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明明暗暗,惟時何為?


    大千世界在複蘇。


    這是洪荒,又未未到洪荒,這是一段連天道都沒有記載的曆史。


    這段曆史或許很長,或許很短。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紀元,因為紫微、酆都等人的算計,天道的沉睡延長。這段空白的曆史一定很長。


    酆都大帝和紫微帝君,這群混沌來客,讓這段空白的曆史顯得極其的精彩,這段曆史發生的事情,也影響了整個紀元的走向。


    後人對這段曆史充滿無限的遐想和向往。


    天宮和地府既讓這段曆史有了記錄,又因諸多算計天道輪盤,讓其更加虛弱。使這段曆史大大延長。


    這段神秘又精彩的曆史,一直延續到,大千世界有新的生靈誕生。


    於是從大千世界出世到大千世界中有生靈誕生,這段隻活躍著混沌生靈的時間,被後世稱之為--遂古天荒。


    然而在天道覺醒後的漫長的時間裏,隨著天宮、地府的隱匿,這段曆史也被埋在時間深處,眾多生靈也一直在爭論這段曆史的真實性。


    無人知道這段曆史是否真的存在,天道中沒有一點記錄。


    但是周山之中遺留的木屋,封閉的星空,遍地的山神、城隍和洪荒世界大劫中一個個突然出現又消失的超級勢力,一個個突然現身又毫無蹤跡的無名大能。所有的源頭無不指引著這段曆史的真實。


    數十萬元會後


    乾坤坐在周山山頂,已經不知道的多久了!


    整個大千世界變的鬱鬱蔥蔥,景秀山清。星空中漫天星辰閃爍。


    自與酆都大帝和紫微帝君秘境之行結束以後。乾坤就一直盤坐周山山頂。


    周山越來越高,山脈越來越大。


    隨著大千世界的複蘇,周山之上散發的威壓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周山現在的威壓,就是大羅金仙都無法承受了。


    原本乾坤還奇怪,周山作為天柱,雖然高大巍峨,峰奇景秀。但是作為大千世界的天柱來說,似乎並不匹配。


    原來大千世界不僅出世早產,而且與混沌三千魔神大戰消耗過多。所以整個大千世界的內部猶如末世,然而大千世界經過幾十萬個元會的修養,周山也慢慢恢複身為天柱,萬山之首的風采。


    早在乾坤返迴周山不到十萬個元會的時候,酆都大帝冊封的周山山神,因為無法承受周山日漸恢複的神異,無法承擔周山山神之名差點隕落。


    於是酆都大帝無奈之下親自擔任周山山神,周山為眾山之首。若無山神,地府山神一脈就不得圓滿。地道也會因此受損。


    隨著大千世界的恢複,整個大千世界越發的神異。


    酆都大帝坐下180位混元金仙圓滿,此時全部舍了幽冥界的職位,進入大千世界,坐鎮神山聖地。


    地獄十九層混沌界。


    數十萬元會誕生了無數的混沌遺脈,歸屬地府之中的也全部被酆都大帝劃入山神城隍一脈。


    如今大千世界雖然做不到山山有神,峰峰有靈。但是每一條山脈也都有了山神駐守。


    因此幽冥界也伸出了無數的觸手到大千世界中,每一位山神,每一位城隍都會開辟秘境福地。這些秘境福地雖然在大千世界中,但是不歸天道管,不歸人道轄,隻屬於地道。


    山神城隍的逐漸完善,也使得地道有了長足的進步,酆都大帝修為也是突飛猛進,隻差一步就要到天道中期了。


    酆都大帝修為如此進度簡直是喪心病狂,隻是酆都大帝借助大千世界修為提升越快,與大千世界的牽連就越深。


    數十萬元會的時間不止酆都大帝修為提升快速,紫微帝君一點也不差。


    大千世界快速恢複,星空中的星辰小世界也在快速成長。原有的星辰在變大變強,新誕生的星辰也遍布星空。


    星辰小世界與別的世界不同。


    可以說無盡虛空,無盡紀元中唯有星辰世界是最為特殊的,星辰世界誕生不需要準備世界底蘊,不需要開天辟地,甚至都不需要麵臨世界晉升時的蛻變。


    隻需要無數的星辰,一層一層的混元星鬥大陣疊加上去,星辰世界自然會一點點變強。星辰-星係-星團-星雲-星河-星域。


    想要成為星辰空間,隻需要布下第一層周天星鬥大陣即可:


    以紫微星為主星,364顆大星為副星,顆星辰為輔星組成周天星鬥大陣,誕生大陣空間。


    而若想晉升為星辰小世界,就需要布下第二層大陣:


    以第一層周天星鬥大陣的每一顆星辰為主星,布下周天星鬥大陣。座周天星鬥大陣為基,組成星辰大陣,誕生小世界。


    餘下的每一層皆是以上一層的一顆星辰為主星,布成周天星鬥疊加,單單是第二層誕生小世界的周天星鬥大陣,就需要將近179億顆星辰。


    星辰世界雖然晉升毫無瓶頸,但是需要的星辰太多了。


    星辰世界若是想要晉升中世界,大陣要疊加到第九層,若想晉升到大世界,大陣需要疊加到81層,小千世界需要疊加365層,中千世界需要疊加到3000層,大千世界需要疊加到層。


    星辰世界的晉升需要的星辰數量,每一層都是前一層的十幾萬倍。


    這幾十萬元會的時間,隨著大千世界的複蘇,星空之中有無數的星辰誕生。


    還有混沌星辰圖投影到星空中無量的星辰也凝聚成型,即便如此,星辰世界大陣也才堪堪達到第五層。


    星辰世界雖然進步不小,但是若想晉升中世界,隻怕還需要無數的時日。但是隨著大陣的疊加,第一層大陣中的365顆大星和輔星的威勢越發的恐怖。


    特別是紫微星和太陰太陽,這三顆星辰。


    星空變化巨大,天宮的實力也是不斷增長,十九層地獄——混沌界。誕生的混沌遺脈天宮所屬,皆被紫微帝君封為星君鎮守大陣去了。


    隨著星辰世界鎮守星辰的星君越來越多,整個世界也越發的穩固,星辰大陣也是越發的恐怖。


    乾坤收迴望向星空的目光,看向大千世界北方。


    那裏是人族祖地,不久前乾坤剛剛去過人族祖地,乾坤每隔數萬元會必然會到人族祖地一行。


    如今大千世界恢複,人族山脈足以供應先天人族孕育所需,人族九王也就結束了遍地搜刮資源的曆史,不過依舊派出三位人王,輪流守候先天人族孕育的血池。


    而剩餘的人王也有了閉關修煉的時間。


    如今,人族九王的修為反而落在乾坤後麵。


    乾坤十多萬個元會之前,就混元金仙圓滿了,而人族九王此時還是混元金仙後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荒五行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豫州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豫州牛並收藏洪荒五行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