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在華夏文化裏,一直被譽為萬山之祖。


    傳說天地初開,昆侖是天下間的第一座山,是地脈之源。


    古書《禹貢》《水經注》《山海經》中則說它是“天帝的下都”,是仙界的入口。


    鮮卑的戰事曆經數月,期間曹操多次關注過道尊,圖騰真龍在昆侖的進度。


    道尊利用佛家在昆侖的教眾,負責探路。


    那山腹裏迷霧四溢,進入其中,難以遠視。


    古怪的是在霧中唿吸吐納,對修行竟大有好處。


    且越往霧氣裏走,這種好處越顯著。


    佛教徒進入山腹後,吸納霧氣,愈發堅定的認為,這裏是寶地,內蘊神秀。


    而進入霧氣後不久,還能聽到一種低語聲,在眾人耳畔響起。


    細聽那聲音,卻是在闡述某種修行之法,講人體三百六十竅,玄奧異常。


    佛家人進入昆侖墟多年,唯一的收獲,便是迷霧裏這種呢喃低語的聲音。


    他們把這種呢喃聲匯總,一點點拚湊,目前已拚湊出一本經文。


    他們稱為昆侖仙墟經。


    有佛教眾嚐試修行,確實對開發人體之秘,大有好處。


    有人點燃體內秘竅,產生了神通。


    但他們研究後發現,這經文講的都是‘術’,沒有根源的‘法’。


    也就是沒有修行總綱。


    不論怎麽修行,最多能增加神通手段,無法提升‘境界’。


    有佛教眾試圖循著那霧氣裏的聲音,找到其源頭。


    然而一旦進入迷霧深處,再未見有人能迴來。


    道尊進入山腹後,聆聽經文,若有所思。


    他和曹操互傳消息,說這經文,或許和山腹秘境的來曆,以及開啟外邊那扇巨門相關。


    那大門需要針對性的祭煉。


    迷霧裏的法決,很可能是關鍵。


    除非能開啟石門,解除某些禁製,否則想深入昆侖墟,是妄想。


    不過道尊雖然聽出了經文的部分奧秘,仍是決定先試一試。


    他那寬袖裏,不知藏著什麽寶貝,探手一掏,便掏出一口青銅棺。


    銅棺離袖放大。


    其側壁,祭刻著人文,草木,文字,先民繁衍生存的畫麵。


    另外三個棺槨的立麵上,則是三位帝王,頭戴高冠,形容奇古。


    道尊稱這口棺為三皇棺。


    他取出棺槨,進入其中。


    曹操分化的圖騰真龍,便也跟著進入棺中。


    一人一龍把佛教徒甩開,利用三皇棺,進入霧海。


    道尊催動了一門秘術,搜天地之音,聽五行之氣,在那迷霧裏尋找生門。


    他不斷的調整三皇棺的方位,在迷霧裏深入。


    也不知過了多久,反反複複,多次嚐試,最終果然有了收獲,找到了那霧海的邊緣。


    當道尊從三皇棺出來,站在棺槨上。


    圖騰真龍也出來,懸浮在霧裏。


    兩者一起往霧海的一個方向看去。


    他們看見那霧海盡頭,有霞光四溢。


    其來源似乎是一株仙木。


    樹上寶光繚繞,像是生長著無數珍寶。


    可惜前方仍舊迷霧遮目,難以看清仙木的全貌。


    道尊矚目寶光流轉的方向,良久一動不動。


    此後他多次嚐試,始終難以跨越霧海的最後一段距離,無奈又退了出來。


    他轉變方式,開始按迷霧中聆聽的仙墟古經內容,祭煉那座巨型大門,想通過正門再入昆侖墟。


    這些變化,曹操在打鮮卑的時候,同步發生。


    等他迴到鄴城,再次觀察昆侖山。


    山內已出現了新變化。


    南華上人,左慈,老道士,曹營的一些人,都在這段時間陸續趕了過去。


    奇妙的是道尊通過‘複活’的阿濟摩,說是拉道家人過來共探。


    而昆侖山這批佛教徒,一直在山裏探查,對山外的形勢,所知不多。


    他們出於對阿濟摩的信任,並未有其他懷疑,茫然不知自己將成為探查昆侖墟的先鋒軍。


    此刻的昆侖山,佛道兩家處於一種奇怪的‘合作’狀態。


    曹操通過圖騰真龍,與道尊聯係交談。


    “之前進去的山腹,遭遇的霧氣,大有來曆。”


    道尊坦然道出自己掌握的消息:


    “上古有流傳,西王母住在昆侖墟。


    其住的地方,又被稱為瑤池。”


    “那混沌般的霧海,很可能是古人所傳瑤池,起碼也是瑤池散逸出來的氣機。


    我吐納那霧氣,明顯感覺到有水韻之氣和地脈之厚重,兩者交融所成。”


    “這山後,大概率就是西王母的昆侖墟。現在,有可能是一處大墓。”


    “西王母的葬地?”


    “不一定,有人盜天機,以昆侖仙墟入葬,也有可能。”


    道尊說他修行那門後霧氣中所得仙墟古經,祭煉昆侖之門,已有進展。


    不日就能開啟山體之門,進入其中。


    天色將明,曹操收迴念頭。


    他修行吐納天地之氣,氣息互感,傳國璽便從前殿浮空而至。


    這間小小的靜室,國運如潮,天地之力奔騰若長河。


    天色大亮。


    曹操準備去書房理事,眼前忽然有詞條劃過。


    【因你在戰場擂鼓,提振軍威,觸發了特殊指向】


    【天地間有一麵戰鼓,於地下沉寂多年。它渴望出世,以鼓聲催動千軍萬馬】


    【這麵戰鼓,能凝聚武運,很適合你】


    這個提示,曹操上次在戰場上奏鼓時,就出現過。


    上次那麵鼓,戰事沒結束,在曹操以國運為錘的重擊下,便被敲碎了。


    後來鼓聲停止,不是曹操不敲了,是鼓麵炸開,自己破了。


    華夏史上,有哪麵戰鼓,能提升武運,這麽神奇?


    曹操手上還有一個神話指向,四個常規指向,沒用。


    他當下便動用了一個,詞條頓時推送出相關的指向位置。


    戰鼓在一處陵寢內,距鄴城不遠。


    左慈,南華,包括曹營的一些人,都去了昆侖。


    但厲五方,令晉在忙別的事,沒去。


    正好。


    曹操來到前殿理事。


    上午。


    他找來厲五方,令晉,讓兩人去取那麵戰鼓。


    驕陽灑入的書房,貂蟬,文姬,甄宓三女都在,各自忙碌。


    曹操眼前,詞條再次推送提示。


    【甄宓已年滿十七,成就玉壺春水,芬芳自愈體質(特殊)】


    【大喬小喬為葫蘆並蒂,陽關三疊】


    曹操掃了眼甄宓。


    少女穿著一身淺杏色漢裙,身段綽約。


    年齡的增長,讓她宛如初熟的蜜桃般誘人。


    曹操收迴視線,繼續理事。


    近年末,大魏各地,郡縣,州府的一些事務,陸續匯總過來。


    糧備,礦產,紡織製備等相關,加起來便是這個時代的國民生產總值,也是大魏當下國力的一種體現。


    去年,大魏境內鐵銅等礦產開采,比前年同比增長近五分之一。


    東西往來商貿,出口桑麻製品,同比增長近三分之一。


    初開國,從荒廢中恢複生產,前幾年自然增長的快。


    西域就像一個中轉站。


    漢土的大量物資,運去西域,再通過西域,販賣往更西方的國家。


    貿易額大增,帶來的利潤,是個非常可喜的變化。


    除了曹魏官方,一些士族也開始自主組建隊伍,往西域運輸販賣各類器物。


    這個年代的貿易差,蘊含著莫大的利潤。


    過去半年,民眾消費品,包括一些大城的布莊,驛館,商鋪,車馬行等租賃消費產業,同比增長近六分之一。


    曹氏讓戲誌才等人普查這些訊息。


    配合鹽稅,糧稅,進行對比,便能對各地的消費,內需,乃至經濟情況,有個範圍性的認識。


    進而便能有針對性的做些調整。


    一月中,他親自離開鄴城,到附近的郡縣走訪。


    等他再迴到鄴城,已是一月末,將要過年。


    漢末早就有了春節的概念。


    早幾年,曹操忙於戰事,過年也大多在外征戰。


    今年難得在家,曹府早早便布置起來,喜氣洋洋。


    北方的千裏之外。


    鮮卑在這個冬天,卻是遭遇了少有的酷寒。


    大雪將半壁帳幕都埋在其下,牛羊凍死凍傷,不在少數。


    一些小部落,甚至出現了凍死或餓死人的情況。


    這和去年的戰敗有關。


    組織大量人手南征,青壯死傷未歸,有些部落的冬糧儲備不足,遂陷入困境。


    而在河內郡,司馬家迎來了一個喜訊。


    二十出頭的司馬懿和張氏之女,十三歲的張春華,定好了親事。


    兩家人會麵,約定明年完婚。


    夜色朦朧。


    司馬懿坐在書房裏,查看一條北邊送迴來的消息。


    那消息上寫著:北關定襄,雲中等城,相繼收歸曹魏,並無動蕩。


    司馬懿看後思忖:“曹氏要得天下了……早數年天下還很混亂,內外動蕩,鮮卑兵鋒強勁。


    但這兩年,鮮卑接連被魏擊敗。


    連中鮮卑,也敗在曹魏手裏。”


    “那位曹魏之主…數年間竟然就壓下了這天下的動蕩。”


    上次和曹操見麵,司馬懿能感覺到大魏之主,對自己的不喜歡,或者說厭惡。


    他又驚又怕。


    從鄴城迴到河內後,便格外關注天下形勢。


    兩年來,他沒有半點妄動。


    一旦稍有錯失,必是滿門喪亂的下場,司馬懿很清楚。


    他不僅沒妄動,還努力向曹魏靠攏,捐錢捐物。


    出入或朋友來訪,司馬懿的話語間,不時流露出對曹操的崇敬。


    說曹操重開新朝,對天下萬民,有不世之功。


    其人乃古今少見的雄主,讚歎發自肺腑。


    這時,司馬懿對一個仆從道:


    “去迴了來送信的人,讓他們不要再來了,信我不會看。若他們再來,我司馬氏就不客氣了。”


    給他寫信的人是孔融。


    孔融一直不甘心,以書信往來的方式,想勸誡拉攏一些人,對抗曹魏。


    司馬懿心忖誰得了失心瘋,這時候會往火坑裏跳。


    鄴城。


    春節前三天,曹操生出感應,道尊在昆侖山,已打開了那扇山體巨門。


    ps:求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話三國之魏武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告並收藏神話三國之魏武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