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宋帝國不同的是,唐帝國前期由於產馬地眾多加上朝廷實施了有效的管理機構和得力措施,所以馬匹頗為充裕。
張說在《大唐開元十三年隴右監牧頌德碑》說:“大唐接周隋亂離之後,承天下征戰之弊……肇自貞觀,成於麟德。四十年間,馬至七十萬六千匹……於斯之時,天下以一縑易一馬,秦漢之盛,未始聞也。”
唐朝朝廷馬匹數量在貞觀末期與高中麟德年間達到極盛,超過了七十萬匹。而在高宗後期和武則天在位期間,在與吐蕃和後突厥的交戰損失慘重,一度隻剩二十幾萬匹。在開元十三年,帝國朝廷所掌管的馬匹恢複到了四十三萬匹。此時,唐朝養馬業迎來第二個輝煌期。
除此之外,貴族官僚富人也飼養大量私馬。為了發展社會馬牧業,大唐朝廷製定了一些鼓勵民間私人養馬的政策,並且唐朝前期實行府兵製,府兵所需戎器馱馬鍋幕糗糧均須自備。因此,唐代農民也普遍養私馬。
因此,除了朝廷的官方養馬業外,民間養馬業的規模也極為盛大。
《新唐書》兵誌載:“王侯、將相、外戚牛駝羊馬之牧布諸道,百倍於縣官,皆以封邑號名為印自別,將校亦備私馬。議謂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天子又銳誌武事,遂弱西北蕃。”
自秦漢以來,以唐馬最盛,由此各種有關於馬的活動也極為盛行。如賽馬、馬球等運動便極受唐人推崇與熱愛。
所以,作為大唐京師長安的兩個cbd高級商業區之一的“西市”,裏麵馬市交易自然也是極為繁榮。
顧元溪兄妹加上李倓三人,帶著幾個隨從走到距離食香樓不遠的一家馬行。
這家馬店喚作“百駿行”,這家馬行的前堂裝飾的也是極為華麗光鮮。
前堂按照價格高低與馬種分為了幾個區域。不同區域分別用欄杆分開,然後各自區域的牆上擺滿了櫃子,櫃子前則掛滿了許多牌子。這些牌子上則寫著某匹馬的馬種、產馬地、馬齡以及名號。
每個區域都有著好幾個負責招待的小廝。一旦客人對某個馬牌上的馬產生了興趣,負責招待的小廝便會用這塊馬牌當做鑰匙,將它所掛的那個櫃盒打開,從中抽取出一副圖畫。那副圖畫便畫著這匹馬的形狀與神態,並在畫上寫上馬齡與馬的名字,以供客人作進一步的選擇。待客人進一步確認後,小廝便會將圖畫收起來,拿著馬牌帶領客人到後方的馬廄去親自實物觀看。
“這掌櫃想的還真是頗為周到啊。”顧元溪大為感慨,古代人做生意已經想得這麽周密,一點也不比現代人差啊。
“那是自然。”李倓得意洋洋的點頭笑道:“這‘百駿行’在長安馬市頗有聲名。”
“三位是來選馬的麽?”一位身材略帶臃腫的中年男子笑容可掬的上前問道:“小老兒姓周,諸位若是想買馬,那來我‘百駿行’便是來對了。天下間各**匹,小老兒雖不敢說應有盡有,但也可說基本齊全。諸位先來喝杯乳酪,慢慢細看便是,小老兒保證三位能感受到本行賓至如歸的氣氛。”
顧元溪見這周掌櫃說了一大堆道道,不由得想起後世那些推銷人員,便微微笑道:“掌櫃這裏有什麽好的馬,能否為我等介紹一番?”
“那是自然。”周掌櫃笑逐顏開,點頭道:“馬質將馬的用途分為三種。所謂‘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這戎馬便是戰馬,田馬便是打獵用的馬匹。這駑馬不說也罷。三位貴客皆是一聲貴氣,想來是需要田馬,好趁著時節到郊外打獵的吧?”
“不錯。”顧元清點點頭,嬌笑道:“掌櫃說的是,我們要的正是打獵用的田馬。”
“這田馬自然是要來打獵用的。那戎馬則分為戰馬與馱馬幾種,用途也是分得極細。”周掌櫃熱情洋溢地搓著手笑道:“其實在我大唐民間中,這戎馬與田馬分得倒也不是很細。畢竟這田馬雖較之戎馬馴服,但我大唐風氣極為尚武,所以在民間,除了一些文弱的士人與貴家子弟以外,即便是功臣勳貴子弟郊外打獵,大多也用的是戎馬,即戰馬。”
顧元溪聽得津津有味道:“這馬方麵,請掌櫃為我多多講解罷。”
周掌櫃尚未開口,一旁的李倓卻插嘴吭聲道:“這馬按性別年齡分為兒馬、騍、駒、驥、與騸。兒馬便是公馬,騍馬是母馬,駒為小馬,驥是老馬。而騸自然就是指被閹割後,喪失生育能力的馬了。”
顧元清聽到最後,臉色一紅,隨即嫣然一笑道:“若按照顏色,又有驃、騮、駰、驊、驪、騧、騏、騅、驄、駹、騂、龍等各種顏色之分。”
她盈盈笑道:“像那楚霸王的‘烏騅’便是黑色白蹄的騅馬。而本朝唐朝皇帝的‘昭陵六駿’中,征討劉黑闥所乘的那匹黃皮黑嘴,身布連環旋毛的拳毛騧便是屬於黑嘴黃毛的騧馬;而平宋金剛所乘的那匹白裏沁黃的特勒驃,便是黃色驃馬。”
顧元溪聽得目瞪口呆,拍案叫絕。而周掌櫃早在一旁豎起了大拇指,讚賞不已道:“未想到這位小姐也是個中行家。不錯,說得都沒錯。”
顧元清臉色一紅,略帶羞澀地問道:“不知掌櫃這裏有何良馬呢?”
周掌櫃聞言立即抬首挺胸,眉飛色舞的迴答道:“若要以產地而分,這大唐馬種又可分為草原馬、遼東馬、西域馬、迴紇馬、隴右馬、河曲馬、西南馬、吐蕃馬、大食馬還有江南馬幾大類。這幾大類之下,又各自可以細分為很多馬種。”
李倓乃皇家子弟,對這些馬類知識自然了如指掌,隻是無心賣弄而已,所以聽了也未見驚奇之色。而顧家兄妹平時很少接觸,此時聽得是瞠目結舌、如癡如醉。
“還請掌櫃為我等細細說來。”顧元溪聽得興趣盎然,點頭咂嘴:“比如這草原馬、隴右馬等又可細分為哪幾種呢?”
“嗬嗬。”周掌櫃見客人聽得入迷,也是忻忻得意道:“不急。這西南馬又分為建昌馬、雲南馬、貴州馬、百色馬、利川馬等。這些都是小型山地馬品種,性情靈敏而溫馴,善於爬山,適於山地馱運,一般當作運輸的馱馬用。還有那種江南馬也是如此,這些不適合用於軍事還有打獵中,所以此次不提也罷。”
周掌櫃得意自鳴的補充道:“至於這草原馬,並非是統指生長於草原的馬匹。而是帶指北方漠南漠北等草原部落的馬種,按照部族部落而命名。其中以突厥馬、延陀馬、同羅馬、仆固馬等幾種最為出名。這同羅部與仆固部都是原來漠北的鐵勒九姓之一。那範陽節度安中丞的範陽軍中便有一支‘同羅精騎’,與朔方軍中的‘仆固騎兵’都是藩鎮中以驍勇出名的蕃軍。”
周掌櫃繼續道:“這草原馬體格不大但極為耐勞,不畏寒冷,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曆來是一種良好的戰馬。草原上諸蕃胡部落的遊牧騎兵都是以此為坐騎,而我大唐軍隊中,河東節度軍的騎兵大部分也是騎這種草原馬,除此外,範陽軍、朔方軍還有河西軍的騎兵也有一部分草原馬。”
“想來這就是後世的蒙古馬了。”顧元溪聽到這兩個部落的馬種,頗感無奈。因為日後安史之亂中,叛軍名將崔乾佑與哥舒翰於靈寶西原大戰,便是以六千同羅騎兵襲擊官軍後方,使得官軍首尾駭亂而大敗。而另外一支仆固騎兵則在名將仆固懷恩帶領下,在安史之亂中為唐軍屢立戰功。
周掌櫃見顧元溪聽得入神,更是洋洋自得的大談起來:“至於遼東馬便分為契丹馬、渤海馬、遼東馬、金州馬、黑河馬等幾個主要馬種。這些馬的特征是體質結實、幹燥,性情溫馴,有悍威,結構勻稱。毛色主要為騮毛,栗毛次之,黑毛較少。這幾種遼東馬的優點是挽力較大,速度快,並且可戰馱兼用。為範陽軍、平盧軍所廣泛使用。”
顧元溪三人點點頭,並未插嘴。
那周掌櫃更是意滿誌得的為三人繼續講解道:“而我大唐國朝馬匹數量最多的自然便是隴右馬與河曲馬了。朝廷在隴右、河西的等產馬地分別設置了幾十個群牧監,這隴右馬與河曲馬也是我大唐騎兵的主力馬。大部分情況下,兩者在軍中彼此並無仔細區別開來。這兩大類馬種,本行存量也是最為充足。”
張說在《大唐開元十三年隴右監牧頌德碑》說:“大唐接周隋亂離之後,承天下征戰之弊……肇自貞觀,成於麟德。四十年間,馬至七十萬六千匹……於斯之時,天下以一縑易一馬,秦漢之盛,未始聞也。”
唐朝朝廷馬匹數量在貞觀末期與高中麟德年間達到極盛,超過了七十萬匹。而在高宗後期和武則天在位期間,在與吐蕃和後突厥的交戰損失慘重,一度隻剩二十幾萬匹。在開元十三年,帝國朝廷所掌管的馬匹恢複到了四十三萬匹。此時,唐朝養馬業迎來第二個輝煌期。
除此之外,貴族官僚富人也飼養大量私馬。為了發展社會馬牧業,大唐朝廷製定了一些鼓勵民間私人養馬的政策,並且唐朝前期實行府兵製,府兵所需戎器馱馬鍋幕糗糧均須自備。因此,唐代農民也普遍養私馬。
因此,除了朝廷的官方養馬業外,民間養馬業的規模也極為盛大。
《新唐書》兵誌載:“王侯、將相、外戚牛駝羊馬之牧布諸道,百倍於縣官,皆以封邑號名為印自別,將校亦備私馬。議謂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天子又銳誌武事,遂弱西北蕃。”
自秦漢以來,以唐馬最盛,由此各種有關於馬的活動也極為盛行。如賽馬、馬球等運動便極受唐人推崇與熱愛。
所以,作為大唐京師長安的兩個cbd高級商業區之一的“西市”,裏麵馬市交易自然也是極為繁榮。
顧元溪兄妹加上李倓三人,帶著幾個隨從走到距離食香樓不遠的一家馬行。
這家馬店喚作“百駿行”,這家馬行的前堂裝飾的也是極為華麗光鮮。
前堂按照價格高低與馬種分為了幾個區域。不同區域分別用欄杆分開,然後各自區域的牆上擺滿了櫃子,櫃子前則掛滿了許多牌子。這些牌子上則寫著某匹馬的馬種、產馬地、馬齡以及名號。
每個區域都有著好幾個負責招待的小廝。一旦客人對某個馬牌上的馬產生了興趣,負責招待的小廝便會用這塊馬牌當做鑰匙,將它所掛的那個櫃盒打開,從中抽取出一副圖畫。那副圖畫便畫著這匹馬的形狀與神態,並在畫上寫上馬齡與馬的名字,以供客人作進一步的選擇。待客人進一步確認後,小廝便會將圖畫收起來,拿著馬牌帶領客人到後方的馬廄去親自實物觀看。
“這掌櫃想的還真是頗為周到啊。”顧元溪大為感慨,古代人做生意已經想得這麽周密,一點也不比現代人差啊。
“那是自然。”李倓得意洋洋的點頭笑道:“這‘百駿行’在長安馬市頗有聲名。”
“三位是來選馬的麽?”一位身材略帶臃腫的中年男子笑容可掬的上前問道:“小老兒姓周,諸位若是想買馬,那來我‘百駿行’便是來對了。天下間各**匹,小老兒雖不敢說應有盡有,但也可說基本齊全。諸位先來喝杯乳酪,慢慢細看便是,小老兒保證三位能感受到本行賓至如歸的氣氛。”
顧元溪見這周掌櫃說了一大堆道道,不由得想起後世那些推銷人員,便微微笑道:“掌櫃這裏有什麽好的馬,能否為我等介紹一番?”
“那是自然。”周掌櫃笑逐顏開,點頭道:“馬質將馬的用途分為三種。所謂‘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這戎馬便是戰馬,田馬便是打獵用的馬匹。這駑馬不說也罷。三位貴客皆是一聲貴氣,想來是需要田馬,好趁著時節到郊外打獵的吧?”
“不錯。”顧元清點點頭,嬌笑道:“掌櫃說的是,我們要的正是打獵用的田馬。”
“這田馬自然是要來打獵用的。那戎馬則分為戰馬與馱馬幾種,用途也是分得極細。”周掌櫃熱情洋溢地搓著手笑道:“其實在我大唐民間中,這戎馬與田馬分得倒也不是很細。畢竟這田馬雖較之戎馬馴服,但我大唐風氣極為尚武,所以在民間,除了一些文弱的士人與貴家子弟以外,即便是功臣勳貴子弟郊外打獵,大多也用的是戎馬,即戰馬。”
顧元溪聽得津津有味道:“這馬方麵,請掌櫃為我多多講解罷。”
周掌櫃尚未開口,一旁的李倓卻插嘴吭聲道:“這馬按性別年齡分為兒馬、騍、駒、驥、與騸。兒馬便是公馬,騍馬是母馬,駒為小馬,驥是老馬。而騸自然就是指被閹割後,喪失生育能力的馬了。”
顧元清聽到最後,臉色一紅,隨即嫣然一笑道:“若按照顏色,又有驃、騮、駰、驊、驪、騧、騏、騅、驄、駹、騂、龍等各種顏色之分。”
她盈盈笑道:“像那楚霸王的‘烏騅’便是黑色白蹄的騅馬。而本朝唐朝皇帝的‘昭陵六駿’中,征討劉黑闥所乘的那匹黃皮黑嘴,身布連環旋毛的拳毛騧便是屬於黑嘴黃毛的騧馬;而平宋金剛所乘的那匹白裏沁黃的特勒驃,便是黃色驃馬。”
顧元溪聽得目瞪口呆,拍案叫絕。而周掌櫃早在一旁豎起了大拇指,讚賞不已道:“未想到這位小姐也是個中行家。不錯,說得都沒錯。”
顧元清臉色一紅,略帶羞澀地問道:“不知掌櫃這裏有何良馬呢?”
周掌櫃聞言立即抬首挺胸,眉飛色舞的迴答道:“若要以產地而分,這大唐馬種又可分為草原馬、遼東馬、西域馬、迴紇馬、隴右馬、河曲馬、西南馬、吐蕃馬、大食馬還有江南馬幾大類。這幾大類之下,又各自可以細分為很多馬種。”
李倓乃皇家子弟,對這些馬類知識自然了如指掌,隻是無心賣弄而已,所以聽了也未見驚奇之色。而顧家兄妹平時很少接觸,此時聽得是瞠目結舌、如癡如醉。
“還請掌櫃為我等細細說來。”顧元溪聽得興趣盎然,點頭咂嘴:“比如這草原馬、隴右馬等又可細分為哪幾種呢?”
“嗬嗬。”周掌櫃見客人聽得入迷,也是忻忻得意道:“不急。這西南馬又分為建昌馬、雲南馬、貴州馬、百色馬、利川馬等。這些都是小型山地馬品種,性情靈敏而溫馴,善於爬山,適於山地馱運,一般當作運輸的馱馬用。還有那種江南馬也是如此,這些不適合用於軍事還有打獵中,所以此次不提也罷。”
周掌櫃得意自鳴的補充道:“至於這草原馬,並非是統指生長於草原的馬匹。而是帶指北方漠南漠北等草原部落的馬種,按照部族部落而命名。其中以突厥馬、延陀馬、同羅馬、仆固馬等幾種最為出名。這同羅部與仆固部都是原來漠北的鐵勒九姓之一。那範陽節度安中丞的範陽軍中便有一支‘同羅精騎’,與朔方軍中的‘仆固騎兵’都是藩鎮中以驍勇出名的蕃軍。”
周掌櫃繼續道:“這草原馬體格不大但極為耐勞,不畏寒冷,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曆來是一種良好的戰馬。草原上諸蕃胡部落的遊牧騎兵都是以此為坐騎,而我大唐軍隊中,河東節度軍的騎兵大部分也是騎這種草原馬,除此外,範陽軍、朔方軍還有河西軍的騎兵也有一部分草原馬。”
“想來這就是後世的蒙古馬了。”顧元溪聽到這兩個部落的馬種,頗感無奈。因為日後安史之亂中,叛軍名將崔乾佑與哥舒翰於靈寶西原大戰,便是以六千同羅騎兵襲擊官軍後方,使得官軍首尾駭亂而大敗。而另外一支仆固騎兵則在名將仆固懷恩帶領下,在安史之亂中為唐軍屢立戰功。
周掌櫃見顧元溪聽得入神,更是洋洋自得的大談起來:“至於遼東馬便分為契丹馬、渤海馬、遼東馬、金州馬、黑河馬等幾個主要馬種。這些馬的特征是體質結實、幹燥,性情溫馴,有悍威,結構勻稱。毛色主要為騮毛,栗毛次之,黑毛較少。這幾種遼東馬的優點是挽力較大,速度快,並且可戰馱兼用。為範陽軍、平盧軍所廣泛使用。”
顧元溪三人點點頭,並未插嘴。
那周掌櫃更是意滿誌得的為三人繼續講解道:“而我大唐國朝馬匹數量最多的自然便是隴右馬與河曲馬了。朝廷在隴右、河西的等產馬地分別設置了幾十個群牧監,這隴右馬與河曲馬也是我大唐騎兵的主力馬。大部分情況下,兩者在軍中彼此並無仔細區別開來。這兩大類馬種,本行存量也是最為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