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當時的南宮敬天在武林中地位崇高,甚至當上了武林盟主,但說白了終究是一個江湖草莽,上不得台麵,加上他無門無派,沒有多少錢財,這樣的人說要起兵造反,那麽肯投到他麾下的人,自然是不多的。雖沒有準確記載,但據說他第一次起義之時,手底下才不到三千兵馬,這其中大多數還是無組織無紀律,因為對南宮敬天的個人崇拜而加入的武林人士。
像這種雜兵軍隊,隻要朝廷派出一個有能力的將軍,再給他數萬精兵,那麽南宮敬天根本不可能有蹦躂的機會,但偏偏朝廷在一開始,就是沒能重視起來,認為他不過是個自以為是的賊寇土匪,朝廷甚至沒有派兵,隻是命令讓地方上的守軍對其進行圍剿,覺得肯定能輕鬆解決掉他們。而正是朝廷的大意,讓南宮敬天得到了機會。
當時離南宮宗被滅門一案,已經過去三十多年,太祖皇帝早已駕崩,接任的是一個雖不算年輕,但也沒什麽才幹的皇帝,而那些開國大臣將領,大多也都退休或病逝,所以朝中多是沒有參與過戰爭的年輕官員,也正因如此,缺乏經驗的他們沒有對南宮敬天的起義給予太多關注,也沒有在他的軍隊有了一定規模之後做出正確的應對,朝廷在初期做出的一係列錯誤的決定,導致了後來甚至麵臨著覆滅的危險!
朝廷一開始沒能重視南宮敬天,但他自己對於起義可是相當重視,並謀劃已久。因為缺乏錢糧,所以他們起義的第一個地方,便是富饒但卻離京城較遠的江南地區。江南的地方守軍倒也不少,而且兵強馬壯,但唯一的問題就是,不管是上麵的將領官員,還是下麵的士兵,全都沒有打仗的經驗,對於突然冒出來的幾千名叛軍,他們竟是束手無措,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加上雖然南宮敬天的軍隊比較鬆散,但強在每個人的武功皆是不弱,尤其是他自己,更是能夠以一破千!於是很快,江南的幾座重要城池均被攻陷,正是這幾座城池,為南宮敬天提供了第一個據點以及第一筆軍餉。
南宮敬天以此為中心,開始不斷朝外擴張,因為收攏了一些投降的將領,在他們的指導下,其手下的軍隊也開始有了編製,並慢慢的正規起來。也就是到了這個時候,朝廷才終於意識到,這次的起義,好像並不是什麽小打小鬧,然而現在再想一口氣滅掉他們,明顯是不可能的事了。
朝廷像模像樣的組織了幾次圍剿,但都以失敗告終,反而還讓南宮敬天的地盤進一步擴大。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朝廷依然有些盲目自大,隻以為隻要派出足夠多的兵力就能輕鬆取勝,殊不知除了軍隊人數之外,好的將軍和軍師也是重中之重,可惜此時的朝廷,會紙上談兵的人不少,真到了戰場上,稍微有一點與預想中不一樣的,便會自亂陣腳。更主要的是,因為皇帝也沒有經驗,不知道該排遣誰做統領比較好,所以竟將朝中的君臣直接派出去一半!這可是犯了軍中大忌,因為將軍一多,那麽意見必然就會多有不同,那麽到底聽誰的便又成了一個問題,以至於下麵的士兵經常接到比較混亂的命令,根本沒法實際作戰。
相比較朝廷這邊的胡亂,反觀南宮敬天這邊,雖然他隻是一個武夫,既沒有文化,也不會戰術,但正因如此,他大量提拔有真才實學的人,並且足夠的信任他們,所以往往這個雜牌軍運用的戰術,反比朝廷的正規軍實用的多。而在連年的征戰中,南宮敬天旗下,又有四個人的名號,漸漸打響了起來,到後來更可謂是世人皆知,名頭並不比南宮敬天弱上多少!他們有的驍勇善戰,有的武功高強,還有的天資聰慧,運籌帷幄,就是有了他們的輔佐,南宮敬天的軍隊才能一次次取勝,然後一次次的壯大。加上後來又有南蠻軍的加入,以及北方匈族的趁火打劫,朝廷可謂受到左右夾擊,應付不暇,軍隊更是節節敗退,到了最後,南宮敬天的勢力幾乎已經能和朝廷分庭抗禮了!
大概是南宮敬天本就沒有帝王之相吧,就在他一路高歌猛進之時,發生了兩個變故,正因為這兩個變故,讓事情有了一個劇烈的轉變。
首先是朝廷這邊,第二任皇帝突然因病駕崩,太子隻能匆匆繼位,但是這個倉促上任的小皇帝,卻反而是有真正才幹之人。在他的領導下,很快便重整了軍隊,並且將那些有能力,有抱負,敢打敢拚的年輕將領和官員提拔上來,而且因為連年的征戰,雖說朝廷軍輸多贏少,但終究累積了大量的作戰經驗,現在換了一批將領,作戰能力竟然是直線上升!
反觀叛軍這邊,偏偏又在這個節骨眼上,其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有一群不滿待遇的將官,竟背叛了南宮敬天!這些人是最早跟隨南宮敬天的江湖草莽,一開始全是憑借一腔熱血,現在軍隊有了規模,他們各個都有了實權,打仗也不需要親自衝陣拚殺了,反而來了一堆的問題,有的人,覺得自己加入的最早,現在的地位卻不如一些新加入的年輕將領,心裏頗為不平衡,而有的人則是受不了南宮敬天的暴脾氣,和一言不合就對手下重罰的習慣,於是乎這些人在一個元老的鼓動下,集體背叛了南宮敬天,成為了叛軍中的叛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幸的是,南宮敬天手底下最得力的四個幹將還在,且對他忠心耿耿,有這四人相助,以元老為首的叛軍根本沒有成功的希望。可是,雖說最後成功鎮壓了這群叛徒,但這也讓他們的勢力大受打擊,損失相當之大,讓他不得不延緩對京城的攻勢,也給了小皇帝喘息的機會。
大概是南宮敬天的時運已到,就在他解決叛軍,打算重整旗鼓的時候,朝廷這邊卻早已經修整完畢,嚴陣以待。同時因為南蠻軍的暴行,惹得當地百姓哀怨載道,這讓不少江湖俠客自發和地方官員進行聯手圍剿,南宮敬天也因此沒法在利用南蠻軍作戰。而北方匈族又因為遭逢大寒之年,北部荒原結了凍土,極難穿過,於是他們改向西邊侵略,不再騷擾中原,這不禁讓朝廷能夠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南宮敬天這支叛軍上麵。
因為遭遇內部叛變而元氣大傷的叛軍,和重整士氣的朝廷軍再次接壤相鬥,戰果已是和之前完全不同。不斷敗退的,竟然是當初幾乎所向披靡的叛軍!雖然南宮敬天多次帶頭衝鋒殺陣,四名幹將不眠不休的出謀劃策,可依然擋不住來勢洶洶的朝廷軍隊,收不攏軍心渙散的內部兵將。不出兩年,南宮敬天的軍隊便再次龜縮到江南的一座城池之中,而這也是他最後的反抗力量。若不是他本人神功蓋世,一力破千軍,怕是連這最後的城池都守住不。但他再怎麽厲害,終究隻是個凡人,而且勝券在握的朝廷軍也不著急,就是圍而不攻,然後不斷派出一波波的遊兵進行騷擾。
最終,城池的守軍不堪疲憊,加上糧草斷絕,不少士兵心生投降之意,而自知大勢已去的南宮敬天,因不想死於朝廷之手,便在寢宮之中,拔劍自刎,一代傳奇,就此隕落!
像這種雜兵軍隊,隻要朝廷派出一個有能力的將軍,再給他數萬精兵,那麽南宮敬天根本不可能有蹦躂的機會,但偏偏朝廷在一開始,就是沒能重視起來,認為他不過是個自以為是的賊寇土匪,朝廷甚至沒有派兵,隻是命令讓地方上的守軍對其進行圍剿,覺得肯定能輕鬆解決掉他們。而正是朝廷的大意,讓南宮敬天得到了機會。
當時離南宮宗被滅門一案,已經過去三十多年,太祖皇帝早已駕崩,接任的是一個雖不算年輕,但也沒什麽才幹的皇帝,而那些開國大臣將領,大多也都退休或病逝,所以朝中多是沒有參與過戰爭的年輕官員,也正因如此,缺乏經驗的他們沒有對南宮敬天的起義給予太多關注,也沒有在他的軍隊有了一定規模之後做出正確的應對,朝廷在初期做出的一係列錯誤的決定,導致了後來甚至麵臨著覆滅的危險!
朝廷一開始沒能重視南宮敬天,但他自己對於起義可是相當重視,並謀劃已久。因為缺乏錢糧,所以他們起義的第一個地方,便是富饒但卻離京城較遠的江南地區。江南的地方守軍倒也不少,而且兵強馬壯,但唯一的問題就是,不管是上麵的將領官員,還是下麵的士兵,全都沒有打仗的經驗,對於突然冒出來的幾千名叛軍,他們竟是束手無措,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加上雖然南宮敬天的軍隊比較鬆散,但強在每個人的武功皆是不弱,尤其是他自己,更是能夠以一破千!於是很快,江南的幾座重要城池均被攻陷,正是這幾座城池,為南宮敬天提供了第一個據點以及第一筆軍餉。
南宮敬天以此為中心,開始不斷朝外擴張,因為收攏了一些投降的將領,在他們的指導下,其手下的軍隊也開始有了編製,並慢慢的正規起來。也就是到了這個時候,朝廷才終於意識到,這次的起義,好像並不是什麽小打小鬧,然而現在再想一口氣滅掉他們,明顯是不可能的事了。
朝廷像模像樣的組織了幾次圍剿,但都以失敗告終,反而還讓南宮敬天的地盤進一步擴大。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朝廷依然有些盲目自大,隻以為隻要派出足夠多的兵力就能輕鬆取勝,殊不知除了軍隊人數之外,好的將軍和軍師也是重中之重,可惜此時的朝廷,會紙上談兵的人不少,真到了戰場上,稍微有一點與預想中不一樣的,便會自亂陣腳。更主要的是,因為皇帝也沒有經驗,不知道該排遣誰做統領比較好,所以竟將朝中的君臣直接派出去一半!這可是犯了軍中大忌,因為將軍一多,那麽意見必然就會多有不同,那麽到底聽誰的便又成了一個問題,以至於下麵的士兵經常接到比較混亂的命令,根本沒法實際作戰。
相比較朝廷這邊的胡亂,反觀南宮敬天這邊,雖然他隻是一個武夫,既沒有文化,也不會戰術,但正因如此,他大量提拔有真才實學的人,並且足夠的信任他們,所以往往這個雜牌軍運用的戰術,反比朝廷的正規軍實用的多。而在連年的征戰中,南宮敬天旗下,又有四個人的名號,漸漸打響了起來,到後來更可謂是世人皆知,名頭並不比南宮敬天弱上多少!他們有的驍勇善戰,有的武功高強,還有的天資聰慧,運籌帷幄,就是有了他們的輔佐,南宮敬天的軍隊才能一次次取勝,然後一次次的壯大。加上後來又有南蠻軍的加入,以及北方匈族的趁火打劫,朝廷可謂受到左右夾擊,應付不暇,軍隊更是節節敗退,到了最後,南宮敬天的勢力幾乎已經能和朝廷分庭抗禮了!
大概是南宮敬天本就沒有帝王之相吧,就在他一路高歌猛進之時,發生了兩個變故,正因為這兩個變故,讓事情有了一個劇烈的轉變。
首先是朝廷這邊,第二任皇帝突然因病駕崩,太子隻能匆匆繼位,但是這個倉促上任的小皇帝,卻反而是有真正才幹之人。在他的領導下,很快便重整了軍隊,並且將那些有能力,有抱負,敢打敢拚的年輕將領和官員提拔上來,而且因為連年的征戰,雖說朝廷軍輸多贏少,但終究累積了大量的作戰經驗,現在換了一批將領,作戰能力竟然是直線上升!
反觀叛軍這邊,偏偏又在這個節骨眼上,其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有一群不滿待遇的將官,竟背叛了南宮敬天!這些人是最早跟隨南宮敬天的江湖草莽,一開始全是憑借一腔熱血,現在軍隊有了規模,他們各個都有了實權,打仗也不需要親自衝陣拚殺了,反而來了一堆的問題,有的人,覺得自己加入的最早,現在的地位卻不如一些新加入的年輕將領,心裏頗為不平衡,而有的人則是受不了南宮敬天的暴脾氣,和一言不合就對手下重罰的習慣,於是乎這些人在一個元老的鼓動下,集體背叛了南宮敬天,成為了叛軍中的叛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幸的是,南宮敬天手底下最得力的四個幹將還在,且對他忠心耿耿,有這四人相助,以元老為首的叛軍根本沒有成功的希望。可是,雖說最後成功鎮壓了這群叛徒,但這也讓他們的勢力大受打擊,損失相當之大,讓他不得不延緩對京城的攻勢,也給了小皇帝喘息的機會。
大概是南宮敬天的時運已到,就在他解決叛軍,打算重整旗鼓的時候,朝廷這邊卻早已經修整完畢,嚴陣以待。同時因為南蠻軍的暴行,惹得當地百姓哀怨載道,這讓不少江湖俠客自發和地方官員進行聯手圍剿,南宮敬天也因此沒法在利用南蠻軍作戰。而北方匈族又因為遭逢大寒之年,北部荒原結了凍土,極難穿過,於是他們改向西邊侵略,不再騷擾中原,這不禁讓朝廷能夠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南宮敬天這支叛軍上麵。
因為遭遇內部叛變而元氣大傷的叛軍,和重整士氣的朝廷軍再次接壤相鬥,戰果已是和之前完全不同。不斷敗退的,竟然是當初幾乎所向披靡的叛軍!雖然南宮敬天多次帶頭衝鋒殺陣,四名幹將不眠不休的出謀劃策,可依然擋不住來勢洶洶的朝廷軍隊,收不攏軍心渙散的內部兵將。不出兩年,南宮敬天的軍隊便再次龜縮到江南的一座城池之中,而這也是他最後的反抗力量。若不是他本人神功蓋世,一力破千軍,怕是連這最後的城池都守住不。但他再怎麽厲害,終究隻是個凡人,而且勝券在握的朝廷軍也不著急,就是圍而不攻,然後不斷派出一波波的遊兵進行騷擾。
最終,城池的守軍不堪疲憊,加上糧草斷絕,不少士兵心生投降之意,而自知大勢已去的南宮敬天,因不想死於朝廷之手,便在寢宮之中,拔劍自刎,一代傳奇,就此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