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相李適之趁機上言:「陛下富有海內,每年貢錢絹億萬緡匹。然而鑄錢絹帛價值低廉,不如金銀高值,貯存不便。臣聽聞華山有金礦,未曾開採,儲量豐富,采之必可富國。」
當時中國少產金銀,黃金白銀十分罕見,國庫也沒有多少儲存,價格極其高昂,民間市場交易都以鑄錢絹帛為錢幣。皇帝聞言大喜:「真有此事?如能採得金礦,國力將大增。」轉問右相李林甫:「右相以為如何呢?」
李林甫毫不訝異,整整衣冠迴道:「華山金礦,臣早就知道了。金礦雖能富國,但華山乃陛下本命,王氣所在,開鑿恐怕不太合宜,所以一直不敢奏請開採。」
皇帝聽左右相兩人這一番話,其意立成對比。李林甫雖知有金礦而不奏,隻為維護皇帝本命王氣,是愛護君王,李適之則隻見其利,思慮欠妥。皇帝心中已偏向李林甫,但金礦誘惑難擋,仍存猶疑,召來隨行術士邢如璞師夜光等及太常寺諸人,問:「朕王氣是否在華山?」
李林甫時任右相,位在李適之之上,李適之權柄手段遠不如李林甫,凡事都要看李林甫的臉色,這時見求媚不成反弄巧成拙,早喏喏不敢言。眾人也都知道朝中李林甫權勢滔天,誰敢拂逆他,紛紛附和,稱讚李林甫愛護陛下。
李適之見狀,連忙伏地叩拜請罪:「臣愚魯疏率,實不知華山乃陛下本命,如果早知道,縱然是金山銀山,也不敢動其分毫!」
皇帝道:「卿不知不罪,日後再有奏議,宜先與右相商議,莫再蹈今日覆轍。」對兩人態度昭然可判。李適之連連稱是。
皇帝環顧群臣,忽瞅見一人默然立於闕下,方才似乎並未開口,遂問:「蓮靜居士可是有異議?」
蓮靜上前迴道:「臣非有異議,隻是有點疑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唐天下,皆是陛下本命,怎會局限於華山彈丸之地?」
皇帝聞言心喜:「居士所言亦有理。」
李林甫見有人不附和他,已有不悅,又不能說蓮靜所言不是,於是改口道:「天下自然是陛下的天下,是我大唐之本。但天下如此之大,也有統禦之首。華山位在關中,宏偉峻奇,如果把九州四海比為龍,華山就是龍首。正如全國十道三百郡,推長安、洛陽兩京為首;天下黎民五千萬,陛下領而王之。華山突出於神州大地,正如東西兩京不比平常郡縣,陛下又安能與庶民百姓同日而語?」
蓮靜欲再爭辯,皇帝製止道:「兩位卿家不必爭執了,各人所說皆有道理。華山金礦暫且不採,日後再作打算。」
李林甫見皇帝最終採納自己進言,斜睨蓮靜,輕哼一聲,也不再糾纏。蓮靜拜過皇帝,退迴角落的席位。群臣對這位膽敢公然冒犯右相的太卜署從八品小官頗多驚疑,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皇帝打個圓場,召入梨園弟子奏樂獻舞,霎時又恢復成之前的熱鬧場麵,觥籌交錯,酒酣耳熱,隻當沒發生任何事般。
蓮靜獨坐席間,默然垂首,舉杯淺酌。楊昭從他身後經過,笑道:「居士好膽色!我原以為居士隻對我這等庸碌之輩不屑,卻不想連右相也敢頂撞。」
蓮靜放下酒杯,並不看他。「你與他,還不是一丘之貉。」
「在下何德何能,竟與右相併稱,居士太過抬舉了,令我好生慚愧呀。」
蓮靜轉過頭去,看向溫泉中石雕的蓮花,不予理睬。
楊昭又道:「蓮花出於汙穢而保清潔,姿態嬌怯卻有傲骨,無怪乎居士以蓮為號呢,實是相稱。」
蓮靜淡然迴應,又好似自言自語:「既出汙穢,必有所染;莖葉嬌弱,其傲有限。蓮高潔輸與菊,風骨不比梅,惟心素淡,雖苦猶清。」
楊昭順著他視線望入池中,隻見石雕蓮花探出水麵,形態栩栩如生。蓮靜側麵美如雕琢,玲瓏清透,眉目間神色清冷,確乎容易讓人想起那「至清至純」的形容。世上哪來至清至純之人?他再一次在心中嗤笑。惟心素淡,雖苦猶清,人心乃是最最汙濁之處,素淨容貌可求,素淨之心,誰有?
〇三?蓮構
華山金礦一事後,李適之漸失皇恩。此前,李適之與刑部尚書韋堅過從甚密。韋堅之妻薑氏,父薑皎,與李林甫有姑表親,李林甫本與韋堅甚親昵。韋堅初為陝郡太守、江淮租庸轉運使,掌有實權,因興修水利、疏通漕運而受到皇帝寵信,既而有入朝為相之誌。李林甫見他想和自己平起平坐,漸生厭惡。天寶四年九月,李林甫奏請遷韋堅為刑部尚書,其諸使職務則由他的親信禦史中丞楊慎矜代替,看似升官,其實奪取了韋堅實權。
皇帝議立太子時,李林甫與武惠妃勾結,互為表裏,欲立惠妃子壽王李瑁為太子,未能成功,長子忠王得立,即為當今太子。李林甫因而與太子有過節,韋堅又是太子妃兄,也為李林甫所惡。
至此,韋堅李適之二人,一個失權,一個失恩,又都是受李林甫之害,愈發相親密,結為一黨,共與李林甫為難。
天寶五月正月,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因破吐蕃,入朝獻捷,見李林甫把持朝政,意有不平,入宮見駕時,勸皇帝削減宰相權勢。太子為忠王時,與皇甫惟明友善,韋堅李適之等趁機交結皇甫惟明,共排李林甫。
正月十五,元宵燈會,太子攜太子妃同出遊賞燈會,韋堅趁機同往。太子常年居住禁中,鮮少遊這等民間集會,韋堅為他導引,太子遊玩甚歡。
</br>
當時中國少產金銀,黃金白銀十分罕見,國庫也沒有多少儲存,價格極其高昂,民間市場交易都以鑄錢絹帛為錢幣。皇帝聞言大喜:「真有此事?如能採得金礦,國力將大增。」轉問右相李林甫:「右相以為如何呢?」
李林甫毫不訝異,整整衣冠迴道:「華山金礦,臣早就知道了。金礦雖能富國,但華山乃陛下本命,王氣所在,開鑿恐怕不太合宜,所以一直不敢奏請開採。」
皇帝聽左右相兩人這一番話,其意立成對比。李林甫雖知有金礦而不奏,隻為維護皇帝本命王氣,是愛護君王,李適之則隻見其利,思慮欠妥。皇帝心中已偏向李林甫,但金礦誘惑難擋,仍存猶疑,召來隨行術士邢如璞師夜光等及太常寺諸人,問:「朕王氣是否在華山?」
李林甫時任右相,位在李適之之上,李適之權柄手段遠不如李林甫,凡事都要看李林甫的臉色,這時見求媚不成反弄巧成拙,早喏喏不敢言。眾人也都知道朝中李林甫權勢滔天,誰敢拂逆他,紛紛附和,稱讚李林甫愛護陛下。
李適之見狀,連忙伏地叩拜請罪:「臣愚魯疏率,實不知華山乃陛下本命,如果早知道,縱然是金山銀山,也不敢動其分毫!」
皇帝道:「卿不知不罪,日後再有奏議,宜先與右相商議,莫再蹈今日覆轍。」對兩人態度昭然可判。李適之連連稱是。
皇帝環顧群臣,忽瞅見一人默然立於闕下,方才似乎並未開口,遂問:「蓮靜居士可是有異議?」
蓮靜上前迴道:「臣非有異議,隻是有點疑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唐天下,皆是陛下本命,怎會局限於華山彈丸之地?」
皇帝聞言心喜:「居士所言亦有理。」
李林甫見有人不附和他,已有不悅,又不能說蓮靜所言不是,於是改口道:「天下自然是陛下的天下,是我大唐之本。但天下如此之大,也有統禦之首。華山位在關中,宏偉峻奇,如果把九州四海比為龍,華山就是龍首。正如全國十道三百郡,推長安、洛陽兩京為首;天下黎民五千萬,陛下領而王之。華山突出於神州大地,正如東西兩京不比平常郡縣,陛下又安能與庶民百姓同日而語?」
蓮靜欲再爭辯,皇帝製止道:「兩位卿家不必爭執了,各人所說皆有道理。華山金礦暫且不採,日後再作打算。」
李林甫見皇帝最終採納自己進言,斜睨蓮靜,輕哼一聲,也不再糾纏。蓮靜拜過皇帝,退迴角落的席位。群臣對這位膽敢公然冒犯右相的太卜署從八品小官頗多驚疑,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皇帝打個圓場,召入梨園弟子奏樂獻舞,霎時又恢復成之前的熱鬧場麵,觥籌交錯,酒酣耳熱,隻當沒發生任何事般。
蓮靜獨坐席間,默然垂首,舉杯淺酌。楊昭從他身後經過,笑道:「居士好膽色!我原以為居士隻對我這等庸碌之輩不屑,卻不想連右相也敢頂撞。」
蓮靜放下酒杯,並不看他。「你與他,還不是一丘之貉。」
「在下何德何能,竟與右相併稱,居士太過抬舉了,令我好生慚愧呀。」
蓮靜轉過頭去,看向溫泉中石雕的蓮花,不予理睬。
楊昭又道:「蓮花出於汙穢而保清潔,姿態嬌怯卻有傲骨,無怪乎居士以蓮為號呢,實是相稱。」
蓮靜淡然迴應,又好似自言自語:「既出汙穢,必有所染;莖葉嬌弱,其傲有限。蓮高潔輸與菊,風骨不比梅,惟心素淡,雖苦猶清。」
楊昭順著他視線望入池中,隻見石雕蓮花探出水麵,形態栩栩如生。蓮靜側麵美如雕琢,玲瓏清透,眉目間神色清冷,確乎容易讓人想起那「至清至純」的形容。世上哪來至清至純之人?他再一次在心中嗤笑。惟心素淡,雖苦猶清,人心乃是最最汙濁之處,素淨容貌可求,素淨之心,誰有?
〇三?蓮構
華山金礦一事後,李適之漸失皇恩。此前,李適之與刑部尚書韋堅過從甚密。韋堅之妻薑氏,父薑皎,與李林甫有姑表親,李林甫本與韋堅甚親昵。韋堅初為陝郡太守、江淮租庸轉運使,掌有實權,因興修水利、疏通漕運而受到皇帝寵信,既而有入朝為相之誌。李林甫見他想和自己平起平坐,漸生厭惡。天寶四年九月,李林甫奏請遷韋堅為刑部尚書,其諸使職務則由他的親信禦史中丞楊慎矜代替,看似升官,其實奪取了韋堅實權。
皇帝議立太子時,李林甫與武惠妃勾結,互為表裏,欲立惠妃子壽王李瑁為太子,未能成功,長子忠王得立,即為當今太子。李林甫因而與太子有過節,韋堅又是太子妃兄,也為李林甫所惡。
至此,韋堅李適之二人,一個失權,一個失恩,又都是受李林甫之害,愈發相親密,結為一黨,共與李林甫為難。
天寶五月正月,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因破吐蕃,入朝獻捷,見李林甫把持朝政,意有不平,入宮見駕時,勸皇帝削減宰相權勢。太子為忠王時,與皇甫惟明友善,韋堅李適之等趁機交結皇甫惟明,共排李林甫。
正月十五,元宵燈會,太子攜太子妃同出遊賞燈會,韋堅趁機同往。太子常年居住禁中,鮮少遊這等民間集會,韋堅為他導引,太子遊玩甚歡。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