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百官入朝,一陣禮畢,鴉雀無聲,氣氛頓時詭異起來。張朝大步走出,手捧賬目,對著柴譽一禮:“陛下這是戶部,關於河北救災一事的賬目,還請您一觀“。


    “陛下這是青苗法所得收入,也請您一觀“。張朝也捧著一本賬目,大步跨出,對著柴譽一禮。


    李傑見狀,也連忙捧著賬目出來:“陛下這是免疫法,實行以來的賬目,還請您禦覽“。


    戶部三位員外郎,各捧一本賬目,接二連三的走出來。百官麵麵相窺,想起這段時間,瘋傳的事情。對著司馬昭投去,不解的目光。


    柴譽微微皺眉,看向眼前的三人,忍不住發問:“戶部的賬目,自有你們戶部去處理。為何興師動眾,在這朝堂之上,單獨拿出“。


    “此事關係國本,臣等還請陛下一觀“。張朝三人見柴譽的語氣,是有不悅。想到變法的苦楚,心中一橫,索性齊聲進言。


    柴譽聽見三人都如此說,不好在推遲,索性吩咐起來:“既然關係到國本,那就呈上來“。


    曹高聽見呈上來,這三個字。不敢怠慢,連忙走過去,從三人手中,一一拿過賬本,恭恭敬敬的呈給柴譽。


    “陛下臣迴鄉省親,一路之上,觸目驚心。變法雖為良方,但實行到各地,多為擾民。地方官吏,強行命令百姓借貸,同時又讓窮苦百姓,無償替富家子弟服役。這其中的樁樁件件,無不讓人心寒。臣本出生貧寒,深知其中苦楚。懇請陛下廢除新法,還百姓安泰“。司馬昭見曹高把賬目都遞給柴譽,大步走出深深一禮,請求廢除新法。


    話音一落,滿朝嘩然。議論之聲鬥起,一個個麵露驚異之色。呂青看不下去,連忙走出:“下官鬥膽問一句,司馬侍郎既然說,變法是良方,那為何又要廢除?難道這些賬目,是因為變法,而出了什麽大的紕漏嗎?“。


    “賬目?這賬目之上的錢財。都是強行搜刮,民脂民膏而來。多少窮苦百姓,為此家破人亡。多少人家,為此妻離子散。要不是吏部,把變法納入官吏的考核之中,事情又何至於,發展到這步田地。呂青你身為吏部員外郎,不知我說的對不對“。司馬昭幾乎是一字一頓的逼問,雙目死死的看向呂青。


    王安看見司馬昭逼問呂青,心中升起一絲怒火,強忍著大步跨出:“司馬侍郎,你還沒告訴陛下。這些賬目,到底是怎麽迴事。可是因為變法,又或者是我吏部的過錯。讓你戶部的賬目,受到了損失“。


    “陛下明鑒,戶部的這些盈餘。卻是無數貧苦百姓,家破人亡換來的。我戶部要知何用?朝廷又於心何忍“。司馬昭聽見王安的反問,對著柴譽再次一禮,想起迴鄉這一路的見聞,心中滿是憂愁。


    王安看著眼前的司馬昭,忍不住心中一歎。廷議此事,看來他是決心,要一路走到底了:“變法初行,朝廷上下,難免會有所不適應。隻要給予一段時間,等新法深入,人心之後。司馬侍郎說的這些,自然不攻自破“。


    “王侍郎,此言在理。不管是什麽東西,初次實行。難免會有些不適應,更何況是新法“。


    “若取消吏部考核,那變法豈不成為,一紙空文“。


    “河北的大旱,還沒有完全消退,若朝廷無錢糧,為之奈何“。


    “我反倒認為,司馬侍郎言之有理。損天下百姓之利,卻隻補河北一地災民,是不是因小失大“。


    “既然新法擾民,將其廢除就是。等朝廷想到,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再次實行,也為時不晚“。


    “不妥、不妥……“。一時之間議論之聲,不絕於耳。朝中分成兩派,開始爭論。


    宰相、諸部尚書,以及其餘四部官吏,全部都閉口不言。靜等事態,繼續發展。


    曹高見百官議論之聲,漸漸擴大,忍不住大聲喝止:“早朝之上,禁止喧嘩“。


    “報……緊急軍情,啟稟陛下。遼國往西北增兵,情況不明“。一名士兵,飛快跑入大殿。氣喘籲籲,滿臉的風塵。


    百官漸漸安靜,聽完緊急軍情,心中微微一動。有不少官員看向司馬昭,露出憐憫的目光。曹高走過去,把士兵手中的軍情拿上來,交給柴譽。


    此時殿前侍衛走入,把士兵攙扶出殿。柴譽把軍情打開,細細觀看,良久詢問眾臣:“如今遼國把昔日,從燕雲撤出的軍隊,全部派到了西北一線。不知諸位愛卿,對此事有何看法“。


    “陛下臣認為,應該增兵夏州,以不變應萬變“。見是軍情,兵部左侍郎走出,立即建議起來。緊接著百官,紛紛進言。


    “此事兵部左侍郎說的在理,不管遼國到底是何意圖。我朝增兵西夏,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如今兩國,方才從燕雲罷兵。不可能和我朝,在啟戰端“。


    “隻怕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陛下可速遣,西北節度使兼經略使楊勇。返迴夏州,以防不測……“。


    柴譽看著紛紛進言的百官,對著諸位尚書一笑:“如今的局麵,不知宰相和諸位尚書,有何高見“。


    “據老臣所知,前段時間遼國政變。曾經出現過,一支西夏軍隊。此次遼國派兵西北,兩國必有一戰。吐蕃或許會乘此良機,窺視我朝,亦或者隴右“。聽聞柴譽這番話,百官如夢初醒。見各部尚書以及宰相,一副平淡的模樣。紛紛停止進言,不在言語。嚴尚書見狀,大步走出,躬身迴話。


    李渺聽見嚴尚書的建議,連忙大步走出:“陛下此時邊關或有變故,大軍一旦開拔,所耗資財、糧草無數。此時廢除變法,非國之幸事“。


    “王侍郎方才所言,不無道理。變法初行,朝野上下,一時不適,在所難免。隻要朝廷,加以引導,新法終能惠及萬民“。沈尚書也大步走出,表麵自己的立場。如今天災未消,邊境卻又有刀兵之聲。此時若廢新法,朝廷無錢,隻怕會大亂。


    魯尚書見狀,也連忙大步走出:“三位尚書之言,皆老臣心中所想,願陛下納之“。


    “不知宰相,又有何意“。柴譽見四位尚書都已發言,連忙詢問許彥平。


    許彥平微微思索,轉頭看向柴譽:“老臣讚同,諸位尚書的觀點。同時建議陛下,征發大軍,前往成都。遼與西夏交戰在即,唯有吐蕃或有異動,不可不防“。


    “陛下……“。司馬昭見狀,麵色慘白。不明白為什麽,一封緊急軍情,竟讓局勢大變。變法之毒,不知道還會害苦,多少貧苦人家。想到這裏,心中一片酸楚。


    柴譽聽見司馬昭還想在說什麽,心中一歎,站起來詢問:“司馬侍郎,可還有它事,需要上奏“。


    “臣……司馬昭無事“。司馬昭聽見柴譽的詢問,知道事情已經無法挽迴,心中長歎。


    柴譽看見司馬昭,退到群臣之中,心中鬆了一口氣:“既然無事,眾卿可散朝“。


    “陛下有旨,散朝……“。曹高連忙高聲宣布散朝,柴譽在群臣的恭送之中,走出大殿。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叩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空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空逸並收藏叩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