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知聽得眼睛都亮了,“大伯你的意思是,我們可以把船買過來?”
甲一說:“官府肯定不會賣海船,我們可以通過謝家換幾艘半舊的小海船。姑娘要的也不過是跟扶桑貿易,可以先用小海船。”
謝知問:“那海圖呢?”她還沒有海圖。
“海圖我帶來了。”三姨將身後的一隻箱子說:“謝太傅當年就曾主持過海上商道,家裏就存有海圖。”不過這些都是謝家珍藏,秘不示人。
謝知問:“叔祖父是不是有什麽吩咐?”
三姨說:“族長說扶桑人極喜愛絲綢和茶葉,姑娘如果想跟扶桑做生意,絲綢和茶葉可以由謝家來提供。姑娘如果缺糧食,也可以由謝家提供。”有了謝知的占城稻,謝家去年試種二季稻,糧食產量不說翻倍,也增加了七八成。
謝知揚眉:“他有什麽要求?”
三姨說:“他們要琉璃鏡子的做法。”
謝知搖頭,一口迴絕:“不行。”玻璃鏡子的做法,謝知不想告訴任何人。
三姨和甲一互視一眼,三姨問謝知:“那做法可有不好之處?”
謝知頷首道:“琉璃鏡子的做法有毒,我一年隻準備做六百麵,一百麵內銷,五百麵外銷。”謝知說的一麵鏡子都是巴掌大小的,她不做大鏡子,技術也不過關。她現在有十個知道核心技術的工匠,六百麵鏡子,每人六十麵,可以做一段時間休息一段時間,她還給他們準備防毒麵具、護目鏡、手套……保管他們不會有職業病。可十個人她可以這麽準備,一百人她勉強也可行,一千人就就沒法子,所以謝知隻準備把這個當成奢侈品。
三姨有些為難,畢竟現階段謝家對他們的支持還是很多的,謝知微微一笑:“我可以告訴他燒琉璃的法子,就是那些西域商人帶來的琉璃器,西域的商人可以用來賺錢,我們也可以用來賺錢。”謝知知道現在華夏用的玻璃器皿都是通過商人運來的,價格昂貴,隻有貴族才能用。
“你說那些西域商人帶來的琉璃器?”三姨吃驚的問:“你已經知道怎麽燒製了?”
“知道。”謝知是記得古代燒玻璃的配方的,她隻是現在讓工匠在研究浮法玻璃,這是需要用錫槽和錫液。因為太危險,謝知讓人全副武裝,隻搞了一個小錫槽再研究,要是研究不出來就繼續用普通方法製造平板玻璃。
三姨眼睛一亮,“那再好不過,我這就讓人去給謝家送信。”
謝知說:“以後謝家都會給我送糧嗎?他們怎麽過來?”
三姨道:“從長江出發,然後出海走海道運過來。”建康跟扶桑也有海道,走的就是這條路,陸運糧食消耗太大,還是用海運方便,十來條船一年運兩趟,就夠建德郡這邊吃上一年了。
餓死的駱駝比馬大,謝家隻是官職在梁國不顯,本身的家底還在,謝簡早把族長之位給了自己親叔叔,現在謝氏族長是謝簡的堂弟,謝知給謝家送來占城稻種,謝家這點糧食還是願意提供的。這對謝家來說也是一條退路。
謝知若有所思的問:“這一路上有海盜,不太平吧?”
三姨說:“我們有侍衛。”
謝知道:“我跟五哥去商量,讓他練一支海軍出來,讓親衛也適應海上航行。”萬一他們將來逃亡日本,要是親衛都是旱鴨子就鬧笑話了。
甲一問謝知:“姑娘,我聽搖光說,你想在海邊開鹽田?鹽如何開闢田地?”
謝知鹽田大致方法跟甲一說了一遍,時下的鹽都是粗鹽,謝知等人用的鹽是直接從鹽井裏的鹽,相對精細些,但還達不到謝知的要求,謝家的鹽都是謝知再次提純過的。甲一聽說鹽居然不用鐵鍋熬製,隻要放在海邊曬鹽,不由道:“姑娘為何不現在就開闢鹽田?”
謝知苦笑地說:“我人手不夠。”這些事謝知不想跟五哥說,省得加重他心理壓力,可對大伯、三姨沒什麽不好說的:“這裏氣候冷、日照長,頂多能種些粟米、豆子,別的或許也能種,但收成肯定不好。我缺糧食,隻能讓人多開田。”
甲一皺眉:“這裏就沒可以種的作物?”
“種棉花倒是可以,且棉花還是蜜源植物,能養蜜蜂。”
“養蜂?”甲一和三姨麵麵相覷,“蜜蜂還能養?”
“蜜蜂當然能養,養了還能采蜜。”謝知輕拍額頭,“我都忘了,這事你也跟叔祖父說一聲,江南天氣比這裏好,紫雲英、枇杷……都能采蜜。”說起枇杷蜜,謝知麵露嚮往,“我好久沒吃到枇杷蜜了。”她以前最愛吃枇杷蜜了。
甲一暗忖,你什麽時候吃過枇杷蜜?蜂蜜還不是野外采來的,誰知道是什麽花上出來的。不過他也習慣姑娘沒事說些讓人聽不懂的話了,“若這裏能種棉花,也不用多種糧食,糧食可以從江南運過來,我們用棉布交換。”
謝知聽說叔祖父肯支援她糧食,她就開始打這個主意,“懷荒適合養牲畜,我們還能用肉來換糧食。”如果是冬天運的話,風幹的肉也能保持不短的時間。
甲一說:“姑娘,我們先把鹽田辦起來。”歷來鹽才是發財之道,因為是個人都離不開鹽,他一開始不知道姑娘還會利用海水曬鹽,如果知道,他早讓姑娘開闢鹽田了。
</br>
甲一說:“官府肯定不會賣海船,我們可以通過謝家換幾艘半舊的小海船。姑娘要的也不過是跟扶桑貿易,可以先用小海船。”
謝知問:“那海圖呢?”她還沒有海圖。
“海圖我帶來了。”三姨將身後的一隻箱子說:“謝太傅當年就曾主持過海上商道,家裏就存有海圖。”不過這些都是謝家珍藏,秘不示人。
謝知問:“叔祖父是不是有什麽吩咐?”
三姨說:“族長說扶桑人極喜愛絲綢和茶葉,姑娘如果想跟扶桑做生意,絲綢和茶葉可以由謝家來提供。姑娘如果缺糧食,也可以由謝家提供。”有了謝知的占城稻,謝家去年試種二季稻,糧食產量不說翻倍,也增加了七八成。
謝知揚眉:“他有什麽要求?”
三姨說:“他們要琉璃鏡子的做法。”
謝知搖頭,一口迴絕:“不行。”玻璃鏡子的做法,謝知不想告訴任何人。
三姨和甲一互視一眼,三姨問謝知:“那做法可有不好之處?”
謝知頷首道:“琉璃鏡子的做法有毒,我一年隻準備做六百麵,一百麵內銷,五百麵外銷。”謝知說的一麵鏡子都是巴掌大小的,她不做大鏡子,技術也不過關。她現在有十個知道核心技術的工匠,六百麵鏡子,每人六十麵,可以做一段時間休息一段時間,她還給他們準備防毒麵具、護目鏡、手套……保管他們不會有職業病。可十個人她可以這麽準備,一百人她勉強也可行,一千人就就沒法子,所以謝知隻準備把這個當成奢侈品。
三姨有些為難,畢竟現階段謝家對他們的支持還是很多的,謝知微微一笑:“我可以告訴他燒琉璃的法子,就是那些西域商人帶來的琉璃器,西域的商人可以用來賺錢,我們也可以用來賺錢。”謝知知道現在華夏用的玻璃器皿都是通過商人運來的,價格昂貴,隻有貴族才能用。
“你說那些西域商人帶來的琉璃器?”三姨吃驚的問:“你已經知道怎麽燒製了?”
“知道。”謝知是記得古代燒玻璃的配方的,她隻是現在讓工匠在研究浮法玻璃,這是需要用錫槽和錫液。因為太危險,謝知讓人全副武裝,隻搞了一個小錫槽再研究,要是研究不出來就繼續用普通方法製造平板玻璃。
三姨眼睛一亮,“那再好不過,我這就讓人去給謝家送信。”
謝知說:“以後謝家都會給我送糧嗎?他們怎麽過來?”
三姨道:“從長江出發,然後出海走海道運過來。”建康跟扶桑也有海道,走的就是這條路,陸運糧食消耗太大,還是用海運方便,十來條船一年運兩趟,就夠建德郡這邊吃上一年了。
餓死的駱駝比馬大,謝家隻是官職在梁國不顯,本身的家底還在,謝簡早把族長之位給了自己親叔叔,現在謝氏族長是謝簡的堂弟,謝知給謝家送來占城稻種,謝家這點糧食還是願意提供的。這對謝家來說也是一條退路。
謝知若有所思的問:“這一路上有海盜,不太平吧?”
三姨說:“我們有侍衛。”
謝知道:“我跟五哥去商量,讓他練一支海軍出來,讓親衛也適應海上航行。”萬一他們將來逃亡日本,要是親衛都是旱鴨子就鬧笑話了。
甲一問謝知:“姑娘,我聽搖光說,你想在海邊開鹽田?鹽如何開闢田地?”
謝知鹽田大致方法跟甲一說了一遍,時下的鹽都是粗鹽,謝知等人用的鹽是直接從鹽井裏的鹽,相對精細些,但還達不到謝知的要求,謝家的鹽都是謝知再次提純過的。甲一聽說鹽居然不用鐵鍋熬製,隻要放在海邊曬鹽,不由道:“姑娘為何不現在就開闢鹽田?”
謝知苦笑地說:“我人手不夠。”這些事謝知不想跟五哥說,省得加重他心理壓力,可對大伯、三姨沒什麽不好說的:“這裏氣候冷、日照長,頂多能種些粟米、豆子,別的或許也能種,但收成肯定不好。我缺糧食,隻能讓人多開田。”
甲一皺眉:“這裏就沒可以種的作物?”
“種棉花倒是可以,且棉花還是蜜源植物,能養蜜蜂。”
“養蜂?”甲一和三姨麵麵相覷,“蜜蜂還能養?”
“蜜蜂當然能養,養了還能采蜜。”謝知輕拍額頭,“我都忘了,這事你也跟叔祖父說一聲,江南天氣比這裏好,紫雲英、枇杷……都能采蜜。”說起枇杷蜜,謝知麵露嚮往,“我好久沒吃到枇杷蜜了。”她以前最愛吃枇杷蜜了。
甲一暗忖,你什麽時候吃過枇杷蜜?蜂蜜還不是野外采來的,誰知道是什麽花上出來的。不過他也習慣姑娘沒事說些讓人聽不懂的話了,“若這裏能種棉花,也不用多種糧食,糧食可以從江南運過來,我們用棉布交換。”
謝知聽說叔祖父肯支援她糧食,她就開始打這個主意,“懷荒適合養牲畜,我們還能用肉來換糧食。”如果是冬天運的話,風幹的肉也能保持不短的時間。
甲一說:“姑娘,我們先把鹽田辦起來。”歷來鹽才是發財之道,因為是個人都離不開鹽,他一開始不知道姑娘還會利用海水曬鹽,如果知道,他早讓姑娘開闢鹽田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