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位臣工,請聽老夫一言!”大宰治袁逞誌出聲製住眾人,溫聲道:“老夫和各位也是一樣,對明帝的遽然仙逝,這心裏有著萬般的猜疑和不信!”他抬頭一看金殿上的皇帝寶座,兩手斜向右一拱,“是啊,就在十天前,明帝他老人家還坐在這寶座上指點我等治國安邦的道理呢!可……”
袁逞誌一掃眾人灰敗的臉色,話鋒一轉,“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目前最緊要之事,乃是遵照明帝之遺願,冊立新君,然後我等大臣一力扶持匡佐,以求盡早穩定人心。然後再圖謀後策!”
“誰說不是呢?”春官淳裕一接口道:“國家正處多事之秋,理當早立新主,以證名分!以杜絕他人覬覦之心!”
眾人齊齊點頭稱是。隻是想到明帝就怎麽不明不白地死去,不少大臣還是忍不住小聲悲泣。足見明帝生前對待這般臣工之禮遇。
正在這時,去取遺旨的太監元華佑在內廷衛頭領李士民的護衛下急匆匆地走到袁逞誌的身邊,附耳道:“皇祠神龕上空空如也,並沒有明帝的任何遺旨!”
“什麽?”以袁逞誌之老辣練達,遭逢此事,一時間仍舊是反應不過來。
一百多年的教化宣導,禮製國規早就已經深入周人骨髓。
《姬禮》明文規定:凡立嗣儲君,必以先皇之最後遺旨為唯一準繩。否則,雖貴為太子也無權僭越!所以眾人雖皆知明帝實際屬意現任太子姬虞矩,卻也不敢私自主張,以少數人之臆測為憑據,行扶立新君之事。
“誰說明帝沒有留下旨意?”
眾臣工齊齊向大點門口看去,見姬虞矩在一眾宮廷侍衛及天官曹仁的護衛下,龍行虎步徑自入宮而來。
“曹天官,你來宣布父皇的旨意吧!”姬虞矩絲毫不顧一眾臣工的異樣眼神,直接登上皇帝禦座,轉頭吩咐曹仁。
“是!”曹仁恭敬地自寬大的袖袍裏取出一塊黃緞,“各位大人,接旨吧!”
袁逞誌略一猶豫,地官姬兀鷲卻領頭率先跪了下去,口稱萬歲自稱臣。袁逞誌輕輕窺視了眼姬虞矩,見對方威風凜凜,儼然不可侵犯,大有當年明帝之風範!袁逞誌暗道,“姬家男兒,果然皆有虎狼之資本,氣吞山河之氣勢!”也就跪了下去。
姬虞矩見狀,忙示意曹仁宣旨。
曹仁微一頷首,雙手平攤黃緞,高聲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姬虞矩’行事果敢睿智,頗尊《姬禮》,乃儲君之不二人選!朕死後,望各位臣工努力扶持,使大周之基業,千秋萬世,永垂不朽!”
“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臣等自當遵從遺訓,一力輔佐新君,強我大周!”
“好,眾卿平身!”姬虞矩一揮手,“父皇賓天,朕一時無心政事,各位卿家但有本奏,可親到父王陵宮當麵奏對。另,國不可一日無君,但禮數一樣不能少,姬愛卿秉承家傳,陰陽術數,皆有深究。朕賜準你七日,你可下去推演一番,十日之內,擇一吉日,朕要正式登基,問政天下!”
“是!皇上英明!”姬兀鷲忙答道。
曹仁看眼姬兀鷲,走到金龍帝坐之前,身子微恭,雙手把卷起的聖旨奉還給了姬虞矩。看到姬虞矩一臉自得的樣子,曹仁知道,自己的計劃又向成功邁了大大的一步!
三日後,驚蟄。
姬兀鷲結合陰陽術數、太乙九宮,占星讖緯,推演紫微鬥數,又謀算四柱八字,堪輿禍福興潛,經三日三夜,遂定驚蟄日為大周第五代國君姬虞矩即皇帝位吉日!
三日之間,大周由國喪轉為國之大喜,全國上下,無不愣然失措。
然《姬禮》頒行一百多年,普通百姓的骨子裏,早養成了逆來順受,不問對錯,隻求安穩的心態。無論統治者做如何的決策,隻要能夠自圓其說,他們也就姑且聽之信之。
一夜之間,太康城布景的基調,就由慘白變為喜慶。
皇宮大內,姬虞矩正在莊嚴肅穆的國樂聲中一步步走上十丈神台,準備拜祭天地。
姬虞矩洗手焚香,祭曰:
“自古帝王,繼天出治,建極綏猷,莫不澤被生民,仁周海宇。惟我皇考,峻德鴻勳,媲美前古,顯謨承烈,垂裕後昆。
朕以藐躬,纘膺大寶,當茲嗣位之始,宜修享祀之儀。特遣專官,虔申昭告。
惟冀時和歲稔,物阜民安;淳風遍洽乎寰區,厚德常敷於率土。尚其歆格,鑒此精誠!節屆清明,日暖風熏,雍雍穆穆,鍾鼓和鳴,追遠撫今,竭其虔誠。赫赫元祖,草創文明。衣被華夏,冠蓋群倫。澤施後世,永播芳馨。綿綿瓜瓞,秉此懿行。豈無險阻,終獲夷平。豈無離亂,終複康寧。根之深矣,枝葉紛披;雖則紛披,源終為一。
源之遠矣,溝澮縱橫;雖則縱橫,源終不竭。偉哉姬周!生生不息。昆侖之墟,大洋之濱,燦如朝陽,吾土吾民。赫赫元祖,有為有則。惠在人間,功高日月。既顯既揚,亦欽亦格。綿綿瓜瓞,秉此懿德。豈無齟齬,終歸和協。豈無幹戈,終化玉帛。根之深矣,枝葉紛披;雖則紛披,根終為一。源之遠矣,溝澮縱橫;雖則縱橫,源終不竭。赫赫始祖,吾華肇造。
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年,強鄰蔑德。琉台不守,三韓為墟。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讓其淪胥?矩等不才,劍屨俱奮。
此物此誌,永矢勿諼。
經武整軍,昭告列祖。今即繼天立極,功德並隆,治統道統,昭垂奕世。朕受天眷命,紹纘丕基,庶政方親,前徽是景。明證大典,亟宜肇修。敬遣專官,代將牲帛,爰昭啟薦之忱,聿備欽崇之禮。伏維恪歆,尚其鑒享實鑒臨之,皇天後土。
尚饗!
祭天已畢,接下來便是眾臣工朝拜皇帝。
姬虞矩端坐皇帝寶座,一時君臨天下!
眾人正要下跪,忽然宮門四處洞開,一人四十二騎,瞬間闖入皇宮大內!
馬上任劍指姬虞矩,高聲喝罵:“姬虞矩,憑你也配?!”
袁逞誌一掃眾人灰敗的臉色,話鋒一轉,“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目前最緊要之事,乃是遵照明帝之遺願,冊立新君,然後我等大臣一力扶持匡佐,以求盡早穩定人心。然後再圖謀後策!”
“誰說不是呢?”春官淳裕一接口道:“國家正處多事之秋,理當早立新主,以證名分!以杜絕他人覬覦之心!”
眾人齊齊點頭稱是。隻是想到明帝就怎麽不明不白地死去,不少大臣還是忍不住小聲悲泣。足見明帝生前對待這般臣工之禮遇。
正在這時,去取遺旨的太監元華佑在內廷衛頭領李士民的護衛下急匆匆地走到袁逞誌的身邊,附耳道:“皇祠神龕上空空如也,並沒有明帝的任何遺旨!”
“什麽?”以袁逞誌之老辣練達,遭逢此事,一時間仍舊是反應不過來。
一百多年的教化宣導,禮製國規早就已經深入周人骨髓。
《姬禮》明文規定:凡立嗣儲君,必以先皇之最後遺旨為唯一準繩。否則,雖貴為太子也無權僭越!所以眾人雖皆知明帝實際屬意現任太子姬虞矩,卻也不敢私自主張,以少數人之臆測為憑據,行扶立新君之事。
“誰說明帝沒有留下旨意?”
眾臣工齊齊向大點門口看去,見姬虞矩在一眾宮廷侍衛及天官曹仁的護衛下,龍行虎步徑自入宮而來。
“曹天官,你來宣布父皇的旨意吧!”姬虞矩絲毫不顧一眾臣工的異樣眼神,直接登上皇帝禦座,轉頭吩咐曹仁。
“是!”曹仁恭敬地自寬大的袖袍裏取出一塊黃緞,“各位大人,接旨吧!”
袁逞誌略一猶豫,地官姬兀鷲卻領頭率先跪了下去,口稱萬歲自稱臣。袁逞誌輕輕窺視了眼姬虞矩,見對方威風凜凜,儼然不可侵犯,大有當年明帝之風範!袁逞誌暗道,“姬家男兒,果然皆有虎狼之資本,氣吞山河之氣勢!”也就跪了下去。
姬虞矩見狀,忙示意曹仁宣旨。
曹仁微一頷首,雙手平攤黃緞,高聲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姬虞矩’行事果敢睿智,頗尊《姬禮》,乃儲君之不二人選!朕死後,望各位臣工努力扶持,使大周之基業,千秋萬世,永垂不朽!”
“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臣等自當遵從遺訓,一力輔佐新君,強我大周!”
“好,眾卿平身!”姬虞矩一揮手,“父皇賓天,朕一時無心政事,各位卿家但有本奏,可親到父王陵宮當麵奏對。另,國不可一日無君,但禮數一樣不能少,姬愛卿秉承家傳,陰陽術數,皆有深究。朕賜準你七日,你可下去推演一番,十日之內,擇一吉日,朕要正式登基,問政天下!”
“是!皇上英明!”姬兀鷲忙答道。
曹仁看眼姬兀鷲,走到金龍帝坐之前,身子微恭,雙手把卷起的聖旨奉還給了姬虞矩。看到姬虞矩一臉自得的樣子,曹仁知道,自己的計劃又向成功邁了大大的一步!
三日後,驚蟄。
姬兀鷲結合陰陽術數、太乙九宮,占星讖緯,推演紫微鬥數,又謀算四柱八字,堪輿禍福興潛,經三日三夜,遂定驚蟄日為大周第五代國君姬虞矩即皇帝位吉日!
三日之間,大周由國喪轉為國之大喜,全國上下,無不愣然失措。
然《姬禮》頒行一百多年,普通百姓的骨子裏,早養成了逆來順受,不問對錯,隻求安穩的心態。無論統治者做如何的決策,隻要能夠自圓其說,他們也就姑且聽之信之。
一夜之間,太康城布景的基調,就由慘白變為喜慶。
皇宮大內,姬虞矩正在莊嚴肅穆的國樂聲中一步步走上十丈神台,準備拜祭天地。
姬虞矩洗手焚香,祭曰:
“自古帝王,繼天出治,建極綏猷,莫不澤被生民,仁周海宇。惟我皇考,峻德鴻勳,媲美前古,顯謨承烈,垂裕後昆。
朕以藐躬,纘膺大寶,當茲嗣位之始,宜修享祀之儀。特遣專官,虔申昭告。
惟冀時和歲稔,物阜民安;淳風遍洽乎寰區,厚德常敷於率土。尚其歆格,鑒此精誠!節屆清明,日暖風熏,雍雍穆穆,鍾鼓和鳴,追遠撫今,竭其虔誠。赫赫元祖,草創文明。衣被華夏,冠蓋群倫。澤施後世,永播芳馨。綿綿瓜瓞,秉此懿行。豈無險阻,終獲夷平。豈無離亂,終複康寧。根之深矣,枝葉紛披;雖則紛披,源終為一。
源之遠矣,溝澮縱橫;雖則縱橫,源終不竭。偉哉姬周!生生不息。昆侖之墟,大洋之濱,燦如朝陽,吾土吾民。赫赫元祖,有為有則。惠在人間,功高日月。既顯既揚,亦欽亦格。綿綿瓜瓞,秉此懿德。豈無齟齬,終歸和協。豈無幹戈,終化玉帛。根之深矣,枝葉紛披;雖則紛披,根終為一。源之遠矣,溝澮縱橫;雖則縱橫,源終不竭。赫赫始祖,吾華肇造。
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年,強鄰蔑德。琉台不守,三韓為墟。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讓其淪胥?矩等不才,劍屨俱奮。
此物此誌,永矢勿諼。
經武整軍,昭告列祖。今即繼天立極,功德並隆,治統道統,昭垂奕世。朕受天眷命,紹纘丕基,庶政方親,前徽是景。明證大典,亟宜肇修。敬遣專官,代將牲帛,爰昭啟薦之忱,聿備欽崇之禮。伏維恪歆,尚其鑒享實鑒臨之,皇天後土。
尚饗!
祭天已畢,接下來便是眾臣工朝拜皇帝。
姬虞矩端坐皇帝寶座,一時君臨天下!
眾人正要下跪,忽然宮門四處洞開,一人四十二騎,瞬間闖入皇宮大內!
馬上任劍指姬虞矩,高聲喝罵:“姬虞矩,憑你也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