界之處。胡近臣剛剛故意避而不擊,便是在計算這其中的間隙,也不知他如何計算的,最後這一棍,確實是正好插入那短短的一刹那,破了耶律打石的合擊之法。另一麵,也是耶律打石久攻不下,心生煩躁,難免露出了一絲破綻。
耶律打石雖然鬱悶,但他也是久經戰陣,經驗豐富,早已擬好了後續的招數,隻要這一招挨過去,也是能夠繼續施展刀掌交擊之法的。
但胡近臣沒有給他這個機會,隻見剛剛一棍還沒掃過,便硬生生地迴拉,又以另一端向他打下,卻比剛剛更快。場下眾人皆不知道這違反常理的迴抽一擊是需要怎麽樣的力道,總之目睹這一幕時,無不被驚地張開了口。
東方笑微微歎了一口氣:“還真是亂來。”他知道使出如此硬力,五髒六腑恐怕也要受了內傷,眼前這個男人還真是敢豁出去。既然如此,勝敗便在這幾招之內了。
“嘿!”耶律打石也沒想到他能做到這一步,但此刻已來不及變招,便使出近乎無賴的招式,也是一刀砍去,力求兩敗俱傷。
像他這般的武學宗師,使出這等招式,其實是有些丟失顏麵的。但一來場下都是外行,未必能看懂。二來到了他這個程度,實際上無所不用其極,已經不在乎使用什麽招數,隻在乎是否能達到目的。招式本身是沒有什麽好壞之分的。
胡近臣一棍打在他身上,噗,耶律打石肩膀被擊中,口鼻中頓時鮮血溢出,整個人向旁歪去。而砍出的一刀,卻被胡近臣一根手指點了一點,偏移了少許,嗤一聲,雖然劃開了他大腿上的一道傷口,但終究是因少許的偏移,躲開了這致命的一刀。遊返頓時兩個眼珠子差點掉出來,他怎麽也未想到,居然會有人在使出全力一棍的情況下,還能餘力彈開對方的一刀。他一度以為胡近臣會安全為上,取守勢,但這麽一來,剛剛取得的優勢便會被耶律打石拉迴來,因而胡近臣還是如他所說一般,狹路相逢勇者勝,使出了這豁出去的絢爛一擊。
胡近臣大腿受傷,立刻用棍子撐在地上。他這時也已是舊力散盡,新力未生,需要調息養氣,便是一個嬌弱女子,在這當口於他身上輕輕一推,恐怕他也抵擋不住。可惜,那邊的耶律打石也沒好到哪裏,被打倒在地以後,刀已離手,一隻肩膀已經全部麻木,內勁深入腑髒,將整個經脈翻江倒海了一遍,此時雙手雙腳劇烈顫抖,說什麽也站不起來了。
胡近臣轉瞬之間便調息完畢,指著躺在地上的耶律打石,說道:“耶律打石輸了。”
場下一度寂靜的人群突然鼓噪起來,紛紛大唿:“大宋威武。大宋威武。”連皇帝本人也將陰沉著的臉龐舒展開來,露出欣慰的神色。他若是知道遼人中也有如此強悍的對手,便不會輕易地轉讓第一場的勝局。
劉文淵暗自捏了一把汗,連忙遣人扶著胡近臣下場。但胡近臣一擺手,自己走了下來,步伐穩健,便似完全沒有受過傷一樣。六扇門請來的大夫連忙替他包紮傷口。
遊返東方笑李可飛三人知道胡近臣的實力,此刻也是心有餘悸,而楊元典雲蟬子等人對胡近臣就更加敬若天神了。此戰傳出,恐怕會坐實了胡近臣中原第一人的名頭。而胡近臣令人印象深刻的棍法,輕功,就連熟悉他的人也不免大出意料之外。
接下來,便是現場宣布比分。大宋三場已經取得兩勝,隻要再贏下一場,便贏了整個比試。而遼國則再也輸不起。遼國使團內部似乎已經焦頭爛額,不知道在商議什麽,雖然聲音很低,但其中語氣急促之意還是聽得出的。對方連第一高手都敗了,這不禁是一場失利,更是對整個士氣的打擊。若是下一場不能挽迴頹勢,恐怕這餘下的兩場,就不用再比了,契丹武士的勇名也要掃地了。
盡管如此,那邊一個相貌平平的中年漢子還是站了起身。
劉文淵喃喃道:“那是誰?我記得接下來這場是我們先出人。”(未完待續。)
場下之人好奇地看著胡近臣,雖然他身材也十分高大強壯,但和耶律打石相比,仍然小了一圈。可見耶律打石是如何魁梧嚇人。
“鄙人知道你的名字。你便是上次武林大會盟主的胡不平。”耶律打石的漢語居然十分流暢,倒是讓場內所有人都聽到了。
皇帝在台上對著內侍官道:“哦?武林大會盟主便是他……便是上次的那大會?”老內侍輕聲道:“啟稟官家,正是周將軍被刺之後那次。”皇帝眼中精芒一閃而過,差點將內侍嚇了一跳,連忙住口不語。
劉文淵雖然將胡近臣派上了場,心中卻十分忐忑。雖然胡近臣是武林新貴,和丐幫副幫主相鬥也不落下風,但這耶律打石畢竟是北地第一,一手震山掌,死在其名下的好手不計其數。其中也包括六扇門安插在遼國的內應,因此他對這耶律打石反而比較了解,知道是個不好惹的角色。
“我要與你比兵刃。”耶律打石突然說道。
這令場下一陣騷動,劉文淵更是被嚇了一跳,站了起來。遊返沉吟道:“之前胡大俠出手,都是沒帶兵刃的。莫非耶律打石是覺得他空手沒有優勝,便要以及之長攻敵之短?”
劉文淵冷哼道:“若是傳言非虛,在此之前,耶律打石便從未有過趁手的兵器,也無用刀槍傷人的記錄。這兵器也非其所長。他主動棄震山掌不用,這實在耐人尋味啊。”
這一場是遼人叫陣,因此可以決定使用什麽比鬥方式,可以說占了一定主動權。
東方笑此前一直觀而不語,此時隻是淡淡道:“武道到了極致,有無兵器在手,分別並不是太大。”
可惜,這種境界並非所有人都能領會,因而無論是劉文淵,還是遊返,都開始擔憂起來。不過那些外行人卻高興起來,用兵器決鬥顯然比用拳腳更為精彩。不過,這也會使在場兩人更為危險,隻是場外人是不去理會的。
於是耶律打石取來了一把開山大砍刀,刃身開闊,長約七尺,要使得動如此笨重的兵器,本身足以令人咋舌。另外一邊,胡近臣卻是未隨身攜帶兵器。遊返本想將自己的殘月刀給他使用,但卻不知他是否擅長用刀。兵器一事,若是不趁手,反而成了累贅。幸而,胡近臣還是做出了選擇,從場邊的兵器架前,選了一根行軍棍。
那行軍棍用的是熟銅製成,和普通的木頭棍子還有所不同。當年太祖趙匡胤征戰天下,擅長的兵器便是棍子,於是大宋開國以後,行軍棍便成了軍中流行的配備。而早於唐朝時,少林僧兵便使用棍陣隨軍征戰,揚名天下。而個人比試決鬥,使用棍子的卻是不多,因其較長,難以操控,且容易運力過猛,是以除了少林以外,武林中便沒有多少門派擅長。遊返猜想他是由於在少林方鴻大師之下呆過一段時間,因而選擇了棍子。而這熟銅棍,卻比木棍更難使用。
胡近臣執著銅棍,作了一禮,道:“請。”
耶律打石卻沒有如雷霆一般猛攻,而是將大砍刀垂下,笑道:“忘了告訴胡胡大俠,有人傳鄙人擅長掌法,確實令我受寵若驚。其實我學震山掌,隻有一年。我深山苦修了五年,其餘四年學的便是這開山刀法。請要小心了。”他眉毛一舒展,露出一個不合時宜的笑容,似乎對打贏這場胸有成竹。
劉文淵心中一震,對方最擅長刀法,自己這邊居然分毫不知。若不是故意唬人擾人心智,便是處心積慮隱藏實力,以待重要時候作為後手。現在當著宋遼官員,也許他認為便是這重要時刻了。而他既然知道胡近臣在武林大會上的事情,便肯定研究過一番胡近臣的特點。這時成了敵暗我明,其實是很不利的局勢。劉文淵擅長謀而後動,這時的情形已超出掌握了,心中不由後悔貿然答應了胡近臣出場的請求。這種事情,什麽狹路相逢勇者勝,最後勝利才是頂頂要緊的。
劉文淵尚在一旁嘀咕,這邊開山刀已經展開,先是慢慢起勢,然後唿地運轉起來,朝著胡近臣砸去。那大砍刀居然被他耍在手裏團團轉,指東往東,要轉彎時,便用手在上麵一撥,便能調個方向。刀法絲毫沒有滯礙,滴溜溜地使了開來。
胡近臣神情嚴肅,遠無與解軍李莫非對敵之時的從容,這時便大喝一聲,棍子重重砸向大砍刀。當的一聲巨響,尖銳刺耳,場內眾位文官一大半紛紛用手掩上耳朵,眉頭緊皺。兩人身體各自一晃,向後退去一步。
但刀勢便緩了一緩,再也沒有圓轉如意,遊返看出來,這是以拙破巧的招式了。
耶律打石攻勢受阻,卻絲毫沒有懈怠,又將大砍刀慢慢運轉起來,唿唿地挾著破風之聲,又向胡近臣飛去。旁人練劍練刀都要畢生之力,可他誇耀自己四年心無旁騖,隻修習了一門刀法。這其中自然是有原因的,隻因他天賦異稟而又刻苦勤奮,他自己修習一年,抵得過他人數年之功,是以自誇。但眼下這大砍刀卻真的虎虎生風,擋者披靡,而且越使越快,若是這樣讓他順暢運轉起來,防禦這刀便是一件難事,而這刀法之外,還有一處威脅,便是震山掌。這時大砍刀在耶律打石全力撥轉下,已能自如來去,而其中間隙之間,耶律打石便使出了同樣生風的震山掌。這時遊返才發現,原來所謂的耶律打石擅長震山掌的說法,並非全無根據,隻是其震山掌是配合大砍刀的功力才能發揮全部功力,單純的震山掌與摔碑手劈空掌等武學並無二致。
這一刀一掌極為巧妙,刀消掌生,掌收刀出,絲毫沒有給對手留一絲空檔,攻勢猶如一波波洪水,前赴後繼,撲向岸堤。這在旁人來看,委實覺得難以計算其刀與掌的交替間隔,但在耶律打石來說,這是他練了上萬遍的結果,即使在夢中,他也能使得如臂使指一般如意。
可是無論攻勢如何巧妙,卻始終未能蹭到胡近臣一根手指。遊返隻覺眼前一花,胡近臣的身影頓時成了兩個,接著三個,便如戲法一般,在掌影刀光中連連閃避。遊返隻知道胡不平天生神力,內功深厚,卻未想到他的輕功身法也如此高明。又看看身旁的東方笑,有時候,他始終覺得,練武一事靠的便是天分,自己再怎麽勤奮,在這些天生天才背後,都始終是望塵莫及的。
胡近臣一味閃避,那刀便一路如影隨形,耶律打石並沒有被他晃花眼,反而心中一喜,心道,若是你跟我硬拚力氣,或者我還不如你,現在你讓我將這套刀法掌法使開了,那便不容易招架了。但無論他如何將對方擠壓割裂,卻總是差之毫厘,最驚險的一次,便是斬在他衣角上,碎下一片破布。
突然胡近臣哈哈大笑,道:“技止於此耳!”突然返身一棍掃出,唿唿聲響,如雷霆大作。抓的正是其掌力未收而刀光未展之時,這一瞬間,一棍子掃過去,逼得耶律打石必須迴救相擋,這樣便破壞了其刀掌合擊的節奏,弄得耶律打石一陣氣悶,但無論如何,這一棍勢如千鈞,不得不擋,隻得按捺住,撥劍迴擋。
原來這刀掌之法,並非他獨創,江湖中奇人異士極多,也有人曾這麽耍過,但能耍得向耶律打石這般威力的,他尚且是第一個。但這套武功,再怎麽熟練,掌法便是掌法,刀法便是刀法,總有其分界之處。胡近臣剛剛故意避而不擊,便是在計算這其中的間隙,也不知他如何計算的,最後這一棍,確實是正好插入那短短的一刹那,破了耶律打石的合擊之法。另一麵,也是耶律打石久攻不下,心生煩躁,難免露出了一絲破綻。
耶律打石雖然鬱悶,但他也是久經戰陣,經驗豐富,早已擬好了後續的招數,隻要這一招挨過去,也是能夠繼續施展刀掌交擊之法的。
但胡近臣沒有給他這個機會,隻見剛剛一棍還沒掃過,便硬生生地迴拉,又以另一端向他打下,卻比剛剛更快。場下眾人皆不知道這違反常理的迴抽一擊是需要怎麽樣的力道,總之目睹這一幕時,無不被驚地張開了口。
東方笑微微歎了一口氣:“還真是亂來。”他知道使出如此硬力,五髒六腑恐怕也要受了內傷,眼前這個男人還真是敢豁出去。既然如此,勝敗便在這幾招之內了。
“嘿!”耶律打石也沒想到他能做到這一步,但此刻已來不及變招,便使出近乎無賴的招式,也是一刀砍去,力求兩敗俱傷。
像他這般的武學宗師,使出這等招式,其實是有些丟失顏麵的。但一來場下都是外行,未必能看懂。二來到了他這個程度,實際上無所不用其極,已經不在乎使用什麽招數,隻在乎是否能達到目的。招式本身是沒有什麽好壞之分的。
胡近臣一棍打在他身上,噗,耶律打石肩膀被擊中,口鼻中頓時鮮血溢出,整個人向旁歪去。而砍出的一刀,卻被胡近臣一根手指點了一點,偏移了少許,嗤一聲,雖然劃開了他大腿上的一道傷口,但終究是因少許的偏移,躲開了這致命的一刀。遊返頓時兩個眼珠子差點掉出來,他怎麽也未想到,居然會有人在使出全力一棍的情況下,還能餘力彈開對方的一刀。他一度以為胡近臣會安全為上,取守勢,但這麽一來,剛剛取得的優勢便會被耶律打石拉迴來,因而胡近臣還是如他所說一般,狹路相逢勇者勝,使出了這豁出去的絢爛一擊。
胡近臣大腿受傷,立刻用棍子撐在地上。他這時也已是舊力散盡,新力未生,需要調息養氣,便是一個嬌弱女子,在這當口於他身上輕輕一推,恐怕他也抵擋不住。可惜,那邊的耶律打石也沒好到哪裏,被打倒在地以後,刀已離手,一隻肩膀已經全部麻木,內勁深入腑髒,將整個經脈翻江倒海了一遍,此時雙手雙腳劇烈顫抖,說什麽也站不起來了。
胡近臣轉瞬之間便調息完畢,指著躺在地上的耶律打石,說道:“耶律打石輸了。”
場下一度寂靜的人群突然鼓噪起來,紛紛大唿:“大宋威武。大宋威武。”連皇帝本人也將陰沉著的臉龐舒展開來,露出欣慰的神色。他若是知道遼人中也有如此強悍的對手,便不會輕易地轉讓第一場的勝局。
劉文淵暗自捏了一把汗,連忙遣人扶著胡近臣下場。但胡近臣一擺手,自己走了下來,步伐穩健,便似完全沒有受過傷一樣。六扇門請來的大夫連忙替他包紮傷口。
遊返東方笑李可飛三人知道胡近臣的實力,此刻也是心有餘悸,而楊元典雲蟬子等人對胡近臣就更加敬若天神了。此戰傳出,恐怕會坐實了胡近臣中原第一人的名頭。而胡近臣令人印象深刻的棍法,輕功,就連熟悉他的人也不免大出意料之外。
接下來,便是現場宣布比分。大宋三場已經取得兩勝,隻要再贏下一場,便贏了整個比試。而遼國則再也輸不起。遼國使團內部似乎已經焦頭爛額,不知道在商議什麽,雖然聲音很低,但其中語氣急促之意還是聽得出的。對方連第一高手都敗了,這不禁是一場失利,更是對整個士氣的打擊。若是下一場不能挽迴頹勢,恐怕這餘下的兩場,就不用再比了,契丹武士的勇名也要掃地了。
盡管如此,那邊一個相貌平平的中年漢子還是站了起身。
劉文淵喃喃道:“那是誰?我記得接下來這場是我們先出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