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你說秦王為什麽召見我們?是不是和那幾個突厥人有關?”一邊趕往大殿,李淳風一邊詢問袁天罡。
袁天罡道:“也許吧。”
兩人前行,沒用多長時間,便已來到了弘義宮大殿之外,除了李淳風,天策府的大小官員同樣到了一批。
以李淳風的官職,在這天策府,是屬於那種最最低微的存在,因此他在大殿中的位置最為靠後。
因為李世民召見的很急,所以天策府一幹官員,有的甚至來不及換迴官服,便趕來了弘義宮,不過這對於不拘小節的李世民而言,並不是什麽大事。
於是,大殿之上,站立著各種顏色、各種款式衣服的身影,李淳風目光穿過縫隙,向著大殿中央方向望去。
在那裏,之前的那四個突厥人果然站在那裏,而高台上的李世民,臉色則有些陰沉。
李淳風再仔細觀察一陣,發現在那四個突厥人的麵前,似乎還放著一個高桌,桌子上好像放著些什麽東西。
“這些突厥人,搞什麽名堂?”
正在思索間,李淳風的背後傳來一陣沉重的腳步聲。
“嗯?”李淳風微微扭頭,向著門外望去,因為他站在最後一排,距離大殿的門較近,所以可以觀察到大殿外的情景,“尉遲敬德?”
但見,陽光下,尉遲敬德身著一身黑甲自遠處快步而來。
“尉遲敬德上殿。”
不僅僅是尉遲敬德,天策府能抽調的文臣武將在接下來的時間內陸續趕至弘義宮。
“樂遊府驃騎將軍段誌玄上殿。”
“天策府從事中郎杜如晦上殿。”
“車騎將軍侯君集上殿。”
……
隨著一個個重量人物的登場,高台上的李世民也漸漸放鬆下來。
最終,大殿之上雲集天策府、秦王府文臣武將三十餘人,而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房玄齡、杜如晦悉數到場。
房玄齡望了一旁那四個突厥人一眼,開口道:“殿下,忽然召集我們,不知發生了何事?”
李世民道:“房公,今日你就代本王問一下他們。”
“遵命。”房玄齡領命,轉身來到那四個突厥人麵前,問道,“你們這些突厥人,來我弘義宮,目的何在?”
四個突厥人中,有一個是翻譯,聽了房玄齡的話,轉頭翻譯給為首的那位突厥聽,那為首突厥說了一串聽不懂的話,那翻譯道:“我們乃頡利可汗特使。”
“特使?”房玄齡道,“哼,我秦王府與你們突厥人向來無來往,有什麽話,不妨直說。”
那翻譯道:“房公此言差矣,武德七年,我頡利可汗曾與秦王殿下有過一麵之緣,難道,秦王殿下難道忘記五龍阪之約了麽?”
“呔!蠻夷之輩,還敢提起五龍阪之事,你們突厥人違背盟約,對我大唐邊境燒殺搶掠,今日俺老程就要把這筆帳給你們算清楚!”說罷,程咬金大拳一揮,就想對那四個突厥人動手。
李世民開口阻止:“咬金,不要衝動。”
“哼!”有李世民阻止,程咬金隻得恨恨作罷。
“此次,頡利可汗派我等前來,是想詢問秦王,大唐是否還遵守當年之盟約?”
李世民皺眉:“此話怎講?”
“若是遵守唐與突厥之間的盟約,何以會贈送我頡利可汗假的貢品!”那突厥人繼續翻譯道,“我突厥士兵百萬騎兵,難道在唐的眼中,隻是擺設嗎?”
這話,在場上眾人聽來,已經有了很重的威脅味道。
唐朝初定,還沒有從隋末的戰亂中完全恢複過來,所以對於虎視眈眈的突厥,並不想大打出手,李淵的意思是先休養生息,待時機成熟,再給予突厥致命一擊。
不過突厥人也不蠢,他們知道,一旦唐王朝恢複過來,突厥將毫無勝算,因此突厥這幾年屢犯邊境,就是不想給唐朝休養生息的機會。
“你是在威脅秦王?”尉遲敬德眸中閃過一道殺氣,望著那四個突厥人道,“如果你們突厥人活得不耐煩了,大可試一試!”
“哼,唐號稱禮儀之邦,想不到竟作出如此以假充真的事情,我們頡利可汗非常憤怒,如果唐不作出補償,我突厥男兒三十萬騎兵絕不會善罷甘休!”
“我頡利可汗要求也很簡單,唐以後每年需向我大突厥多許金萬兩,帛三萬匹!”
“小小蠻夷,膽敢在我大唐放肆!就讓我就先取了你的狗頭!”尉遲敬德大吼一聲,右手一拔長刀,欲把這四個出言不遜的突厥人砍為肉泥!
一旁杜如晦斷然開口阻止:“尉遲將軍,不要衝動!”
杜如晦走上前,將尉遲敬德的刀推迴鞘中,示意尉遲敬德不要衝動,爾後轉身望著那四個突厥人,問道:“你們說貢品有假?”
“不錯!”其中一人一指前麵的高桌,道,“這些金飾,全部都被灌注了銅!分量雖然一樣,但全部都是假的!我頡利可汗對此非常生氣!”
杜如晦道:“如果懷疑這些飾品是假的,倒也好辦,我們隻要把這些金飾全部拆開,一驗便可知真假!”
“不行!這些飾品,是你們進貢給我們大突厥的,沒有我頡利可汗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有半點損壞!”
一旁的程咬金一聽,立刻來了火:“呀呀呸!你們這幾個蠻夷,還蹬鼻子上臉了!看俺老程教訓教訓你!俺倒要看看,是俺的拳頭硬,還是你們的骨頭硬!”
李世民大聲喝止:“程將軍,住手!”
茲事體大,這幾個突厥人很明顯是來找茬的,什麽貢品是假的,什麽違背盟約,這些全都是借口!李世民算是看明白了,這些人,就是想找一個出兵的理由。
如果這四個突厥人真的在長安出了事情,正好給了突厥發兵的理由!
這些突厥人以貢品是假的為借口找上門,卻又不讓拆分這些金飾,顯然是在故意刁難。
場上天策府眾文臣武將皆十分憤怒,但是他們又必須得克製,因為如果因為天策府的失誤,從而導致了突厥與大唐的戰爭,那麽李淵將會把責任完全歸咎於李世民,那麽李世民在與太子李建成的較量中便處於了絕對的下風。
袁天罡道:“也許吧。”
兩人前行,沒用多長時間,便已來到了弘義宮大殿之外,除了李淳風,天策府的大小官員同樣到了一批。
以李淳風的官職,在這天策府,是屬於那種最最低微的存在,因此他在大殿中的位置最為靠後。
因為李世民召見的很急,所以天策府一幹官員,有的甚至來不及換迴官服,便趕來了弘義宮,不過這對於不拘小節的李世民而言,並不是什麽大事。
於是,大殿之上,站立著各種顏色、各種款式衣服的身影,李淳風目光穿過縫隙,向著大殿中央方向望去。
在那裏,之前的那四個突厥人果然站在那裏,而高台上的李世民,臉色則有些陰沉。
李淳風再仔細觀察一陣,發現在那四個突厥人的麵前,似乎還放著一個高桌,桌子上好像放著些什麽東西。
“這些突厥人,搞什麽名堂?”
正在思索間,李淳風的背後傳來一陣沉重的腳步聲。
“嗯?”李淳風微微扭頭,向著門外望去,因為他站在最後一排,距離大殿的門較近,所以可以觀察到大殿外的情景,“尉遲敬德?”
但見,陽光下,尉遲敬德身著一身黑甲自遠處快步而來。
“尉遲敬德上殿。”
不僅僅是尉遲敬德,天策府能抽調的文臣武將在接下來的時間內陸續趕至弘義宮。
“樂遊府驃騎將軍段誌玄上殿。”
“天策府從事中郎杜如晦上殿。”
“車騎將軍侯君集上殿。”
……
隨著一個個重量人物的登場,高台上的李世民也漸漸放鬆下來。
最終,大殿之上雲集天策府、秦王府文臣武將三十餘人,而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房玄齡、杜如晦悉數到場。
房玄齡望了一旁那四個突厥人一眼,開口道:“殿下,忽然召集我們,不知發生了何事?”
李世民道:“房公,今日你就代本王問一下他們。”
“遵命。”房玄齡領命,轉身來到那四個突厥人麵前,問道,“你們這些突厥人,來我弘義宮,目的何在?”
四個突厥人中,有一個是翻譯,聽了房玄齡的話,轉頭翻譯給為首的那位突厥聽,那為首突厥說了一串聽不懂的話,那翻譯道:“我們乃頡利可汗特使。”
“特使?”房玄齡道,“哼,我秦王府與你們突厥人向來無來往,有什麽話,不妨直說。”
那翻譯道:“房公此言差矣,武德七年,我頡利可汗曾與秦王殿下有過一麵之緣,難道,秦王殿下難道忘記五龍阪之約了麽?”
“呔!蠻夷之輩,還敢提起五龍阪之事,你們突厥人違背盟約,對我大唐邊境燒殺搶掠,今日俺老程就要把這筆帳給你們算清楚!”說罷,程咬金大拳一揮,就想對那四個突厥人動手。
李世民開口阻止:“咬金,不要衝動。”
“哼!”有李世民阻止,程咬金隻得恨恨作罷。
“此次,頡利可汗派我等前來,是想詢問秦王,大唐是否還遵守當年之盟約?”
李世民皺眉:“此話怎講?”
“若是遵守唐與突厥之間的盟約,何以會贈送我頡利可汗假的貢品!”那突厥人繼續翻譯道,“我突厥士兵百萬騎兵,難道在唐的眼中,隻是擺設嗎?”
這話,在場上眾人聽來,已經有了很重的威脅味道。
唐朝初定,還沒有從隋末的戰亂中完全恢複過來,所以對於虎視眈眈的突厥,並不想大打出手,李淵的意思是先休養生息,待時機成熟,再給予突厥致命一擊。
不過突厥人也不蠢,他們知道,一旦唐王朝恢複過來,突厥將毫無勝算,因此突厥這幾年屢犯邊境,就是不想給唐朝休養生息的機會。
“你是在威脅秦王?”尉遲敬德眸中閃過一道殺氣,望著那四個突厥人道,“如果你們突厥人活得不耐煩了,大可試一試!”
“哼,唐號稱禮儀之邦,想不到竟作出如此以假充真的事情,我們頡利可汗非常憤怒,如果唐不作出補償,我突厥男兒三十萬騎兵絕不會善罷甘休!”
“我頡利可汗要求也很簡單,唐以後每年需向我大突厥多許金萬兩,帛三萬匹!”
“小小蠻夷,膽敢在我大唐放肆!就讓我就先取了你的狗頭!”尉遲敬德大吼一聲,右手一拔長刀,欲把這四個出言不遜的突厥人砍為肉泥!
一旁杜如晦斷然開口阻止:“尉遲將軍,不要衝動!”
杜如晦走上前,將尉遲敬德的刀推迴鞘中,示意尉遲敬德不要衝動,爾後轉身望著那四個突厥人,問道:“你們說貢品有假?”
“不錯!”其中一人一指前麵的高桌,道,“這些金飾,全部都被灌注了銅!分量雖然一樣,但全部都是假的!我頡利可汗對此非常生氣!”
杜如晦道:“如果懷疑這些飾品是假的,倒也好辦,我們隻要把這些金飾全部拆開,一驗便可知真假!”
“不行!這些飾品,是你們進貢給我們大突厥的,沒有我頡利可汗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有半點損壞!”
一旁的程咬金一聽,立刻來了火:“呀呀呸!你們這幾個蠻夷,還蹬鼻子上臉了!看俺老程教訓教訓你!俺倒要看看,是俺的拳頭硬,還是你們的骨頭硬!”
李世民大聲喝止:“程將軍,住手!”
茲事體大,這幾個突厥人很明顯是來找茬的,什麽貢品是假的,什麽違背盟約,這些全都是借口!李世民算是看明白了,這些人,就是想找一個出兵的理由。
如果這四個突厥人真的在長安出了事情,正好給了突厥發兵的理由!
這些突厥人以貢品是假的為借口找上門,卻又不讓拆分這些金飾,顯然是在故意刁難。
場上天策府眾文臣武將皆十分憤怒,但是他們又必須得克製,因為如果因為天策府的失誤,從而導致了突厥與大唐的戰爭,那麽李淵將會把責任完全歸咎於李世民,那麽李世民在與太子李建成的較量中便處於了絕對的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