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二年,四月,長安。
太極大殿上,李淵一身龍袍,端坐於禦榻之上,他看著手中的一份奏折,長歎一聲:“王世充啊王世充,他終於還是稱帝了,各位愛卿,你們有什麽想說的嗎?”
裴寂站出了隊列,自從並州一戰之後,他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李淵的大唐頭號重臣,這份王世充稱帝的塘報,他也是早早地看過了,這個時候正是他率先發表意見的好機會,怎麽能錯過呢,於是裴寂清了清嗓子,正色道:“陛下,王世充包藏禍心,早有篡位的意圖,這迴聽說皇泰主並不想禪讓,抵死不從,而王世充則是威逼利誘,最後還是連哄帶騙地說,隻是因為國家缺乏年長的君主,容易使四方產生叛離之心,這才代行天子之職,以後天下平定了,會把皇位還給皇泰主,這才讓楊侗勉強同意讓位的。”
李淵點了點頭:“王世充的那張嘴能把死人說活,楊侗畢竟還是個少年,哪是這個老賊的對手,隻是這麽一禪讓,隋朝算是徹底地完了。以後我們與王世充對戰,也不用顧慮自己曾經是隋朝子民啦。”
裴寂微微一笑:“陛下聖明。隻是這王世充起的國號著實古怪,叫什麽華強國,自春秋以降,就沒有兩字的國名,不知道他這樣起名,是怎麽想的。”
李淵笑道:“王世充畢竟祖上是西域胡人,聽說西方的胡人列國裏,有一些是兩字的,比如安息,大食,波斯這些,就是突厥,吐蕃,高句麗,也是多字國名。也許王世充就是用這個來提醒天下,他是個蠻夷吧。”
李淵此話一出,滿朝文武都笑而稱是,隻是劉文靜勾了勾嘴角,站出了隊列,沉聲道:“陛下,王世充的國名裏,臣以為大有文章,絕非蠻夷之名。”
李淵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滿之色,冷冷地說道:“劉尚書,有何文章呢?”
劉文靜正色道:“這個國名華強,華,則是華夏之華,之所以不說是諸夏之夏,隻是因為河北的竇建德已經用了夏國的國號,所以他取這個華字,應該是想說他的王朝,是華夏正溯,再加一個強字,意思是昭然若揭了,似乎王世充有意宣示天下,他才是中華正溯,位居華夏中心,無比強大啊。”
此言一出,李淵的臉色一變,勾了勾嘴角,麵前的珠簾一陣晃動:“這麽說來,朕的大唐,反而是蠻夷之國了?”
劉文靜長歎一聲:“陛下,恕臣直言,當年大唐起兵,確實突厥出力頗多,就是現在,並州之地,仍然有不少突厥兵駐守,王世充在這個時候稱帝,強調自己的華夏正統,似乎也有諷刺我大唐借異族之兵之舉,想要挑起華夷之辯,以結士人之心啊。”
李淵氣得大聲喝道:“一派胡言。我大唐承繼天命,我李家乃是標準無誤的漢人五姓七望,怎麽就成了蠻夷了?就因為朕跟突厥借了幾千兵馬,就成了番邦外國了?他王世充一個西域胡人的孫子,就是中華正統了?劉文靜,你是朕的大臣,還是王世充的?”
劉文靜的額頭開始冒汗,連忙跪了下來,俯身於地:“陛下,臣失言,死罪。不過這些正是王世充想要爭取士人之心的手段,還請陛下三思啊!”
李世民勾了勾嘴角,站出了隊列,平靜地說道:“父皇,劉尚書雖然一時失言,但是他的話,還是有道理的,王世充野心勃勃,起這樣的國名,加上他即位之後的舉動,不能不讓人擔心啊。”
李淵稍稍平複了一下自己的情緒,也不看劉文靜,直勾勾地盯著李世民,沉聲道:“二郎,你又有何見解?”
李世民正色道:“王世充這迴篡位為帝,建國號為華強,改元開明,大赦天下,以蘇威為尚書令,魏征為內史令,段達為納言,如此一來,蘇威這個世家的領袖,段達這個將門世家的代表,還有他真正的軍師魏征,各得三省最高長官,看起來權力平衡,但是重要的實權部門,盡在魏征的手中。”
“而他的那些淮南兵係統出身的大將們,則分居各統兵要職,他的三萬最精銳的內府兵,一萬騎兵,分為二十八府,由單雄信統領,兩萬步兵分為五十六府,分別由沈光和來整統領,費青奴則統領五千鐵甲騎兵。此外,原來一直化名鐵麵的楊玄感兩萬兵馬出鎮徐州,李靖的大軍則屯於峽州,隨時可以支援東都。”
“更可怕的是,王世充登基的當天下午,就親自騎馬巡街,在東都洛陽之內行走,不設開道兵馬,行人隻需稍避,他一邊走,一邊跟民眾說,以前的皇帝因為深居大內,不知民情,故有天下之亂,而他作為皇帝,就要天天這樣巡街親民,有何冤屈,有何國策建言,都可以當麵跟他說。”
“這一招極大地穩定了洛陽因為改朝換代而有些不穩的人心,聽說一個下午,攔馬進諫的就有上百人之多,而王世充幹脆就在宮城外設了兩個席,每天巡城之後,當麵在席上處理這些民眾投訴建言之事,洛陽城就這樣很快地給他穩定了下來。原本預料的有些世家貴族趁機作亂,完全沒有發動起來。這一招,不能不說高明啊。”
李淵歎了口氣:“這點朕還不能不佩服王世充,起碼朕是做不到在這長安城裏騎馬巡街的,王世充善於給民眾小恩小惠,就跟他前一陣在太尉府前掛了三塊牌子求賢一樣,挺能收買人心的。”
裴寂勾了勾嘴角:“這些小恩小惠,隻能收買一些愚民百姓之心,真正的英雄豪傑,是不會給他欺騙的,要不然,秦將軍,羅將軍,程將軍,牛將軍,你們又怎麽會離開王世充,投奔大唐呢?”
秦瓊等人的臉色一變,都站了出來,程知節哈哈一笑:“王公器度淺薄,而喜歡妄言,動不動地賭咒發誓,不象個帝王,倒象個巫師,我們又怎麽會跟著他呢?隻有陛下,才是真正的鼎定革新,真命天子啊。”
李淵滿意地點了點頭:“程將軍,你的想法和朕完全一樣。”
太極大殿上,李淵一身龍袍,端坐於禦榻之上,他看著手中的一份奏折,長歎一聲:“王世充啊王世充,他終於還是稱帝了,各位愛卿,你們有什麽想說的嗎?”
裴寂站出了隊列,自從並州一戰之後,他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李淵的大唐頭號重臣,這份王世充稱帝的塘報,他也是早早地看過了,這個時候正是他率先發表意見的好機會,怎麽能錯過呢,於是裴寂清了清嗓子,正色道:“陛下,王世充包藏禍心,早有篡位的意圖,這迴聽說皇泰主並不想禪讓,抵死不從,而王世充則是威逼利誘,最後還是連哄帶騙地說,隻是因為國家缺乏年長的君主,容易使四方產生叛離之心,這才代行天子之職,以後天下平定了,會把皇位還給皇泰主,這才讓楊侗勉強同意讓位的。”
李淵點了點頭:“王世充的那張嘴能把死人說活,楊侗畢竟還是個少年,哪是這個老賊的對手,隻是這麽一禪讓,隋朝算是徹底地完了。以後我們與王世充對戰,也不用顧慮自己曾經是隋朝子民啦。”
裴寂微微一笑:“陛下聖明。隻是這王世充起的國號著實古怪,叫什麽華強國,自春秋以降,就沒有兩字的國名,不知道他這樣起名,是怎麽想的。”
李淵笑道:“王世充畢竟祖上是西域胡人,聽說西方的胡人列國裏,有一些是兩字的,比如安息,大食,波斯這些,就是突厥,吐蕃,高句麗,也是多字國名。也許王世充就是用這個來提醒天下,他是個蠻夷吧。”
李淵此話一出,滿朝文武都笑而稱是,隻是劉文靜勾了勾嘴角,站出了隊列,沉聲道:“陛下,王世充的國名裏,臣以為大有文章,絕非蠻夷之名。”
李淵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滿之色,冷冷地說道:“劉尚書,有何文章呢?”
劉文靜正色道:“這個國名華強,華,則是華夏之華,之所以不說是諸夏之夏,隻是因為河北的竇建德已經用了夏國的國號,所以他取這個華字,應該是想說他的王朝,是華夏正溯,再加一個強字,意思是昭然若揭了,似乎王世充有意宣示天下,他才是中華正溯,位居華夏中心,無比強大啊。”
此言一出,李淵的臉色一變,勾了勾嘴角,麵前的珠簾一陣晃動:“這麽說來,朕的大唐,反而是蠻夷之國了?”
劉文靜長歎一聲:“陛下,恕臣直言,當年大唐起兵,確實突厥出力頗多,就是現在,並州之地,仍然有不少突厥兵駐守,王世充在這個時候稱帝,強調自己的華夏正統,似乎也有諷刺我大唐借異族之兵之舉,想要挑起華夷之辯,以結士人之心啊。”
李淵氣得大聲喝道:“一派胡言。我大唐承繼天命,我李家乃是標準無誤的漢人五姓七望,怎麽就成了蠻夷了?就因為朕跟突厥借了幾千兵馬,就成了番邦外國了?他王世充一個西域胡人的孫子,就是中華正統了?劉文靜,你是朕的大臣,還是王世充的?”
劉文靜的額頭開始冒汗,連忙跪了下來,俯身於地:“陛下,臣失言,死罪。不過這些正是王世充想要爭取士人之心的手段,還請陛下三思啊!”
李世民勾了勾嘴角,站出了隊列,平靜地說道:“父皇,劉尚書雖然一時失言,但是他的話,還是有道理的,王世充野心勃勃,起這樣的國名,加上他即位之後的舉動,不能不讓人擔心啊。”
李淵稍稍平複了一下自己的情緒,也不看劉文靜,直勾勾地盯著李世民,沉聲道:“二郎,你又有何見解?”
李世民正色道:“王世充這迴篡位為帝,建國號為華強,改元開明,大赦天下,以蘇威為尚書令,魏征為內史令,段達為納言,如此一來,蘇威這個世家的領袖,段達這個將門世家的代表,還有他真正的軍師魏征,各得三省最高長官,看起來權力平衡,但是重要的實權部門,盡在魏征的手中。”
“而他的那些淮南兵係統出身的大將們,則分居各統兵要職,他的三萬最精銳的內府兵,一萬騎兵,分為二十八府,由單雄信統領,兩萬步兵分為五十六府,分別由沈光和來整統領,費青奴則統領五千鐵甲騎兵。此外,原來一直化名鐵麵的楊玄感兩萬兵馬出鎮徐州,李靖的大軍則屯於峽州,隨時可以支援東都。”
“更可怕的是,王世充登基的當天下午,就親自騎馬巡街,在東都洛陽之內行走,不設開道兵馬,行人隻需稍避,他一邊走,一邊跟民眾說,以前的皇帝因為深居大內,不知民情,故有天下之亂,而他作為皇帝,就要天天這樣巡街親民,有何冤屈,有何國策建言,都可以當麵跟他說。”
“這一招極大地穩定了洛陽因為改朝換代而有些不穩的人心,聽說一個下午,攔馬進諫的就有上百人之多,而王世充幹脆就在宮城外設了兩個席,每天巡城之後,當麵在席上處理這些民眾投訴建言之事,洛陽城就這樣很快地給他穩定了下來。原本預料的有些世家貴族趁機作亂,完全沒有發動起來。這一招,不能不說高明啊。”
李淵歎了口氣:“這點朕還不能不佩服王世充,起碼朕是做不到在這長安城裏騎馬巡街的,王世充善於給民眾小恩小惠,就跟他前一陣在太尉府前掛了三塊牌子求賢一樣,挺能收買人心的。”
裴寂勾了勾嘴角:“這些小恩小惠,隻能收買一些愚民百姓之心,真正的英雄豪傑,是不會給他欺騙的,要不然,秦將軍,羅將軍,程將軍,牛將軍,你們又怎麽會離開王世充,投奔大唐呢?”
秦瓊等人的臉色一變,都站了出來,程知節哈哈一笑:“王公器度淺薄,而喜歡妄言,動不動地賭咒發誓,不象個帝王,倒象個巫師,我們又怎麽會跟著他呢?隻有陛下,才是真正的鼎定革新,真命天子啊。”
李淵滿意地點了點頭:“程將軍,你的想法和朕完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