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的空氣,彌漫著泥土的腥味和野草的芬芳。泥濘濕滑的路麵高低起伏,駑馬騾子馱著貨物爬上一道緩坡。突然間,巍峨的昆侖山矗立在眼前,連綿而不見邊際。
正當隊首的人停步觀望時,身後同伴一個一個身影湧了上來。其中,不少正口中咒罵吆喝。然而當抬頭望見開闊原野上的壯觀景色時,均不由忘了趕路,被遠方的昆侖山驚地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
他們這一行商社隊伍從汴京出發,一路艱苦跋涉,自三月出發,而今已是五月,出發時嶄新的皮襖靴子,也已襤褸,抖擻的精神也轉為麻木與疲憊。隻有在看到昆侖山的一刻,各人的眼神重現出了光芒。帶頭的商人老陳頭一聲唿喝,整個商隊恢複秩序,一個接一個繼續動了起來,腳下的步伐也變快了。
商隊最尾的一匹馬沒有馱物,而是坐著一名青衣老者。老者頭縛武人青帶,寬闊額麵印著刀刻皺紋,劍眉直入雲鬢,小襖外套著短衫,袖子處用繩子綁起,以利於騎馬,腰間挎著一柄長劍,劍身緊窄細長,乃是大名府金劍山莊的樣式。座下馬匹頭高脖粗,甚是神駿,即使一路風塵,神采依然。還不時打著響鼻,似是抱怨主人拉著韁繩,才使其墮於慢吞吞的騾馬身後。
馬下伴著兩名年輕人,一男一女。
男的約莫二十餘歲,同樣是鷹眼銳目,卻多了一絲陰鷙,少了一分豪氣,不高不矮,不瘦不胖,作一儒生打扮。自太祖奪了天下,改了先朝武人主政的局麵,開科舉取士,重用文人,於是江湖中人也喜儒生打扮,年輕人尤甚。
另一旁的少女,卻是典型的小巧美人,五官精致,眉目秀麗,紅唇尤為引人。雖沾染了旅途風塵,仍神采奕奕,於周遭粗獷風光中,猶如一支江南楊柳,風姿綽約。
馬上老者上了緩坡,眼神一亮,隨之現出複雜神色,口中歎道:“想不到我姚惑終於來了昆侖山!不知那龍門鎮卻在哪頭?”
身後年輕男子接口就道:“師伯,一到這地界,時而下雨,時而放晴,有時熱得出汗,有時還會下雪。果真是邊鄙荒蕪之地,連這老天也不賞臉。”
一邊說,一邊拍去肩頭的塵土,臉上現出不耐的神色。
身旁少女卻嬌聲道:“哥哥此言差矣,先前莽原草色,一路單調,令人生厭。此處短短一日,便可曆經四季,俄爾鮮花盛放,片刻便即凋零,花瓣掉入土中,冷風吹過,又積霜雪。猶如人之一生,生老病死,轉瞬即逝。”說到最後,幽幽歎了一口氣。
馬上老者姚惑安慰道:“若茗,又想起你逝去的爹爹了吧?你爹爹正當盛年,若不是癡劍成狂,心智枯竭,也不會留下你們兄妹撒手而去。唉,五色劍自創派至今止兩代而已,你們祖師創派之時,憑一把劍,行遍江南四郡沒有敵手,是何等氣派。傳到我們這幾個師兄弟手裏後,卻不料就此沒落了,五個師兄弟隻有我一人守著師父的遺訓。”
那少女名楊沁,小名若茗,是姚惑師弟楊鐵的女兒。他哥哥叫做楊銳。
楊鐵拜入五色劍門下時年已三十,是半路出家,帶藝投師,時一子一女楊銳和楊沁早已出生,便交由其母親撫養。後來母親亡故,楊鐵便接至五色劍門中,親自教授楊銳五色劍之白劍劍法。而女兒楊沁不喜舞刀弄劍,姚惑亦傳授了一套修身養性的打坐法門,倒也習練有功。及至楊鐵故去,又過了十年,楊銳和楊沁也隻剩下姚惑這師伯一位親人。
此時遠在昆侖的龍門派掌門東方卓派人送來一封書信,邀姚惑加入龍門派任客座教習,姚惑斟酌再三,鑒於五色劍人才凋零,在江南已聲勢日衰,於是帶上楊銳兄妹,遠赴西域,托庇於龍門派。
另一邊,師侄楊銳聽他說話甚是喪氣,不由大聲道:“師伯不要過分憂慮,師侄定會努力學劍,重現祖師爺那時的風采。”
這時,商隊行至一棵柏鬆下,領隊的老陳頭招唿眾人休息一陣再趕路。一路行來不知幾許路程,早已人困馬乏,若非剛剛昆侖山的壯景讓眾人暫時忘卻疲勞,恐怕已怨聲沸騰了。眾人紛紛在樹下揀塊幹淨的地鋪上備好的幹草,便將行李貨物卸下,讓牲口也緩口氣,自己才坐下。
姚惑等三人最後趕到,老陳頭連忙招唿三人到樹根處靠著樹幹坐下。老陳頭原籍杭州,與嘉興的姚惑也算半個同鄉,一路上頗多照顧。姚惑與楊沁坐下,楊銳因欲鍛煉耐力,仍是站著。
商隊裏一個李姓商人這時高聲道:“聽聞姚師傅是聞名江南的五色劍掌門,這一路上沒遇到一寇半匪,沒機會見識五色劍的高招,不如在此處給咱們比劃比劃,開開眼界。”
另外一個張姓的商人也跟風起哄道:“是啊,上次咱們走滄州那線,遇上個姓宋的大漢自保作保鏢,拳法耍地甚俊,號稱行遍山東無一合之敵,後來遇到個攔路搶劫的小賊,便嚇得屁滾尿流了。”
又有一個姓錢的商人道:“別胡說八道,五色劍我倒是聽說過的,乃是無色真人創立的,無色真人劍掃江南武林,行走江湖都是知道的。後來麽,好像就沒怎麽聽說了。姚師傅要真是五色劍傳人,給使一招,老錢我是肯定識得的。”
眾行商尚在那邊紛擾,這邊眼見楊銳額露青筋,正要發作,姚惑手一揮製止他,一麵微笑道:“錢大官人過獎了。自先師過世,五色劍的真義十去其七,師兄弟幾個卻沒人能繼承先師功夫,倒叫各位大官人見笑了。”
眾人見他自謙,正感無趣,姚惑又話鋒一轉,道:“不過既然大夥兒有興趣見識一下,姚某自是要給麵子的,隻是此處不方便,等到了龍門鎮,龍門派東方卓是姚某故交,到時候少不得切磋,屆時定當請各位做座上賓,對我等武藝品評一番。”
這話綿裏藏針,不卑不亢,說得那幾個商人心中起了一個個疙瘩,這幾人無論如何也知道,龍門派門主的武功不是自己一個外行可以隨意評論的。
老陳頭也趕忙打個圓場道:“姚師傅也是交了份子錢的,都是搭夥上路的,同路便是一場緣分,大家莫要聒噪,趕緊上路,上路!”這老陳頭在商隊裏資曆老,威信高,他一句話,便沒人敢再插口,連忙自顧自地裝上貨物,準備趕路了。
重新上了路,姚惑三人仍是吊在後尾,卻換成楊沁上馬,姚惑在馬下步行。楊銳低聲恨恨道:“師伯,不如讓我去教訓這群有眼無珠的賤商,讓他們好好見識一下五色劍的威名。”
姚惑冷哼一聲,道:“你若仍是如此沉不住氣,我日後怎麽將五色劍交托與你?教訓這些人又能如何?祖師爺去後,五色劍沒落也是事實,目下若提起少林、丐幫,誰不交口稱讚。便是中原鏢局,金劍山莊這些旁流,也是威名遠揚。自己門派無人,怎怪得了他人詆毀。”
楊銳漲紅了臉不說話,又聽姚惑問:“前日讓你修習的青劍法,你揣摩如何?”連忙稟道:“已得七八分領悟,這青劍法果然神妙,守中帶攻,攻中帶守,與白劍法截然不同。隻是部分招式艱澀難懂,使了兩遍,與前後接不起來,也不知是否師侄魯鈍。不過有師伯喂招,相信很快便能純熟。”
姚惑搖搖頭,安慰道:“師伯哪能一直跟你喂招,總要靠你自己。短時間內讓你背熟五種劍法的要義,確也難為了你。我已將五種劍法與我自己的見解錄在一本冊子中,迴頭交給你去自加理會。”
說罷,眉頭皺得緊緊的,不知想起了什麽,陷入了沉思。
楊銳眉頭一緊,疑惑道:“師伯,聽你話中意思,難道是要與我倆分別了?”另外一邊楊沁也露出注意神色。
姚惑感慨道:“昆侖與江南相隔萬裏,你師伯年邁,興許是迴不去了。我們師兄弟五人,二師弟從了軍,戰死沙場,三師弟喜好舞文弄墨,入了仕,你們爹爹又病故了,隻有小師弟,你們祖師爺對這位關門弟子最為滿意,悟性人品都是上上之選,就連我這位大師兄都不如,卻不想突然隱退山林,不知所蹤。你們若是日後能遇見這位小師叔,大可以請他幫忙,相信看在師門麵上,終不會袖手旁觀。”
頓了一頓,又道:“龍門派的東方卓雄才大略,十年前龍門派在昆侖諸派中排名末流,如今在他手裏,隱隱成昆侖第一大派,大有吞並昆侖諸派之勢。此次其請師伯登山,便是存有借五色劍之名,壯大自身,壓倒其餘諸派,達成並派歸一,統一昆侖之誌。屆時,昆侖派便成西域第一大派,進可與中原門派爭鋒,退也可守一隅之地。”
楊銳腳步一頓,不滿道:“這東方卓既然是利用我們五色劍,為何我們還要送上門去。”楊沁顯是有同樣問題,也側頭傾聽。
姚惑長歎一聲,目光向遠方看去,逶迤的昆侖山脈似與他們一起前行,無邊無際,轉過頭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東方卓十年前來中原遊曆,曾在你們祖師爺座下修行過一段時間,與我也曾切磋過幾迴,大家互有勝負。卻沒想到終能成為昆侖一方霸主。此次遠赴西域,其一是想結此強援,日後也好事半功倍。其二是也想旁觀一段時間,看看是否能從其身上找出重建五色劍的訣竅。至於五色劍,也隻能靠你們兄妹,師伯是幫不上忙了。”
楊銳兄妹低下頭,默默思考姚惑的話,一路靜悄悄,耳旁隻剩下坐騎的蹄聲和噴嚏聲。
正當隊首的人停步觀望時,身後同伴一個一個身影湧了上來。其中,不少正口中咒罵吆喝。然而當抬頭望見開闊原野上的壯觀景色時,均不由忘了趕路,被遠方的昆侖山驚地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
他們這一行商社隊伍從汴京出發,一路艱苦跋涉,自三月出發,而今已是五月,出發時嶄新的皮襖靴子,也已襤褸,抖擻的精神也轉為麻木與疲憊。隻有在看到昆侖山的一刻,各人的眼神重現出了光芒。帶頭的商人老陳頭一聲唿喝,整個商隊恢複秩序,一個接一個繼續動了起來,腳下的步伐也變快了。
商隊最尾的一匹馬沒有馱物,而是坐著一名青衣老者。老者頭縛武人青帶,寬闊額麵印著刀刻皺紋,劍眉直入雲鬢,小襖外套著短衫,袖子處用繩子綁起,以利於騎馬,腰間挎著一柄長劍,劍身緊窄細長,乃是大名府金劍山莊的樣式。座下馬匹頭高脖粗,甚是神駿,即使一路風塵,神采依然。還不時打著響鼻,似是抱怨主人拉著韁繩,才使其墮於慢吞吞的騾馬身後。
馬下伴著兩名年輕人,一男一女。
男的約莫二十餘歲,同樣是鷹眼銳目,卻多了一絲陰鷙,少了一分豪氣,不高不矮,不瘦不胖,作一儒生打扮。自太祖奪了天下,改了先朝武人主政的局麵,開科舉取士,重用文人,於是江湖中人也喜儒生打扮,年輕人尤甚。
另一旁的少女,卻是典型的小巧美人,五官精致,眉目秀麗,紅唇尤為引人。雖沾染了旅途風塵,仍神采奕奕,於周遭粗獷風光中,猶如一支江南楊柳,風姿綽約。
馬上老者上了緩坡,眼神一亮,隨之現出複雜神色,口中歎道:“想不到我姚惑終於來了昆侖山!不知那龍門鎮卻在哪頭?”
身後年輕男子接口就道:“師伯,一到這地界,時而下雨,時而放晴,有時熱得出汗,有時還會下雪。果真是邊鄙荒蕪之地,連這老天也不賞臉。”
一邊說,一邊拍去肩頭的塵土,臉上現出不耐的神色。
身旁少女卻嬌聲道:“哥哥此言差矣,先前莽原草色,一路單調,令人生厭。此處短短一日,便可曆經四季,俄爾鮮花盛放,片刻便即凋零,花瓣掉入土中,冷風吹過,又積霜雪。猶如人之一生,生老病死,轉瞬即逝。”說到最後,幽幽歎了一口氣。
馬上老者姚惑安慰道:“若茗,又想起你逝去的爹爹了吧?你爹爹正當盛年,若不是癡劍成狂,心智枯竭,也不會留下你們兄妹撒手而去。唉,五色劍自創派至今止兩代而已,你們祖師創派之時,憑一把劍,行遍江南四郡沒有敵手,是何等氣派。傳到我們這幾個師兄弟手裏後,卻不料就此沒落了,五個師兄弟隻有我一人守著師父的遺訓。”
那少女名楊沁,小名若茗,是姚惑師弟楊鐵的女兒。他哥哥叫做楊銳。
楊鐵拜入五色劍門下時年已三十,是半路出家,帶藝投師,時一子一女楊銳和楊沁早已出生,便交由其母親撫養。後來母親亡故,楊鐵便接至五色劍門中,親自教授楊銳五色劍之白劍劍法。而女兒楊沁不喜舞刀弄劍,姚惑亦傳授了一套修身養性的打坐法門,倒也習練有功。及至楊鐵故去,又過了十年,楊銳和楊沁也隻剩下姚惑這師伯一位親人。
此時遠在昆侖的龍門派掌門東方卓派人送來一封書信,邀姚惑加入龍門派任客座教習,姚惑斟酌再三,鑒於五色劍人才凋零,在江南已聲勢日衰,於是帶上楊銳兄妹,遠赴西域,托庇於龍門派。
另一邊,師侄楊銳聽他說話甚是喪氣,不由大聲道:“師伯不要過分憂慮,師侄定會努力學劍,重現祖師爺那時的風采。”
這時,商隊行至一棵柏鬆下,領隊的老陳頭招唿眾人休息一陣再趕路。一路行來不知幾許路程,早已人困馬乏,若非剛剛昆侖山的壯景讓眾人暫時忘卻疲勞,恐怕已怨聲沸騰了。眾人紛紛在樹下揀塊幹淨的地鋪上備好的幹草,便將行李貨物卸下,讓牲口也緩口氣,自己才坐下。
姚惑等三人最後趕到,老陳頭連忙招唿三人到樹根處靠著樹幹坐下。老陳頭原籍杭州,與嘉興的姚惑也算半個同鄉,一路上頗多照顧。姚惑與楊沁坐下,楊銳因欲鍛煉耐力,仍是站著。
商隊裏一個李姓商人這時高聲道:“聽聞姚師傅是聞名江南的五色劍掌門,這一路上沒遇到一寇半匪,沒機會見識五色劍的高招,不如在此處給咱們比劃比劃,開開眼界。”
另外一個張姓的商人也跟風起哄道:“是啊,上次咱們走滄州那線,遇上個姓宋的大漢自保作保鏢,拳法耍地甚俊,號稱行遍山東無一合之敵,後來遇到個攔路搶劫的小賊,便嚇得屁滾尿流了。”
又有一個姓錢的商人道:“別胡說八道,五色劍我倒是聽說過的,乃是無色真人創立的,無色真人劍掃江南武林,行走江湖都是知道的。後來麽,好像就沒怎麽聽說了。姚師傅要真是五色劍傳人,給使一招,老錢我是肯定識得的。”
眾行商尚在那邊紛擾,這邊眼見楊銳額露青筋,正要發作,姚惑手一揮製止他,一麵微笑道:“錢大官人過獎了。自先師過世,五色劍的真義十去其七,師兄弟幾個卻沒人能繼承先師功夫,倒叫各位大官人見笑了。”
眾人見他自謙,正感無趣,姚惑又話鋒一轉,道:“不過既然大夥兒有興趣見識一下,姚某自是要給麵子的,隻是此處不方便,等到了龍門鎮,龍門派東方卓是姚某故交,到時候少不得切磋,屆時定當請各位做座上賓,對我等武藝品評一番。”
這話綿裏藏針,不卑不亢,說得那幾個商人心中起了一個個疙瘩,這幾人無論如何也知道,龍門派門主的武功不是自己一個外行可以隨意評論的。
老陳頭也趕忙打個圓場道:“姚師傅也是交了份子錢的,都是搭夥上路的,同路便是一場緣分,大家莫要聒噪,趕緊上路,上路!”這老陳頭在商隊裏資曆老,威信高,他一句話,便沒人敢再插口,連忙自顧自地裝上貨物,準備趕路了。
重新上了路,姚惑三人仍是吊在後尾,卻換成楊沁上馬,姚惑在馬下步行。楊銳低聲恨恨道:“師伯,不如讓我去教訓這群有眼無珠的賤商,讓他們好好見識一下五色劍的威名。”
姚惑冷哼一聲,道:“你若仍是如此沉不住氣,我日後怎麽將五色劍交托與你?教訓這些人又能如何?祖師爺去後,五色劍沒落也是事實,目下若提起少林、丐幫,誰不交口稱讚。便是中原鏢局,金劍山莊這些旁流,也是威名遠揚。自己門派無人,怎怪得了他人詆毀。”
楊銳漲紅了臉不說話,又聽姚惑問:“前日讓你修習的青劍法,你揣摩如何?”連忙稟道:“已得七八分領悟,這青劍法果然神妙,守中帶攻,攻中帶守,與白劍法截然不同。隻是部分招式艱澀難懂,使了兩遍,與前後接不起來,也不知是否師侄魯鈍。不過有師伯喂招,相信很快便能純熟。”
姚惑搖搖頭,安慰道:“師伯哪能一直跟你喂招,總要靠你自己。短時間內讓你背熟五種劍法的要義,確也難為了你。我已將五種劍法與我自己的見解錄在一本冊子中,迴頭交給你去自加理會。”
說罷,眉頭皺得緊緊的,不知想起了什麽,陷入了沉思。
楊銳眉頭一緊,疑惑道:“師伯,聽你話中意思,難道是要與我倆分別了?”另外一邊楊沁也露出注意神色。
姚惑感慨道:“昆侖與江南相隔萬裏,你師伯年邁,興許是迴不去了。我們師兄弟五人,二師弟從了軍,戰死沙場,三師弟喜好舞文弄墨,入了仕,你們爹爹又病故了,隻有小師弟,你們祖師爺對這位關門弟子最為滿意,悟性人品都是上上之選,就連我這位大師兄都不如,卻不想突然隱退山林,不知所蹤。你們若是日後能遇見這位小師叔,大可以請他幫忙,相信看在師門麵上,終不會袖手旁觀。”
頓了一頓,又道:“龍門派的東方卓雄才大略,十年前龍門派在昆侖諸派中排名末流,如今在他手裏,隱隱成昆侖第一大派,大有吞並昆侖諸派之勢。此次其請師伯登山,便是存有借五色劍之名,壯大自身,壓倒其餘諸派,達成並派歸一,統一昆侖之誌。屆時,昆侖派便成西域第一大派,進可與中原門派爭鋒,退也可守一隅之地。”
楊銳腳步一頓,不滿道:“這東方卓既然是利用我們五色劍,為何我們還要送上門去。”楊沁顯是有同樣問題,也側頭傾聽。
姚惑長歎一聲,目光向遠方看去,逶迤的昆侖山脈似與他們一起前行,無邊無際,轉過頭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東方卓十年前來中原遊曆,曾在你們祖師爺座下修行過一段時間,與我也曾切磋過幾迴,大家互有勝負。卻沒想到終能成為昆侖一方霸主。此次遠赴西域,其一是想結此強援,日後也好事半功倍。其二是也想旁觀一段時間,看看是否能從其身上找出重建五色劍的訣竅。至於五色劍,也隻能靠你們兄妹,師伯是幫不上忙了。”
楊銳兄妹低下頭,默默思考姚惑的話,一路靜悄悄,耳旁隻剩下坐騎的蹄聲和噴嚏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