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曰:門下。天生蒸民,樹之司牧。搜羅簡拔,非不勤至,以今況古,可謂才難。是用詔爵以嘉獎其忠,超擢以光明其道,俾岩石之下,人思自奮,晃董之盛,遠以為鄰。京兆府長安縣嘉會坊民顧氏元溪,珪璋茂器,精金匪礪。可辟為從九品下階將仕郎,領太子左春坊主事,實授太樂鼓吹署樂正,權內教坊、梨園行走。循其秩次,亦示科等,服我休命,勖哉遠猷。”
“天寶五載五月。欽此。”一個綠袍宦官嘶著嗓子念完後,笑容可掬地將敕旨遞給顧元溪,笑容可掬的笑道:“恭喜顧郎君,領旨謝恩吧。”
“唯。”顧元溪恭恭敬敬的跪著接過敕旨,然後小心翼翼地從懷裏取出一小塊亮閃閃的東西遞給這位綠袍宦官,笑眯眯道:“公公辛苦了。小小禮物,不成敬意。請公公笑納。”
“這……”這位小太監大汗,露出了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小太監心道:這顧公子懂得打賞的人情世故是好事,但這麽眾目睽睽之下搞這麽一招怎麽迴事。這麽多雙眼睛盯著,自己敢收嗎?
他咽了咽口水,苦笑道:“顧郎君說笑了。咱家奉旨傳話,怎敢收顧郎君的東西了。以後同朝為官,還少不得顧郎君幫襯。”
同朝為官,幫襯你?顧元溪聞言大虛,心道:你一個太監,我是朝臣,哪裏來同朝為官的說法。至於幫襯你就更說不上了。除非我也割了胯下那活,跟你一起當太監才能幫襯你了。
“公公謙虛了。”顧元溪嘻嘻笑道:“還不知公公尊姓大名?”
那小太監笑道:“咱家正六品下內謁者監魚朝恩,劍南瀘州人。”
“魚朝恩?”顧元溪聽了身子一顫。我的媽呀,這位就是後來的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導致九大節度使被史思明所打敗,又統率神策軍、國子監,兼鴻臚、禮賓等使,掌握朝廷大權的魚朝恩?
如果說李輔國是宦官集團****的先驅,那麽這個魚朝恩就開啟了宦官集團全麵掌握中央神策軍與朝廷軍權的時代。
應該說這個魚朝恩也是個精英人物,至少是太監集團裏的精英。
有人說,東漢、唐朝、明朝都是宦官時代。其實不然,真正上隻有唐朝中晚期局麵才能稱是如此。
隻有唐朝中晚期,宦官太監才抱成團成為一個強有力的政治集團,他們輪流掌握中國大局,連皇權、文官、士族、藩鎮都要為之失色。
魚朝恩就是這樣一個極品,他讓宦官太監看到了未來。他的閹子閹孫在他死後,不斷把宦官勢力推向巔峰,宦官勢力在唐朝發展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這一點,即便是東漢的五侯、十常侍;明朝的王振,劉瑾都無法企及。
當然,最後也有魏公公忠賢這樣幾百年不世出的極品太監,在個人不懈奮鬥之下,繼承發揚了李輔國、魚朝恩等開創的太監光芒,走向太監的最高榮譽。
顧元溪一雙賊眼在魚朝恩身上逡巡打量,心裏鬱悶道:“也就長了個**絲樣啊,完全看不出後來是個叱吒風雲的極品大太監。”
魚朝恩被顧元溪的目光看得混身發麻、雞皮疙瘩,片刻後才擠出一絲笑意道:“顧郎君既然接旨,咱家也就迴去複命了。”
“多謝公公。”顧元溪拱手目送魚朝恩離開,然後自行走迴建寧王李倓的席帳。對於自己授官的事情,他早就做好了準備。也知道李倓為了這件事,花了不少心思打點,所以也沒有什麽奇怪的。
在場眾人目送魚朝恩離開後,也沒感到有什麽驚奇之處,畢竟這樣的先例很多。
一般情況下,征辟普通士子為官,是經過吏、兵兩部分別銓選,然後門下省通過則發出旨令。所以不是所有聖旨都是皇帝的意思,除了重大事情之外,這些打著皇帝名義發布的旨令,皇帝甚至都不曾與聞。所以他們可不會想到這道敕旨是皇帝李隆基親自發令的,也自然不會想到李隆基適才居然親臨此地,鬼會相信皇帝會親自封賜一個白身草民為九品芝麻官。
在貴族社會一些大的場合裏,會有吏部司跟兵部司的官員觀察朝臣的言行舉止,考核之下決定升遷。故而,有時也會有一些普通百姓因緣際會被看重而任官。隻是一般情況下,要經過三省,吏、兵兩部的重重考核才能成功。
今日這顧元溪居然能當場被授予官職,眾人自然不可能想到皇帝身上去。隻能心裏猜測這顧元溪後台很硬,打點運作很到位而已了。況且,一個小小九品樂正,也不在他們妒忌打擊的範圍內。
隻是顧元溪借著這件事從容退出比賽後,史思明與李晟的定位就很尷尬了。
被顧元溪方才慷慨激昂的一說,搞的河西與平盧兩方比也不是,不比也不是,一時之間,很是冷場。
不過幸好秦國夫人楊玉珮見機又下了一道令,就是以獵殺獵物的數量為標準,最多者為勝,在場所有人都可以參加。並且,前五名者都要重賞,一時間萬眾沸騰,個個摩拳擦掌,想要在秦國夫人麵前大漲風頭。
唐人尚武好獵,這樣的活動,自然是廣受歡迎的。秦國夫人楊玉珮的語音剛落,很多達官貴人便令下人牽馬取弓,準備一展身手。霎時間整個太乙獵場都忙碌起來,無數人上馬背弓,成群結隊往太乙山內出發。
“顧三,你做的很好。”李倓微微一笑,露出了讚賞的神色後,便對眾人說道:“我們也進山打獵吧,不要落於人後。”
南霽雲、雷萬春與顧元清幾人聞言喜形於色,紛紛興奮無比地收拾行裝,隻有顧元溪一臉苦相,十分不願。
太乙山,在唐代已經被開發過了,故雖稱為貴族獵場,但那些兇猛的狼蟲虎豹其實也比較少見了。山裏多的是那些野鹿、野兔、野豬、野雞、野獐等動物。
李倓、顧元清幾人一入山就完全融入獵人的角色中,張弓獵物,不亦樂乎。很快就把沒精打采的顧元溪丟在了後頭。
“唉。不就打個獵嗎,用得著這麽激動。”顧元溪騎著馬,緩吞吞而行,發覺自己身旁已經無人蹤跡,不由得一聲感慨。
“顧郎留步。”
就在顧元溪準備加速馳馬趕上時,後麵忽然傳來一陣聲響。他緩緩迴頭一望,卻發現身後幾位身著公服的男子縱馬趕來,紫衣緋袍,看起來身份不低。
顧元溪頭往四周逡巡一陣,發覺周圍除了自己外,卻無人影,故而問道:“閣下是在喚我麽?”
“正是。”為首一位紫衣男子趕上顧元溪後,便開門下山道:“某在太乙獵場見到顧郎英姿,心生仰慕。想要結交顧郎這個朋友,過幾****準備在府中宴請長安英才文士,不知顧郎可否賞光?”
“我與閣下素昧平生,不知閣下是?”顧元溪皺皺眉,心想無事獻殷情,非奸即盜啊。於是心裏多了一絲提防。
旁邊一位身著緋袍的中年男子拱手介紹道:“這位是銀青光祿大夫、守兵部侍郎、翰林學士、上輕車都尉、襲爵燕國公張均。”
“嗯?”顧元溪聞言搖頭道:“你說的名字太長,我記不過來。”
“呃?”中年緋袍男子似乎沒見過有人敢在他們麵前說這種話,聞言一時咽住,惱羞成怒說不出話來。
“在下張均。”他旁邊的紫衣男子眼中精芒一閃,一閃而瞬,皮笑肉不笑的點頭道:“家父燕國公,家弟是寧親公主駙馬張垍。”
“哦?我記起來了。”顧元溪做了個恍然大悟的表情道:“閣下尊父不會是開元朝名相張燕公吧?”
張鈞與旁邊的緋袍男子見了,神色一霽,點了點頭道:“沒錯,正如顧兄所言。”
張燕公便是開元朝名相張說,在世時先後拜中書令,尚書左、右丞相,封燕國公。前後三次為相,執掌文壇三十年,為開元前期一代文宗,與許國公蘇頲齊名,號稱“燕許大手筆”。
他的長子張均襲爵燕國公,實領兵部侍郎一職,也是朝廷中樞的一個實權人物。次子張垍娶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女兒寧親公主為妻,以駙馬都尉之身掛了個三品衛尉卿同正員的虛銜。兄弟兩人都擔任翰林學士一職,文采出眾,深受李隆基的恩寵。
“原來是張侍郎,失敬失敬。”顧元溪表現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讓張鈞兩人頗為受用。
張鈞擺擺手道:“顧郎不必多禮,在下對顧郎仰慕甚深,希望幾日後的宴會,顧兄能大駕光臨,不要推辭啊。”
說完,還沒等顧元溪迴答,他便急著補充道:“十三皇子潁王李璬也是對顧郎仰慕已久,希望顧郎不要推辭啊。”
顧元溪一怔,心道:果然是鴻門宴。十三皇子潁王李璬?看來這張均是穎王一黨的人啊。
隻是顧元溪忽然想到:張鈞的弟弟張垍是寧親公主的駙馬,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寧親公主是太子李亨的親妹妹。有這樣一層關係在內,按理說張家兄弟應該是太子李亨一黨的人才對啊,怎麽這張均反而投靠了十三皇子潁王李璬呢?
不過,以顧元溪的智慧很快就明悟過來,這張家兄弟倆的行為就如同後來明朝中山王徐達的兩個兒子一樣,一個助建文帝,一個幫燕王。這樣分頭下注,才能保證家族興盛不會敗亡。
一想至此,顧元溪心頭一陣苦笑。即便是兩頭下注,也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啊。因為李隆基的兒子太多了,即便分頭下注,也難保自己押中的那一個是對的。
“怎麽,顧郎君可是不願?”見顧元溪久不開口,張均旁便那位緋袍男子覺得臉上有些掛不住,不耐煩的問道:“難道穎王跟張國公的麵子都請不動顧郎嗎?”
“這位是?”顧元溪將疑惑的目光轉到那緋袍男子身上。
張均見狀,便笑著為顧元溪介紹道:“這位中散大夫賀蘭進明,目前在憲台擔任禦史中丞一職。”
賀蘭進明?就是那個按兵不動,導致張巡與南霽雲敗亡的賀蘭進明?
顧元溪知道這個賀蘭進明雖然汙點很重,但自身好古博雅,經籍滿腹,著文一百餘篇,古詩樂府數十篇,《唐才子傳》都有他一席之地。
至於禦史中丞一職,那可是禦史台的第二號人物,僅次禦史大夫,是極為清貴顯要之官。安史之亂後,由於禦史大夫貴重而不常授,禦史中丞為實際上的主官。
禦史中丞權力極大,在盛唐時期已見端倪,大事奏裁,小事專達。別的不說,就安祿山那個大胖子,身上掛著一大堆位高爵重的官職。他一但迴京入朝,一定要人稱唿他為“安中丞”。因為他身上兼領禦史中丞的虛銜。
要知道安祿山已經是從三品的大員了,而禦史中丞不過正五品上的職官而已。由此可見,禦史台的官職是有多麽貴重。在唐朝,別的官員正常情況下都要三四年考核才能升遷,而禦史台裏的官職,最快的侍禦史隻需要是三個月。所以禦史台的官職收人尊奉也就不足為奇了。
故而,顧元溪在賀蘭進明麵前也不敢托大,拱手作禮,不敢絲毫怠慢。這讓賀蘭進明大覺臉上有光。
“既然是國公的宴請,顧元溪卑下之人,這時也厚著臉皮赴宴了。”
“咦,顧郎說笑了。像顧郎這樣的人才,天下罕見稀有。我與穎王殿下對於顧兄都是極為看重仰慕的。”張均見顧元溪答應了,心下大塊,也不吝嗇一些讚美的語言。
就在顧元溪要迴答時,不遠處忽然傳來一聲吼叫。
“來人啊,有刺客!”
“天寶五載五月。欽此。”一個綠袍宦官嘶著嗓子念完後,笑容可掬地將敕旨遞給顧元溪,笑容可掬的笑道:“恭喜顧郎君,領旨謝恩吧。”
“唯。”顧元溪恭恭敬敬的跪著接過敕旨,然後小心翼翼地從懷裏取出一小塊亮閃閃的東西遞給這位綠袍宦官,笑眯眯道:“公公辛苦了。小小禮物,不成敬意。請公公笑納。”
“這……”這位小太監大汗,露出了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小太監心道:這顧公子懂得打賞的人情世故是好事,但這麽眾目睽睽之下搞這麽一招怎麽迴事。這麽多雙眼睛盯著,自己敢收嗎?
他咽了咽口水,苦笑道:“顧郎君說笑了。咱家奉旨傳話,怎敢收顧郎君的東西了。以後同朝為官,還少不得顧郎君幫襯。”
同朝為官,幫襯你?顧元溪聞言大虛,心道:你一個太監,我是朝臣,哪裏來同朝為官的說法。至於幫襯你就更說不上了。除非我也割了胯下那活,跟你一起當太監才能幫襯你了。
“公公謙虛了。”顧元溪嘻嘻笑道:“還不知公公尊姓大名?”
那小太監笑道:“咱家正六品下內謁者監魚朝恩,劍南瀘州人。”
“魚朝恩?”顧元溪聽了身子一顫。我的媽呀,這位就是後來的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導致九大節度使被史思明所打敗,又統率神策軍、國子監,兼鴻臚、禮賓等使,掌握朝廷大權的魚朝恩?
如果說李輔國是宦官集團****的先驅,那麽這個魚朝恩就開啟了宦官集團全麵掌握中央神策軍與朝廷軍權的時代。
應該說這個魚朝恩也是個精英人物,至少是太監集團裏的精英。
有人說,東漢、唐朝、明朝都是宦官時代。其實不然,真正上隻有唐朝中晚期局麵才能稱是如此。
隻有唐朝中晚期,宦官太監才抱成團成為一個強有力的政治集團,他們輪流掌握中國大局,連皇權、文官、士族、藩鎮都要為之失色。
魚朝恩就是這樣一個極品,他讓宦官太監看到了未來。他的閹子閹孫在他死後,不斷把宦官勢力推向巔峰,宦官勢力在唐朝發展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這一點,即便是東漢的五侯、十常侍;明朝的王振,劉瑾都無法企及。
當然,最後也有魏公公忠賢這樣幾百年不世出的極品太監,在個人不懈奮鬥之下,繼承發揚了李輔國、魚朝恩等開創的太監光芒,走向太監的最高榮譽。
顧元溪一雙賊眼在魚朝恩身上逡巡打量,心裏鬱悶道:“也就長了個**絲樣啊,完全看不出後來是個叱吒風雲的極品大太監。”
魚朝恩被顧元溪的目光看得混身發麻、雞皮疙瘩,片刻後才擠出一絲笑意道:“顧郎君既然接旨,咱家也就迴去複命了。”
“多謝公公。”顧元溪拱手目送魚朝恩離開,然後自行走迴建寧王李倓的席帳。對於自己授官的事情,他早就做好了準備。也知道李倓為了這件事,花了不少心思打點,所以也沒有什麽奇怪的。
在場眾人目送魚朝恩離開後,也沒感到有什麽驚奇之處,畢竟這樣的先例很多。
一般情況下,征辟普通士子為官,是經過吏、兵兩部分別銓選,然後門下省通過則發出旨令。所以不是所有聖旨都是皇帝的意思,除了重大事情之外,這些打著皇帝名義發布的旨令,皇帝甚至都不曾與聞。所以他們可不會想到這道敕旨是皇帝李隆基親自發令的,也自然不會想到李隆基適才居然親臨此地,鬼會相信皇帝會親自封賜一個白身草民為九品芝麻官。
在貴族社會一些大的場合裏,會有吏部司跟兵部司的官員觀察朝臣的言行舉止,考核之下決定升遷。故而,有時也會有一些普通百姓因緣際會被看重而任官。隻是一般情況下,要經過三省,吏、兵兩部的重重考核才能成功。
今日這顧元溪居然能當場被授予官職,眾人自然不可能想到皇帝身上去。隻能心裏猜測這顧元溪後台很硬,打點運作很到位而已了。況且,一個小小九品樂正,也不在他們妒忌打擊的範圍內。
隻是顧元溪借著這件事從容退出比賽後,史思明與李晟的定位就很尷尬了。
被顧元溪方才慷慨激昂的一說,搞的河西與平盧兩方比也不是,不比也不是,一時之間,很是冷場。
不過幸好秦國夫人楊玉珮見機又下了一道令,就是以獵殺獵物的數量為標準,最多者為勝,在場所有人都可以參加。並且,前五名者都要重賞,一時間萬眾沸騰,個個摩拳擦掌,想要在秦國夫人麵前大漲風頭。
唐人尚武好獵,這樣的活動,自然是廣受歡迎的。秦國夫人楊玉珮的語音剛落,很多達官貴人便令下人牽馬取弓,準備一展身手。霎時間整個太乙獵場都忙碌起來,無數人上馬背弓,成群結隊往太乙山內出發。
“顧三,你做的很好。”李倓微微一笑,露出了讚賞的神色後,便對眾人說道:“我們也進山打獵吧,不要落於人後。”
南霽雲、雷萬春與顧元清幾人聞言喜形於色,紛紛興奮無比地收拾行裝,隻有顧元溪一臉苦相,十分不願。
太乙山,在唐代已經被開發過了,故雖稱為貴族獵場,但那些兇猛的狼蟲虎豹其實也比較少見了。山裏多的是那些野鹿、野兔、野豬、野雞、野獐等動物。
李倓、顧元清幾人一入山就完全融入獵人的角色中,張弓獵物,不亦樂乎。很快就把沒精打采的顧元溪丟在了後頭。
“唉。不就打個獵嗎,用得著這麽激動。”顧元溪騎著馬,緩吞吞而行,發覺自己身旁已經無人蹤跡,不由得一聲感慨。
“顧郎留步。”
就在顧元溪準備加速馳馬趕上時,後麵忽然傳來一陣聲響。他緩緩迴頭一望,卻發現身後幾位身著公服的男子縱馬趕來,紫衣緋袍,看起來身份不低。
顧元溪頭往四周逡巡一陣,發覺周圍除了自己外,卻無人影,故而問道:“閣下是在喚我麽?”
“正是。”為首一位紫衣男子趕上顧元溪後,便開門下山道:“某在太乙獵場見到顧郎英姿,心生仰慕。想要結交顧郎這個朋友,過幾****準備在府中宴請長安英才文士,不知顧郎可否賞光?”
“我與閣下素昧平生,不知閣下是?”顧元溪皺皺眉,心想無事獻殷情,非奸即盜啊。於是心裏多了一絲提防。
旁邊一位身著緋袍的中年男子拱手介紹道:“這位是銀青光祿大夫、守兵部侍郎、翰林學士、上輕車都尉、襲爵燕國公張均。”
“嗯?”顧元溪聞言搖頭道:“你說的名字太長,我記不過來。”
“呃?”中年緋袍男子似乎沒見過有人敢在他們麵前說這種話,聞言一時咽住,惱羞成怒說不出話來。
“在下張均。”他旁邊的紫衣男子眼中精芒一閃,一閃而瞬,皮笑肉不笑的點頭道:“家父燕國公,家弟是寧親公主駙馬張垍。”
“哦?我記起來了。”顧元溪做了個恍然大悟的表情道:“閣下尊父不會是開元朝名相張燕公吧?”
張鈞與旁邊的緋袍男子見了,神色一霽,點了點頭道:“沒錯,正如顧兄所言。”
張燕公便是開元朝名相張說,在世時先後拜中書令,尚書左、右丞相,封燕國公。前後三次為相,執掌文壇三十年,為開元前期一代文宗,與許國公蘇頲齊名,號稱“燕許大手筆”。
他的長子張均襲爵燕國公,實領兵部侍郎一職,也是朝廷中樞的一個實權人物。次子張垍娶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女兒寧親公主為妻,以駙馬都尉之身掛了個三品衛尉卿同正員的虛銜。兄弟兩人都擔任翰林學士一職,文采出眾,深受李隆基的恩寵。
“原來是張侍郎,失敬失敬。”顧元溪表現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讓張鈞兩人頗為受用。
張鈞擺擺手道:“顧郎不必多禮,在下對顧郎仰慕甚深,希望幾日後的宴會,顧兄能大駕光臨,不要推辭啊。”
說完,還沒等顧元溪迴答,他便急著補充道:“十三皇子潁王李璬也是對顧郎仰慕已久,希望顧郎不要推辭啊。”
顧元溪一怔,心道:果然是鴻門宴。十三皇子潁王李璬?看來這張均是穎王一黨的人啊。
隻是顧元溪忽然想到:張鈞的弟弟張垍是寧親公主的駙馬,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寧親公主是太子李亨的親妹妹。有這樣一層關係在內,按理說張家兄弟應該是太子李亨一黨的人才對啊,怎麽這張均反而投靠了十三皇子潁王李璬呢?
不過,以顧元溪的智慧很快就明悟過來,這張家兄弟倆的行為就如同後來明朝中山王徐達的兩個兒子一樣,一個助建文帝,一個幫燕王。這樣分頭下注,才能保證家族興盛不會敗亡。
一想至此,顧元溪心頭一陣苦笑。即便是兩頭下注,也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啊。因為李隆基的兒子太多了,即便分頭下注,也難保自己押中的那一個是對的。
“怎麽,顧郎君可是不願?”見顧元溪久不開口,張均旁便那位緋袍男子覺得臉上有些掛不住,不耐煩的問道:“難道穎王跟張國公的麵子都請不動顧郎嗎?”
“這位是?”顧元溪將疑惑的目光轉到那緋袍男子身上。
張均見狀,便笑著為顧元溪介紹道:“這位中散大夫賀蘭進明,目前在憲台擔任禦史中丞一職。”
賀蘭進明?就是那個按兵不動,導致張巡與南霽雲敗亡的賀蘭進明?
顧元溪知道這個賀蘭進明雖然汙點很重,但自身好古博雅,經籍滿腹,著文一百餘篇,古詩樂府數十篇,《唐才子傳》都有他一席之地。
至於禦史中丞一職,那可是禦史台的第二號人物,僅次禦史大夫,是極為清貴顯要之官。安史之亂後,由於禦史大夫貴重而不常授,禦史中丞為實際上的主官。
禦史中丞權力極大,在盛唐時期已見端倪,大事奏裁,小事專達。別的不說,就安祿山那個大胖子,身上掛著一大堆位高爵重的官職。他一但迴京入朝,一定要人稱唿他為“安中丞”。因為他身上兼領禦史中丞的虛銜。
要知道安祿山已經是從三品的大員了,而禦史中丞不過正五品上的職官而已。由此可見,禦史台的官職是有多麽貴重。在唐朝,別的官員正常情況下都要三四年考核才能升遷,而禦史台裏的官職,最快的侍禦史隻需要是三個月。所以禦史台的官職收人尊奉也就不足為奇了。
故而,顧元溪在賀蘭進明麵前也不敢托大,拱手作禮,不敢絲毫怠慢。這讓賀蘭進明大覺臉上有光。
“既然是國公的宴請,顧元溪卑下之人,這時也厚著臉皮赴宴了。”
“咦,顧郎說笑了。像顧郎這樣的人才,天下罕見稀有。我與穎王殿下對於顧兄都是極為看重仰慕的。”張均見顧元溪答應了,心下大塊,也不吝嗇一些讚美的語言。
就在顧元溪要迴答時,不遠處忽然傳來一聲吼叫。
“來人啊,有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