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她掙紮著,俯下身另一隻手向那銅盆探去。他抬起一腳把那銅盆踢飛,撞到廊柱,又哐當哐當地滾下台階去。


    屋裏李林甫聽到響動,問:「小八,外頭出了什麽事?是不是你媳婦把東西打翻了?」


    「媳婦?」


    她連忙小聲解釋:「他腦子不清楚了,認不得人。」


    這時李岫出來,一邊問:「菡玉,出了什麽……」出門一抬頭就看到楊昭,他臉色一沉,「你來幹什麽?還嫌我父親被你氣得不夠嗎?」


    楊昭這才鬆開蓮靜,挑眉看著李岫:「我剛從蜀地迴來,聽說右相病重立刻趕過來探望。我一片好意,你就這麽待客?」


    李岫道:「對不速之客,還講什麽待客之道?」


    蓮靜抵喚了一聲:「子由!」扯住他的衣袖,向他使個眼色。李岫看她一眼,才住口不語。


    這時李林甫又說:「小八,是不是楊大夫來了?快請他進來。」


    李岫這才讓開一步,也不說請,麵無表情地站在門旁。楊昭迴頭看一眼他身邊的蓮靜,才舉步走近房中。


    李林甫穿戴得整整齊齊坐在床沿上,竟還有幾分他原先的威儀。見楊昭進來,笑道:「楊大夫果然來了,一早上我就知道今天必有貴客登門。」


    李岫才知道父親口中的貴客指的就是楊昭,忿忿不平地別過臉去。


    楊昭心裏卻暗暗詫異。他十多天前接到皇帝的聖旨從劍南迴來,今日剛剛抵達昭應。本來是要先去拜見皇帝的,路過李林甫宅子,聽說李林甫在這裏養病,已近彌留,臨時起意進來看一看。之前自己都沒這個打算,李林甫怎麽會知道?又看李林甫皮包骨頭的臉上,深陷的眼窩和突出的眼珠,以及眼中異樣的神采,忽然明白過來,李林甫是時候到了。一想到此,原本準備譏諷嘲弄他的話也說不出來了。


    李林甫道:「楊大夫一路辛苦了。」


    楊昭客氣道:「哪裏比得上右相在朝辛苦。」


    「我天天歇在家裏,動都動不了了,還辛苦什麽。」李林甫直言不諱。


    李岫喊道:「父親!」以往李林甫最怕別人說他病重,對這個十分忌諱,如今卻自己說出來,果真是事到臨頭,自己也通達透徹了。


    李林甫擺擺手,又對楊昭道:「我是不成了,我死後陛下必定以大夫為相,這以後的事可就全都靠大夫了!」


    楊昭聽他如此說,再也不能馬虎應付,鄭重地跪在李林甫床前,道:「右相如此重託,下官愧不敢當!」


    李林甫說出這話,舒了一口氣,好似完成了一件大事般,渾身氣力都被用盡,挺著的肩膀也垮下了。他揮揮手想讓楊昭起來,一開口,話沒說出來,卻噴出一大口暗紫的濃血。身子一晃,就往後倒去。


    「父親!」「相爺!」


    李岫和蓮靜同時驚唿,衝上去一左一右地扶住李林甫,慢慢讓他躺下。李林甫隻抓著李岫的手,吃力地喊著:「小八,小八……」


    李岫咬著牙屏住眼淚,話音中帶著哭腔:「爹,爹,我在這兒呢,一直在這兒呢……」


    李林甫喘了幾口氣,唿吸稍稍平穩了些。他轉過頭來對蓮靜道:「菡玉,你真像……真像……」他抬起手來,摸著蓮靜的頭髮,「你看上去就像隻有二十歲,我家十九要是活著,就該是你這般模樣……你知道我為什麽……你真像她,真像她啊……」說著,混濁的淚珠湧出來,溢出了他深凹的眼眶。


    蓮靜撲通一聲跪倒,淚如雨下。楊昭跪在她的右後方,隻看到她顫抖的雙肩,如寒風中的秋葉。


    他贏了,從明天起,他將是朝中最有權勢的大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得到了作為一名臣子所能得到的最高權力。然而他又輸了,一敗塗地。那些他最想要的,在他不經意間像水一般悄悄地從他指間滑過去了,隻餘手心裏殘存的觸感,柔膩而冰涼。


    十一月丁卯,右相李林甫薨於昭應。後世史官評說,李林甫迎合上意,媚事左右,以固其寵;杜絕言路,掩蔽聰明,以成其奸;妒賢疾能,排抑勝已,以保其位;屢起大獄,誅逐貴臣,以張其勢。自皇太子以下,畏之側足。凡在相位十九年,養成天下之亂,而上不之寤也。


    二八?蓮故


    李林甫死後三日,皇帝敕下製書,任命禦史大夫、武部侍郎楊昭為右相,兼任文部尚書,原來的職務依舊保持。至此,楊昭自侍禦史至宰相,共領四十餘使。


    右相位居左相之上,是當仁不讓的朝中第一人,而文部——即原吏部——素來有「六部之首」之稱。楊昭在原來的禦史大夫、兵部侍郎、劍南節度使、京兆尹、各道採訪使等職之外又加上這兩個舉足輕重的職務,其權勢可謂傾絕朝野,無人能敵。


    楊昭初為相,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三省六部和禦史台的官員徹底清洗了一遍。台省之中凡才能卓越而不為己用者,都羅織名目貶出京師去做地方官。又向皇帝建議,文部選拔官吏不問賢明與否,隻看資歷,依照聲望功績任命官職。於是那些長期得不到提拔的官吏,因為資歷深,都紛紛得以升遷,盡說楊昭的好處,楊昭因此得了人心。朝中最重要的這三省一台遍布他的親信擁躉,勢力盤根錯節,牢牢握住朝廷權利機構的核心。


    楊昭此時同時身兼這麽多個職位,自陳力有所限,請求解除一部分職務改委他人,並提拔一些官員做他的副手。不久,楊昭以司勛員外郎崔圓為劍南留後——此舉無疑證實了這個李林甫的所謂心腹其實早已是楊昭的暗線,崔圓攛掇李岫以李林甫名義上的那道遣楊昭赴蜀的奏章,當然也是楊昭授意——征魏郡太守吉溫入京為禦史中丞,兼京畿、關內採訪等使,並薦太僕少卿、監察禦史吉鎮安為文部郎中。吉鎮安上表固辭,皇帝不許,乃撤去其太僕少卿一職,遷為文部郎中,監查禦史並判如故。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鎮魂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時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時久並收藏鎮魂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