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章仇兼瓊下定決心要大力處置以及嚴厲訓斥兩藩鎮邊軍時,聲後傳來一聲哈哈大笑。
章仇兼瓊臉色露出不悅之色,聞聲後正要對發聲者加以訓斥,不想迴頭過後臉容霍然一變,連忙躬身拱手,驚唿一聲:“臣見過儀王。”
來人頭戴遠遊三梁冠,身著紫衫,腳踏烏皮履,腰環犀皮革帶,上加玉珮,革帶係著金縷鞶囊。看起來接近三十歲年紀,頜下幾縷短須,富貴養尊處優之氣溢於言表。
此人一出,連場下的達官貴人們也都是肅然色變,紛紛拱手低頭作揖。
儀王李璲,原名李濰。當朝開元天寶皇帝李隆基的第十二皇子,母為劉華妃,現遙領唐朝四京之一的東都河南牧,加授開府儀同三司。
“章仇使帥何必如此過激。”儀王李璲走到章仇兼瓊麵前,輕輕拍著他的肩膀道:“這些將士都是從邊疆藩鎮而來,久在邊陲,難免不知中朝禮儀法度。所謂不知者無罪,章仇使帥也是即將步入中樞的人,何必小題大做跟這些粗人較勁呢?”
河西軍與平盧軍的將官聽到儀王李璲的這句話,不由得重重舒了一口氣,紛紛順驢下坡叩頭認罪道:“下將久在邊陲,粗鄙不知禮儀,因此犯了朝廷法度,請大王開恩。”
儀王李璲哈哈大笑道:“章仇使帥,你看這群武夫已然認錯,可否看在寡人麵子上,加以饒恕啊。”
章仇兼瓊臉色一頓,儀王李璲雖然說的口氣謙和,可是其中所表達的意思卻是不容拒絕。雖然他並不像如此輕易放過這些驕兵悍將,但儀王李璲的身份放在這裏,讓他左右為難。並且李璲的話裏有一處戳中章仇兼瓊的要點,那就是他卻是如李璲所說的是即將步入中樞的人。
他章仇兼瓊自開元二十七年知益州長史事,代張宥節度劍南道後,到如今在劍南節度任上已經曆經近六年之久,然而皇帝李隆基似乎還是沒有讓他入朝的意思,這讓他焦急不已。所以他在前年見到極度落魄的楊釗後,便立即意識到此人奇貨可居,於是大力提拔他,並且籌備許多財物讓他帶到長安結交楊貴妃的幾個姐妹。如今楊釗與貴妃姐妹認親,得到皇帝的賞識,他苦心經營了兩年的計劃也終於得到迴報。據他從楊釗那邊所了解,自韋堅因案去職的“刑部尚書”一職,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恐怕就要落到他本人身上了。即便無法一蹴即就做到正三品的六部尚書,那麽擔任九寺五監某個正員卿監也定然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由於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出橫出枝節,所以章仇兼瓊思慮再三,還是決定順著儀王李璲的台階走下,他拱手笑道:“大王言之有理,既然如此,臣這次就放過這些武夫。”
儀王李璲滿意地點點頭,臉色一副欣慰。章仇兼瓊走到河西、平盧軍將官麵前道:“此次既然儀王為你們做主,無論此事因何而起,統統就此住手作罷。你等身為邊軍將士,需要記得這裏既不是甘、涼所在的河西,也不是營、平所在的平盧。這裏是帝都長安,天子百官駐蹕之所,由不得你們放肆!”
辛雲京與尹子琦還有兩軍將士都是跪在地上唯唯諾諾。無論他們心中怎麽想,但畢竟表麵上的悔過行為還是做得讓章仇兼瓊滿意。所以他擺擺手,肅然道:“都各迴本帳去吧。記得做好各自的分內之事,別給帶領你們到長安的兵馬使們丟臉,也別給你們背後的王大夫,安中丞丟人!”
兩軍將士翻身上馬,神色謙恭的道了個“諾”後,紛紛撩馬各迴營帳。而場下貴族也大感無趣,也都見狀各自散去。而顧元清與南霽雲、雷萬春幾人也返迴原來的營帳那邊安置自己所帶的行囊。
隻有顧元溪留在原地,眉頭一皺,他見這位儀王李璲開口便是為河西、平盧兩軍將士之事開脫,無論其目的何為,但最終不外乎都贏得了這兩軍馬隊的好感,而這兩軍馬隊,可大可小也代表了平盧、河西兩大藩鎮啊。
“這位儀王城府頗深啊。從這麽一件小事上都想借機惺惺作態抓住下層軍官的軍心,無論效果如何,但此人連這的可能毫無效果的事情上都毫不放過的去抓住機會。說明此人性格嚴謹深沉且不拘小節,不是個省油的燈啊。”顧元溪自言自語低聲歎息道:“隻是眾目睽睽之下,如此把戲未免無人看出吧?他這樣做,肯定會被有心人發現其目的吧……如此行為,未免太刻意了點。”
不想這麽一句聲音細微的話卻被身邊建寧王李倓聽到,他聞之切齒道:“不錯,儀王李璲此人在劉華妃三子中,最深以計謀多智還有性格深沉而聞名,屢次想替他兄長撼動我父王太子之位,實在是令人切齒,早晚定要他好看!”
顧元溪似乎沒想到平時溫文儒雅、氣度大方的建寧王李倓會說出這番狠話來,聞言頓時一怔。心道這儀王李璲看來平時沒少給太子李亨一家添堵添亂啊,他惑然問道:“你方才說這儀王李璲想替他兄長撼動太子殿下的儲君之位,難道他自己不想當太子麽?”
李琰臉色稍霽,悶哼一聲緩緩說道:“儀王李璲是陛下的是而皇子,與皇長子慶王李琮,皇六子榮王李琬都是劉華妃所生,到底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其三人感情頗篤。無論是榮王李琬還是儀王李璲,都處心積慮想要替自家長兄謀劃東宮之位。此事在宮廷內外人盡皆知,時人謂之‘劉妃黨’或‘華妃黨’、‘長子黨’或‘三皇子黨’等等。總而言之,在爭奪儲君之位的皇子黨派中,這華妃三子一黨算是最有實力的一方了。”
顧元溪愕然,心道這宮廷鬥爭果真是一個大漩渦啊。他不想把自己牽扯進去,所以也不過問太多,當下點點頭表示理解。
“皇兄在眾人麵前做得好戲啊!”
就在兩人竊竊私語的同時,儀王李璲的身旁也傳來來一位年輕貴族男子的爽朗笑聲。
顧元溪迴頭一看,隻見那人頭戴軟腳襆頭,身著雲紋圓領袍,腰環玉帶,足衣烏皮六合靴。他的年紀看起來約莫二十五六歲左右,一副時下清貴世家子弟的常見打扮使得他看起來頗為文質清雅。
隻是他接下來的舉止行為卻讓顧元溪大跌眼鏡,這名貴族男子忽然就跑到儀王李璲身旁勾肩搭背,齜牙咧嘴的用肘子輕輕撞了撞儀王李璲的胸口,嘻嘻哈哈的笑道:“十二皇兄的演技真是讓小弟大為激歎。恐怕連父皇的梨園子弟都沒有你這樣的戲子手段吧?”
他忽然眯著眼睛,麵帶嘲諷的笑道:“在兩鎮軍士麵前惺惺作態的為其開脫罪責,借機博得那群武夫軍人的好感,任何一件有利於你們‘華妃三子黨’的細微小事你都不會放過,這確實是你儀王一向的作風啊——”
“二十一郎——”儀王李璲輕輕推開那男子放在自己肩上的手,冷冷應道:“我到底是你的兄長,所作所為,還輪不到你這個身為弟弟的來評判吧?”
“哪敢哪敢!”那男子不以為然地收迴自己的手,訕訕笑道:“小弟哪敢評判皇兄的所作所為呢?”他忽然“咦”了一聲,四處張望道:“咦,怎麽沒見大皇兄還有六皇兄的身影呢?難道此次秦國夫人的獵會,便是你儀王作為‘華妃黨’的代表麽?”
“那個是何人?怎麽沒一臉正行!”顧元溪大為皺眉,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是個沒正行的家夥,依舊帶著深深鄙視的口氣問著旁邊的建寧王李倓。
“呃?”李倓細聲道:“此人乃陛下的二十一皇子,盛王李琦。原名李沐,如今遙領廣陵郡大都督,同樣加授開府儀同三司。”
“這人跟儀王李璲好像不大對付啊?”
“那是自然。”李倓無奈地搖頭歎息道:“皇家哪有親情可言,這些皇子間各成一黨,這位盛王李琦與十八皇子壽王李瑁都是武惠妃的兒子,自然是理所當然的‘武惠妃黨’,跟儀王李璲的‘劉華妃黨’自然勢同水火。”
“你說他是武惠妃的兒子?”顧元溪聞言愕然,因為他知道大名鼎鼎的武惠妃還有他那個被親爹戴了綠帽的兒子壽王李瑁,卻不清楚武惠妃原來還有另外一個兒子存在。
李倓解釋道:“武惠妃共生有九皇子夏悼王李一、十五皇子懷哀王李敏、十八皇子壽王李瑁,再有就是這個二十一皇子盛王李琦。除此之外還有上仙公主跟鹹宜公主。但大多都夭折早逝,目前隻有壽王李瑁、盛王李琦跟鹹宜公主三人成人再世。”
“原來如此。”顧元溪恍然大悟,但心裏卻一直在想著那位被親爹戴了綠帽,搶走了老婆的壽王李瑁。
此時,儀王李璲對著盛王李琦悶哼道:“我說二十一郎,你管的未免太寬了。難道這太乙山獵會,隻有你盛王李琦能來,而其他人便不能來麽?至於我大哥、六哥來不來,也就不勞煩你盛王關心了。我們兄弟消受不起。”
儀王李璲說罷,往左走了幾步,忽然迴頭對著盛王李琦笑道:“我說二十一郎,你與你家的十八郎莫非還對那把位置心懷覬覦麽?可是你娘武惠妃再世時,連二郎、五郎、八郎三位都被你娘活生生搞成了‘三庶人’,縱然掀起了這樣的驚濤駭浪,都無法將你家壽王拉上儲位。更何況如今屍骨已寒多年呢?不說武惠妃已死,單單就太真妃一事,你家兄長就一輩子隻能當個閑散親王!我勸勸你還有你家十八郎不要再癡心妄想了,免得惹禍上身啊。”
他言罷,輕輕甩了甩袍袖,隨即哈哈大笑,拋下盛王李琦在原地,徑直離開而去。
而留在原地的盛王李琦則是瞋目切齒,渾身顫抖地攢緊雙手的拳頭,一雙眼眸裏驟熱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揎拳捋袖地往旁邊的柱子重重拍了一下後,才帶著怨恨的眼神拂袖離開。
“這兩兄弟之間形如水火的局麵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嗎?”顧元溪愕然對旁邊建寧王李倓問道:“兩兄弟間,居然連明麵上的客套話都不說。如此箭拔弩張,哪裏像是兄弟,反而有如仇讎。”
“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李倓臉色黯然道:“隻是皇家宮廷裏像曹植曹子建的皇子帝親少,而像魏文帝曹丕曹子恆那樣想除兄弟而後快的人多。這就是生在皇家的無奈。”
顧元溪一時無語,迴憶起中國曆朝曆代皇家之間的殘酷爭鬥,不由得深有感慨。一時間也不知如何安慰李倓。
“走罷。”李倓輕輕舒了一口氣,釋然笑道:“秦國夫人的車駕恐怕一時半會還不迴來。我們先迴去到處走走罷。”
顧元溪欣然應允,兩人談笑間往自家營帳走去。待兩人的身影走遠後,此處的營帳後頭忽然閃出一個纖細的女子身影。隨後,在目望著顧元溪兩人遠處的方向,這名身材纖細的女子臉色露出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晚上應該還會再更)
章仇兼瓊臉色露出不悅之色,聞聲後正要對發聲者加以訓斥,不想迴頭過後臉容霍然一變,連忙躬身拱手,驚唿一聲:“臣見過儀王。”
來人頭戴遠遊三梁冠,身著紫衫,腳踏烏皮履,腰環犀皮革帶,上加玉珮,革帶係著金縷鞶囊。看起來接近三十歲年紀,頜下幾縷短須,富貴養尊處優之氣溢於言表。
此人一出,連場下的達官貴人們也都是肅然色變,紛紛拱手低頭作揖。
儀王李璲,原名李濰。當朝開元天寶皇帝李隆基的第十二皇子,母為劉華妃,現遙領唐朝四京之一的東都河南牧,加授開府儀同三司。
“章仇使帥何必如此過激。”儀王李璲走到章仇兼瓊麵前,輕輕拍著他的肩膀道:“這些將士都是從邊疆藩鎮而來,久在邊陲,難免不知中朝禮儀法度。所謂不知者無罪,章仇使帥也是即將步入中樞的人,何必小題大做跟這些粗人較勁呢?”
河西軍與平盧軍的將官聽到儀王李璲的這句話,不由得重重舒了一口氣,紛紛順驢下坡叩頭認罪道:“下將久在邊陲,粗鄙不知禮儀,因此犯了朝廷法度,請大王開恩。”
儀王李璲哈哈大笑道:“章仇使帥,你看這群武夫已然認錯,可否看在寡人麵子上,加以饒恕啊。”
章仇兼瓊臉色一頓,儀王李璲雖然說的口氣謙和,可是其中所表達的意思卻是不容拒絕。雖然他並不像如此輕易放過這些驕兵悍將,但儀王李璲的身份放在這裏,讓他左右為難。並且李璲的話裏有一處戳中章仇兼瓊的要點,那就是他卻是如李璲所說的是即將步入中樞的人。
他章仇兼瓊自開元二十七年知益州長史事,代張宥節度劍南道後,到如今在劍南節度任上已經曆經近六年之久,然而皇帝李隆基似乎還是沒有讓他入朝的意思,這讓他焦急不已。所以他在前年見到極度落魄的楊釗後,便立即意識到此人奇貨可居,於是大力提拔他,並且籌備許多財物讓他帶到長安結交楊貴妃的幾個姐妹。如今楊釗與貴妃姐妹認親,得到皇帝的賞識,他苦心經營了兩年的計劃也終於得到迴報。據他從楊釗那邊所了解,自韋堅因案去職的“刑部尚書”一職,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恐怕就要落到他本人身上了。即便無法一蹴即就做到正三品的六部尚書,那麽擔任九寺五監某個正員卿監也定然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由於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出橫出枝節,所以章仇兼瓊思慮再三,還是決定順著儀王李璲的台階走下,他拱手笑道:“大王言之有理,既然如此,臣這次就放過這些武夫。”
儀王李璲滿意地點點頭,臉色一副欣慰。章仇兼瓊走到河西、平盧軍將官麵前道:“此次既然儀王為你們做主,無論此事因何而起,統統就此住手作罷。你等身為邊軍將士,需要記得這裏既不是甘、涼所在的河西,也不是營、平所在的平盧。這裏是帝都長安,天子百官駐蹕之所,由不得你們放肆!”
辛雲京與尹子琦還有兩軍將士都是跪在地上唯唯諾諾。無論他們心中怎麽想,但畢竟表麵上的悔過行為還是做得讓章仇兼瓊滿意。所以他擺擺手,肅然道:“都各迴本帳去吧。記得做好各自的分內之事,別給帶領你們到長安的兵馬使們丟臉,也別給你們背後的王大夫,安中丞丟人!”
兩軍將士翻身上馬,神色謙恭的道了個“諾”後,紛紛撩馬各迴營帳。而場下貴族也大感無趣,也都見狀各自散去。而顧元清與南霽雲、雷萬春幾人也返迴原來的營帳那邊安置自己所帶的行囊。
隻有顧元溪留在原地,眉頭一皺,他見這位儀王李璲開口便是為河西、平盧兩軍將士之事開脫,無論其目的何為,但最終不外乎都贏得了這兩軍馬隊的好感,而這兩軍馬隊,可大可小也代表了平盧、河西兩大藩鎮啊。
“這位儀王城府頗深啊。從這麽一件小事上都想借機惺惺作態抓住下層軍官的軍心,無論效果如何,但此人連這的可能毫無效果的事情上都毫不放過的去抓住機會。說明此人性格嚴謹深沉且不拘小節,不是個省油的燈啊。”顧元溪自言自語低聲歎息道:“隻是眾目睽睽之下,如此把戲未免無人看出吧?他這樣做,肯定會被有心人發現其目的吧……如此行為,未免太刻意了點。”
不想這麽一句聲音細微的話卻被身邊建寧王李倓聽到,他聞之切齒道:“不錯,儀王李璲此人在劉華妃三子中,最深以計謀多智還有性格深沉而聞名,屢次想替他兄長撼動我父王太子之位,實在是令人切齒,早晚定要他好看!”
顧元溪似乎沒想到平時溫文儒雅、氣度大方的建寧王李倓會說出這番狠話來,聞言頓時一怔。心道這儀王李璲看來平時沒少給太子李亨一家添堵添亂啊,他惑然問道:“你方才說這儀王李璲想替他兄長撼動太子殿下的儲君之位,難道他自己不想當太子麽?”
李琰臉色稍霽,悶哼一聲緩緩說道:“儀王李璲是陛下的是而皇子,與皇長子慶王李琮,皇六子榮王李琬都是劉華妃所生,到底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其三人感情頗篤。無論是榮王李琬還是儀王李璲,都處心積慮想要替自家長兄謀劃東宮之位。此事在宮廷內外人盡皆知,時人謂之‘劉妃黨’或‘華妃黨’、‘長子黨’或‘三皇子黨’等等。總而言之,在爭奪儲君之位的皇子黨派中,這華妃三子一黨算是最有實力的一方了。”
顧元溪愕然,心道這宮廷鬥爭果真是一個大漩渦啊。他不想把自己牽扯進去,所以也不過問太多,當下點點頭表示理解。
“皇兄在眾人麵前做得好戲啊!”
就在兩人竊竊私語的同時,儀王李璲的身旁也傳來來一位年輕貴族男子的爽朗笑聲。
顧元溪迴頭一看,隻見那人頭戴軟腳襆頭,身著雲紋圓領袍,腰環玉帶,足衣烏皮六合靴。他的年紀看起來約莫二十五六歲左右,一副時下清貴世家子弟的常見打扮使得他看起來頗為文質清雅。
隻是他接下來的舉止行為卻讓顧元溪大跌眼鏡,這名貴族男子忽然就跑到儀王李璲身旁勾肩搭背,齜牙咧嘴的用肘子輕輕撞了撞儀王李璲的胸口,嘻嘻哈哈的笑道:“十二皇兄的演技真是讓小弟大為激歎。恐怕連父皇的梨園子弟都沒有你這樣的戲子手段吧?”
他忽然眯著眼睛,麵帶嘲諷的笑道:“在兩鎮軍士麵前惺惺作態的為其開脫罪責,借機博得那群武夫軍人的好感,任何一件有利於你們‘華妃三子黨’的細微小事你都不會放過,這確實是你儀王一向的作風啊——”
“二十一郎——”儀王李璲輕輕推開那男子放在自己肩上的手,冷冷應道:“我到底是你的兄長,所作所為,還輪不到你這個身為弟弟的來評判吧?”
“哪敢哪敢!”那男子不以為然地收迴自己的手,訕訕笑道:“小弟哪敢評判皇兄的所作所為呢?”他忽然“咦”了一聲,四處張望道:“咦,怎麽沒見大皇兄還有六皇兄的身影呢?難道此次秦國夫人的獵會,便是你儀王作為‘華妃黨’的代表麽?”
“那個是何人?怎麽沒一臉正行!”顧元溪大為皺眉,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是個沒正行的家夥,依舊帶著深深鄙視的口氣問著旁邊的建寧王李倓。
“呃?”李倓細聲道:“此人乃陛下的二十一皇子,盛王李琦。原名李沐,如今遙領廣陵郡大都督,同樣加授開府儀同三司。”
“這人跟儀王李璲好像不大對付啊?”
“那是自然。”李倓無奈地搖頭歎息道:“皇家哪有親情可言,這些皇子間各成一黨,這位盛王李琦與十八皇子壽王李瑁都是武惠妃的兒子,自然是理所當然的‘武惠妃黨’,跟儀王李璲的‘劉華妃黨’自然勢同水火。”
“你說他是武惠妃的兒子?”顧元溪聞言愕然,因為他知道大名鼎鼎的武惠妃還有他那個被親爹戴了綠帽的兒子壽王李瑁,卻不清楚武惠妃原來還有另外一個兒子存在。
李倓解釋道:“武惠妃共生有九皇子夏悼王李一、十五皇子懷哀王李敏、十八皇子壽王李瑁,再有就是這個二十一皇子盛王李琦。除此之外還有上仙公主跟鹹宜公主。但大多都夭折早逝,目前隻有壽王李瑁、盛王李琦跟鹹宜公主三人成人再世。”
“原來如此。”顧元溪恍然大悟,但心裏卻一直在想著那位被親爹戴了綠帽,搶走了老婆的壽王李瑁。
此時,儀王李璲對著盛王李琦悶哼道:“我說二十一郎,你管的未免太寬了。難道這太乙山獵會,隻有你盛王李琦能來,而其他人便不能來麽?至於我大哥、六哥來不來,也就不勞煩你盛王關心了。我們兄弟消受不起。”
儀王李璲說罷,往左走了幾步,忽然迴頭對著盛王李琦笑道:“我說二十一郎,你與你家的十八郎莫非還對那把位置心懷覬覦麽?可是你娘武惠妃再世時,連二郎、五郎、八郎三位都被你娘活生生搞成了‘三庶人’,縱然掀起了這樣的驚濤駭浪,都無法將你家壽王拉上儲位。更何況如今屍骨已寒多年呢?不說武惠妃已死,單單就太真妃一事,你家兄長就一輩子隻能當個閑散親王!我勸勸你還有你家十八郎不要再癡心妄想了,免得惹禍上身啊。”
他言罷,輕輕甩了甩袍袖,隨即哈哈大笑,拋下盛王李琦在原地,徑直離開而去。
而留在原地的盛王李琦則是瞋目切齒,渾身顫抖地攢緊雙手的拳頭,一雙眼眸裏驟熱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揎拳捋袖地往旁邊的柱子重重拍了一下後,才帶著怨恨的眼神拂袖離開。
“這兩兄弟之間形如水火的局麵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嗎?”顧元溪愕然對旁邊建寧王李倓問道:“兩兄弟間,居然連明麵上的客套話都不說。如此箭拔弩張,哪裏像是兄弟,反而有如仇讎。”
“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李倓臉色黯然道:“隻是皇家宮廷裏像曹植曹子建的皇子帝親少,而像魏文帝曹丕曹子恆那樣想除兄弟而後快的人多。這就是生在皇家的無奈。”
顧元溪一時無語,迴憶起中國曆朝曆代皇家之間的殘酷爭鬥,不由得深有感慨。一時間也不知如何安慰李倓。
“走罷。”李倓輕輕舒了一口氣,釋然笑道:“秦國夫人的車駕恐怕一時半會還不迴來。我們先迴去到處走走罷。”
顧元溪欣然應允,兩人談笑間往自家營帳走去。待兩人的身影走遠後,此處的營帳後頭忽然閃出一個纖細的女子身影。隨後,在目望著顧元溪兩人遠處的方向,這名身材纖細的女子臉色露出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晚上應該還會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