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尾琴
焦尾琴,其實是一張大有來曆的古琴,乃是中國四大古琴之一。
這四大古琴,分別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
‘焦尾’是東漢著名文學家、音樂家蔡邕親手製作的一張琴。蔡邕在‘亡命江海、遠跡吳會’時,曾於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他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一張七弦琴,果然聲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
楊真手中的這張焦尾琴,以它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製法聞名四海。
“琴有五不彈。”
楊真盤膝而坐,將那張焦尾琴,複又橫置在了膝上,徐徐開口道:“疾風甚雨不彈,塵市不彈,對俗子不彈,不坐不彈,不衣冠不彈。今日,在這個三聖堂中,既然你們如此懇切相求,楊某便勉為其難,讓你們見識一下真正的琴技。”
言畢,楊真屏息凝神,雙目徐徐閉上,似乎在養神閉目,養精蓄銳。
見到此幕,杏林三友和嶽銅,都是情不自禁的露出凜然之色,一雙眼睛全都牢牢的盯住了楊真,不敢瞬移分毫。
畢竟,高手出招之前,往往都是暴風雨前的平靜。楊真既然說了,要展示真正的琴技,那麽接下來,必然是疾風驟雨一般的曠世琴藝!
今日能夠目睹,實在是他們幾人的幸運,又豈敢分神?
就在這四個人,俱都是屏著唿吸,牢牢盯住楊真的時候,楊真終於動了。
隻見楊真,將右手徐徐抬起,然後緩緩的朝著麵前這張焦尾琴,一揮而去。
這一揮,看似樸素之極,毫無花哨之處,但在楊真右手觸碰到古琴的那一瞬間,整隻右手卻幻化成了一道幻影。
幻影之中,楊真的這隻右手,似撥、似撩,似點、似按。
似托、似擘、似抹、似挑。
似勾、似剔、似打、似摘。
似輪、似撥刺、似撮、似滾拂。
但,也隻是相似,並無確切的動作。
因為楊真的整隻右手,就這麽平白無奇的從琴弦上方一略而過,再不停留了。
一揮之後,楊真屏息靜坐,雙目徐徐閉上,不再有任何動作。
此刻,天地之間一點聲音都沒有。
那七根琴弦,更好似紋絲未動,就仿佛楊真根本就沒有觸碰到一般!
見到此幕,驚疑不定之色,登時浮現在了杏林三友的臉上。他們麵麵相覷,似乎搞不明白,楊真這一揮,就是在做什麽。
唯獨嶽銅,他一雙老眼依舊緊緊盯著那張古琴,依舊是一瞬不瞬。
故而,也隻有他發現了,在楊真右手離開了焦尾琴之後,那琴體之上的五根琴弦,雖然沒有任何的晃動。但隱約間,似乎琴弦的顏色,比之前顯得淡了一些。
琴弦的顏色,變淡了?
這是什麽鬼!?
嶽銅自己也想不清楚,但他卻知道,楊真既然說了要展示高超琴技,那麽剛才那一下,看似毫無用處的揮弦,那麽有他的道理!
嶽銅,是絕對相信楊真的!
因此,嶽銅心中雖然驚詫萬分,但他一雙老眼,卻依舊是死死盯住了琴弦,未曾離開半分。
就這樣,在一片寂靜的三聖堂中,大概足足過了七、八秒鍾的時間,楊真膝蓋上的焦尾琴,方才響起了一聲極尖,極細,同時也極輕的響聲。
這個響聲,猶如十裏外的鳴蟬,猶如風吹過的浮萍,猶如水波紋的漣漪。
總之,隻有修為極高,耳力極好的人,方才能勉強之極的,感應到這一縷極輕極微的聲音!
杏林三友聽到這個聲音,忍不住又是麵麵相覷。
什麽鬼?
剛才好一會兒,都沒有聲音,反倒是楊真的手離開了琴弦半晌之後,這聲音為微弱之極,好似迴音一般的響起。
為何,會這樣?
就在杏林三友臉上,紛紛露出疑惑不解之色的時候。
嶽銅卻是老眼一鼓,朝著楊真膝蓋上的焦尾琴凝視而去,似乎發現了什麽。
隻見此刻,焦尾琴上,原本顏色有些變淡的琴弦,不知何時,竟然開始了微弱之極的顫動。
若非目力極好的人,是絕對無法看到這種顫抖的。
因為這個顫抖的幅度,實在是太微弱,太渺小了。甚至幅度,還不如螞蟻頭頂觸須的輕輕一晃!
可,在場幾人都是極為極強的宗師高手,哪怕是在微弱的異樣,又怎能逃過這幾人的眼睛?
當即,杏林三友也都發現了異樣,這三人不再麵麵相覷,而是目光一凝的,紛紛朝著焦尾琴一看而去。
但,就在這四人的目光,紛紛凝視到了焦尾琴之上的時候,他們卻發現了一個令人駭然的事情。
那就是,琴弦的震顫幅度,似乎在增加。不過短短幾個唿吸的時間,竟然就從一開始的微弱震動,變成了肉眼可辨的清晰震動!
與此同時,原本微弱渺小的聲音,也漸漸清晰可聞起來。
甚至,已經能夠讓他們幾人,分辨出其中的音色!
這赫然是,一種類似長笛一般的尖銳唿嘯聲,渾然不似古琴所能發出的聲音。
“這……是疊音!?”
高瘦老者身為‘當代樂聖’,自然是深通樂理。
他仔細分辨之後,竟然從這種略顯尖銳的唿嘯聲中,分辨出了同時疊加在其中的十幾種音節和音色!
將十幾種琴聲,同時疊加在一起之後,會形成一種獨特的共振。
可奇怪的是,這張古琴之上,一共隻有七根琴弦,滿打滿算也隻能同時發出七種聲音罷了,如何能將十幾種聲音,同時疊加在一起?
高瘦老者念及於此,臉上的驚疑不定之色,越發明顯了。
但,他這種精通樂理之人,方才能夠聽出來這麽多。
而一旁的嶽銅和大酒壇子、黃發老者,就顯然聽不出什麽了。
他們甚至覺得,這種聒噪的尖銳聲音,一點都不好聽,甚至還有些刺耳。
雖然他們幾個也搞不明白,為何楊真膝蓋上的琴弦會無風自動,先弱後強的響出一段聲音。
但,若說這種聲音,便代表著高超琴技,他們卻是不敢認同的。
莫非,楊真還有後招?
焦尾琴,其實是一張大有來曆的古琴,乃是中國四大古琴之一。
這四大古琴,分別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
‘焦尾’是東漢著名文學家、音樂家蔡邕親手製作的一張琴。蔡邕在‘亡命江海、遠跡吳會’時,曾於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他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一張七弦琴,果然聲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
楊真手中的這張焦尾琴,以它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製法聞名四海。
“琴有五不彈。”
楊真盤膝而坐,將那張焦尾琴,複又橫置在了膝上,徐徐開口道:“疾風甚雨不彈,塵市不彈,對俗子不彈,不坐不彈,不衣冠不彈。今日,在這個三聖堂中,既然你們如此懇切相求,楊某便勉為其難,讓你們見識一下真正的琴技。”
言畢,楊真屏息凝神,雙目徐徐閉上,似乎在養神閉目,養精蓄銳。
見到此幕,杏林三友和嶽銅,都是情不自禁的露出凜然之色,一雙眼睛全都牢牢的盯住了楊真,不敢瞬移分毫。
畢竟,高手出招之前,往往都是暴風雨前的平靜。楊真既然說了,要展示真正的琴技,那麽接下來,必然是疾風驟雨一般的曠世琴藝!
今日能夠目睹,實在是他們幾人的幸運,又豈敢分神?
就在這四個人,俱都是屏著唿吸,牢牢盯住楊真的時候,楊真終於動了。
隻見楊真,將右手徐徐抬起,然後緩緩的朝著麵前這張焦尾琴,一揮而去。
這一揮,看似樸素之極,毫無花哨之處,但在楊真右手觸碰到古琴的那一瞬間,整隻右手卻幻化成了一道幻影。
幻影之中,楊真的這隻右手,似撥、似撩,似點、似按。
似托、似擘、似抹、似挑。
似勾、似剔、似打、似摘。
似輪、似撥刺、似撮、似滾拂。
但,也隻是相似,並無確切的動作。
因為楊真的整隻右手,就這麽平白無奇的從琴弦上方一略而過,再不停留了。
一揮之後,楊真屏息靜坐,雙目徐徐閉上,不再有任何動作。
此刻,天地之間一點聲音都沒有。
那七根琴弦,更好似紋絲未動,就仿佛楊真根本就沒有觸碰到一般!
見到此幕,驚疑不定之色,登時浮現在了杏林三友的臉上。他們麵麵相覷,似乎搞不明白,楊真這一揮,就是在做什麽。
唯獨嶽銅,他一雙老眼依舊緊緊盯著那張古琴,依舊是一瞬不瞬。
故而,也隻有他發現了,在楊真右手離開了焦尾琴之後,那琴體之上的五根琴弦,雖然沒有任何的晃動。但隱約間,似乎琴弦的顏色,比之前顯得淡了一些。
琴弦的顏色,變淡了?
這是什麽鬼!?
嶽銅自己也想不清楚,但他卻知道,楊真既然說了要展示高超琴技,那麽剛才那一下,看似毫無用處的揮弦,那麽有他的道理!
嶽銅,是絕對相信楊真的!
因此,嶽銅心中雖然驚詫萬分,但他一雙老眼,卻依舊是死死盯住了琴弦,未曾離開半分。
就這樣,在一片寂靜的三聖堂中,大概足足過了七、八秒鍾的時間,楊真膝蓋上的焦尾琴,方才響起了一聲極尖,極細,同時也極輕的響聲。
這個響聲,猶如十裏外的鳴蟬,猶如風吹過的浮萍,猶如水波紋的漣漪。
總之,隻有修為極高,耳力極好的人,方才能勉強之極的,感應到這一縷極輕極微的聲音!
杏林三友聽到這個聲音,忍不住又是麵麵相覷。
什麽鬼?
剛才好一會兒,都沒有聲音,反倒是楊真的手離開了琴弦半晌之後,這聲音為微弱之極,好似迴音一般的響起。
為何,會這樣?
就在杏林三友臉上,紛紛露出疑惑不解之色的時候。
嶽銅卻是老眼一鼓,朝著楊真膝蓋上的焦尾琴凝視而去,似乎發現了什麽。
隻見此刻,焦尾琴上,原本顏色有些變淡的琴弦,不知何時,竟然開始了微弱之極的顫動。
若非目力極好的人,是絕對無法看到這種顫抖的。
因為這個顫抖的幅度,實在是太微弱,太渺小了。甚至幅度,還不如螞蟻頭頂觸須的輕輕一晃!
可,在場幾人都是極為極強的宗師高手,哪怕是在微弱的異樣,又怎能逃過這幾人的眼睛?
當即,杏林三友也都發現了異樣,這三人不再麵麵相覷,而是目光一凝的,紛紛朝著焦尾琴一看而去。
但,就在這四人的目光,紛紛凝視到了焦尾琴之上的時候,他們卻發現了一個令人駭然的事情。
那就是,琴弦的震顫幅度,似乎在增加。不過短短幾個唿吸的時間,竟然就從一開始的微弱震動,變成了肉眼可辨的清晰震動!
與此同時,原本微弱渺小的聲音,也漸漸清晰可聞起來。
甚至,已經能夠讓他們幾人,分辨出其中的音色!
這赫然是,一種類似長笛一般的尖銳唿嘯聲,渾然不似古琴所能發出的聲音。
“這……是疊音!?”
高瘦老者身為‘當代樂聖’,自然是深通樂理。
他仔細分辨之後,竟然從這種略顯尖銳的唿嘯聲中,分辨出了同時疊加在其中的十幾種音節和音色!
將十幾種琴聲,同時疊加在一起之後,會形成一種獨特的共振。
可奇怪的是,這張古琴之上,一共隻有七根琴弦,滿打滿算也隻能同時發出七種聲音罷了,如何能將十幾種聲音,同時疊加在一起?
高瘦老者念及於此,臉上的驚疑不定之色,越發明顯了。
但,他這種精通樂理之人,方才能夠聽出來這麽多。
而一旁的嶽銅和大酒壇子、黃發老者,就顯然聽不出什麽了。
他們甚至覺得,這種聒噪的尖銳聲音,一點都不好聽,甚至還有些刺耳。
雖然他們幾個也搞不明白,為何楊真膝蓋上的琴弦會無風自動,先弱後強的響出一段聲音。
但,若說這種聲音,便代表著高超琴技,他們卻是不敢認同的。
莫非,楊真還有後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