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初降。
曹軍從赤壁沿長江往東用兵,次日進駐江夏首府,占領城池。
城內實施軍事管製。
但曹操下令不犯民眾。
所以攻占區的氣氛緊張,滿街軍伍,不過總體還算安穩。
曹軍入江東,在民眾這一層麵,掀起的敵對情緒並不大。
“魏軍入城了,聽說南邊已打到了艾縣,宜豐一帶。”
“這麽快?”
“嗯,魏軍連年征戰,掃平九州,北擊鮮卑,外族都被大魏殺了數萬人。
江東除了水軍,哪個敢和人魏軍爭鋒?”
“那也不該這麽快,兩三天就推進三四百裏,沿途的城池,難道不用打嗎……”
“你還真說對了。原以為曹軍南下,在江東水係交錯之地,全靠船舶來運兵,諸多不易。
誰知曹軍一去,沿途有不少開城投降的。”
“周大都督,在赤壁戰敗,損失慘重。”
“落敗後,聽說有很多江東兵馬,都失了統屬,各逃各的。”
“大都督傳下軍令,想重組部眾再戰。
但城內流傳的消息說,昨日在江上又敗。”
“大魏入城,便昭告全城,說讓我們一切如常,兩軍交戰,與百姓無關。”
“你不見城裏靜悄悄的,一點動靜沒有。”
“大魏破江東,對我們未必是壞事。”
“聽說大魏對士族豪強,打擊的很厲害,咱們又不是士族。”
江夏郡距前線較近,城內民眾消息頗為靈通,入夜後關起門來,竊竊私語。
曹操推動修行,聆聽城內動靜。
半壁城池的聲音,都收入耳中。
他目下正在江夏郡城落腳,聽到城內民眾的反饋,略感欣慰。
民眾對他魏軍舉兵過江,並不反感。
這和曹魏長期推動的土地政策,以及過往積累的名聲有關。
江東多士族,大量蓄養私兵,把控土地資源,還殘留著漢末的積弊。
賈詡在赤壁戰前,就讓諜子偷偷散播曹魏寬民的政策。
兩相對比,等魏軍真打過來,動蕩自然就小。
“大王。”
有親軍進入曹操臨時落腳的書房:
“前軍送迴消息,甘將軍率眾,抓到了留下斷後的敵軍大將程普,問殺還是留?”
程普是江東嫡係,地位直追周瑜,張昭這一級數。
他是士族出身,盛名在外。
早年追隨孫堅,輔佐並救過孫策,眼下又匡扶孫權。
程氏本家,祖輩多名士,在江東根深蒂固。
想讓孫氏降,江東日後安穩。程氏這些江東大族,黨羽結群,就要清理幹淨,免除後患。
曹操雖愛才,程普更是有江東虎臣之首的美譽。
然而考慮其背景出身,卻是不能留。
殺程普,會逼迫敵軍誓死一戰,再不敢降。
但那正是曹操想要的。
他一直在推動的就是畢其功於一役。
從長遠看,要有酷厲手段配合,才能震懾減少反對的聲音。拿迴江東後利於久治,不會一次次的起幺蛾子。
而曹魏的力量,足以壓下反對者。
“斬!”
江東虎臣,素有威名的程普被殺,在江東引起軒然大波。
各地士族,驚恐不安。
赤壁之戰後四日,曹操沿江往東,繼續推進。
曹魏人馬如水銀瀉地,攻入江東。
曹軍在沿岸各地的已控區域,畫了周瑜的畫像,進行通緝。
周瑜莫名就成了叛軍統帥,號召人人喊打。
他一路東逃,此時在一座臨江的河灣裏,短暫停留聚兵,同時搜集各方消息。
若有人看見現在的周瑜,怕是會大吃一驚。
和他以往的俊逸,從容不同。
他換下了平素引人注目的白氅和甲胄,頭盔也已摘掉。
潰逃的路上,得知曹軍發下海捕公文,說他是個白臉的,模樣英偉又不失俊俏。
魯肅就勸他適當改變容貌,便於隱藏。
曹魏的諜探隊伍,發展最早,說不得就會探到他們的蹤跡,遮掩容貌,方便行事。
周瑜沒辦法,隻好用一種棕色的油脂,塗了麵容,看起來和之前判若兩人。
他正在聽取部眾匯報的消息:
“曹軍在整個北岸,多處位置渡江南下。”
“艾縣,宜豐縣,下雉縣,皆開城降曹……三日間有十二城先後投魏。
這些地方明顯是早被曹軍滲透,叛我江東。”
“我軍各部,相繼失去管控,各自逃散。”
周瑜默然。
在對魏這件事情上,勝負未分時,江東還有些人,存了觀望的心思。
但赤壁之敗,燒毀的不僅僅是戰船,還有江東各方,對抗曹的信心。
士族聚集的隊伍,開始各自為己,人心已經散了。
失敗對周瑜的打擊,同樣是毀滅性的。
幾日時間,被人追的如同喪家之犬。
他往昔自負的才略,在兵敗後,仿佛成了笑話和自不量力的代名詞。
此刻再聽到諸多不利消息,知道平素唯他馬首是瞻的人,失去控製,根本不聽號令,心裏酸楚鬱憤,已到極致。
他也確實沒料到一旦吃了敗仗,江東會如此不堪。
看來曹魏曆年清除士族之弊是對的。
士族自私自利,難擔重任。
周瑜坐在那,一語不發。
奏報的親兵小心翼翼道:
“這幾日曹軍追的緊,我們忙著撤走,和建業的聯係,稍早些時候才恢複。
建業送來消息,曹軍有一支兵馬,出現在建業附近,連破我江東三營…”
噗——
親軍還未說完,周瑜終於忍不住心中憤怒悲涼,開口嗆血。
他不是恨曹魏,而是恨麾下的江東士族。
若能人心一致,未必不能自守。
但人人為己,全都想保存自家力量,讓局麵再難挽迴。
周瑜手指緊緊地抓著身畔的矮席,驀然昏厥過去。
建業被襲,那就是江東根基,搖搖欲墜。
曹軍有一支兵馬,出現在建業,也是周瑜萬萬沒想到的。
他聞聽後,驚怒齊上心頭,而又毫無辦法。
在建業,和周瑜一樣急切的,還有孫權。
他從兩天前,聞聽曹軍有隊伍殺到建業,便下令聚兵。
但那支曹軍,在當日下午,連破江東多處駐軍地後,又突然消失了。
兩日過去,建業周邊的兵馬,盡數聚集。
按理說孫權在大軍防護下,應該感到安全才對。
但他的不安與時俱增。
那支來去無蹤的曹軍,就像懸在頭頂的利劍。
赤壁大潰,兵馬逃散。
魏軍全麵殺入江東。
消息一個接一個,幾乎摧毀了孫權的意誌。
入夜後,他眼睛通紅的坐在位置上,所在殿宇燈火通明,下方文武滿列:
“還沒找到那支曹軍?”
呂蒙今年二十一歲,站在殿內下首,麵容英武,說道:
“曹軍能出現在武進,顯然是從海上來的。”
孫權:“子明你是說,他們奔襲我建業周邊的數座營地後,又迴到了水上?”
“正是,這是唯一可能規避我們探查,蹤跡全無的方法。”
有文臣不解道:“如果是迴到了水上,那為何之前要來奔襲?
殺潰我江東數座大營,故意暴露蹤跡,再躲起來,豈不前後矛盾!”
呂蒙:“他們就是要故意暴露蹤跡,讓我們召集兵馬。而後再殺潰我軍,一次便能擊敗我建業周邊部眾,速度最快!”
江東眾人,倒抽一口涼氣。
曹魏真的打算任他們召集兵馬,再重創擊潰他們?
要是早幾日,江東群臣絕不會相信曹魏敢如此對他們。
但此刻赤壁戰敗,江東各地之混亂,之不堪,已讓江東部眾士氣低落,再無人覺得是被曹魏輕視。
“各地形勢如何?”
“曹軍在數日間,已占江夏全郡,正往東側的廬江郡推進。”
孫權深吸了口氣,正要說話,忽有親軍進來:“稟將軍,有人從城外射來一封信函。”
孫策,孫權沒稱帝,也沒稱王。
麾下文武,一直以將軍稱唿。
有意思的是,從孫策那沿用下來的將軍稱唿,還是曹操給封的。
孫權:“誰送的信?”
“魏王!”
“呈上來我看。”
自有親隨檢查信函,確定沒有危險,而後遞給孫權。
孫權埋首看去。
但見那信上字跡雄拔,力透紙背:
“…數百年來,我巍巍神州,萬裏山河,屢被外族所窺視。
早數年,天下紛亂,流民遍地。外族趁機欺我,南下寇邊。殺我百姓,占我土地。
今江東頹勢已顯,仲謀,你若念及百姓,念及你母,便能讓亂世提前得終。你若降,將有數百萬無辜百姓得脫戰亂之苦。
江東能早日和平歸魏,曆史也將被改寫。
此乃大功,萬民祥慶。
曆史會因為你率江東歸附,得以重書。我漢人也將因此集中力量,破敵於外,扼殺四方胡虜,揚我國威。
生靈塗炭的塞外遊牧民族侵略,也將就此得免,後世千年,仍會記得你孫仲謀之名。
然否?”
曹操有些話沒在信裏說。
但他不止一次的想過,如果能在漢末,重建一個大一統的國家。
他曹操固然將在始皇帝,漢高祖之後,成為第三個實現大一統的王朝之君,立不世之功業。
更重要的是亂世提前終止,曆史會在此刻發生巨變。
那麽魏晉之後,長達二百七十三年的大分裂,天下崩亂,是不是也就得以避免了?
盛世提前到來,會有多少人為此受益?
孫權看過曹操的信,呆坐在位置上。
同一天晚上,曹操迴到繼續東進的船上。
他執筆在建業,畫了一個圈。
他估計自己的信,或許對孫權觸動很大。
但還不足以讓其立即投降。
想早收江東,就要給予其最後,也是最致命的一擊。
而那一擊就在今晚。
明天,將會是一個全新的江東,全新的天下!
ps:求票
曹軍從赤壁沿長江往東用兵,次日進駐江夏首府,占領城池。
城內實施軍事管製。
但曹操下令不犯民眾。
所以攻占區的氣氛緊張,滿街軍伍,不過總體還算安穩。
曹軍入江東,在民眾這一層麵,掀起的敵對情緒並不大。
“魏軍入城了,聽說南邊已打到了艾縣,宜豐一帶。”
“這麽快?”
“嗯,魏軍連年征戰,掃平九州,北擊鮮卑,外族都被大魏殺了數萬人。
江東除了水軍,哪個敢和人魏軍爭鋒?”
“那也不該這麽快,兩三天就推進三四百裏,沿途的城池,難道不用打嗎……”
“你還真說對了。原以為曹軍南下,在江東水係交錯之地,全靠船舶來運兵,諸多不易。
誰知曹軍一去,沿途有不少開城投降的。”
“周大都督,在赤壁戰敗,損失慘重。”
“落敗後,聽說有很多江東兵馬,都失了統屬,各逃各的。”
“大都督傳下軍令,想重組部眾再戰。
但城內流傳的消息說,昨日在江上又敗。”
“大魏入城,便昭告全城,說讓我們一切如常,兩軍交戰,與百姓無關。”
“你不見城裏靜悄悄的,一點動靜沒有。”
“大魏破江東,對我們未必是壞事。”
“聽說大魏對士族豪強,打擊的很厲害,咱們又不是士族。”
江夏郡距前線較近,城內民眾消息頗為靈通,入夜後關起門來,竊竊私語。
曹操推動修行,聆聽城內動靜。
半壁城池的聲音,都收入耳中。
他目下正在江夏郡城落腳,聽到城內民眾的反饋,略感欣慰。
民眾對他魏軍舉兵過江,並不反感。
這和曹魏長期推動的土地政策,以及過往積累的名聲有關。
江東多士族,大量蓄養私兵,把控土地資源,還殘留著漢末的積弊。
賈詡在赤壁戰前,就讓諜子偷偷散播曹魏寬民的政策。
兩相對比,等魏軍真打過來,動蕩自然就小。
“大王。”
有親軍進入曹操臨時落腳的書房:
“前軍送迴消息,甘將軍率眾,抓到了留下斷後的敵軍大將程普,問殺還是留?”
程普是江東嫡係,地位直追周瑜,張昭這一級數。
他是士族出身,盛名在外。
早年追隨孫堅,輔佐並救過孫策,眼下又匡扶孫權。
程氏本家,祖輩多名士,在江東根深蒂固。
想讓孫氏降,江東日後安穩。程氏這些江東大族,黨羽結群,就要清理幹淨,免除後患。
曹操雖愛才,程普更是有江東虎臣之首的美譽。
然而考慮其背景出身,卻是不能留。
殺程普,會逼迫敵軍誓死一戰,再不敢降。
但那正是曹操想要的。
他一直在推動的就是畢其功於一役。
從長遠看,要有酷厲手段配合,才能震懾減少反對的聲音。拿迴江東後利於久治,不會一次次的起幺蛾子。
而曹魏的力量,足以壓下反對者。
“斬!”
江東虎臣,素有威名的程普被殺,在江東引起軒然大波。
各地士族,驚恐不安。
赤壁之戰後四日,曹操沿江往東,繼續推進。
曹魏人馬如水銀瀉地,攻入江東。
曹軍在沿岸各地的已控區域,畫了周瑜的畫像,進行通緝。
周瑜莫名就成了叛軍統帥,號召人人喊打。
他一路東逃,此時在一座臨江的河灣裏,短暫停留聚兵,同時搜集各方消息。
若有人看見現在的周瑜,怕是會大吃一驚。
和他以往的俊逸,從容不同。
他換下了平素引人注目的白氅和甲胄,頭盔也已摘掉。
潰逃的路上,得知曹軍發下海捕公文,說他是個白臉的,模樣英偉又不失俊俏。
魯肅就勸他適當改變容貌,便於隱藏。
曹魏的諜探隊伍,發展最早,說不得就會探到他們的蹤跡,遮掩容貌,方便行事。
周瑜沒辦法,隻好用一種棕色的油脂,塗了麵容,看起來和之前判若兩人。
他正在聽取部眾匯報的消息:
“曹軍在整個北岸,多處位置渡江南下。”
“艾縣,宜豐縣,下雉縣,皆開城降曹……三日間有十二城先後投魏。
這些地方明顯是早被曹軍滲透,叛我江東。”
“我軍各部,相繼失去管控,各自逃散。”
周瑜默然。
在對魏這件事情上,勝負未分時,江東還有些人,存了觀望的心思。
但赤壁之敗,燒毀的不僅僅是戰船,還有江東各方,對抗曹的信心。
士族聚集的隊伍,開始各自為己,人心已經散了。
失敗對周瑜的打擊,同樣是毀滅性的。
幾日時間,被人追的如同喪家之犬。
他往昔自負的才略,在兵敗後,仿佛成了笑話和自不量力的代名詞。
此刻再聽到諸多不利消息,知道平素唯他馬首是瞻的人,失去控製,根本不聽號令,心裏酸楚鬱憤,已到極致。
他也確實沒料到一旦吃了敗仗,江東會如此不堪。
看來曹魏曆年清除士族之弊是對的。
士族自私自利,難擔重任。
周瑜坐在那,一語不發。
奏報的親兵小心翼翼道:
“這幾日曹軍追的緊,我們忙著撤走,和建業的聯係,稍早些時候才恢複。
建業送來消息,曹軍有一支兵馬,出現在建業附近,連破我江東三營…”
噗——
親軍還未說完,周瑜終於忍不住心中憤怒悲涼,開口嗆血。
他不是恨曹魏,而是恨麾下的江東士族。
若能人心一致,未必不能自守。
但人人為己,全都想保存自家力量,讓局麵再難挽迴。
周瑜手指緊緊地抓著身畔的矮席,驀然昏厥過去。
建業被襲,那就是江東根基,搖搖欲墜。
曹軍有一支兵馬,出現在建業,也是周瑜萬萬沒想到的。
他聞聽後,驚怒齊上心頭,而又毫無辦法。
在建業,和周瑜一樣急切的,還有孫權。
他從兩天前,聞聽曹軍有隊伍殺到建業,便下令聚兵。
但那支曹軍,在當日下午,連破江東多處駐軍地後,又突然消失了。
兩日過去,建業周邊的兵馬,盡數聚集。
按理說孫權在大軍防護下,應該感到安全才對。
但他的不安與時俱增。
那支來去無蹤的曹軍,就像懸在頭頂的利劍。
赤壁大潰,兵馬逃散。
魏軍全麵殺入江東。
消息一個接一個,幾乎摧毀了孫權的意誌。
入夜後,他眼睛通紅的坐在位置上,所在殿宇燈火通明,下方文武滿列:
“還沒找到那支曹軍?”
呂蒙今年二十一歲,站在殿內下首,麵容英武,說道:
“曹軍能出現在武進,顯然是從海上來的。”
孫權:“子明你是說,他們奔襲我建業周邊的數座營地後,又迴到了水上?”
“正是,這是唯一可能規避我們探查,蹤跡全無的方法。”
有文臣不解道:“如果是迴到了水上,那為何之前要來奔襲?
殺潰我江東數座大營,故意暴露蹤跡,再躲起來,豈不前後矛盾!”
呂蒙:“他們就是要故意暴露蹤跡,讓我們召集兵馬。而後再殺潰我軍,一次便能擊敗我建業周邊部眾,速度最快!”
江東眾人,倒抽一口涼氣。
曹魏真的打算任他們召集兵馬,再重創擊潰他們?
要是早幾日,江東群臣絕不會相信曹魏敢如此對他們。
但此刻赤壁戰敗,江東各地之混亂,之不堪,已讓江東部眾士氣低落,再無人覺得是被曹魏輕視。
“各地形勢如何?”
“曹軍在數日間,已占江夏全郡,正往東側的廬江郡推進。”
孫權深吸了口氣,正要說話,忽有親軍進來:“稟將軍,有人從城外射來一封信函。”
孫策,孫權沒稱帝,也沒稱王。
麾下文武,一直以將軍稱唿。
有意思的是,從孫策那沿用下來的將軍稱唿,還是曹操給封的。
孫權:“誰送的信?”
“魏王!”
“呈上來我看。”
自有親隨檢查信函,確定沒有危險,而後遞給孫權。
孫權埋首看去。
但見那信上字跡雄拔,力透紙背:
“…數百年來,我巍巍神州,萬裏山河,屢被外族所窺視。
早數年,天下紛亂,流民遍地。外族趁機欺我,南下寇邊。殺我百姓,占我土地。
今江東頹勢已顯,仲謀,你若念及百姓,念及你母,便能讓亂世提前得終。你若降,將有數百萬無辜百姓得脫戰亂之苦。
江東能早日和平歸魏,曆史也將被改寫。
此乃大功,萬民祥慶。
曆史會因為你率江東歸附,得以重書。我漢人也將因此集中力量,破敵於外,扼殺四方胡虜,揚我國威。
生靈塗炭的塞外遊牧民族侵略,也將就此得免,後世千年,仍會記得你孫仲謀之名。
然否?”
曹操有些話沒在信裏說。
但他不止一次的想過,如果能在漢末,重建一個大一統的國家。
他曹操固然將在始皇帝,漢高祖之後,成為第三個實現大一統的王朝之君,立不世之功業。
更重要的是亂世提前終止,曆史會在此刻發生巨變。
那麽魏晉之後,長達二百七十三年的大分裂,天下崩亂,是不是也就得以避免了?
盛世提前到來,會有多少人為此受益?
孫權看過曹操的信,呆坐在位置上。
同一天晚上,曹操迴到繼續東進的船上。
他執筆在建業,畫了一個圈。
他估計自己的信,或許對孫權觸動很大。
但還不足以讓其立即投降。
想早收江東,就要給予其最後,也是最致命的一擊。
而那一擊就在今晚。
明天,將會是一個全新的江東,全新的天下!
ps:求票