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差見他一身素白布衣,以為隻是平民,斥道:「叫你走便走,少廢話!主犯都在牢裏關著審呢,不去那邊去哪兒?」
蓮靜正色道:「審案不在公堂而在監牢,難道是要動用私刑,不能公之於眾?」
史敬忠及眾道士聞言色變,全都駐足不敢向前,唯恐進去了就叫天不應叫地不靈,隻得屈打成招任人擺布。
「大膽!」官差怒喝,拔出佩刀來要挾,「禦史台與京兆府合審此案,兩位中丞都是秉公執法,你這大膽刁民,竟敢誣衊禦史公正!我看你是心裏有鬼不敢受審,說不定就是犯人合謀!」說著就要過來拉扯蓮靜。
「住手!不可對太卜丞無禮。」忽有一人出言製止,官差急忙收刀退後。蓮靜抬頭,見楊昭站在台階上,看他的眼光頗具玩味。
那官差忙對蓮靜行禮:「小的有眼不識泰山,冒犯太卜丞,千萬不要怪罪!」
蓮靜冷然不語。楊昭下了台階,麵帶笑意:「居士喜穿素衣,的確容易讓人誤會。既是朝廷命官,怎可與庶民一般對待?這位軍爺,太卜丞可是本案的重要證人,可否讓我帶他直入內堂?」
官差連應:「應該應該,有勞楊判官。」
史敬忠舒了口氣,蓮靜卻屹立原地不動:「府衙公堂在此,還要去什麽內堂?」
楊昭笑道:「居士有所不知,此案關係太子、韋尚書、皇甫將軍等人,都是陛下愛臣。陛下不相信韋尚書等謀反,若公開審理,即使韋尚書等人清白,也有損名聲。三品大員、鎮邊大吏,又是謀反的重罪,怎可與市民百姓一般開堂審理,讓街坊都來觀看指點?所以隻在內堂審案。」
蓮靜冷聲道:「右相告發,審案者楊、王,不敢公開,是否顧惜韋尚書皇甫將軍名聲,還不好說呢。」李林甫告發韋堅,皇帝竟讓李林甫審查,而審案的兩位禦史中丞楊慎矜、王鉷,又都依附於李林甫。此番關門審案,門內搞些什麽名堂,外人誰管得著。蓮靜擔心也不無道理。
楊昭道:「楊王二位中丞,職位皆在韋尚書之下,韋尚書如今仍是朝廷正三品官員,誰敢對他無禮?皇甫將軍手握重兵,更不用說。何況此番會審,還有京兆尹參與,並非楊王二人專決。再說了,審案場所都已定下,也不會因為居士三言兩語就換到大堂來,居士這般阻撓,隻會使本案少一個證人呀。」
楊昭最後這句話,可是吃準了蓮靜心思。如果楊王要成冤獄,少了蓮靜證詞,憑其他證人也一樣能成;蓮靜入內,還有機會為韋堅等作證辯誣。蓮靜思索片刻,舉步隨楊昭進入內堂。
進去大門一關,蓮靜立刻後悔了。所謂內堂,不過是獄中一片空地,四周掛滿各式刑具。審案者隻有楊慎矜王鉷,京兆尹不知去向。韋堅皇甫惟明二人關在獄中,雖看不出有用過刑的跡象,但精神萎頓,容色憔悴不堪。
蓮靜怒問:「京兆尹何在?」
楊昭淺笑:「哦我都忘了,京兆尹抱恙,今日不能審案,因此全權委託吉法曹審理。居士盡管放心,有兩位禦史中丞監督,法曹定會秉公辦案,令真相水落石出。吉法曹,可是如此?」他轉向站在楊慎矜王鉷身後、乍看頗不顯眼的吉溫。
吉溫卻好似沒聽到他的話,雙目圓睜,直瞪著蓮靜,極其驚異,又仿佛懷著千言萬語,一時不知從何說起。楊昭心生疑竇,轉去看蓮靜,見他竟已低下頭,不複方才的正氣凜然氣焰高漲,好像也懷了心事。他身旁的史敬忠遲疑著開口:「七郎……」
吉溫迴神,打斷史敬忠言語,對楊慎矜王鉷道:「二位中丞,既然證人已經傳到,那就繼續審案罷。」說完退到一旁,任憑楊王二人決斷。
楊昭料想蓮靜必然出言阻止,誰知蓮靜隻是目隨吉溫,並不開口製止,神色間還有幾分悽然難言,而吉溫也時不時瞅他,不由大為疑惑。
等到楊慎矜開始問話,蓮靜神情猶不自若,答非所以,銳氣全失。
楊慎矜問道:「如居士所言,事發當日,居士確在景龍觀中,那可有見韋尚書與皇甫將軍私會?」
蓮靜隻答:「不知。」
楊慎矜道:「太子乘輿到景龍觀,此等大事,居士竟會不知?」
蓮靜頹然道:「楊中丞該問眾道長才是。」
楊慎矜轉而問史敬忠:「事發當日,你可是與太卜丞吉鎮安同在景龍觀?」
吉?楊昭耳尖地捕捉到這個字。他也姓吉?
史敬忠不敢隨便開口,將目光投向吉溫。吉溫正色道:「楊中丞問話,你隻管以實相告,莫有半點隱瞞,中丞自會審度。」
史敬忠遂答:「是,那日是正月十五,小人隨太卜丞吉鎮安訪景龍觀道友,直至今日都一直在觀中。」
「那你可曾見太子、韋尚書會見皇甫將軍?」
史敬忠又看吉溫一眼,答道:「韋尚書曾引太子與皇甫將軍同室飲茶。」
「阿翁!」蓮靜低唿一聲,瞪視史敬忠,卻與吉溫視線相遇,連忙把頭轉開,對楊慎矜道:「太子來景龍觀,隻因為夜遊時太子妃受寒不適,到觀中暫歇,也是臨時起意,偶遇皇甫將軍,於是閑聊敘舊,前後不過片刻功夫。」
楊慎矜對他所言不置可否,隻問史敬忠:「太卜丞所言可屬實?」
史敬忠遲疑道:「確是如此……」話音未落,有京兆府小吏入報:「景龍觀眾道士都已招認,韋尚書事先囑咐正月十五將與皇甫將軍會麵,令肅清觀內以保機密。正月十五當晚,皇甫將軍在觀中等候,韋尚書引太子前來,三人同室密語一個時辰之久,並命眾道人不得入內打擾。」
</br>
蓮靜正色道:「審案不在公堂而在監牢,難道是要動用私刑,不能公之於眾?」
史敬忠及眾道士聞言色變,全都駐足不敢向前,唯恐進去了就叫天不應叫地不靈,隻得屈打成招任人擺布。
「大膽!」官差怒喝,拔出佩刀來要挾,「禦史台與京兆府合審此案,兩位中丞都是秉公執法,你這大膽刁民,竟敢誣衊禦史公正!我看你是心裏有鬼不敢受審,說不定就是犯人合謀!」說著就要過來拉扯蓮靜。
「住手!不可對太卜丞無禮。」忽有一人出言製止,官差急忙收刀退後。蓮靜抬頭,見楊昭站在台階上,看他的眼光頗具玩味。
那官差忙對蓮靜行禮:「小的有眼不識泰山,冒犯太卜丞,千萬不要怪罪!」
蓮靜冷然不語。楊昭下了台階,麵帶笑意:「居士喜穿素衣,的確容易讓人誤會。既是朝廷命官,怎可與庶民一般對待?這位軍爺,太卜丞可是本案的重要證人,可否讓我帶他直入內堂?」
官差連應:「應該應該,有勞楊判官。」
史敬忠舒了口氣,蓮靜卻屹立原地不動:「府衙公堂在此,還要去什麽內堂?」
楊昭笑道:「居士有所不知,此案關係太子、韋尚書、皇甫將軍等人,都是陛下愛臣。陛下不相信韋尚書等謀反,若公開審理,即使韋尚書等人清白,也有損名聲。三品大員、鎮邊大吏,又是謀反的重罪,怎可與市民百姓一般開堂審理,讓街坊都來觀看指點?所以隻在內堂審案。」
蓮靜冷聲道:「右相告發,審案者楊、王,不敢公開,是否顧惜韋尚書皇甫將軍名聲,還不好說呢。」李林甫告發韋堅,皇帝竟讓李林甫審查,而審案的兩位禦史中丞楊慎矜、王鉷,又都依附於李林甫。此番關門審案,門內搞些什麽名堂,外人誰管得著。蓮靜擔心也不無道理。
楊昭道:「楊王二位中丞,職位皆在韋尚書之下,韋尚書如今仍是朝廷正三品官員,誰敢對他無禮?皇甫將軍手握重兵,更不用說。何況此番會審,還有京兆尹參與,並非楊王二人專決。再說了,審案場所都已定下,也不會因為居士三言兩語就換到大堂來,居士這般阻撓,隻會使本案少一個證人呀。」
楊昭最後這句話,可是吃準了蓮靜心思。如果楊王要成冤獄,少了蓮靜證詞,憑其他證人也一樣能成;蓮靜入內,還有機會為韋堅等作證辯誣。蓮靜思索片刻,舉步隨楊昭進入內堂。
進去大門一關,蓮靜立刻後悔了。所謂內堂,不過是獄中一片空地,四周掛滿各式刑具。審案者隻有楊慎矜王鉷,京兆尹不知去向。韋堅皇甫惟明二人關在獄中,雖看不出有用過刑的跡象,但精神萎頓,容色憔悴不堪。
蓮靜怒問:「京兆尹何在?」
楊昭淺笑:「哦我都忘了,京兆尹抱恙,今日不能審案,因此全權委託吉法曹審理。居士盡管放心,有兩位禦史中丞監督,法曹定會秉公辦案,令真相水落石出。吉法曹,可是如此?」他轉向站在楊慎矜王鉷身後、乍看頗不顯眼的吉溫。
吉溫卻好似沒聽到他的話,雙目圓睜,直瞪著蓮靜,極其驚異,又仿佛懷著千言萬語,一時不知從何說起。楊昭心生疑竇,轉去看蓮靜,見他竟已低下頭,不複方才的正氣凜然氣焰高漲,好像也懷了心事。他身旁的史敬忠遲疑著開口:「七郎……」
吉溫迴神,打斷史敬忠言語,對楊慎矜王鉷道:「二位中丞,既然證人已經傳到,那就繼續審案罷。」說完退到一旁,任憑楊王二人決斷。
楊昭料想蓮靜必然出言阻止,誰知蓮靜隻是目隨吉溫,並不開口製止,神色間還有幾分悽然難言,而吉溫也時不時瞅他,不由大為疑惑。
等到楊慎矜開始問話,蓮靜神情猶不自若,答非所以,銳氣全失。
楊慎矜問道:「如居士所言,事發當日,居士確在景龍觀中,那可有見韋尚書與皇甫將軍私會?」
蓮靜隻答:「不知。」
楊慎矜道:「太子乘輿到景龍觀,此等大事,居士竟會不知?」
蓮靜頹然道:「楊中丞該問眾道長才是。」
楊慎矜轉而問史敬忠:「事發當日,你可是與太卜丞吉鎮安同在景龍觀?」
吉?楊昭耳尖地捕捉到這個字。他也姓吉?
史敬忠不敢隨便開口,將目光投向吉溫。吉溫正色道:「楊中丞問話,你隻管以實相告,莫有半點隱瞞,中丞自會審度。」
史敬忠遂答:「是,那日是正月十五,小人隨太卜丞吉鎮安訪景龍觀道友,直至今日都一直在觀中。」
「那你可曾見太子、韋尚書會見皇甫將軍?」
史敬忠又看吉溫一眼,答道:「韋尚書曾引太子與皇甫將軍同室飲茶。」
「阿翁!」蓮靜低唿一聲,瞪視史敬忠,卻與吉溫視線相遇,連忙把頭轉開,對楊慎矜道:「太子來景龍觀,隻因為夜遊時太子妃受寒不適,到觀中暫歇,也是臨時起意,偶遇皇甫將軍,於是閑聊敘舊,前後不過片刻功夫。」
楊慎矜對他所言不置可否,隻問史敬忠:「太卜丞所言可屬實?」
史敬忠遲疑道:「確是如此……」話音未落,有京兆府小吏入報:「景龍觀眾道士都已招認,韋尚書事先囑咐正月十五將與皇甫將軍會麵,令肅清觀內以保機密。正月十五當晚,皇甫將軍在觀中等候,韋尚書引太子前來,三人同室密語一個時辰之久,並命眾道人不得入內打擾。」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