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大明浙江巡撫裕謙在自己官邸宴請兩名特殊的客人。
這兩個客人中,有一位大約三十多歲,剛猛威嚴,但談吐文雅,和裕謙談論起詩詞歌賦來每一句都能點到位,時時引起裕謙讚歎。
另一位客人,不到二十歲,正是年輕不知收斂的時候,說起話來還算彬彬有禮,但一股出鞘寶劍般的鋒芒是遮掩不住的。
這兩位客人,自然是謝迅和李應元了。
當日兩人僥幸從白蛇秘境逃脫,然後做了一番長談,才把一切事情的前後緣由全部搞清楚。
等到前後真相全部弄明白之後,兩個人都不由唏噓不已,混元門從陳昆到謝迅,再到李應元,三個人的際遇都離奇曲折,竟比任何話本小說故事都要玄奇三分。
李應元從乾坤大挪移秘籍裏找到的那封信,是由陳昆的師妹寫的,正式後來嫁給明教教主楊行天的那一位。
那封信裏寫的正式這位名義上的師姑的絕筆信,寫到早年在混元門的幸福生活,與成坤的暗中相戀,混元門覆滅之後絕望之下發出嫁給幫忙報仇之人的誓言,成為明教教主夫人之後跟陳昆的藕斷絲連,直至在與陳昆私會之時被楊行天教主撞破,最後引起成昆和楊行天大戰等事情。
本來楊行天的武功高出成昆甚多,但當時可能因為修煉某種特殊功法,全身血液倒流,十成武功竟發揮不出一成,竟被陳昆打落一座山崖,然後就失蹤,連明教最高武功秘籍乾坤大挪移在打鬥過程中失落。
明教勢力龐大無比,陳昆和他的師妹知道鑄成大錯,原想找地方隱居起來,不讓任何人找到。
隻是,這位師姑此時又良心發現,悔恨無比,覺得對不起一直對自己嗬護無比的丈夫,於是便給陳昆寫這封絕筆信,迴憶自己一生後就選擇自盡。
謝迅和李應元都是聰明之人,之後發生的事情倒能猜個大概。
陳昆當年收謝迅為徒,又幫助他成為明教法王,原是想便於自己出入明教,刻意而為的,等到自己殺了明教教主,自己師妹又自殺,心裏剩下的就是對明教的滿腔憤恨,竟把一切都遷怒到明教身上。
隻是,明教勢大,光是謝迅這樣的高手就有七八個,一流高手和教民更是無數,就是混元門當年最為勢大之時也比不過人家的一個零頭。
於是,陳昆的主意就打到自己徒弟身上,故意訪問謝迅所在的謝家莊,又裝著酒醉,屠殺謝家莊滿門,隻留下謝迅一人。
謝迅本來文武雙全,在教中威望極高,是最有可能成為楊行天接班人的人選,但他此時被滿腔怒火控製,全不顧教中的事務,竭力追查陳昆下落,正好落入陳昆的陰謀。
明教在原來的教主下落不明,最有可能的教主後繼者不再顧及教中事務後,立即分崩離折,原來那些高層和高手們一個個豎起山頭,爭奪教主之位,一時間弄得腥風血雨,這麽多年來竟是元氣大傷。
謝迅這些年一直追查陳昆,但陳昆這人先不說人品如何,說起武功機變卻是一等一的高手,忽而稍顯行跡把謝迅引誘過去,忽而又銷聲匿跡,竟把謝迅耍得團團轉,心中複仇的念頭越來越熾盛。
直到這一次陳昆不知怎麽就打聽到原來的仇人武藏家族跑到定海去,本門傳承秘寶琥珀金蟬佩也在武藏家族手裏,便想著把武藏小太郎滅殺,再把琥珀金蟬佩也奪迴來,就假意把李應元收為弟子。
這琥珀金蟬佩收藏著混元門數百年來收集的大量武功秘籍,甚至有用混元門武功晉升先天高手的關鍵內容等,陳昆在四階大成境界停留許久,對這琥珀金蟬佩是勢在必得的。
隻是,這事後來的發展超出陳昆的掌控,武藏小次郎順利擊殺,卻與琥珀金蟬佩失之交臂,最後讓李應元拿到後又在白蛇秘境布置陷阱,最後跟謝迅合力斬殺陳昆,也算是世事真奇妙了。
陳昆在擊殺武藏小次郎後受了重傷,找地方養好傷後應該是想立即動手,拿下李應元和琥珀金蟬佩的,沒想到謝迅竟一路找來,陳昆就隻能躲藏,不敢出麵。
若論武功,陳昆也不會怕了謝迅,但謝迅畢竟是明教法王,手下有一幹忠心耿耿武藝高強的手下,正麵相逢,陳昆幾乎沒有脫身的可能。
謝迅也是狠人,找到李應元之後立刻明白如果想讓陳昆現身,李應元和琥珀金蟬佩就是關鍵,便假意表示親近,卻又多次挖坑陷害李應元,當初就故意強闖定海縣衙,把關鍵線索留給英吉利人,李應元此時也隻能苦笑了。
還好,李應元應對得當,最後又找機會拿著琥珀金蟬佩迴到杭州來。
謝迅就趁這機會慫恿李應元煉化琥珀金蟬佩,又教他煉化生死符的法門,卻是逼陳昆現身。
在給李應元傳授武藝的過程中,謝迅自然也在琥珀金蟬佩和混元道種等上麵做了無數手腳,可以掌控李應元的方位。
陳昆在暗中觀察,明白如果自己再不出手,李應元就會將琥珀金蟬佩煉化為己有,就算李應元一時不察煉化失敗,金蟬道種也會隨著李應元死亡而消失,明知道謝迅居心不良也要出手搶奪金蟬道種。
之後,青蛇寨的事情發生,李應元被困白蛇秘境,陳昆因為知道謝迅必在暗處等著他,不敢輕易現身,在使些手段引開謝迅後才敢進白蛇秘境尋找李應元。
謝迅這次也變得聰明了,假裝被引開,到了中途又折返迴來,剛好把陳昆給堵住,進而擊殺陳昆。
陳昆和謝迅一番謀劃,都沒有把李應元放在心上,隻是當做小卒子,沒想到這小卒子也太過厲害,挖了陷阱差點把陳昆這樣的絕頂高手給擊殺,又逼得陳昆無法逃跑,隻能跟謝迅拚命。
如果不是李應元的一番謀劃,以陳昆的心性和機智必有很多後手,謝迅最後趕來也最多跟陳昆兩敗俱傷,很有可能還讓陳昆借機逃跑了。
把這一切推算出來後,李應元和謝迅也呆立半響,沒想到這事情暗中緣由如此複雜,牽連又如此之廣。
謝迅原先了無生趣,本來有了死誌,但在李應元一番勸說下,此時此景應該先去找尋失蹤的教主楊行天,就算人死了,也要把屍首找到安葬,也算略盡人事了。
至於明教這些年的四分五裂,雖然不是謝迅所為,但也不是一點責任都沒有,至少也要將明教諸多高手聚集在一起,解釋前後經過,讓他們再決定是繼續這樣爭鬥下去好呢,還是和好重振明教聲威好呢,總之也得給人一個說法,不要糊裏糊塗繼續鬥下去。
隻要謝迅不是一心求死或一心出家,李應元就放心了,就央求著謝迅帶他來見浙江巡撫裕謙,說明定海一事的經過,要不然堂堂平英策的作者還被官府通緝,那也太不像話了。
在裕謙麵前,兩個人的說法又做了調整。
就說是陳昆這位江湖大俠有感江南倭患嚴重,跟宋遊擊合作,派弟子打入定海倭寇內部打探消息,沒想到英吉利人北上占領定海,便順勢又打入英吉利人內部,了解其虛實,並著作平英策獻給官府。
謝迅和陳昆之間師徒反目,還是絕密的事情,就是明教之中也少有人知道,裕謙自然也是深信不疑,還對混元門三個人為明國朝廷鞠躬盡瘁,大加讚賞。
陳昆作為名門正派混元門的門主,在官府中人心目中倒比謝迅這個明教法王更親近一些,裕謙看著李應元也覺得順眼很多,一口承諾將原先對李應元的通緝令撤銷,並答應給他一個官身。
官場上最重要的就是靠山,裕謙又不知道陳昆已被擊殺,隻道李應元身後站著陳昆和謝迅兩大頂尖高手,對他頗為籠絡。
雖說文人向來鄙視武夫,但到了裕謙這種高官,卻明白頂尖武者的殺傷力,知道謝迅和陳昆這樣的武者真要刺殺某人,那就是三公九卿六部尚書也不見得能抵擋,不會拿出對付尋常武將的那副嘴臉,反而有很多嘉許。
李應元趁機提出希望得到定海知縣的職位,幫助裕謙完全解決定海英吉利人的問題。
裕謙覺得詫異,但也沒有完全拒絕,隻說一切都要按照規矩走,沒把話說死。
明朝到了此時已經是風雨飄搖,不管是北方的滿人政權,還是西北的農民軍,都無法抵禦,盡顯末日景象,原先的一些官場規矩早就崩壞,買賣官職的事情變得很是平常。
定海知縣本來也不是什麽緊要職位,李應元如果是普通的秀才,找對了門路,花個七八千兩銀子,估計也能捐出個知縣。
至於現在,定海都被英吉利人占領,原來的知縣被軟禁,這個職位就更不值錢了,或者說就算白給,也沒有人願意拿到這麽個沒用又危險的職位。
等到謝迅和李應元從巡撫官邸退出,便有位姓白的師爺,和李應元密議一番,告訴他應該給哪些人送錢,分別送多少錢,又怎麽送,把這些門路都給他講清楚。
李應元請這位白師爺做幕僚,上下打點,前後花了一千二百多兩銀子,十多天後果然拿到定海知縣的任命狀。
謝迅拿著那份任命狀翻看,表情有些複雜。
“師弟啊,這定海明顯是個火坑,你又何必往裏跳呢。你要真想當個官,過過癮,也該找個富縣當去,怎麽就找了個被外夷占領的縣呢?”謝迅問道。
李應元把任命狀仔細收起來,歎了口氣,道:“這定海之事與我有莫大因果,卻是要了結的。
原先我跟裕謙巡撫提起當知縣的事情,本來隻是試探他,如果他不同意我當知縣,那我踏踏實實就把這事情放下,修自己的武道去。
但既然他答應我當這個知縣,我就要了結了這樁因果,不然恐怕以後成為心魔。
師兄放心,這定海之事複雜無比,一不小心就可能跌得粉身碎骨,師弟對這些也是明白的。”
謝迅原先對李應元從沒有真心相對過,還多次挖坑和利用李應元,但在大仇得報後卻對李應元的幫助有感激之情,又覺得有些愧對李應元,對這個便宜師弟倒是比以前真誠得多。
這兩個客人中,有一位大約三十多歲,剛猛威嚴,但談吐文雅,和裕謙談論起詩詞歌賦來每一句都能點到位,時時引起裕謙讚歎。
另一位客人,不到二十歲,正是年輕不知收斂的時候,說起話來還算彬彬有禮,但一股出鞘寶劍般的鋒芒是遮掩不住的。
這兩位客人,自然是謝迅和李應元了。
當日兩人僥幸從白蛇秘境逃脫,然後做了一番長談,才把一切事情的前後緣由全部搞清楚。
等到前後真相全部弄明白之後,兩個人都不由唏噓不已,混元門從陳昆到謝迅,再到李應元,三個人的際遇都離奇曲折,竟比任何話本小說故事都要玄奇三分。
李應元從乾坤大挪移秘籍裏找到的那封信,是由陳昆的師妹寫的,正式後來嫁給明教教主楊行天的那一位。
那封信裏寫的正式這位名義上的師姑的絕筆信,寫到早年在混元門的幸福生活,與成坤的暗中相戀,混元門覆滅之後絕望之下發出嫁給幫忙報仇之人的誓言,成為明教教主夫人之後跟陳昆的藕斷絲連,直至在與陳昆私會之時被楊行天教主撞破,最後引起成昆和楊行天大戰等事情。
本來楊行天的武功高出成昆甚多,但當時可能因為修煉某種特殊功法,全身血液倒流,十成武功竟發揮不出一成,竟被陳昆打落一座山崖,然後就失蹤,連明教最高武功秘籍乾坤大挪移在打鬥過程中失落。
明教勢力龐大無比,陳昆和他的師妹知道鑄成大錯,原想找地方隱居起來,不讓任何人找到。
隻是,這位師姑此時又良心發現,悔恨無比,覺得對不起一直對自己嗬護無比的丈夫,於是便給陳昆寫這封絕筆信,迴憶自己一生後就選擇自盡。
謝迅和李應元都是聰明之人,之後發生的事情倒能猜個大概。
陳昆當年收謝迅為徒,又幫助他成為明教法王,原是想便於自己出入明教,刻意而為的,等到自己殺了明教教主,自己師妹又自殺,心裏剩下的就是對明教的滿腔憤恨,竟把一切都遷怒到明教身上。
隻是,明教勢大,光是謝迅這樣的高手就有七八個,一流高手和教民更是無數,就是混元門當年最為勢大之時也比不過人家的一個零頭。
於是,陳昆的主意就打到自己徒弟身上,故意訪問謝迅所在的謝家莊,又裝著酒醉,屠殺謝家莊滿門,隻留下謝迅一人。
謝迅本來文武雙全,在教中威望極高,是最有可能成為楊行天接班人的人選,但他此時被滿腔怒火控製,全不顧教中的事務,竭力追查陳昆下落,正好落入陳昆的陰謀。
明教在原來的教主下落不明,最有可能的教主後繼者不再顧及教中事務後,立即分崩離折,原來那些高層和高手們一個個豎起山頭,爭奪教主之位,一時間弄得腥風血雨,這麽多年來竟是元氣大傷。
謝迅這些年一直追查陳昆,但陳昆這人先不說人品如何,說起武功機變卻是一等一的高手,忽而稍顯行跡把謝迅引誘過去,忽而又銷聲匿跡,竟把謝迅耍得團團轉,心中複仇的念頭越來越熾盛。
直到這一次陳昆不知怎麽就打聽到原來的仇人武藏家族跑到定海去,本門傳承秘寶琥珀金蟬佩也在武藏家族手裏,便想著把武藏小太郎滅殺,再把琥珀金蟬佩也奪迴來,就假意把李應元收為弟子。
這琥珀金蟬佩收藏著混元門數百年來收集的大量武功秘籍,甚至有用混元門武功晉升先天高手的關鍵內容等,陳昆在四階大成境界停留許久,對這琥珀金蟬佩是勢在必得的。
隻是,這事後來的發展超出陳昆的掌控,武藏小次郎順利擊殺,卻與琥珀金蟬佩失之交臂,最後讓李應元拿到後又在白蛇秘境布置陷阱,最後跟謝迅合力斬殺陳昆,也算是世事真奇妙了。
陳昆在擊殺武藏小次郎後受了重傷,找地方養好傷後應該是想立即動手,拿下李應元和琥珀金蟬佩的,沒想到謝迅竟一路找來,陳昆就隻能躲藏,不敢出麵。
若論武功,陳昆也不會怕了謝迅,但謝迅畢竟是明教法王,手下有一幹忠心耿耿武藝高強的手下,正麵相逢,陳昆幾乎沒有脫身的可能。
謝迅也是狠人,找到李應元之後立刻明白如果想讓陳昆現身,李應元和琥珀金蟬佩就是關鍵,便假意表示親近,卻又多次挖坑陷害李應元,當初就故意強闖定海縣衙,把關鍵線索留給英吉利人,李應元此時也隻能苦笑了。
還好,李應元應對得當,最後又找機會拿著琥珀金蟬佩迴到杭州來。
謝迅就趁這機會慫恿李應元煉化琥珀金蟬佩,又教他煉化生死符的法門,卻是逼陳昆現身。
在給李應元傳授武藝的過程中,謝迅自然也在琥珀金蟬佩和混元道種等上麵做了無數手腳,可以掌控李應元的方位。
陳昆在暗中觀察,明白如果自己再不出手,李應元就會將琥珀金蟬佩煉化為己有,就算李應元一時不察煉化失敗,金蟬道種也會隨著李應元死亡而消失,明知道謝迅居心不良也要出手搶奪金蟬道種。
之後,青蛇寨的事情發生,李應元被困白蛇秘境,陳昆因為知道謝迅必在暗處等著他,不敢輕易現身,在使些手段引開謝迅後才敢進白蛇秘境尋找李應元。
謝迅這次也變得聰明了,假裝被引開,到了中途又折返迴來,剛好把陳昆給堵住,進而擊殺陳昆。
陳昆和謝迅一番謀劃,都沒有把李應元放在心上,隻是當做小卒子,沒想到這小卒子也太過厲害,挖了陷阱差點把陳昆這樣的絕頂高手給擊殺,又逼得陳昆無法逃跑,隻能跟謝迅拚命。
如果不是李應元的一番謀劃,以陳昆的心性和機智必有很多後手,謝迅最後趕來也最多跟陳昆兩敗俱傷,很有可能還讓陳昆借機逃跑了。
把這一切推算出來後,李應元和謝迅也呆立半響,沒想到這事情暗中緣由如此複雜,牽連又如此之廣。
謝迅原先了無生趣,本來有了死誌,但在李應元一番勸說下,此時此景應該先去找尋失蹤的教主楊行天,就算人死了,也要把屍首找到安葬,也算略盡人事了。
至於明教這些年的四分五裂,雖然不是謝迅所為,但也不是一點責任都沒有,至少也要將明教諸多高手聚集在一起,解釋前後經過,讓他們再決定是繼續這樣爭鬥下去好呢,還是和好重振明教聲威好呢,總之也得給人一個說法,不要糊裏糊塗繼續鬥下去。
隻要謝迅不是一心求死或一心出家,李應元就放心了,就央求著謝迅帶他來見浙江巡撫裕謙,說明定海一事的經過,要不然堂堂平英策的作者還被官府通緝,那也太不像話了。
在裕謙麵前,兩個人的說法又做了調整。
就說是陳昆這位江湖大俠有感江南倭患嚴重,跟宋遊擊合作,派弟子打入定海倭寇內部打探消息,沒想到英吉利人北上占領定海,便順勢又打入英吉利人內部,了解其虛實,並著作平英策獻給官府。
謝迅和陳昆之間師徒反目,還是絕密的事情,就是明教之中也少有人知道,裕謙自然也是深信不疑,還對混元門三個人為明國朝廷鞠躬盡瘁,大加讚賞。
陳昆作為名門正派混元門的門主,在官府中人心目中倒比謝迅這個明教法王更親近一些,裕謙看著李應元也覺得順眼很多,一口承諾將原先對李應元的通緝令撤銷,並答應給他一個官身。
官場上最重要的就是靠山,裕謙又不知道陳昆已被擊殺,隻道李應元身後站著陳昆和謝迅兩大頂尖高手,對他頗為籠絡。
雖說文人向來鄙視武夫,但到了裕謙這種高官,卻明白頂尖武者的殺傷力,知道謝迅和陳昆這樣的武者真要刺殺某人,那就是三公九卿六部尚書也不見得能抵擋,不會拿出對付尋常武將的那副嘴臉,反而有很多嘉許。
李應元趁機提出希望得到定海知縣的職位,幫助裕謙完全解決定海英吉利人的問題。
裕謙覺得詫異,但也沒有完全拒絕,隻說一切都要按照規矩走,沒把話說死。
明朝到了此時已經是風雨飄搖,不管是北方的滿人政權,還是西北的農民軍,都無法抵禦,盡顯末日景象,原先的一些官場規矩早就崩壞,買賣官職的事情變得很是平常。
定海知縣本來也不是什麽緊要職位,李應元如果是普通的秀才,找對了門路,花個七八千兩銀子,估計也能捐出個知縣。
至於現在,定海都被英吉利人占領,原來的知縣被軟禁,這個職位就更不值錢了,或者說就算白給,也沒有人願意拿到這麽個沒用又危險的職位。
等到謝迅和李應元從巡撫官邸退出,便有位姓白的師爺,和李應元密議一番,告訴他應該給哪些人送錢,分別送多少錢,又怎麽送,把這些門路都給他講清楚。
李應元請這位白師爺做幕僚,上下打點,前後花了一千二百多兩銀子,十多天後果然拿到定海知縣的任命狀。
謝迅拿著那份任命狀翻看,表情有些複雜。
“師弟啊,這定海明顯是個火坑,你又何必往裏跳呢。你要真想當個官,過過癮,也該找個富縣當去,怎麽就找了個被外夷占領的縣呢?”謝迅問道。
李應元把任命狀仔細收起來,歎了口氣,道:“這定海之事與我有莫大因果,卻是要了結的。
原先我跟裕謙巡撫提起當知縣的事情,本來隻是試探他,如果他不同意我當知縣,那我踏踏實實就把這事情放下,修自己的武道去。
但既然他答應我當這個知縣,我就要了結了這樁因果,不然恐怕以後成為心魔。
師兄放心,這定海之事複雜無比,一不小心就可能跌得粉身碎骨,師弟對這些也是明白的。”
謝迅原先對李應元從沒有真心相對過,還多次挖坑和利用李應元,但在大仇得報後卻對李應元的幫助有感激之情,又覺得有些愧對李應元,對這個便宜師弟倒是比以前真誠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