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大洪被他掐得麵紅氣短不住咳嗽,驚恐之下且戰且退,又幸虧來旺兒見老爺神智失常急忙勸阻,柳胖子才得全身而退。【ㄨ】
一路死命狂奔,終於跑迴家裏,二話不說抱起桌上水壺咕嘟咕嘟一通灌。老婆張氏看他麵色蒼白滿頭虛汗,忙問:“你這是做甚去了?如此狼狽!”
“他娘的,嚇死本寶寶了!”柳大洪一麵撫摸胸口,一麵喘氣,才把剛才經過說了。
“活該!”張氏撇嘴:“叫你熱臉去帖冷屁股!人家兒子沒了關你屁事。我就說當初清兒的婚事不妥,現在正好,你趁早死了這條心!”
柳大洪勃然大怒,見老婆不但不同情自己的驚險遭遇,還不理解自己一番苦心:“放你娘的屁!你倒說得好聽,他兒子不見了,那咱們清兒便嫁不成他家。彩禮也就沒有了,欠的錢還得還呐****他祖宗的,這可怎麽好?嗚嗚嗚嗚!”
他居然哭了。
張氏本是幸災樂禍的,見他哭得傷心,也覺心酸,這男人雖然不成樣子,總還是為了這個家,忍不住也抱著他腦袋跟著抽泣起來。
夫婦二人抱頭痛哭,沒發現門口已經愣愣地立著人影。柳清思牽著弟弟的手站在階前,望著這一幕,心如刀絞。
銀牙一咬,疾步走進去跪在父母跟前:“以前是女兒不懂事,讓父親母親操心了。爹娘莫哭,女兒遂了你們心願便是!”淚水嘩嘩流下,一臉蒼白。
柳青顯還小,不太懂爹娘和姐姐到底在哭什麽,但見大家傷心,也止不住嚎啕起來。
柳大洪心情終於好了些,摸著柳清思的秀發點頭歎氣道:“我兒能如此特貼懂事,也不枉父母養你一場。唉,菩薩保佑那陳公子早些贖迴來!”
再說那陳文錦氣得抓狂,揪住柳大洪一通發泄,等柳大洪多路跑掉,才撲通一屁股做到地上,嚎啕大哭。
“老爺,多哭也是沒用,不如趕緊想法子贖出哥兒再說。”來旺兒勸道。
“有什麽法子?不過盡我所能罷了,唉,就照賊子的話去做,叫人把雞毛貼在門上。”陳文錦畢竟有決斷,痛心之餘,幹淨利落。
這兩家人弄得悲悲戚戚焦頭爛額,那造孽的寧澤卻躊躇滿誌,一心要在湖陽縣拳打腳踢,弄出一番光景來。
張伯已經挑選了六個學徒,本來說好五個,有兩個實在難以取舍,隻好一股腦兒帶來讓東家定奪。
寧澤問明原委,也不堅持,隻是細細考問了六個人的家世根基,都是些窮苦人家田地少沒飯吃的,做個學徒,好歹有口嚼穀。
按理學徒是沒工錢的,隻包吃住,三年出師才能領半薪。不過寧澤有心激勵士氣,每人每月都發給三百文,試用三個月,到期考試,不合格的辭退。
這規矩雖然以前沒有,但似乎合情合理,張伯便抖擻精神教訓徒弟們:“如今東家開恩,破天荒給你們每個月三百文的工錢,還管吃管住,你們要是連這麽好的機會都不爭氣,那還有什麽臉麵迴去見你們爹娘?從今後都給我打起精神替東家做事,聽見沒有?”
齊刷刷六聲齊發:“聽見了!”
做傘雖然算不得細致功夫,但真要做成高手,卻非細致不可。張伯按照衣缽相傳的老規矩,六個人先從劈竹子開始。要把每根直徑八分的竹子,勻稱劈成十二根竹篾,還真的非三五個月苦練不成。
寧澤哪裏等得了三五個月?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幹脆,流水線作業上!
這下張伯傻眼了:“二郎,鞭打快牛要不得,沒這麽教的。小子們一身基本功不會,到時候做出傘來,豈不是敗了咱們傘行的名頭?”
“嗬嗬,張伯多慮了,你夜不用急,隻管聽我的沒錯。打從今日起,正好六人,五個人分練一門,留一個稍微欠缺點的機動備用。隻要哪個學得不好,立馬換人,得了,問多了也不好解釋,隻管照我的話去做。”
張伯無奈,隻好按照寧澤的吩咐,一個學劈竹,一個學紮架,一個學染色上油,一個學糊頂,還有一個學榫卯。剩下一個機動的,就每天幫忙打雜,讓他眼瞅著哪一個學不好,趕緊替補。
好嘛,這下前有師父,後有替補,又是單學一門,沒了濫竽充數的機會。幾個學徒隻好打疊精神,努力學習,隻圖這三百文的月錢和一天三頓飽飯,也得把本事練好了。
看看庫房裏經過張伯挑選,還剩下好大一堆材料,都是可以馬上組裝成品的。寧澤便又加了張伯兩貫錢,請他帶著那個機動徒兒唐牛兒,趕緊把成品做出來。
不過有一樣工序得等他先完成,那就是雨傘的染色,染完色才能上油。
反正是東家的主意,張伯就算腹誹也不敢違抗,隻好由著這位少爺搗鼓他的去。
寧澤看著一張張已經裁出圓邊的傘蓋,仔細迴憶自己當初參加認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時,似乎也認定過雨傘的製作,記得那位老先生用大大小小不一的毛筆,先蘸上專用顏料,在傘蓋上畫出一個個幾何形的圖案,再刷上一道清漆,又再上油······
嗯,可以這麽辦!
寧澤照著瓷器的做法,先弄一個底座,底座上安裝木齒輪,木齒輪中間插一根竹筒,然後把傘蓋固定在竹筒頂部。坐在旋轉的底座旁,兩腳不住蹬開,那齒輪隨之轉動。寧澤拿著毛筆,隻消固定在一麵隨手揮灑,一圈下來,波浪出來了,兩圈下來,水花出來了。不能再轉第三圈了,必須一筆一筆地描繪,雲彩、魚兒、遠處的花木······
做了雨傘幾十年的張伯,目瞪口呆看著二少爺這麽迅速地一頂頂傘蓋揮灑而出,這效率快就已經夠稀奇了,更奇的是那些圖案,可從沒出現在雨傘上過,連綿不斷首位相和,說不出的好看。
“二郎,你這法子真是好!不是老漢說嘴,從來隻有素麵的傘蓋,沒成想經二郎如此一畫,這雨傘竟更添了神氣!”張伯笑得滿臉褶子,蓋都蓋不住。
“沒有麽?”寧澤頓時有些愣住,這麽簡單地法子,居然大宋還沒發明出來。嗬嗬,真是活該老子發財了,寧澤快活地想。
那就再加把勁,寧澤幹脆向老娘告假,沒日沒夜一頭撲進作坊裏埋頭苦幹。不到五天,竟畫了六百多幅傘蓋。張伯看見東家如此拚命,也沒話說,跟著拚命,更讓那六個小子真正嚐到了學徒的苦楚。
六百多把雨傘,竟在十天裏全部趕完。張伯抹了抹滿頭汗水,暢快笑道:“從老太爺開始,這麽多傘十天趕完,還是頭一遭哩!”
“可以開張了!”寧二郎微笑著,看看窗外。
人家開張,都等著風和日麗的好天氣,舞個獅子敲個鑼鼓什麽的,隻有寧家傘行,非要等下雨天,別的不要,就讓老牛去對麵柳記買了幾掛炮仗,說是風雨交加,雷電轟鳴,才是雨傘的好日子。
可惜,那炮仗一拿來,寧澤就有些傻眼,怎麽這麽短啊?一掛才兩尺多長,顏色又難看。他以為會是紅色的,誰知人家大宋現在不知道這個,全是黃麻紙裹出來,太醜。
一放更鬱悶,沒有雷電轟鳴的氣勢,倒像是誰吃多了豆子,放出一連串的響屁!
唉,寧澤哭笑不得,隻好將就。好在過路的人對炮仗的短小精幹根本沒感覺,倒是對他家的鋪子很帶感。
一排通透的鋪麵,沒有窗戶,任意可以進出。
沒有櫃台,五個花瓣樣的大組崗裏,斜斜插滿各種紅紅綠綠顏色鮮豔的雨傘。以前盡是黃油布、紅油紙,現在居然看見那麽多款式,真是眼花繚亂。
一抬頭,房頂上到處垂下從張順那兒要來的魚線,每一根線都掛著一把撐開的雨傘,抬頭看去,有紅鯉戲波的,有牽藤薔薇的,有芝蘭葉茂的,還有萬字不到頭的。
外麵的雨又下得說大不小,抱頭疾走的人們路過這裏,都不禁被這情形給吸引住,忍不住跨進門檻駐足觀望起來。
有些心思便蠢蠢欲動,又怕這些傘是高價,遲疑著開口問:“這傘多少錢一把?”
“迴大爺,這傘三百五十文一把。”老牛被寧澤臨時征用做了掌櫃,雖然他不會認字,可會數錢。反正記賬也簡單,都是一個價,賣一把畫一個圈,一天數數多少個圈就可以對賬,倒是暫時難不倒老牛。
“咦,不貴啊。這傘品質如何?”
“嗬嗬,大爺也是本縣人世,且請抬頭看看,這寧氏傘行的招牌,全縣可還有第二家?六十多年的老字號了,筋骨結實,用料考究,做工精細,你看看,這個、這個——”老牛熱情洋溢地給客人介紹著產品。
終於,觀望的人群裏有一個實在挨不住誘惑,掏出一張一貫錢的會子買了一把。老牛喜滋滋地給顧客找錢,勸顧客馬上打開檢查。那顧客得意洋洋撐開傘麵,果然是上好的做工,配著上好的花樣,在眾人羨慕的眼裏,得意洋洋重新走進雨裏,看著豔麗活潑的圖案,聽著噠噠的雨聲,真如做夢一樣,好不快活。
顧客笑著迴頭,才赫然發現,鋪麵大門楹柱上寫著一副遒勁瀟灑的王體對聯:
知否家中常盼望?
莫因風雨誤歸期。
那客人也是個識貨的,連聲讚歎:“好字、好句!”
“掌櫃的,來一把!”
“我這裏也要一把!”
“這把我要了!”
······
一路死命狂奔,終於跑迴家裏,二話不說抱起桌上水壺咕嘟咕嘟一通灌。老婆張氏看他麵色蒼白滿頭虛汗,忙問:“你這是做甚去了?如此狼狽!”
“他娘的,嚇死本寶寶了!”柳大洪一麵撫摸胸口,一麵喘氣,才把剛才經過說了。
“活該!”張氏撇嘴:“叫你熱臉去帖冷屁股!人家兒子沒了關你屁事。我就說當初清兒的婚事不妥,現在正好,你趁早死了這條心!”
柳大洪勃然大怒,見老婆不但不同情自己的驚險遭遇,還不理解自己一番苦心:“放你娘的屁!你倒說得好聽,他兒子不見了,那咱們清兒便嫁不成他家。彩禮也就沒有了,欠的錢還得還呐****他祖宗的,這可怎麽好?嗚嗚嗚嗚!”
他居然哭了。
張氏本是幸災樂禍的,見他哭得傷心,也覺心酸,這男人雖然不成樣子,總還是為了這個家,忍不住也抱著他腦袋跟著抽泣起來。
夫婦二人抱頭痛哭,沒發現門口已經愣愣地立著人影。柳清思牽著弟弟的手站在階前,望著這一幕,心如刀絞。
銀牙一咬,疾步走進去跪在父母跟前:“以前是女兒不懂事,讓父親母親操心了。爹娘莫哭,女兒遂了你們心願便是!”淚水嘩嘩流下,一臉蒼白。
柳青顯還小,不太懂爹娘和姐姐到底在哭什麽,但見大家傷心,也止不住嚎啕起來。
柳大洪心情終於好了些,摸著柳清思的秀發點頭歎氣道:“我兒能如此特貼懂事,也不枉父母養你一場。唉,菩薩保佑那陳公子早些贖迴來!”
再說那陳文錦氣得抓狂,揪住柳大洪一通發泄,等柳大洪多路跑掉,才撲通一屁股做到地上,嚎啕大哭。
“老爺,多哭也是沒用,不如趕緊想法子贖出哥兒再說。”來旺兒勸道。
“有什麽法子?不過盡我所能罷了,唉,就照賊子的話去做,叫人把雞毛貼在門上。”陳文錦畢竟有決斷,痛心之餘,幹淨利落。
這兩家人弄得悲悲戚戚焦頭爛額,那造孽的寧澤卻躊躇滿誌,一心要在湖陽縣拳打腳踢,弄出一番光景來。
張伯已經挑選了六個學徒,本來說好五個,有兩個實在難以取舍,隻好一股腦兒帶來讓東家定奪。
寧澤問明原委,也不堅持,隻是細細考問了六個人的家世根基,都是些窮苦人家田地少沒飯吃的,做個學徒,好歹有口嚼穀。
按理學徒是沒工錢的,隻包吃住,三年出師才能領半薪。不過寧澤有心激勵士氣,每人每月都發給三百文,試用三個月,到期考試,不合格的辭退。
這規矩雖然以前沒有,但似乎合情合理,張伯便抖擻精神教訓徒弟們:“如今東家開恩,破天荒給你們每個月三百文的工錢,還管吃管住,你們要是連這麽好的機會都不爭氣,那還有什麽臉麵迴去見你們爹娘?從今後都給我打起精神替東家做事,聽見沒有?”
齊刷刷六聲齊發:“聽見了!”
做傘雖然算不得細致功夫,但真要做成高手,卻非細致不可。張伯按照衣缽相傳的老規矩,六個人先從劈竹子開始。要把每根直徑八分的竹子,勻稱劈成十二根竹篾,還真的非三五個月苦練不成。
寧澤哪裏等得了三五個月?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幹脆,流水線作業上!
這下張伯傻眼了:“二郎,鞭打快牛要不得,沒這麽教的。小子們一身基本功不會,到時候做出傘來,豈不是敗了咱們傘行的名頭?”
“嗬嗬,張伯多慮了,你夜不用急,隻管聽我的沒錯。打從今日起,正好六人,五個人分練一門,留一個稍微欠缺點的機動備用。隻要哪個學得不好,立馬換人,得了,問多了也不好解釋,隻管照我的話去做。”
張伯無奈,隻好按照寧澤的吩咐,一個學劈竹,一個學紮架,一個學染色上油,一個學糊頂,還有一個學榫卯。剩下一個機動的,就每天幫忙打雜,讓他眼瞅著哪一個學不好,趕緊替補。
好嘛,這下前有師父,後有替補,又是單學一門,沒了濫竽充數的機會。幾個學徒隻好打疊精神,努力學習,隻圖這三百文的月錢和一天三頓飽飯,也得把本事練好了。
看看庫房裏經過張伯挑選,還剩下好大一堆材料,都是可以馬上組裝成品的。寧澤便又加了張伯兩貫錢,請他帶著那個機動徒兒唐牛兒,趕緊把成品做出來。
不過有一樣工序得等他先完成,那就是雨傘的染色,染完色才能上油。
反正是東家的主意,張伯就算腹誹也不敢違抗,隻好由著這位少爺搗鼓他的去。
寧澤看著一張張已經裁出圓邊的傘蓋,仔細迴憶自己當初參加認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時,似乎也認定過雨傘的製作,記得那位老先生用大大小小不一的毛筆,先蘸上專用顏料,在傘蓋上畫出一個個幾何形的圖案,再刷上一道清漆,又再上油······
嗯,可以這麽辦!
寧澤照著瓷器的做法,先弄一個底座,底座上安裝木齒輪,木齒輪中間插一根竹筒,然後把傘蓋固定在竹筒頂部。坐在旋轉的底座旁,兩腳不住蹬開,那齒輪隨之轉動。寧澤拿著毛筆,隻消固定在一麵隨手揮灑,一圈下來,波浪出來了,兩圈下來,水花出來了。不能再轉第三圈了,必須一筆一筆地描繪,雲彩、魚兒、遠處的花木······
做了雨傘幾十年的張伯,目瞪口呆看著二少爺這麽迅速地一頂頂傘蓋揮灑而出,這效率快就已經夠稀奇了,更奇的是那些圖案,可從沒出現在雨傘上過,連綿不斷首位相和,說不出的好看。
“二郎,你這法子真是好!不是老漢說嘴,從來隻有素麵的傘蓋,沒成想經二郎如此一畫,這雨傘竟更添了神氣!”張伯笑得滿臉褶子,蓋都蓋不住。
“沒有麽?”寧澤頓時有些愣住,這麽簡單地法子,居然大宋還沒發明出來。嗬嗬,真是活該老子發財了,寧澤快活地想。
那就再加把勁,寧澤幹脆向老娘告假,沒日沒夜一頭撲進作坊裏埋頭苦幹。不到五天,竟畫了六百多幅傘蓋。張伯看見東家如此拚命,也沒話說,跟著拚命,更讓那六個小子真正嚐到了學徒的苦楚。
六百多把雨傘,竟在十天裏全部趕完。張伯抹了抹滿頭汗水,暢快笑道:“從老太爺開始,這麽多傘十天趕完,還是頭一遭哩!”
“可以開張了!”寧二郎微笑著,看看窗外。
人家開張,都等著風和日麗的好天氣,舞個獅子敲個鑼鼓什麽的,隻有寧家傘行,非要等下雨天,別的不要,就讓老牛去對麵柳記買了幾掛炮仗,說是風雨交加,雷電轟鳴,才是雨傘的好日子。
可惜,那炮仗一拿來,寧澤就有些傻眼,怎麽這麽短啊?一掛才兩尺多長,顏色又難看。他以為會是紅色的,誰知人家大宋現在不知道這個,全是黃麻紙裹出來,太醜。
一放更鬱悶,沒有雷電轟鳴的氣勢,倒像是誰吃多了豆子,放出一連串的響屁!
唉,寧澤哭笑不得,隻好將就。好在過路的人對炮仗的短小精幹根本沒感覺,倒是對他家的鋪子很帶感。
一排通透的鋪麵,沒有窗戶,任意可以進出。
沒有櫃台,五個花瓣樣的大組崗裏,斜斜插滿各種紅紅綠綠顏色鮮豔的雨傘。以前盡是黃油布、紅油紙,現在居然看見那麽多款式,真是眼花繚亂。
一抬頭,房頂上到處垂下從張順那兒要來的魚線,每一根線都掛著一把撐開的雨傘,抬頭看去,有紅鯉戲波的,有牽藤薔薇的,有芝蘭葉茂的,還有萬字不到頭的。
外麵的雨又下得說大不小,抱頭疾走的人們路過這裏,都不禁被這情形給吸引住,忍不住跨進門檻駐足觀望起來。
有些心思便蠢蠢欲動,又怕這些傘是高價,遲疑著開口問:“這傘多少錢一把?”
“迴大爺,這傘三百五十文一把。”老牛被寧澤臨時征用做了掌櫃,雖然他不會認字,可會數錢。反正記賬也簡單,都是一個價,賣一把畫一個圈,一天數數多少個圈就可以對賬,倒是暫時難不倒老牛。
“咦,不貴啊。這傘品質如何?”
“嗬嗬,大爺也是本縣人世,且請抬頭看看,這寧氏傘行的招牌,全縣可還有第二家?六十多年的老字號了,筋骨結實,用料考究,做工精細,你看看,這個、這個——”老牛熱情洋溢地給客人介紹著產品。
終於,觀望的人群裏有一個實在挨不住誘惑,掏出一張一貫錢的會子買了一把。老牛喜滋滋地給顧客找錢,勸顧客馬上打開檢查。那顧客得意洋洋撐開傘麵,果然是上好的做工,配著上好的花樣,在眾人羨慕的眼裏,得意洋洋重新走進雨裏,看著豔麗活潑的圖案,聽著噠噠的雨聲,真如做夢一樣,好不快活。
顧客笑著迴頭,才赫然發現,鋪麵大門楹柱上寫著一副遒勁瀟灑的王體對聯:
知否家中常盼望?
莫因風雨誤歸期。
那客人也是個識貨的,連聲讚歎:“好字、好句!”
“掌櫃的,來一把!”
“我這裏也要一把!”
“這把我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