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不知道寧澤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聽說自己可以帶一兩千人馬作為奇兵去殺敵,那是相當興奮的。【ㄨ】一抱拳:“世忠多謝相公栽培!”
“嗯,良臣,此去務須謹慎小心。到了威坪之後,不可擅動,聽我號令方可行動,聽見沒有?”王淵說道。
“是!”
“子霑,你也算經曆過一次廝殺了,一路從穎昌走來,端的功勞不小。此番良臣孤軍深入,較平時多了許多艱險。你若能隨他同去……”王淵笑眯眯地看著寧澤慢慢說道。
寧澤聽到這裏,大驚失色,還不等老王說完便脫口而出吐槽道:“又要我去?哎呀我去!”他是真心不想再去打打殺殺了,何況這種類似於孤軍深入的危險勾當。
王淵頓時愕然,瞬間開心笑道:“哈哈,好啊,老夫還真小瞧了你,本打算把你留下隨軍做個參讚,居然會主動請纓了!好,那就成全你,和良臣同去吧!”
人家王淵剛才話沒說完,他本來要說的是寧澤如果能跟韓世忠一起去當然是很好的,韓世忠頭一次帶那麽多兵,他還真不是很放心。不過這邊也需要個明白人時時參與謀劃,知道他貪生怕死,想問他願不願意留下。【ㄨ】誰知這小子居然給了老王一個大大的驚喜,脫口就說“我去!”
“我……我沒說我要去啊!”寧澤崩潰了,結結巴巴說道。
韓世忠和王淵同時用詫異的眼光看向他:“你剛才明明說你去的啊,兄弟!”韓世忠不解問道。
“我那是、那是,哎呀我去!”寧澤真是憋得要哭,沒法解釋啊這個!
“好了好了,軍中無戲言,哪有一會兒說去一會兒說不去的,你看你,現在又說要去。放心,你看你今日穿了童帥相贈的軟甲上陣,一點沒傷著,足見造化。良臣,要注意子霑的周全,聽見沒有?”王淵很嚴肅地囑咐韓世忠道。
韓世忠會有什麽說的?馬上答應下來。他還真巴不得有寧澤這麽個不靠譜的兄弟在身邊,挺有意思。
完了,寧澤心裏哀歎。誰特麽讓自己亂用現代語言呢,報應啊報應!
隻好悶著頭和韓世忠一起辭別王淵,迴營休息去了。
迴去的路上,韓世忠好奇心大增,他剛才聽寧澤和王淵打啞謎,簡直是雲裏霧裏,這迴說什麽也要弄明白不可。
“剛才你怎麽建議經略相公就地休整啊?如此立功的機會白白放過,他還誇你,說說,到底怎麽迴事?”
寧澤有氣無力搖搖頭,還沒從剛才的打擊中迴過神來,但還是給他耐心解釋。
本來王淵擔心的就是劉光世父子迴兵爭功撿大便宜。這邊王稟王淵的主力把方臘吸引住,他那邊從旁邊斜插過來。到時候王淵費盡老力,他倒輕輕巧巧便端了方臘老窩,怕是還撈個用兵如神的好名聲,這事兒跟誰說理去?
寧澤的建議幫他解決了這個大難題,王淵就地休整,既能鉗製住方臘北上的勢頭,又能讓對方收縮成團,壓縮敵人的活動空間。最要緊的就是這塊硬骨頭也可以分給劉光世父子去啃啃,怕不蹦掉他幾顆門牙。到時候自己再南下趕來,便成了解圍主攻的隊伍,那意義還能一樣嗎?
韓世忠聽完,臉上仍是一副別人欠他二百吊錢的死樣子,可說出的話已經出賣了他內心的震撼:“你這廝真是狡猾,竟能如此算計!”
“哥呀,咱們兄弟提刀子舔血殺敵,光懂打仗是要吃虧的啊,必須業務政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行啊!”寧澤夠著韓世忠的肩膀使勁拍拍,語重心長推心置腹地說道。
“那,你方才建議相公讓我帶兵去威坪,也是這個打算嘍?”韓世忠本來就不笨,隻是沒到那個層次,搞不明白權謀的真諦而已。
寧澤很認真地點頭:“對,就這個意思,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等劉光世他們跟方臘拚軟了,咱們便來個黑吃黑,先搶了他娘的頭功再說,嘿嘿,兄弟我可都是為了你!”說的語音嬌軟,如怨如訴,韓世忠一身雞皮疙瘩。
接下來,王淵根據寧澤的謀劃,快馬軍情上報王稟,隻說雖獲大勝,然畢竟是以少勝多,人馬疲憊不堪,實難再立即組織有力的攻擊,申請原地休整。
也不知道王稟懂不懂王淵的心思,反正也是立即轉呈童貫,童貫發下鈞旨,準了,等大軍全部集結,再提兵南下。
不過暗派韓世忠提前行動的事,王淵便隻是密信對王稟做了報告,輕描淡寫說準備派一小部分人馬先行探路打個前站,等發起總攻時好有個接應。這話冠冕堂皇而且事情不大,自然不用日理萬機的童相公知道。
雖然不願意,但寧澤這次心裏究竟舒服了許多。意外之中發現小白居然是匹逃命的高手,跑得那叫一個快啊!再加上那身軟甲,明明中了一箭痛得他死去活來,誰知迴到營房脫衣一看,居然隻有一塊烏青,其他屁事沒有。這玩意兒就等同於穿了一件防彈衣啊。嗯,隻要再弄個好點兒的頭盔,基本上生命危險啥的就小多了。
於是他樂嗬嗬地開始幫助韓世忠打理部隊的事務。
這次韓世忠以區區一個營頭的身份,驟然統領兩千兵馬,差不多相當於一個軍的單位,即便王淵完全體諒他的處境,沒派什麽高級將領去掣肘讓他難做,但還是有些手忙腳亂。想象著二十個平級的營頭將要出現在自己麵前,饒是韓世忠性子剛毅激烈仍然頭大。
寧澤輕輕鬆鬆就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首先,根據抽出來的各營情況,分為前中後三軍,其中馬軍五百,便是當時浮山佯攻的這支隊伍,以前軍一百,中軍後軍各二百的隊列,編入三軍。如此隊列便成為前軍六百人,中軍後軍各八百人。由韓世忠臨時指任三個營頭,作為這隻隊伍的各軍頭領。其餘營頭為本軍副手。
因為此次是行軍打仗,寧澤和韓世忠的那十二條軍規便暫時用不上了,也來不及訓練。幹脆把前鋒營五隊的老家夥們按三三四的比例發往三軍,除了行軍大戰,就兼一個任務——軍紀糾察。等於是代替韓世忠行使監督各部隊的職責。
軍紀也很簡單,就兩條:一、士卒有不服指揮者,立斬;二、營頭有不服指揮者,捆送後方大軍總部發落。
其他,沒有了。
“嗯,良臣,此去務須謹慎小心。到了威坪之後,不可擅動,聽我號令方可行動,聽見沒有?”王淵說道。
“是!”
“子霑,你也算經曆過一次廝殺了,一路從穎昌走來,端的功勞不小。此番良臣孤軍深入,較平時多了許多艱險。你若能隨他同去……”王淵笑眯眯地看著寧澤慢慢說道。
寧澤聽到這裏,大驚失色,還不等老王說完便脫口而出吐槽道:“又要我去?哎呀我去!”他是真心不想再去打打殺殺了,何況這種類似於孤軍深入的危險勾當。
王淵頓時愕然,瞬間開心笑道:“哈哈,好啊,老夫還真小瞧了你,本打算把你留下隨軍做個參讚,居然會主動請纓了!好,那就成全你,和良臣同去吧!”
人家王淵剛才話沒說完,他本來要說的是寧澤如果能跟韓世忠一起去當然是很好的,韓世忠頭一次帶那麽多兵,他還真不是很放心。不過這邊也需要個明白人時時參與謀劃,知道他貪生怕死,想問他願不願意留下。【ㄨ】誰知這小子居然給了老王一個大大的驚喜,脫口就說“我去!”
“我……我沒說我要去啊!”寧澤崩潰了,結結巴巴說道。
韓世忠和王淵同時用詫異的眼光看向他:“你剛才明明說你去的啊,兄弟!”韓世忠不解問道。
“我那是、那是,哎呀我去!”寧澤真是憋得要哭,沒法解釋啊這個!
“好了好了,軍中無戲言,哪有一會兒說去一會兒說不去的,你看你,現在又說要去。放心,你看你今日穿了童帥相贈的軟甲上陣,一點沒傷著,足見造化。良臣,要注意子霑的周全,聽見沒有?”王淵很嚴肅地囑咐韓世忠道。
韓世忠會有什麽說的?馬上答應下來。他還真巴不得有寧澤這麽個不靠譜的兄弟在身邊,挺有意思。
完了,寧澤心裏哀歎。誰特麽讓自己亂用現代語言呢,報應啊報應!
隻好悶著頭和韓世忠一起辭別王淵,迴營休息去了。
迴去的路上,韓世忠好奇心大增,他剛才聽寧澤和王淵打啞謎,簡直是雲裏霧裏,這迴說什麽也要弄明白不可。
“剛才你怎麽建議經略相公就地休整啊?如此立功的機會白白放過,他還誇你,說說,到底怎麽迴事?”
寧澤有氣無力搖搖頭,還沒從剛才的打擊中迴過神來,但還是給他耐心解釋。
本來王淵擔心的就是劉光世父子迴兵爭功撿大便宜。這邊王稟王淵的主力把方臘吸引住,他那邊從旁邊斜插過來。到時候王淵費盡老力,他倒輕輕巧巧便端了方臘老窩,怕是還撈個用兵如神的好名聲,這事兒跟誰說理去?
寧澤的建議幫他解決了這個大難題,王淵就地休整,既能鉗製住方臘北上的勢頭,又能讓對方收縮成團,壓縮敵人的活動空間。最要緊的就是這塊硬骨頭也可以分給劉光世父子去啃啃,怕不蹦掉他幾顆門牙。到時候自己再南下趕來,便成了解圍主攻的隊伍,那意義還能一樣嗎?
韓世忠聽完,臉上仍是一副別人欠他二百吊錢的死樣子,可說出的話已經出賣了他內心的震撼:“你這廝真是狡猾,竟能如此算計!”
“哥呀,咱們兄弟提刀子舔血殺敵,光懂打仗是要吃虧的啊,必須業務政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行啊!”寧澤夠著韓世忠的肩膀使勁拍拍,語重心長推心置腹地說道。
“那,你方才建議相公讓我帶兵去威坪,也是這個打算嘍?”韓世忠本來就不笨,隻是沒到那個層次,搞不明白權謀的真諦而已。
寧澤很認真地點頭:“對,就這個意思,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等劉光世他們跟方臘拚軟了,咱們便來個黑吃黑,先搶了他娘的頭功再說,嘿嘿,兄弟我可都是為了你!”說的語音嬌軟,如怨如訴,韓世忠一身雞皮疙瘩。
接下來,王淵根據寧澤的謀劃,快馬軍情上報王稟,隻說雖獲大勝,然畢竟是以少勝多,人馬疲憊不堪,實難再立即組織有力的攻擊,申請原地休整。
也不知道王稟懂不懂王淵的心思,反正也是立即轉呈童貫,童貫發下鈞旨,準了,等大軍全部集結,再提兵南下。
不過暗派韓世忠提前行動的事,王淵便隻是密信對王稟做了報告,輕描淡寫說準備派一小部分人馬先行探路打個前站,等發起總攻時好有個接應。這話冠冕堂皇而且事情不大,自然不用日理萬機的童相公知道。
雖然不願意,但寧澤這次心裏究竟舒服了許多。意外之中發現小白居然是匹逃命的高手,跑得那叫一個快啊!再加上那身軟甲,明明中了一箭痛得他死去活來,誰知迴到營房脫衣一看,居然隻有一塊烏青,其他屁事沒有。這玩意兒就等同於穿了一件防彈衣啊。嗯,隻要再弄個好點兒的頭盔,基本上生命危險啥的就小多了。
於是他樂嗬嗬地開始幫助韓世忠打理部隊的事務。
這次韓世忠以區區一個營頭的身份,驟然統領兩千兵馬,差不多相當於一個軍的單位,即便王淵完全體諒他的處境,沒派什麽高級將領去掣肘讓他難做,但還是有些手忙腳亂。想象著二十個平級的營頭將要出現在自己麵前,饒是韓世忠性子剛毅激烈仍然頭大。
寧澤輕輕鬆鬆就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首先,根據抽出來的各營情況,分為前中後三軍,其中馬軍五百,便是當時浮山佯攻的這支隊伍,以前軍一百,中軍後軍各二百的隊列,編入三軍。如此隊列便成為前軍六百人,中軍後軍各八百人。由韓世忠臨時指任三個營頭,作為這隻隊伍的各軍頭領。其餘營頭為本軍副手。
因為此次是行軍打仗,寧澤和韓世忠的那十二條軍規便暫時用不上了,也來不及訓練。幹脆把前鋒營五隊的老家夥們按三三四的比例發往三軍,除了行軍大戰,就兼一個任務——軍紀糾察。等於是代替韓世忠行使監督各部隊的職責。
軍紀也很簡單,就兩條:一、士卒有不服指揮者,立斬;二、營頭有不服指揮者,捆送後方大軍總部發落。
其他,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