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進入縣衙,首先映入眼簾是照壁,為青磚浮雕組成的一字型建築群,善館正中有一個形似麒麟的怪獸,叫“犭貪”。

    傳說它是上古時期的怪獸,可敵亞聖,生性貪婪。畫中“(犭貪)”的腳下和周圍金銀財寶全都被它占有,但它並不滿足,張著大嘴還想吃掉太陽。因為過分貪婪,被太陽懲戒,最終落海而死。

    太陽是何等至聖的存在?

    所謂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聖人出世後就如同有了太陽,太陽是和孔子一般的聖。

    因此一些官宦人家在堂前門後照壁上畫有這種“(犭貪)”,借此警示自己戒除貪念,清正為官,切莫貪財貪色,貪贓枉法,孔聖人已經西去,可頭頂上的太陽一直還在,這等大聖若要降罪於人,誰都保不住。

    其實哪怕是在讀書人眾多的戶縣,這種不正規的秀才試不是什麽難的考試,隻要熟背四書五經和就能考出來,考試科目是試貼詩、經論、律賦、策論等,大多都是照搬原超就能過了,就連有些字錯了也不打緊,大致意思到了就即可。

    所以張浩放眼望去,正在奮筆疾書靠秀才試的都是些十三四的少年。

    張浩有些羞愧,師尊是什麽人這麽多年來自己還是清楚了,二十一歲成進士,還是榜眼,再看自家可都塊成年行冠了,卻連秀才都沒有拿到。

    章宜讓張浩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下,吩咐一衙役拿著多餘的卷子遞放到張浩麵前,自己依舊端坐在正堂上,似乎是老神在在的模樣,可是就連手中茶水涼了都沒有感覺。

    張浩拿過試紙,不大不小,剛剛足夠鋪滿桌子,用的紙張是上好的宣紙,估計大概要幾十文錢才能買一張。

    張浩忐忑的瀏覽了下試題,生怕讓自己默寫什麽雜集,自家可是從來沒有讀過,如果說讓自己默寫史策,怕也不大會全對,可沒想到一塵不染的紙張上鬥大字樣的試題卻是默寫“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一章和“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等三節。再用聖人亞聖半聖之言做個分析。

    試題一是出自論語的公治長,原文是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這段話大概意思是楚國大儒尹子文三次為相,臉上沒有開心的意思,三次被罷官也不憤怒。在罷官的時候還把從前自己所行的政事一一告訴繼任者,毫無猜忌、妒怨之情。這樣的為人,夫子以為如何呢?孔子迴答說:凡是患得患失、妒賢忌能的人,都隻顧自己,不為國家著想,都是不忠於國家的人,尹子文是忠臣。子張又問:子文能做到人所不能的事,可以說是仁者了嗎?孔子迴答說:仁在於心,而不在於事,子文雖然行事忠義,但還不知道他內心究竟如何,如果有一絲毫為名利之心,就是私心,就不是精純天理之公的人。怎麽能輕易就說他是仁者呢?

    這句話就是喜怒不形於色的出處。

    而第二段的原文就是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以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出自於中庸一書。

    意思是孔子說;舜真是具有大智能啊!他喜歡征詢別人的意見,就算是淺近的話,也歡喜省察它的含意。把別人的錯誤和不好的意見隱藏起來,同時又表揚別人正確的好意見,最後再將眾人的意見,所有過與不及之處都加以折衷,取其中道,施行於人民,這就是舜之所以為天下百姓擁戴,與津津樂道的緣故吧!

    張浩有些奇怪,這些都是四書中的東西,實在是基本的不能再基本,而且都是原文,默寫即可,借言借的都是亞聖半聖的理解,也很簡單。

    又看了看題目,也實在找不出師父說的常見的陷阱。隻能撓了撓頭,心念一動,卻是凝化出一隻毛筆,隻用意念奮筆疾書,不到片刻,便放下了筆。

    緊張的盯著張浩舉動的章宜方才抿了一口茶,此時見狀卻是一口茶水噴了出來。

    這是哪來的妖孽?

    今天讓自家震驚的事情是已經夠多了。

    先是隱居在鬼竹林的大學士出山來縣衙,再是從哪裏蹦出來了個徒弟說是要求個秀才的名頭,本以為秀才這種虛名自家都不會在意,卻又讓弟子來考試。

    其實哪怕是張浩什麽都不會,區區一秀才之名給了就是。

    可眼下這小子卻是能虛空凝筆,以靈氣為墨來寫字了!!!!

    這不是舉人的文力的手段麽?打娘胎裏麵就在習文了麽?

    蘇大學士當初二十一得進士,殿試得榜眼已經是天縱之才了,又不是人人都是已經西去的晏殊晏半聖,十四歲成進士亙古未有,怕是也後無來者了,但也是拿的同進士之身,可即便如此,年齡越小成進士的越容易成就大業,要不是晏半聖因故去世,成為亞聖都不是不可能。

    大宋進士分為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科舉殿試時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在大宋約一百人,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約有一千多人,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三甲雖都是進士出身,但卻還是代表了天賦的不同,年齡小的時候尚不明顯,可如果說是到了後來,一般的同進士幾乎就隻能成為大學士,運氣不好的一輩子是個進士,進士出身的二甲一般都能成為大學士,運氣好點的能成大儒。

    至於前三甲那都是文曲星下凡,再不濟都能成為大儒,而大宋寥寥十幾的亞聖幾乎都是進士及第出身。

    自家是三十歲得的進士出身,二甲七十一名,當初還洋洋得意許久,同樣是常人眼中的文曲星,可天上的星星也有太陽這樣的大聖,也有看不清的小點。

    章宜想到這裏,搖了搖頭,有些惆悵,有些東西是比不得的。

    也就在章宜感慨之際,一坐在張浩後麵不遠處的少年提起了紙,準備交卷了。

    這少年叫做林遊,是戶縣大戶人家陳員外的獨子,今年十四歲,自幼聰穎,之前在縣學中也是常年考的頭名。

    家境不錯,又是在同齡人中算的上是文采過人,林遊在家中也是萬千寵愛,穿著白色上等天蠶絲做的學袍,圍著鑲玉腰帶,就連方巾都是城南李記三十貫一尺的頂級布料。

    原本林遊對同學們的實力都知根知底,幾乎可以肯定的就是這次大考的頭名必然是自己,可沒想到今日來了一個之前從來沒有在縣學中看到過的學生,本以為讓知縣親自去接迴來的人多半是什麽了不得的人物,可一看年齡就已經是快行冠了,心中已經給他打了個愚笨或者懶懈的符號。

    果不其然,此人來了已經有段時間了,隻是初到時動了下手,可才剛剛動手不到片刻,手就放下了,愈發的肯定此人不過是不知從哪裏來的顯貴之後,托了關係,走了後門想要去考舉人。

    這等蠢人即便拿了舉人的資格去考進士又如何?大宋的舉人又不是終身受用的,隻要沒考上進士,舉人的身份就幾乎作廢,下次去考進士科還得重新再考一遍舉人。

    而進士科如何走得了後門??麵拜真正的聖人像的時候,聖人就不可能讓那些濫竽充數的人成了進士。

    想即如此,心中的不屑又是多了幾分。

    章宜一直盯著張浩手中的動作,文力凝筆以意念成作要比手寫快的多的多,不到眨眼的功夫張浩的虛筆便消失在了空中。

    張浩猶豫片刻,還是把答卷交了上去。

    張浩這麽快交卷並沒有出乎章宜的意料,可還有一人比張浩早交卷就讓章宜一驚了。

    抬頭看去是林遊,章宜還是認得的,此人在縣學中確實算的上是學霸,加上比張浩早考許久這個時間段交卷也是合情合理。

    兩份卷子一齊收上,章宜便眯起了眼睛對比一番。

    林遊心中滿是期待,剛才那比自己虛長幾歲的蠢材居然也交了卷,自己壓根就沒見他動筆,估計交的是白卷罷,有那份對比,自己卷子定能拿一個高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道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遠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遠秋並收藏文道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