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笑眯眯的:「我知道你愛護我的名聲,但這點權力我還是有的。你哥哥有這樣的才智,朕不加任用,才是有眼無珠呢。」
後來授他為金吾兵曹參軍,自由出入禁中,一來可以時常和三姐妹一道陪伴貴妃,二來皇帝也有些捨不得他的牌技。
玩多了樗蒲之後,皇帝發現他不僅機智善謀,計數算帳也比旁人高明,每次幾個人一起玩,那些繁雜的記分規矩,有時自己都記不清楚,他卻把所有人的都算得清清楚楚,絲毫不差。皇帝因而贊之曰「好度支郎」,不久又授予京畿判官之職。
此後他便一路官運亨通,直上青雲。侍禦史、監察禦史、給事中、禦史中丞、武部侍郎、禦史大夫、文部尚書,她都不記得他究竟有過多少頭銜了,最多的時候他身兼四十餘使,直至最後拜相封侯,位列三公,勢傾朝野。楊慎矜、王鉷、李林甫,那些曾經壓在他頭上的人,一個個為他讓開了道。
有的時候她半夜醒來,看著身邊熟睡的男人,迷離的月光照見他不再年輕的麵龐,她偶爾會有片刻的恍惚:這個權傾天下、無數人談之色變的男人,他真的是楊昭?是那個陰鬱閉塞、沉默寡言、滿心裏隻有她一個的少年?
現在他當然不隻有她一個了。他家中婢妾如雲,還豢養了成群的家伎,個個年輕貌美。唯一不變的是,他行事依然放浪不羈。他居然娶了一個原來在蜀地頗具艷名的娼伎為正妻,不顧世人的眼光,請求皇帝敕封她為一品誥命,堂而皇之地讓她和那些名門命婦們一同入宮朝拜,同席而坐。
「她是我的恩人嘛,受人點水,報以湧泉,是理所應當的。」他對她這樣解釋,「你堂堂的國夫人,還眼紅她那點風光?」
「我當然不是眼饞她的風光。」她板著臉。
「那就是吃醋了?」他笑著湊近來,聲音漸低,「我的心意如何,你還不明白?你數數我是在自己家的時候多,還是在你這兒的多?」
「時候多又怎樣?還不是偷偷摸摸的。」
他為難起來:「這個……誰叫咱倆都姓楊呢?咱們都是靠著貴妃才有的今日,現在想不姓楊都難了。」
她心頭突地一跳,撇撇嘴道:「算了,這些凡俗之名,都是空的,我才不在乎。」把這個話題轉過去了。
她既有些羨慕裴柔,又有點可憐她。守著個宰相夫人的名頭又怎樣?丈夫大半時間都不在家裏,就算在家也有的是鶯鶯燕燕圍著他轉。說句不好聽的,一年裏頭還不知道有幾天是在她房裏過的呢。
不過,他能這麽對裴柔,至少說明他很念舊。她覺得,他對她應該也是這樣的。
新的宰相府邸就在她家隔壁,兩家之間的圍牆早就打通了。他在相鄰之處建了一座小院,四麵以花園隔開,十分僻靜。院子裏照著她原來的閨房建造,有些地方她都已經忘了當時是怎麽布置的,他卻一樣一樣都記得,親自叮囑工匠,分毫不差地復原出來。走進這個院子裏,隻有他們兩人,就好像又迴到了當初的日子,如夢般令人沉醉。
也許是因為他的寵溺縱容,她變得越來越任性。她找不到讓自己不任性的理由。大姐二姐有家有口,要相夫教子,她們得表現得像個貴婦的樣子;四妹身為貴妃,無數人的眼睛盯著她看,她也得保持雍容華貴的儀態;她呢?丈夫死了,獨自寡居,和名義上的族兄通姦,背後指指點點的人多了去了,她還要拿貴婦人的架子做什麽?她和他並騎出入,公然調笑,讓六部把待批的公文直接送到她家裏來,他渾不在意,任她妄為。她還時常不施脂粉素著一張臉就進宮麵聖,皇帝也從來不說什麽,甚至或許是看膩了宮中的濃妝艷抹,停在她麵上的目光尤為長些。
如果一輩子都被這樣寵愛著,多好。少女時她也曾這樣幻想過的。
直到有一次,她實在鬧過頭了,他終於不耐煩了。
那次正巧大姐二姐都沒空,她獨自進宮,又正巧貴妃忙著去找她的白貓了,留皇帝一個人在那裏發悶。她過去勸了兩句,也不隻是鬼迷心竅了還是從很久以前二人就已心照不宣,沒說幾句話,就說到龍榻上去了。這件事很快就被貴妃知道,貴妃大發嬌嗔吵鬧不休,惹惱了皇帝,說她妒悍無行,派人將貴妃送迴給了楊錡。
這事要是發生在尋常人家,便是遭夫家休棄了。當下一大家子人都慌了,一齊聚到楊錡家中商量對策。貴妃看見她,便扭過臉去垂淚,一句話都不肯說。眾人再三追問,貴妃的婢女才吞吞吐吐說了原委。
全家人都看著她。大姐說:「你也太胡鬧了!」
楊銛勸著貴妃:「我托宮裏的人打聽了,說陛下這會兒心情也不好,像是後悔了,你去向他賠個禮,說幾句軟話,消消他的氣,也就和好了。」
貴妃冷笑道:「又不是我的錯,為什麽要我賠禮?就他生氣,我難道就不生氣?誰又來給我消氣?」
她本來還有那麽點心虛,聽見這話火氣也上來了,說出的話也就帶了點刺:「陛下畢竟是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想要什麽樣的就有什麽樣的,隨心所欲慣了。從來隻有女人一門心思討好他,哪有他向女人服軟的。」
貴妃譏諷道:「宮中女子雖多,可都是正兒八經遴選出來的,沒哪個和陛下攀親帶戚。」
她也毫不客氣:「要說攀親帶戚,兒媳婦可不比小姨子親多了。」
</br>
後來授他為金吾兵曹參軍,自由出入禁中,一來可以時常和三姐妹一道陪伴貴妃,二來皇帝也有些捨不得他的牌技。
玩多了樗蒲之後,皇帝發現他不僅機智善謀,計數算帳也比旁人高明,每次幾個人一起玩,那些繁雜的記分規矩,有時自己都記不清楚,他卻把所有人的都算得清清楚楚,絲毫不差。皇帝因而贊之曰「好度支郎」,不久又授予京畿判官之職。
此後他便一路官運亨通,直上青雲。侍禦史、監察禦史、給事中、禦史中丞、武部侍郎、禦史大夫、文部尚書,她都不記得他究竟有過多少頭銜了,最多的時候他身兼四十餘使,直至最後拜相封侯,位列三公,勢傾朝野。楊慎矜、王鉷、李林甫,那些曾經壓在他頭上的人,一個個為他讓開了道。
有的時候她半夜醒來,看著身邊熟睡的男人,迷離的月光照見他不再年輕的麵龐,她偶爾會有片刻的恍惚:這個權傾天下、無數人談之色變的男人,他真的是楊昭?是那個陰鬱閉塞、沉默寡言、滿心裏隻有她一個的少年?
現在他當然不隻有她一個了。他家中婢妾如雲,還豢養了成群的家伎,個個年輕貌美。唯一不變的是,他行事依然放浪不羈。他居然娶了一個原來在蜀地頗具艷名的娼伎為正妻,不顧世人的眼光,請求皇帝敕封她為一品誥命,堂而皇之地讓她和那些名門命婦們一同入宮朝拜,同席而坐。
「她是我的恩人嘛,受人點水,報以湧泉,是理所應當的。」他對她這樣解釋,「你堂堂的國夫人,還眼紅她那點風光?」
「我當然不是眼饞她的風光。」她板著臉。
「那就是吃醋了?」他笑著湊近來,聲音漸低,「我的心意如何,你還不明白?你數數我是在自己家的時候多,還是在你這兒的多?」
「時候多又怎樣?還不是偷偷摸摸的。」
他為難起來:「這個……誰叫咱倆都姓楊呢?咱們都是靠著貴妃才有的今日,現在想不姓楊都難了。」
她心頭突地一跳,撇撇嘴道:「算了,這些凡俗之名,都是空的,我才不在乎。」把這個話題轉過去了。
她既有些羨慕裴柔,又有點可憐她。守著個宰相夫人的名頭又怎樣?丈夫大半時間都不在家裏,就算在家也有的是鶯鶯燕燕圍著他轉。說句不好聽的,一年裏頭還不知道有幾天是在她房裏過的呢。
不過,他能這麽對裴柔,至少說明他很念舊。她覺得,他對她應該也是這樣的。
新的宰相府邸就在她家隔壁,兩家之間的圍牆早就打通了。他在相鄰之處建了一座小院,四麵以花園隔開,十分僻靜。院子裏照著她原來的閨房建造,有些地方她都已經忘了當時是怎麽布置的,他卻一樣一樣都記得,親自叮囑工匠,分毫不差地復原出來。走進這個院子裏,隻有他們兩人,就好像又迴到了當初的日子,如夢般令人沉醉。
也許是因為他的寵溺縱容,她變得越來越任性。她找不到讓自己不任性的理由。大姐二姐有家有口,要相夫教子,她們得表現得像個貴婦的樣子;四妹身為貴妃,無數人的眼睛盯著她看,她也得保持雍容華貴的儀態;她呢?丈夫死了,獨自寡居,和名義上的族兄通姦,背後指指點點的人多了去了,她還要拿貴婦人的架子做什麽?她和他並騎出入,公然調笑,讓六部把待批的公文直接送到她家裏來,他渾不在意,任她妄為。她還時常不施脂粉素著一張臉就進宮麵聖,皇帝也從來不說什麽,甚至或許是看膩了宮中的濃妝艷抹,停在她麵上的目光尤為長些。
如果一輩子都被這樣寵愛著,多好。少女時她也曾這樣幻想過的。
直到有一次,她實在鬧過頭了,他終於不耐煩了。
那次正巧大姐二姐都沒空,她獨自進宮,又正巧貴妃忙著去找她的白貓了,留皇帝一個人在那裏發悶。她過去勸了兩句,也不隻是鬼迷心竅了還是從很久以前二人就已心照不宣,沒說幾句話,就說到龍榻上去了。這件事很快就被貴妃知道,貴妃大發嬌嗔吵鬧不休,惹惱了皇帝,說她妒悍無行,派人將貴妃送迴給了楊錡。
這事要是發生在尋常人家,便是遭夫家休棄了。當下一大家子人都慌了,一齊聚到楊錡家中商量對策。貴妃看見她,便扭過臉去垂淚,一句話都不肯說。眾人再三追問,貴妃的婢女才吞吞吐吐說了原委。
全家人都看著她。大姐說:「你也太胡鬧了!」
楊銛勸著貴妃:「我托宮裏的人打聽了,說陛下這會兒心情也不好,像是後悔了,你去向他賠個禮,說幾句軟話,消消他的氣,也就和好了。」
貴妃冷笑道:「又不是我的錯,為什麽要我賠禮?就他生氣,我難道就不生氣?誰又來給我消氣?」
她本來還有那麽點心虛,聽見這話火氣也上來了,說出的話也就帶了點刺:「陛下畢竟是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想要什麽樣的就有什麽樣的,隨心所欲慣了。從來隻有女人一門心思討好他,哪有他向女人服軟的。」
貴妃譏諷道:「宮中女子雖多,可都是正兒八經遴選出來的,沒哪個和陛下攀親帶戚。」
她也毫不客氣:「要說攀親帶戚,兒媳婦可不比小姨子親多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