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


    明王即將入京的消息,令整個建康城沸騰了起來。


    東郡城外,兩萬的解憂軍排成兩行,一直排到了十裏之外。城內的控鶴軍也排成兩行,一直排到了建康城內的建康宮門口。


    數萬的大軍,盔甲嚴明,神色肅然,夾道護衛,一片片旌旗招展如雲,一杆杆刀槍聳立如林。


    隊列的前麵則是數以萬計的士民和黔首,跟文武百官一樣,翹首而待。


    轟隆隆~


    天際處,一陣悶雷聲滾滾而來,將數萬人的視線吸引了過去。


    一抹黑線,在天地相接之處湧現,那抹黑線越來越粗,逐漸形成一朵烏雲。


    隨後,數騎羽林騎策馬疾奔而來,高聲喊道:“明王到!”


    刹那間數以萬計的軍民,發出一陣巨大歡唿聲,直衝雲霄。


    烏雲越湧越近,逐漸可見得千軍萬馬奔騰而來,長刀如林,千騎如雲,無數的馬蹄踐踏得地麵都顫抖了起來。


    眼看奔到了迎接的隊列之前,前麵的羽林騎如同劈波斬浪一般分開,讓出一條道來。


    隨著那衝天的鼓樂聲和歡唿聲,司馬珂胯騎翻羽神駒,在王輝等親兵的簇擁之下,緩緩策馬而出。


    “明王萬歲!”


    排山倒海般的唿嘯聲,震動了四野。


    在那一片歡唿聲中,司馬珂策馬沿著晉軍將士護衛的大道,往建康宮而去。


    …………


    中齋。


    司馬衍的遺體,靜靜的躺在白玉棺中。


    司馬珂年紀比司馬衍大,輩分也高一輩,所以沒有行跪拜之禮,恭恭敬敬的鞠躬三次,然後放聲大哭了起來。


    司馬珂是真的悲傷了。


    想當初,太極殿初見,司馬衍便對他青睞有加,後麵更是不惜與王導、庾亮等重臣硬抗,極力扶持他。在他逐漸位高權重之後,司馬衍整體上也是對他采取完全的信任,無視諸北方士族的背後彈劾和挑撥,他才能安心的發展自己的力量,攻滅了羯趙。


    這份情誼,早已突破了君臣之情。


    等到司馬珂哭完,站起身來。以太尉紀友、司徒何充、太常卿謝裒、中書監謝安的等人率著文武百官,齊齊跪拜了下去。


    先帝駕崩,無子,弟薨。


    文武百官,恭請明王司馬珂,為了大晉的千秋基業,即帝位。


    司馬珂神情一肅,一甩衣袖,怫然而去。


    …………


    雖然稱帝已是勢在必行,但是表麵功夫終究是要做的。最好的表麵功夫就是假惺惺的推辭一番。


    接下來,三辭帝位的大戲終究是開始了。


    大殿上拂袖而去,算是司馬珂第一次推讓帝位了。


    次日,太尉紀友、司徒何充、太常卿謝裒、中書監謝安的等人率著群臣親自到明王府恭請司馬珂登基,沒想到司馬珂根本就沒鳥他們,連門都不給開,眾人跪到天黑,隻得灰溜溜的迴家了。


    但是,大家都是聰明人,這種三請三辭的劇本,都心知肚明。


    到了第三天,文武百官,穿戴得格外整齊,早早在建康宮門口匯集之後,便浩浩蕩蕩的殺往明王府,齊齊整整的出現在明王府的朱門之前。


    在跪拜了一兩個時辰之後,在紀友的帶領之下,百官齊齊在明王府門前情願,聲稱非明王不足以救天下,若是明王不願登基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便要齊齊撞死在明王府門口的石獅之前,以死明誌。


    最終,司馬珂被迫同意了群臣的請求,新帝的事情總算定了下來。


    …………


    司馬珂接受太常卿謝裒等人的建議,擇良辰吉日,先祭告上天,再行登基大禮。


    建康城,東郊廣場。


    廣場中央搭著一個高達五六米的四層圓形天壇,正西麵有一道寬敞的台階直達天壇頂部。“圜丘祀天”與“方丘祭地”,自古有天圓地方之說,故祭天的祭壇為圓形,稱之為圜丘,祭地的祭壇為方形,稱之為方丘。


    圜丘天壇雖然搭得倉促,但是極其雄偉,氣勢磅礴。


    天壇頂部,堆了一堆柴薪,上麵放著玉璧、玉圭、繒帛等祭品,前麵的木架之上綁著一頭牛和一隻羊,稱之為犧牲。犧牲之前的案幾,擺放著天帝的神位木牌。


    壇上站著兩排鼓樂手和一班司儀人員。


    祭壇上下均站滿了晉軍甲兵:祭壇之下由周琦進率著羽林騎守衛和維護地麵秩序,祭壇中間由荀羨率控鶴軍和解憂營精選的銳士三千層層守衛,司馬無忌則率羽林郎和虎賁在司馬珂身旁一同登台。


    天壇之下,密密麻麻站滿了士民和黔首,多達十餘萬人,黑壓壓的一片,極其熱鬧。


    “天子駕到!”


    隻聽得張桓尖細的嗓音遠遠傳來,天壇四周所有的臣民全部拜倒。


    “天子萬歲!”


    兩旁的人群頓時沸騰了,歡唿聲唿嘯而起,如同排山倒海一般,整個天地之間隻聽得到這四個字在激蕩著,連天上的雲霄都似乎要崩塌了。


    遙遙望去,隻見紅衣羽林郎和一幹朝中重臣簇擁著儀仗華蓋緩緩而來。


    華蓋之下的司馬珂,端坐在車駕之上,望著那四周密密麻麻的臣民,聽著那大海唿嘯般的唿喊聲,不禁百感交集。


    華蓋停在祭壇之下,張桓急忙向前,將錦簾掀開,頭戴冕冠、身穿冕服的司馬珂緩緩走了下來。


    “陛下,吉時已至。”負責司儀的謝裒走近司馬珂低聲道。


    司馬珂如電的眸光掃過四周,“祭天開始吧!”


    “奏樂!”


    樂聲中,天子司馬珂在羽林郎和虎賁的簇擁之下,走向那高高的天壇,身後是謝裒、紀友、何充和謝安等人,再往後則是文武百官。


    祭壇之下的軍民們安靜了下來,十餘萬雙目光全部集中在那個風華絕代的天子身上。


    萬人敬仰!


    “上香!”


    司馬珂接過三炷香拜了三拜,向前上香。


    “上酒!”


    司馬珂接過謝裒倒的酒,輕灑在供桌前。


    司馬珂接過謝裒呈托過來的一卷詔書,緩緩的攤開,慨而讀之:


    “天子臣珂,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後土神隻:晉有其國,曆近百載。然自匈奴之亂起,胡人肆虐中土,燒殺劫掠,無惡不作。中原之地,白骨累累。衣冠南渡,舉國之恥。臣司馬珂,既為宗室,當以天下為己任,敢不嘔心瀝血,驅逐胡虜,安定黎庶。珂蒙先帝信任,賴先帝洪福,破成漢,禦胡虜,複洛陽,收河南,攻河北,滅羯趙,斬石虎,不畏艱辛。然先帝不幸中道崩殂,百官拚死相請。值此危難之際,珂畏天之威,又懼大晉動亂不止,乃惶恐繼之,以重整江山社稷,造福蒼生,祚於天下,永綏四海!”


    全場一片死一般的寂靜,隨即爆發出一陣地動山河般的唿聲。


    “天子萬歲!”


    整個建康城中都響徹了軍民的唿聲,許久,唿聲才逐漸平息下來。


    司馬珂接過謝裒遞過來的銀刀,銀光一閃,宰殺木架上的牛羊。被宰殺的牛羊,即犧牲被堆放到祭壇正中的柴垛之上。


    司馬珂接過謝裒遞來的火把,走到柴垛麵前,將柴垛點燃。


    轟!


    灑滿火油的柴薪瞬間火焰衝天而起,照紅了整個天空。


    歡唿聲再次唿嘯而起。


    祭天已畢,文武百官簇擁著司馬珂沿著長長的街道,緩緩的向皇宮方向而去,沿途皆有甲士夾道護衛。


    …………


    公元345年,農曆六月。


    司馬珂登基,成為東晉第四位皇帝,改年號為元興。


    依舊追諡司馬衍為成皇帝,如同曆史上那般稱成皇帝,廟號也依舊為顯宗。


    因為成本身就是美諡,安民立政,政以安定,曰成。


    司馬衍的葬禮也得以隆重舉行,全城縞素,百官送行,葬於雞籠山的興平陵。


    司馬衍登基,紀笙便成了皇後,紀友為國丈,紀敏也成了國舅。但是杜陵陽也是皇後,因為既不能尊為太後,畢竟司馬衍比他還晚了一輩,又不能貶她的封號,所以也依舊保留皇後的封號。


    紀笙為開元皇後,杜陵陽為元德皇後。兩個皇帝在這個時期是絕無僅有,但是在後來的宋朝,出現了兩次這種情況。如趙光義,兄死弟及,封藝祖的皇後宋氏為開寶皇後,自己的皇後為明德皇後。後來趙佶也同樣出現這種情況。


    原來的太後宮,改為慈和宮,由杜陵陽居住,離皇帝的寢宮中齋也較遠,避免了被人說閑話。空出來的顯陽殿,則由正牌皇後紀笙居住。


    李佳封為貴人,位視三公,算是沒有辱沒她的公主身份。為此,李壽激動不已,在府上設宴三天,醉的如同爛泥。而他的爵位,也父憑女貴,由歸義侯,晉封為歸義公。


    小翠、小芸、思雲、昭雪、靜雨、白霜六人,都被封為美人,等同右第四品官員。


    老管事陳金,已經六十多歲,沒了明王府,也不能入宮伺候司馬珂,故此衣錦還鄉,迴到了故裏。歸鄉的那一天,太守率地方官吏迎於五裏之外,可謂極盡榮耀。


    數年後,無疾而終。臨終前,大笑三聲,說了一句沒頭沒腦的話“天意,都是天意”,含笑而終。


    在這年秋天,開元皇後紀笙帶著李貴人、六位美人和褚蒜子,在數千甲士的護衛之下,迴到了建康城。


    司馬珂的心思,開始考慮將苦苦暗戀和跟隨司馬珂十年的王曦,納為嬪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擊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湘南笑笑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湘南笑笑生並收藏晉擊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