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場上旌旗招展,一片雲朵飄來,陽光隱去,透出一股寒意。


    中央四四方方被紅帶子隔開,隻要交手雙方誰出了這圈子,便要認輸,或者再也站不起來,也要被判負。最後,真刀實槍上場比武的各人被交代:點到為止。


    遼國使團內小聲商量了片刻,最終一個手中抱著一柄劍的疤臉青年站了起來。這人年紀隻有二十出頭,臉上的疤從額頭一直到臉頰側麵,顯得尤為可怖。他臉色冰冷,沒有一絲表情。慢慢走到圈內,站定,雙手抱拳:“京西打鼓城周遊劍譚笑同,願領教宋人劍法。”


    遊返鬆了一口氣:不是蕭風。這是之前劉文淵跟他們商定好的,第一場比試,要先聲奪人。最好是由李可飛或是東方笑出場。但若是對方也存有相同的想法,派出了耶律打石或是蕭風,這邊就要避實就虛,第一場也許就得放棄掉。


    台下的宋朝百官則竊竊私語起來,傳出一陣聲音。剛剛負責協商細則的官員脫口道:“這……這是漢人,怎可為遼國出戰?”


    遼國使者主官笑道:“我大遼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有契丹人,也有女真、室韋、奚人等眾多部落,自然也有漢人。這打鼓城在遼國境內,其中的漢人,為何不可為我朝出戰?說句難聽的,以前兩國疆場上,也有漢人軍隊獨立成編,還曾立下軍功。這點貴國兵部的大人應該有印象。”


    一席話說得台下百官啞口無言,有些還怒目相向,顯然是吃過他所說漢人軍隊的虧。實際上,遼國國內漢人地位還是不如契丹人,隻是明麵上,大家都不會說破。因而漢人為遼國出戰,隻能怪那漢人數典忘祖,卻無法駁斥。


    台上的皇帝臉色頓時沉了下來,他大手一揮,示意繼續。


    劉文淵看了一眼東方笑,道:“東方兄,便看你了。”


    東方笑輕輕將麵前長劍拿起,微笑道:“劉大人放心。”於是走上前去,與對麵的譚笑同抱了抱拳,做了個請的姿勢。


    譚笑同見他氣度沉穩,雖然未自報家門,未免有些輕視他,但仍是小心翼翼拔出劍身,眼神緊盯對手,卻見東方笑做出請的姿勢以後,便全然不動了,似乎根本感受不到他的戰意。


    每人眼睛都盯著這兩位年輕劍客,誰也沒注意到台上的九五之尊,此時手虛按腰間雙龍戲珠的劍鞘,胖胖的臉蛋上湧過一絲血色,雙腿興奮地有些顫抖,他指著台下的兩人,對著身旁的內侍道:“你看,這便是江湖決鬥麽?朕總算見識了,比之戰場兩軍對圓,卻別有一番風味。”


    皇帝的聲音還未傳出,已經被一聲大喝聲蓋過。譚笑同長劍飛舞,直取東方笑咽喉。雖然被交代點到為止,但事關個人榮辱,前途命運,他是不會留手的,一出手就是最狠辣的招式。他知道他第一個被派出場,並非有勝算,而是試探的目的居多。但他仍是全力以赴,求個開門紅。若是此戰獲勝,在遼國國內,他的宗門也許便能一躍翻身,他也能在江湖上揚名立萬。


    但是他仍不知道他麵對的是何等的對手。東方笑輕轉劍鞘,當,在他長劍上連敲了三下。隻因連續敲擊太快,發出的聲音太密,竟隻發出一記當的長響。


    譚笑同隻覺握劍之手突然並非自己身上的一部分,已然全部酸痛麻木,他心中一驚,連忙向後躍開。東方笑也不追趕,雙腳在原地一動未動,任憑譚笑同驚異地看著自己。


    遊返對東方笑很有信心,因而氣定神閑地看,而身邊的其餘人則看得目瞪口呆,差點將嘴巴長大而不自知。東方笑的名氣雖然在汴京很響,但真正的出手,在座的眾人還沒見過。


    譚笑同輕輕晃動手臂,酸麻感才漸漸消退,但此時看待東方笑如同看著一個怪物一般。


    東方笑緩緩將劍抽出,整個動作劉昌沒有一絲停頓,也沒見他有何準備,突然向譚笑同衝去。


    當劍在手,東方笑便如同換了一個人,不再是謙謙君子,而是一柄劍。隻是遊返上次與他並肩戰鬥殺塞上四獸時,覺得東方笑是一柄利劍,犀利無比,且密不透風。而此時卻覺得他是一把木劍,沒有絲毫銳利,仿佛是被布包了起來,斂去了殺意,卻讓人覺得更為危險,因為看不透。


    而場中的譚笑同更是惶恐,因為他完全不知東方笑的劍要往何方,根本無從抵禦,他退了一步,兩步,三步,直退到紅圈附近,再無後退餘地,這才咬牙一劍捅了過去,希望逼他迴禦。


    陽光從雲間探了出來,光影閃動,倉啷一聲,長劍落地。譚笑同手中已沒有劍,後頸一陣發麻,整個背上已汗出如雨。東方笑的劍指在他的麵門前,劍尖竟然無絲毫顫抖,便如定在那裏一樣。隻有極高明的內功,才能做到這點。他緩緩舉起雙手,表示認輸。


    譚笑同在遼國初出茅廬便闖出了名聲,被悄悄招納入這次的使團,本來他躊躇滿誌,想要一展身手。前麵幾天耶律打石在街頭設擂,他不屑一顧。在宋朝皇帝和百官麵前,才是他的舞台。在他心裏,遼國皇帝隻是胡酋,宋朝才是正統,在皇宮校場上獲勝,才是真正的博身手,揚名天下。可惜,他遇上了真正的大宗師。雖然年紀相仿,他心服口服,這種劍法,恐怕在宋人中也是數一數二的,他猜想。可是,為何對方第一輪便要派出如此強大的對手。莫非,還有更強的人壓陣?他不禁又滲出一陣冷汗。


    東方笑長劍垂下,淡淡道:“承讓了。”此刻,東方笑眼中,出現了當日南海劍聖向他襲來第一劍時的情景,這和他今日取勝的一劍異曲同工,他這一劍可謂青出於藍,但更勝一籌。他又輕輕道了一聲:“走好……”


    在譚笑同訝異的目光中,東方笑走了迴去。周圍已響起了叫好聲。皇帝也笑眯眯地看著他。眾人都沒想到,這第一陣,他們會贏得如此輕易,不由喜笑顏開,頗為挑釁地看著那遼國使臣。


    遊返等人向東方笑道賀,東方笑客氣幾句,便坐下調息。實際上他隻使出了一劍,留著許多餘力,這時隻是心中想起南海劍聖,又由此想到了盧曉玉,不勝感慨罷了。


    遼國使團眾人起初頗為沮喪,但突然呱呱唧唧用契丹語商量起來。接著那主官站起來,向皇帝施了一禮,喊道:“聖上明鑒,這場我們沒有輸給貴國勇士。”


    全場嘩然,不少官員將驚愕寫在臉上,也有人聒噪起來:“遼國蠻子恬不知恥,勝便是勝,敗就是敗,豈有輸了不認之理。”這些文官經曆了首陣,大受鼓舞,言語間似乎也染上了些許江湖豪氣,便顯得無狀起來。


    喧嘩過後,現場恢複安靜,皇帝這邊也笑道:“剛剛已經商議好規則,貴使怎可出爾反爾?”


    眾人靜靜聽著,大為點頭。遊返看看東方笑,見他安靜閉著眼睛,心中覺得頗為不妥,但又想不出所以然來,也側耳聽那遼國使臣怎麽說。


    那人終於說道:“貴國剛剛出戰的勇士,確實擊敗了我方的人。但並非宋國擊敗遼國。”說罷,頓了一頓,在在場之人疑惑的目光中說道:“因為,你們派出來的人,根本不是宋國子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邊城孤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豬神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豬神劍並收藏邊城孤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